咱們先來看看今天要說的這個引起爭議的詩詞吧:(我是一條天狗呀!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我把全宇宙來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的光,我是日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 X 光線的光,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能量)的總量!我飛奔,我狂叫,我燃燒。我如烈火一樣地燃燒!我如大海一樣地狂叫!我如電氣一樣地飛跑!我飛跑,我飛跑,我飛跑,我剝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齧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經上飛跑,我在我脊髓上飛跑,我在我腦筋上飛跑。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這首詩便是咱們今天要說的郭沫若的《天狗》。
這首詩是引起大家爭議比較多的一首,也是大家對郭沫若先生的文學水平分歧的一點。因為很多人看了這首詩後就開始懷疑人生,這樣的也能叫詩嗎?很多人就覺得欣賞不來,但是同時又有很多的專家誇讚這首詩。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大家都知道啊,在現在的文學領域,一直有"魯郭茅巴老曹"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說這六位在文壇很有名和地位的老先生。在這裡可以看出來郭沫若先生是排在第二位的,但是在17年的一次小隨訪裡,人們卻覺得他不再是第二了,就有人說這個說法應該換一換了。這是啥情況啊,其實就是那時候大學生進行推選,魯迅還是第一,但是郭老先生卻一下就排到了後面的第九位。這就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到底郭老的文學水平咋樣,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就拿《天狗》來說,很多人認為一點也沒有感覺,就好像是小學時候寫的流水帳。
但是很多專家卻又覺得這首詩非常厲害,舉個例子:華中師範大學的黃曼君先生就覺得這詩非常的巧妙,先生自己也是一個詩人,他毫不吝嗇的誇讚了這首詩。
這就很有意思了,一邊是專家的誇讚,一邊是網友的嘲諷。其實這首詩放在現在來看確實是普普通通,但是放在他們的那時候這確實是一首神作。因為那個時候是新詩剛剛起步,而且語言也在過渡時期,所以在那時候這首詩真的是大膽有新意了。在一起看看那時候胡適先生的作品吧。《兩隻蝴蝶》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隻,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看到這也許你就能理解了,那時候是1916年。白話剛剛興起。
所以在當時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是很有挑戰的。再看看郭老這首,你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有人一直在誇了。他的詩延續了古體詩中浪漫主義的風格,整首都充滿了想像。這一點也是為後來的現代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錄這首詩的《女神》正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之作。
其實從不一樣的角度來說的話,這首詩還是很有味道的。至於那個排名,其實是見仁見智的。不過確實這個排名的問題也說明了一些經典作品和優秀作品之間的微小差距,那麼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參考文獻:《郭沫若傳》
文:追風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