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發現「磁現象」和應用磁石治病最早的國家,至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例如《神農本草經》就記載「磁石主治固痺、風溼、肢節腫痛」;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磁療--散風寒、強骨氣、通關節和消腫痛」的功能。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石,地磁場像陽光、空氣、水份、食物一樣,是地球生命體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但是,由於現代社會高樓大廈林立和各種有害電磁波的增加,幹擾了地球磁場,同時也擾亂了人體磁場,這種現象稱為「磁飢餓症」。這種「磁飢餓症」表現為體質虛弱、疲勞、內分泌失調、抵抗力下降、肌肉酸痛、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及失眠等,長此下去則百病叢生,久治不愈。
科學家經過實驗發現,磁場作用於生物體,可以產生磁場生物效應。研究磁場對生物作用的科學,稱為磁生物學,磁生物學是門新興的邊緣科學。通過磁生物學家和醫學家研究後一致認為,「磁」是治療疾病的佳品,同時也是一種有益人體健康的保健品。
磁場效應有益健康,歸納起來有如下各方面——
(1)促進細胞代謝,活化細胞,從而加速細胞內廢物和有害物質排洩,平衡內分泌失調。
(2)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狀態。
(3)促進炎症消退,消除腫脹和疼痛。
(4)調整血壓,特別是降低血壓作用。
(5)提高紅細胞的攜氧功能,降低血液粘度。
(6)增強和改善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7)抗衰老作用,消除體內積存的自由基。
(8)改善血脂代謝,有降低膽固醇作用。
(9)消除疲勞,促進體力恢復。
(10)鎮靜神經系統,消除失眠和精神緊張。
但是,上述這些作用的發生,在地磁場和天然磁石這樣微弱的磁場強度作用下很難實現。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唯一的辦法是人為地設置一個強度適中的仿地球生物靜磁場,讓人們在這樣的磁場強度下對人體產生上述作用。而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寢具將責無旁貸的成為最佳載體,因為人體自身優質的睡眠就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時無需人們堅持。
除了磁對人體有益的保健作用之外,磁場本身還具有對某些疾病的治療作用。我們都知道,現在醫院理療科所使用的磁療就是應用磁場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磁療對某些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無論在傳統醫學還是現代醫學中,磁療都受到普遍歡迎,而且往往獲得用其它療法所達不到的良好效果。
在1994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磁療法》一書中,我國著名的磁生物學專家陳植、周萬松教授總結出磁療適應症——
★ 內科疾病:支氣管炎、哮喘、肺炎,膽囊炎、結石,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粘連,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腦血栓,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風溼、類風溼性關節性,便秘,肌勞損,纖維組織炎,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神經性偏頭痛,面部神經麻痺,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糖尿病等。
★ 外科疾病:前列腺炎及增生、肥大,肩周炎,腱鞘炎及囊腫,靜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靜脈曲張,乳腺炎及增生,頸椎病,骨質增生,腰椎間盤脫出,尿路結石,急性扭挫傷,骨折康復,肛門疾病等。
★ 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子宮肌瘤及各類婦科炎症。
★ 小兒科疾病:小兒氣管炎,哮喘,肺炎,小兒遺尿,腹瀉,先天性肌性斜頸等。
★ 皮膚科疾病:皮膚潰瘍及搔癢症,帶狀皰疹,溼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
★ 五官科疾病:耳廓假性囊腫,神經性耳鳴、耳聾,鼻炎及過敏性鼻炎,咽喉炎,麥粒腫,口腔潰瘍,下頷關節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