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磁學生物奧秘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磁與生命健康前沿與轉化高峰...

2020-11-25 SZNEWS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1221-22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磁與生命健康前沿與轉化高峰論壇在深圳召開。行業專家齊聚鵬城,對「磁生物醫學與醫療健康」戰略方向、科學前沿、關鍵技術、科技投資、應用需求、轉化經驗以及政策建議、市場發展等廣泛主題進行研討。

此次高峰論壇由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深圳大學、深圳市科技創新戰略研究中心、中國物理學會磁學專業委員會主辦,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深圳大學、深圳市科技創新戰略研究中心、空間生物實驗模擬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深圳研究中心承辦。

論壇受到了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上創超導科技有限公司、方太集團等資助。中國科學院都有為院士、張裕恆院士、倪嘉纘院士、沈保根院士等來自全國近30家科研院所以及10餘家企業的100餘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人員參加了論壇。

磁既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是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環境中存在的物理因子,也是生命體的基本屬性,與生命活動過程密切相關。人類認識和利用磁的歷史悠久,並在為人類健康服務的長期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理論,應用磁學原理和技術的醫療健康產品和服務已經惠及民生。20184月以「強磁場與生命健康:新條件、新問題、新機遇」為主題的第620次香山科學會議,以及20189月以「磁生物學與磁醫學」為主題的第314期東方科技論壇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召開,我國科技界專家對「磁與生命健康的前沿科學問題和發展方向」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討論,主要成果陸續發表在《科學通報》上,這標誌著磁與生命健康」領域新的發展。

此次高峰論壇旨在新時代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背景下,為粵港澳地區以及全國「磁生物醫學與醫療健康」領域學界專家學者和產業界企業家搭建一個整合學術前沿和轉化應用的高端平臺,對本領域發展中的戰略方向、科學前沿、關鍵技術、科技投資、應用需求、轉化經驗以及政策建議、市場發展等廣泛主題進行研討。

本屆會議以主旨報告、邀請報告和圓桌會議討論等方式進行了科學研究和應用轉化交流研討。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商澎教授在主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戰略和深圳市建設國家科技創新示範創新區和國際科技企業創新中心的綜合環境,闡述了開展磁場與健康醫學基礎科學問題和轉化應用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指出目前磁場與生命健康這一生物物理交叉學科領域亟需系統的基礎科學研究,旨在產出重大原創性成果,引領國際該領域的發展。此外,該領域的研究應以基礎科學發現和創新技術發明為導向,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通過「政產學研用」的多渠道分工協作,以及實體企業在轉化應用領域的深入參與,形成從基礎科學研究到高端科研裝備、再到國民健康普及型產品的完整科學研究及應用轉化鏈條。探索該領域的中國特色發展之路,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中國製造2025」、「軍民融合」等的國家戰略規劃貢獻力量。

香港中文大學秦嶺教授在「大灣區是我們合作科創的舞臺」報告中指出在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呼之欲出之際,國內「磁生物醫學與醫療健康」科研團隊應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爭取充分利用大灣區人才、資本與技術資源,在該領域開展源頭創新的基礎研究,開創科學研究和轉化應用齊頭並進的新局面。中國科學院強磁場中心的張欣研究員在報告中綜述了目前磁場與生命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進展。深圳大學張小雲教授則著重闡述了磁場在健康醫療中的研究和應用。

香港理工大學錢忠明教授從人體內鐵代謝的角度,講述了鐵代謝影響端粒酶功能的過程,以及其與增齡疾病的關係。深圳大學王曉梅教授從磁生物學效應出發,試圖揭示多種效應過程中的共性分子生物學機制。西安交通大學呂毅教授另闢蹊徑,將磁場應用於臨床手術中,創新性的提出磁外科手術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改善了傳統方法,掀起消化道修復重建手術的技術革命。

中科院電工所王秋良研究員、南京大學侯亞義教授、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分別從磁性納米顆粒的製備、磁性納米顆粒與磁場的聯合應用、磁學納米技術在β細胞修復等角度,講述了磁性納米顆粒在抗腫瘤中的應用。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榮研究員和澳門大學袁振教授講述了磁共振成像的關鍵技術以及在腫瘤以及腦成像中的應用。東南大學孫劍飛研究員闡述了基於磁感應蛋白對磁場敏感響應原理的磁場探測技術。香港大學胡勇教授從電磁兼容的角度講述了一種高剛度軟體機器人技術。西北工業大學尹大川教授介紹了西北工業大學在磁生物醫學領域的強磁場、中等強度磁場以及亞磁場平臺技術、基於磁場的抗腫瘤藥物製劑開發以及面向大眾健康的儀器開發情況。深圳市綠航星際太空科技研究院吳斌研究員介紹了磁療技術在特種人群-航天員健康保障中的應用探索。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方志財董事長從產業化的角度,綜述了磁學基礎研究與磁療產品開發的關係,以及目前國內外市場磁療產品的產業化基本情況。

與會代表針對各位專家的報告展開了熱烈討論,對本領域未來的研究方向、關鍵技術、應用轉化以及市場發展等方面達成國內「磁生物醫學與醫療健康」領域發展的「南山共識」,形成了區內和國內「磁生物醫學與醫療健康」領域發展的戰略研究報告,會議研討了促進該領域的繁榮和發展的長效機制,協商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磁與生命健康聯盟」,委託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商澎教授開展後續的協調組織工作。

粵港澳大灣區磁與生命健康前沿與轉化高峰論壇的舉辦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大學、研究院、醫療機構、健康機構,以及大健康領域的金融投資與實業企業在「磁場與生命健康」領域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的合作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為共同建立新型「政金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共同利用「磁學」研究成果為「健康中國」做出貢獻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廣東省生物力學學術年會暨首屆粵港澳生物力學高峰論壇在廣東...
    中國教育在線訊  9月15-16日, 廣東省生物力學學術年會暨首屆粵港澳生物力學高峰論壇在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舉行。論壇通過主題演講、圓桌會議等方式,匯聚粵港澳大灣區知名高校、醫院及以色列理工學院不同背景的專家學者,立足生物力學領域前沿,為GTIIT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  在15日舉行的論壇開幕式上,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副校長林丹明教授對專家學者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舉行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舉行。(央廣網發)央廣網廣州9月26日消息(記者周羽) 9月23-24日,第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CFQCIS 2020)在穗舉行。
  • 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 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2月16日,「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時頻網絡建設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大會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肇慶舉行。大會透露,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範網將於四年內建成。
  • 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界面新聞聯合主辦,界面新聞廣東頻道承辦,旨在讓更多專家學者獻計獻策,推動大灣區文旅產業全面健康發展。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人才連結逐步打通  從人才吸引力來看,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流入形成新一輪高峰,流入人口主要由高素質人群為主,部分農民工回流、國內的高精尖人才加速流入。本部分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資本市場,和區域內上市公司,探索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路徑及創新支撐。  Ⅰ 大灣區金融資本市場發展整體特徵  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資本市場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更形成了一個門類齊全、相對完整的金融產業鏈,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
  • 探秘粵港澳大灣區名企名校 騰訊企鵝輔導打造青少年成長「必修課」
    5月25日,粵港澳大灣區名企名校青年研學體驗平臺——騰訊「青年行」周末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大灣區的100名青少年齊聚一堂。作為「青年行」首期活動,騰訊「青年行」和企鵝輔導團隊與青少年們走進騰訊全球總部濱海大廈、誠品生活書店和長江商學院等名企名校,近距離體驗科技、文化、商業的魅力,實地研學了解書本以外的世界。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氣象工作關係到人民福祉安康和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關係到大灣區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全局。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國兩制」方針,依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若干意見》,圍繞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統籌構建現代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體系,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協同推進氣象強國建設,加快提高中國氣象的國際影響力和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編制本規劃。
  • 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年)》
    2020年11月24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  論壇上,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年)》。
  • 前海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在第十章「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中,用一個專節闡述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定位、作用和要求,提出「優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強化前海合作發展引擎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峰會上,「全國城鄉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導小組」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揭牌。 據悉,新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規劃引領,注重政策協調,深入研究、協調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城市空間需求壓力與有限的國土資源之間的矛盾,保障社會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創造宜居的城市環境,對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政策建議,全面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決策的科學、民主和法制水平,不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4月25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舉行。
  • 核醫學應用三企業籤約大灣區精準醫學產業基地
    繼4月30日正式落地精準醫學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產業基地再有新動作。5月27日,產業基地攜手北京高能新技術有限公司、杭州高能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廣東中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未來在核醫學的前沿技術研發與應用、高新醫療設備與醫療信息、晶片研發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並籤署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杭州舉行。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產業基地投資方和運營方,中國聯和健康產業集團副董事長、聯合精準醫療技術集團董事長、總裁王得坤代表籤約。
  • 2020年恩平溫泉嘉年華暨粵港澳大灣區「泉林杯」大河馬賽車文化周...
    「泉林杯」大河馬賽車文化周」,在恩平粵港澳大灣區盛大開幕。  上午10時,開幕式上恩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健忠先生在致辭中表示,「 以「宜居恩平 泉民同樂」為主題的2020年恩平溫泉嘉年華暨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是恩平市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代背景下,立足特色,創新思路,大膽探索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的有益嘗試及重要實踐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  六是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以改善社會民生為重點,打造國際化教育高地,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共建健康灣區,推進社會協同治理,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綠色、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城市群。
  • 大佳之作、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
    8月30日,「大佳之作 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在深圳圓1滿落幕,在盛典上佳兆業重磅發布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並面向全球集中推出2020年16大全新佳作。時值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歷史時刻,粵港澳大灣區騰飛發展的關鍵一年,佳兆業將緊抓時代機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成長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貢獻新力。堅守初心 品質築佳新品發布盛典上,佳兆業集團控股副總裁程芯蘭重磅發布佳兆業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2020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升維」啟幕
    企鵝經緯深圳張清6月22日報導 「擎動大灣區,啟悅i未來」--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暨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博覽會(以下簡稱:粵港澳大灣區車展)6月20日在深圳盛大開幕。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車展」的前身為「深港澳國際車展」,過去已成功舉辦23屆,作為中國「年度三大車展」之一,今年的車展得到了各汽車廠家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規模達13萬平米,102個汽車品牌,展出新車近1000輛,現場共計舉辦近50場新聞發布會。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科創走廊蓄能量
    新華社深圳8月3日電題:科創走廊蓄能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新華社記者 孫飛、王豐位於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學城,今年核心區建設項目已有6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這裡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近期,致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深圳灣實驗室,正式落地光明科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