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的強度和距離與健康的關係
地球磁場存在於地球所有的地方,但其磁場強度並不是均勻分布的。有些地區的地磁場強度會因為地質結構的不同而比別的地區要高,譬如說中國廣西的巴馬地區。而巴馬地區正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當地的人們之所以能夠健康長壽,除了因為巴馬有優質的空氣與水,以及遠離人類工業文明所產生的汙染之外,也與當地較強的地磁場息息相關。所以說較強的磁場對人體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磁場強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距離磁場源的距離越遠,磁場強度越低,磁場衰竭越快。現代社會高樓大廈林立,住得越高也就距離地磁場越遠,再加上鋼筋混凝土的牆體屏蔽了不少地磁場。久而久之,很多人患上了地球磁場缺乏症,出現了許多亞健康的症狀。中國的老話說 「住要接地氣」,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所謂的「地氣」正是地磁場。因此城市人應當儘量貼近地磁場居住,或者適當使用人造磁場產品來補充缺失的地磁場,把補磁作為一種保健的方式,對於消除亞健康症狀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綜上所述,磁場源距離人體越近,磁場強度越強,該磁場對人體健康越有益。這就涉及到如何科學地利用磁場的問題了。舉個例子,一個比較瘦的人用磁護腰帶治療腰肌勞損,由於瘦子的皮下脂肪較少,腰帶上的磁場源所發出的磁力線可以達到並作用於損傷的腰肌細胞上,所以一段時間後便痊癒了。而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一個較胖的人身上,情況就不一樣了。由於胖人的脂肪層較厚,受損的腰肌細胞離磁場源就相對遠了,磁力線很難到達胖人的受損腰肌細胞,也就談不上磁力線活化細胞進行治療,自然也就療效甚微了。這個例子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說磁療很有效,而有些人說磁療根本沒用。磁療在我國傳承千年,可一直有人斥其為江湖騙術,是偽科學。我認為這是由於磁療的使用者沒有真正認識磁的特性,沒有科學地運用磁療方法所導致的。通過三十年的研究,我十分肯定地說,磁對人體健康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尤其對改善人體的骨骼和血液循環系統有著驚人的效果。三十年的研究,我一直走在找尋磁療機理的道路上,這同樣也是一條為磁療正名的道路。
那麼,如何才是科學的磁療呢?什麼樣的磁療產品才是好的產品呢?我的答案也很簡單:恆定磁場源發出適量的磁力線,作用於人體靶細胞,這就是科學的磁療。能做到這一點的磁療產品就是好的磁療產品。這裡面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磁力線必需到達靶細胞,二是到達靶細胞的磁力線適量。我們先說磁力線到達靶細胞的問題。磁力線有其自身的特性,它一定是從磁場源的北極出發,最終回到南極,且磁力線一定是以最短的路徑完成這一迴路的。所以一般的恆定磁場源的磁力線都是緊貼磁場源表面的。然而,人的身體是有一定厚度的,磁力線很難穿入人體內部。這就需要在設計磁療產品時,先進行磁路設計。通過人為的短路,改變恆定磁場源的形狀和擺放位置,使原本緊貼磁場源的磁力線向作用於人體的方向高高揚起,最終使磁力線穿入人體,到達靶細胞的位置。磁力線穿透越深,則切割細胞越多,在細胞中產生的感應電流越大,達到活化作用的細胞越多,給細胞提供的能量也就越多。由於磁場直接給受損細胞提供能量,使細胞能夠有效排出廢物和毒素,進而達到機體的能量平衡,機體也就健康了。
第二個關鍵點在於適量的磁力線到達靶細胞。通過實驗證明,相同的磁場強度對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作用,同樣,相同的細胞對不同的磁場強度有不同的反應。
我分別在0.05T(500 高斯)、0.08T(800 高斯)、0.1T(1000 高斯)和0.4T(4000 高斯)下培養同一種原生動物麥粒赭蟲(400μm)。培養結果發現,0.08T磁場下,麥粒赭蟲成長得最好,數量最多;0.4T 磁場下,麥粒赭蟲數量最少。同樣,將喇叭蟲(800-1000μm) 放在0.05T、0.08T、0.1T 和0.4T 磁場下培養,發現0.05T磁場下,喇叭蟲成長得最好,細胞數也最多;0.4T 磁場下蟲體最少。從以上的兩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對於較小的麥粒赭蟲細胞而言,0.08T 的磁場強度下,切割磁力線引起的感應電流最適合它的生長。而同樣在0.08T 的磁場強度下,由於喇叭蟲細胞比麥粒赭蟲細胞大,切割的磁力線較多,產生的感應電流過大,喇叭蟲的存活情況就不如麥粒赭蟲。這說明大小不同的細胞對磁場強度的反應是不同的。由此我們可以推論,不同的磁場強度,對我們身體某一種細胞的作用結果是不同的;而我們身體中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大小的細胞,對相同的磁場強度的反應也不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實驗,去尋找最適合的磁場強度,使磁場對細胞產生的感應電流既可以給細胞增加能量,又不會影響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還能促進細胞自我調節與自我修復。
在找到這樣一個最佳的磁場「窗口」後,通過磁路設計,將磁場源的磁場強度以及作用於人體的距離做出合理的安排,才能最終設計出一件好的磁療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