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海洋局專家揭示南海北部水合物演化史
◎鄧義楠/文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人員近日在國際著名礦床期刊《礦床地質論評》在線發表合作科研成果,初步揭示了南海北部二十萬年以來水合物演化歷史。冷泉普遍存在於大陸邊緣,與天然氣水合物息息相關,具有重要的資源和環境意義,但關於南海水合物演化史及其引起的海洋環境響應至今仍未可知。廣州海洋局科研人員對東沙海域冷泉碳酸鹽巖樣品進行了系統的地球化學分析,揭示了南海北部存在三大期甲烷滲漏事件。
-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勘察有了新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
據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摘要:以我國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區為研究對象,全面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理論研究,在深入了解南海北部區域沉積、構造、溫壓等天然氣水合物基本成礦條件的基礎上,開展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動力學及成藏演化過程研究,預測了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分布,並在天然氣水合物淺表層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響應特徵方面獲得了新認識,為天然氣水合物後續勘探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
訪中科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吳能友—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玉卓(中)參觀天然氣水合物中心 ■本報記者 李潔尉 通訊員 謝舜源 隨著能源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國科學家對此問題的研究進行到何種程度?我國離開發可燃冰還有多長路要走? 應運而生 聚焦可燃冰 「去年我國進口原油2.8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8%。有沒有一種可以替代的能源呢?」吳能友認為這正是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成立的目標。
-
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06:48 來源: 來源:楚天都市報據新華社6月5日電 歷時9年,累計投入5億元,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
再鑽南海可燃冰—聚焦中國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
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消息稱,2007年5月,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我國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標誌著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水平一舉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2007年實施的鑽探,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組織,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具體實施,輝固國際集團公司Bavenit號鑽探船承擔。
-
廣州海洋局研究項目獲浙江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耿雪樵/文記者近日獲悉,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人員作為主要完成人,與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聯合完成的「深海系列化保壓採樣技術研究」項目,榮獲了「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正式推進 目前有5個礦點試開採
昨日,「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開發」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從論壇上獲悉,國土資源部與廣東省、中石油在北京籤署了《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推進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
-
我國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天然氣水合物關鍵探測技術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技術」重大項目作為海洋技術領域的重要成果,在展會上展出。 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十一五」期間,科技部863計劃設立了「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重大項目,投入8000多萬元資金,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依託單位,聯合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浙江大學、中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鑽井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高等院校等單位上百餘名科技人員,針對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所面臨的關鍵技術
-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儲量驚人
金慶煥 南方日報:您長期從事海洋油氣資源研究多年,能否詳細介紹一下海洋油氣資源在海洋經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它是在20世紀30年代首次被美國科學家發現的,當時科學家就發現1立方米的天然氣水合物可以釋放164立方米甲烷氣,具有非常大的開發利用前景,我們現在應該把天然氣水合物的資源也放到海洋能源的範疇中來考慮。 南方日報:據您所知,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如何?
-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重大成果及最新進展發布
6月2日,國土資源部在北京舉辦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新聞發布會。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協調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金髮介紹了試採最新進展、自主創新成果及有關情況。
-
國土資源部2013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成果新聞發布會
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是向大家發布一個重大喜訊,就是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探獲了高純度新類型天然氣水合物。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有: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車長波;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主任張海啟;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溫寧;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張光學,張局長他同時也是本次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的兩名首席科學家之一。
-
加拿大科學院盧海龍博士訪問廣州天然氣水合物中心
10月22日至11月5日,加拿大科學院Steacie分子科學研究所材料結構和功能材料研究組研究員盧海龍博士應邀訪問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和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廣州能源所副所長吳能友,水合物中心李小森、粱德青研究員等參加接待。
-
吉林大學天然氣水合物團隊獲中國凍土天然氣水合物項目「優秀髮明...
近日,「2011年度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成果交流會」在廣西北海舉行,來自全國凍土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領域的60餘名專家參加會議。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孫友宏教授領導的天然氣水合物團隊一行四人與會,其中,孫友宏教授、郭威副教授和研究生李冰分別作了「東北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鑽探試驗井工程)研究進展」、「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蒸汽法開採系統」和「光管式與螺紋管式泥漿製冷換熱器對比分析」的報告,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肯定。
-
中國石油加快推進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
近日,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北京籤署《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標誌著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事業進入新階段。
-
我國剛鑽獲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離商業開發至少有10年時間
這是我國繼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鑽獲天然氣水合物之後的又一重大突破。目前研究結果表明,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廣泛,資源量巨大,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全球資源總量的兩倍,為世界各國爭相研究、勘探的重要對象。中國高度重視陸域永久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與研究工作。
-
中國首次在南海試採海底可燃冰獲成功 中央致賀電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作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石油集團、中集來福士等單位的配合下,5月10日起,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中開採出天然氣。
-
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關鍵技術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結束,取得圓滿成功。 這次試採是全球首次利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也是繼2017年我國第一輪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後,推進產業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成果,創造了「產氣總量最大、日均產氣量最高」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
-
國土部:我國新發現天然氣水合物 分別位於南海和青海
發現時間及產地分別為: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首次發現時間為2007年6月,產地為南海神狐海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15度20.058分,北緯19度55.711分;我國陸域天然氣水合物首次發現時間為2008年11月,產地為青海祁連山,地理坐標為東經99度10.260分,北緯38度5.591分。何為天然氣水合物?
-
[論文推薦] 天然氣水合物系列——5篇
基於ABAQUS有限元軟體,建立天然氣水合物開採區內「海床管道」耦合作用模型,模擬了天然氣水合物開採過程中海床沉降變形及其對管道應力、應變、彎矩、懸跨等力學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天然氣水合物開採過程中,海床的不均勻沉降將引起管道發生顯著位移並發生彎曲,管道的應力、應變隨著變形的增大而增大。當海床沉降量達到某一程度時,管道將脫離海床,產生懸跨,並引發渦激振動風險。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
[video:20170923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 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執行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的航次中,船上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攜帶我國自主研發的拉曼光譜探針,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了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並證實其為天然氣水合物。這一成果北京時間9月22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學》上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