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綁上8公斤沙袋走進風雪
-4℃,風速每秒17米,海拔1400米……觀冰哨駐哨人員全副武裝工作
1月7日,婁底雙峰縣井字鎮,雪後的梯田銀裝素裹。 圖/李建新
2021年的第一場雪來了。
很多人很開心,迫不及待在雪中拍照。一朵朵小雪花霸佔了大家的朋友圈。
也有人很辛苦,他們頂著風雪前行,在海拔1400米的冰情觀測哨點,身綁沙袋在寒風中工作。
瀟湘晨報記者黎棠通訊員張愷姣劉敏學長沙報導
零下4攝氏度,風速每秒17米,海拔1400米。
這不是紀錄片的場景,而是國網郴州供電公司仰天湖觀冰哨駐哨人員郜永功真實的工作環境。
1月7日上午,郜永功趕在道路結冰前早早地進入了觀冰哨。應對風雪,他準備了一些裝備。羽絨服和衝鋒衣必不可少,還有一個是一般人可能想不到的「神器」——沙袋。這是用來幹嗎的呢?
裝備
綁上兩副沙袋走起來更穩
冬天以來,這是郜永功第三次進哨了。
近年來,郴州風電新能源發展迅猛,風電場基本處在郴州市微地形、微氣候區,這些地方覆冰情況較為嚴重,尤其是仰天湖風電場,全線大部分架設在海拔1400米的高寒山區,僅2020年融冰次數就達到了5次。
觀冰前,他穿上羽絨服和衝鋒衣,然後從工具包裡拿出兩副總重量達到8公斤的沙袋,一副綁在腿上,另一副綁在胳膊上,再在原地試跳了幾次,保證沙袋穩固,這才算整裝完畢。為什麼要在手腳上綁上沙袋呢?郜永功說,仰天湖最大風速每秒可達17米,經過同事們多年的摸索和驗證,綁沙袋可以增加自重,行走起來更加穩定。「綁沙袋可以讓我每一步走得更踏實。」郜永功說,綁沙袋工作已經成為了輸電人的傳統,「現在只要是到這個冰情哨所來觀測冰情的,都會用這一招」。
觀測
風雪中沙袋膨脹了近一倍
穿戴好裝備的郜永功準備出門去觀察冰情。剛打開門,呼嘯而來的寒風吹得他一個踉蹌,差點摔倒。他壓低頭,身體前傾,慢慢走進風雪裡。
山上風力較大,迎面吹來的寒風使體重60公斤的郜永功步履維艱,呼吸困難。沿著線路下方的空地,他深一腳淺一腳踩出彎曲小徑,隨時停下來,抬眼觀察空中的線纜。
過了1小時後,郜永功巡視完重冰段,此時溫度已下降至零下4攝氏度。回到觀冰模擬線上敲下冰樣。不出所料,測算出來的覆冰厚度已達13毫米,他立即將情況報告給應急指揮中心申請融冰。此時,他任務並未結束,他需要繼續觀測覆冰情況,以防冰情持續惡化危及電網安全。
待他再次回到觀冰哨,發現綁在腿上的沙袋填充物在雨雪的滲透下完全喪失了流動性,在冰層的包裹下膨脹了將近一倍。他把冰袋使勁拆下來後在手裡掂了掂,重量加重了不少。郜永功說,他要趕緊烘乾這些沙袋,下一輪出去觀測還要用到這些沙袋。
全省冰情監測哨點從1707個增加至1942個
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了解到,為保障全省安全可靠用電,制定了「迎峰度冬確保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八項舉措」,提前對永州、郴州、邵陽、衡陽、株洲地區發布電網覆冰藍色預警通知,要求各單位、各專業全員備戰,全面啟動預警響應,全力以赴開展防凍融冰、設備運維管控和應急搶修工作,保障電力可靠供應,確保群眾溫暖度冬。
寒潮期間,國網湖南電力將持續提升優質服務水平,通過供電營業廳、「網上國網」APP、「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為客戶提供線上線下不間斷服務,切實提高服務效率,確保客戶訴求及時響應、限時辦結,全力做好居民生活用電保障。
目前,全省冰情監測哨點從1707個調整增加至1942個,相關物資準備及工作人員已全部到崗到位,並視具體情況啟用流動哨。全省37臺主網融冰裝置、60套農配網融冰裝置準備就緒,當覆冰厚度達到融冰條件後,即啟動線路融冰。國網湖南防災減災中心24小時值班,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實時進行電網覆冰滾動預報。
為確保電力可靠供應,國網湖南電力切實加強設備運維保障,充分利用雨雪間歇期,全面開展配電設備缺陷排查治理,加大樹障清理力度,搶修物資、融冰裝置、備品備件靠前準備,860支應急隊伍24小時整裝待發,確保第一時間奔赴搶修現場。
記者黎棠通訊員張愷姣劉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