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綁上8公斤沙袋走進風雪 觀冰哨駐哨人員全副武裝工作

2021-01-11 湖南在線

手腳綁上8公斤沙袋走進風雪

-4℃,風速每秒17米,海拔1400米……觀冰哨駐哨人員全副武裝工作

1月7日,婁底雙峰縣井字鎮,雪後的梯田銀裝素裹。 圖/李建新

2021年的第一場雪來了。

很多人很開心,迫不及待在雪中拍照。一朵朵小雪花霸佔了大家的朋友圈。

也有人很辛苦,他們頂著風雪前行,在海拔1400米的冰情觀測哨點,身綁沙袋在寒風中工作。

瀟湘晨報記者黎棠通訊員張愷姣劉敏學長沙報導

零下4攝氏度,風速每秒17米,海拔1400米。

這不是紀錄片的場景,而是國網郴州供電公司仰天湖觀冰哨駐哨人員郜永功真實的工作環境。

1月7日上午,郜永功趕在道路結冰前早早地進入了觀冰哨。應對風雪,他準備了一些裝備。羽絨服和衝鋒衣必不可少,還有一個是一般人可能想不到的「神器」——沙袋。這是用來幹嗎的呢?

裝備

綁上兩副沙袋走起來更穩

冬天以來,這是郜永功第三次進哨了。

近年來,郴州風電新能源發展迅猛,風電場基本處在郴州市微地形、微氣候區,這些地方覆冰情況較為嚴重,尤其是仰天湖風電場,全線大部分架設在海拔1400米的高寒山區,僅2020年融冰次數就達到了5次。

觀冰前,他穿上羽絨服和衝鋒衣,然後從工具包裡拿出兩副總重量達到8公斤的沙袋,一副綁在腿上,另一副綁在胳膊上,再在原地試跳了幾次,保證沙袋穩固,這才算整裝完畢。為什麼要在手腳上綁上沙袋呢?郜永功說,仰天湖最大風速每秒可達17米,經過同事們多年的摸索和驗證,綁沙袋可以增加自重,行走起來更加穩定。「綁沙袋可以讓我每一步走得更踏實。」郜永功說,綁沙袋工作已經成為了輸電人的傳統,「現在只要是到這個冰情哨所來觀測冰情的,都會用這一招」。

觀測

風雪中沙袋膨脹了近一倍

穿戴好裝備的郜永功準備出門去觀察冰情。剛打開門,呼嘯而來的寒風吹得他一個踉蹌,差點摔倒。他壓低頭,身體前傾,慢慢走進風雪裡。

山上風力較大,迎面吹來的寒風使體重60公斤的郜永功步履維艱,呼吸困難。沿著線路下方的空地,他深一腳淺一腳踩出彎曲小徑,隨時停下來,抬眼觀察空中的線纜。

過了1小時後,郜永功巡視完重冰段,此時溫度已下降至零下4攝氏度。回到觀冰模擬線上敲下冰樣。不出所料,測算出來的覆冰厚度已達13毫米,他立即將情況報告給應急指揮中心申請融冰。此時,他任務並未結束,他需要繼續觀測覆冰情況,以防冰情持續惡化危及電網安全。

待他再次回到觀冰哨,發現綁在腿上的沙袋填充物在雨雪的滲透下完全喪失了流動性,在冰層的包裹下膨脹了將近一倍。他把冰袋使勁拆下來後在手裡掂了掂,重量加重了不少。郜永功說,他要趕緊烘乾這些沙袋,下一輪出去觀測還要用到這些沙袋。

全省冰情監測哨點從1707個增加至1942個

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了解到,為保障全省安全可靠用電,制定了「迎峰度冬確保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八項舉措」,提前對永州、郴州、邵陽、衡陽、株洲地區發布電網覆冰藍色預警通知,要求各單位、各專業全員備戰,全面啟動預警響應,全力以赴開展防凍融冰、設備運維管控和應急搶修工作,保障電力可靠供應,確保群眾溫暖度冬。

寒潮期間,國網湖南電力將持續提升優質服務水平,通過供電營業廳、「網上國網」APP、「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為客戶提供線上線下不間斷服務,切實提高服務效率,確保客戶訴求及時響應、限時辦結,全力做好居民生活用電保障。

目前,全省冰情監測哨點從1707個調整增加至1942個,相關物資準備及工作人員已全部到崗到位,並視具體情況啟用流動哨。全省37臺主網融冰裝置、60套農配網融冰裝置準備就緒,當覆冰厚度達到融冰條件後,即啟動線路融冰。國網湖南防災減災中心24小時值班,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實時進行電網覆冰滾動預報。

為確保電力可靠供應,國網湖南電力切實加強設備運維保障,充分利用雨雪間歇期,全面開展配電設備缺陷排查治理,加大樹障清理力度,搶修物資、融冰裝置、備品備件靠前準備,860支應急隊伍24小時整裝待發,確保第一時間奔赴搶修現場。

記者黎棠通訊員張愷姣劉敏學

相關焦點

  • -4℃,風速每秒17米,海拔1400米……手腳綁上8公斤沙袋走進風雪,觀...
    也有人很辛苦,他們頂著風雪前行,在海拔1400米的冰情觀測哨點,身綁沙袋在寒風中工作。本報記者黎棠通訊員張愷姣劉敏學長沙報導零下4攝氏度,風速每秒17米,海拔1400米。這不是紀錄片的場景,而是國網郴州供電公司仰天湖觀冰哨駐哨人員郜永功真實的工作環境。1月7日上午,郜永功趕在道路結冰前早早地進入了觀冰哨。
  • 觀冰哨裡住哨人:綁上沙袋再出發
    姚遠 攝中新網郴州1月7日電 (張愷姣 姚遠)1月7日上午,國網郴州供電公司仰天湖觀冰哨住哨人員郜永功趕在道路結冰前早早地入駐觀冰哨,這是他這個冬天第三次進哨了。觀冰前,郜永功依次穿上羽絨服、衝鋒衣,然後從工具包裡拿出兩幅總重量8公斤的沙袋,一副綁在腿上,另一副綁在胳膊上,再在原地試跳了幾次——沙袋穩固,可以出行。至此,才算是整裝完畢。觀冰員在觀冰點測量溫度、溼度及風速,為導線融冰提供決策。 姚遠 攝剛打開門,呼嘯而來的寒風就將郜永功吹了個踉蹌。他重新調整好重心,頭稍微壓低,身體向前傾,慢慢融進風雪裡。
  • 戰寒潮丨風速每秒17米的仰天湖 他綁上沙袋出去測冰
    然後,又從工具包裡拿出兩幅總重量8公斤的沙袋,一副綁在腿上,另一副綁在胳膊上。 一切裝備好後,國網郴州供電公司仰天湖觀冰哨住哨人員郜永功,嘗試在原地跳了幾次,直到確定沙袋穩固才出行。
  • 風雪邊關有個暖暖的家
    時間已是初冬,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上,一排嶄新的迷彩塗裝營房在風雪中整齊排列著。連隊指導員周昊熱情地迎上來,和我們打著招呼。「條件跟以往比,大大改善了!」聊起「新家」,周昊讚不絕口,「這些新營房是新型可拆裝式自供能保溫方艙,都是一層結構設計,比普通的貨櫃活動板房更加牢固結實,舒適性、保溫性都很好。」
  • 讓「山東第一哨」的眼睛更明亮!「艾倫光學」走進武警濟南支隊送健康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5日訊 「你的付出,在我眼裡」「你保衛我們安全,我們保護你的眼睛」「讓最可愛的人眼睛更明亮」……「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山東「艾倫光學」有限公司總經理鄔茂華帶領專業醫師走進被譽為「山東第一哨」的武警濟南支隊某部,為官兵進行眼部健康保健。
  • 現場視頻:走進中國駐吉布地保障基地
    現場視頻:走進中國駐吉布地保障基地 原標題: 2017年8月1日,我國首個海外保障基地在東非的吉布地正式開營,成為了中國海軍亞丁灣、索馬利亞護航行動的新興保障力量。
  • 空中國門第一哨:訓練頭頂板磚懸空躺板凳
    每當外賓打開艙門、走下舷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英俊瀟灑、挺拔如松的武警哨兵,他們就是享有「空中國門」第一哨之稱的武警北京總隊某部官兵。近日,筆者專程探訪了這支聞名而又神秘的部隊。夏不穿單、冬不穿棉?筆者在現場看到:10餘名哨兵對專機實施「真空」封控。班長劉祥龍有著5年兵齡,1米83的個頭,笑起來兩個酒窩。
  • ...市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 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武裝工作同頻共振
    黎沛榮作任職講話,表示堅決擁護江門軍分區黨委的決定,服從上級的安排,將認真履行黨管武裝職責,全面抓根本保方向,抓班子帶隊伍,抓創新促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武裝工作同頻共振、同步提升。黎沛榮還就築牢黨管武裝思想根基,抓實黨管武裝工作任務;聚焦黨的強軍目標,把黨管武裝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全面強化服務保障,積極營造良好武裝工作環境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 中國最新「鋼鐵俠」外骨骼:負重25公斤能快跑,穿脫僅需1分鐘
    研發人員試穿外骨骼。《環球時報》記者10日走進了該所人體機能增強技術研發中心,親身體驗了一把穿戴上這套外骨骼帶來的便利。比如,這套外骨骼還可以在負重25公斤的情況下快速奔跑,因為這套系統有彈性儲能環節,幫助使用者節省更多的體力。由於使用了大量碳纖維材料,該型外骨骼不僅重量只有4公斤左右,而且不容易斷裂,具有很好的抗衝擊能力,在山地中使用時即使偶爾出現碰撞也不容易損壞。
  • 找準「哨點」定位做到「哨響即達」
    □記者 李明 通訊員 楊秀成 韓層層 報導  本報利津訊 8月15日,在利津縣鹽窩鎮司法所工作人員的調和下,該鎮十南村兩位村民籤了調解協議書,並就醫療就診費和誤工休養費達成了一致意見。
  • 天鵝沐雪圖:風雪攝影人,鵝舞雪花飛
    每個人都是設備齊全、全副武裝,冰天雪地裡執著的等待與拍攝。 風雪中一站一整天
  • 關係哨→官哨→賣哨→賭哨 中國足球黑哨演變史_足球_體育_
    全盛期 官哨、賣哨  1994年,陸俊的一聲哨響拉開了足球職業化的大幕。在那個足球熱昏了的年代,平均工資還不過百十塊錢,但聯賽突然湧入了上千萬資金,成為巨大的名利場。如果說最初幾年還不敢輕舉妄動,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監管,腐敗最終如細菌一樣肆意孳生。
  • 孟加拉男子患罕見皮膚病如「樹人」 手腳長出5公斤樹根狀疣(圖)
    孟加拉男子患罕見皮膚病,手腳長出如出樹根狀的疣。  據外媒報導,孟加拉26歲男子巴詹達爾(音譯,Abul Bajandar)患有罕見遺傳皮膚病疣狀表皮發育不良,外表猶如「樹人」。  據悉,全球目前只有3例已知個案。
  • 體重超100公斤者要慎坐
    經查,該新聞報導實為2012年8月11日晚發生的事情,當時居住在廈門的劉小姐洗完澡,坐在氣壓升降椅上吹頭髮,突然「砰」的一聲,椅子炸開了。劉小姐摔倒在地,暈了過去。醫生介紹說,劉小姐的臀部被炸傷,直腸被撕裂,陰道也穿了個孔。後來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部分碎片還可能殘留在體內,需要長期住院觀察。
  • 鴿子哨傳人:藍天白雲鴿子哨,空中演奏「交響樂」
    吳海泉表示,人們給鴿子帶哨講究配音,既要有低音部分(葫蘆類的哨),中音部分(筒類的哨),也要有高音部分(星排類的哨)。「玩鴿哨的人更像是一個指揮家,讓鴿群演繹出動人的樂聲。」據了解,鴿哨又名鴿鈴,是裝在鴿子尾部的一種哨子,在鴿子飛翔時可以發出響聲。
  • 中央新聞單位駐皖記者走進安徽師範大學
    央廣網蕪湖11月8日消息(記者 張宣劍)11月7日,來自30多家中央新聞單位的近百名駐皖記者走進安徽師範大學,與該校師生交流聯誼,共同慶祝第21個中國記者節。
  • 關係哨、官哨、賣哨、賭哨:中國足球黑哨演變史(組圖)
    新華網遼寧鐵嶺12月21日體育專電(記者李麗、樹文、李錚、範春生)如果把綠茵場上主觀故意偏離公正的裁判統稱為「黑哨」,那麼按照「黑」的原因不同,大概還可以細分為「關係哨」、「官哨」、「賣哨」和「賭哨」。  根據陸俊、黃俊傑、周偉新等幾名「黑哨」的經歷,以及圈內人的敘述,基本上可以摸清中國黑哨們的演變史。
  • 鏖戰特大風雪36小時:中電物流赤大白鐵路搶險
    鏖戰36小時——中電物流赤大白鐵路特大風雪搶險紀實中電新聞網記者 張磊 艾順龍 通訊員郝珂 胡曉明  「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出了事故一切業績都歸於零」。赤大白鐵路公司的大風自動檢測系統顯示,塔拉索特大橋、紅衛村車站、灰通河特大橋、阿山河特大橋等處,風力達到10級以上,瞬時風速超過25米/秒,能見度不足3米,最長的路段積雪平均厚度達0.8米,最厚的路段平均積雪厚度達2米以上,白塔子以北線路多處被雪埋。  搶通,爭分奪秒  赤大白鐵路公司迅速展開救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