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昨日局地降雨量達到大暴雨級別 為何雨量不均時間滯後?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北京昨日局地降雨量達到大暴雨級別
  本次降雨為何雨量不均時間滯後

  本報訊(記者 解麗)昨日,北京迎來入汛以來的最強降雨。23時,北京市氣象局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至13日5時,海澱、豐臺、石景山、昌平的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將超過100毫米。

  昨日上午,北京基本在晴天中度過。11時,強降水回波才到達河北保定。直到中午前後,北京才下起分散性雷陣雨。12時至13時,降雨範圍有所擴大。石景山、延慶、懷柔、密雲和昌平也出現了降雨天氣,全市平均降雨量1.3毫米,城區平均降雨量2.5毫米。之後,朝陽、海澱等才見到成「建制」的降雨。但多數地區的降雨並未持續多久就停了下來,天空也幾欲放晴。這一停歇就到了19時,第二波降雨來臨。之後,降雨逐漸加大,截至22時,北京市平均雨量達大雨級別,房山、大興、豐臺、石景山、海澱、懷柔、順義等部分地區達暴雨級別。

  昨日11時至23時,全市平均降雨量48.9毫米,城區平均72.5毫米。其中,西南平均61.6毫米,西北平均44.7毫米,東南平均36.7毫米,東北平均29.7毫米。全市及城區最大降雨量均為石景山站,降雨量為134.9毫米。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根據降雨量等級劃分標準,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10毫米的降水叫做中雨;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25毫米的降水叫做大雨;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50毫米的降水叫作暴雨;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100毫米的降水叫作大暴雨。而隨著後半夜的降雨,北京城區降雨達暴雨級別是毋庸置疑的。

  截至發稿前,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雷蕾指出,當前至後半夜本市大部分地區仍有大雨,局地暴雨,個別點大暴雨,並伴有雷電和短時大風。明顯降雨持續至今日2時,3-5時降雨自南向北逐漸減弱,8-10時自西向東降雨結束。最終,全市平均降雨量20~40毫米,南部及沿山一帶局地可能達到60~80毫米,個別點150毫米左右;最大小時雨強50毫米左右。

  與降雨的姍姍來遲相比,北京從8月11日至12日,七項預警「高掛」,包括11日就發布的暴雨黃色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山洪災害風險預警。昨日,本市還新發布了四項預警,包括洪水藍色預警、雷電黃色預警、大風藍色預警、暴雨橙色預警。

  值守

  92處易積水點均有交警值守

  北京市交管部門昨日啟動高等級上勤方案,全員在崗在位,採取多項雨天應急交通保障措施。

  昨日8時啟動雨天一級上勤方案,重點在橋區、低洼地區、近三年92處易積水點段和158座下凹橋等點位,全部安排民警、清障力量、應急排水力量現場前置備勤;二、三、四環路橋下路口、易積水點段,全部安排民警定點值守;京港澳高速南崗窪路段等出現過嚴重積水的重要點段,安排專門力量值守。 文/本報記者 趙加琪 通訊員 賈騰騰

  豐臺所有物業24小時值守

  豐臺區房管局面向全區物業下發緊急通知,要求物業企業、產權單位提前做好準備,24小時值守,有問題及時上報。檢查物資儲備,組織應急搶險隊伍,做好地下室、地下車庫防澇、排水等情況再排查,加強對公用設施設備巡查和維修,確保電梯、供水、供電、避雷等設施設備正常運轉。加強對室外廣告牌、太陽能、圍牆、外牆瓷磚、空調室外支架等安全隱患排查。

  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房山6800名護林員把守進山路口

  房山區防汛總指揮部於11日啟動暴雨黃色應急響應。17支駐區部隊,45支應急救援隊伍,共計4086人,隨時投入搶險救援。

  對47處城市易積水點全部實施布控,涉及的道路橋梁設置安全導行設施,預置排水設備和搶險人員,一旦積水,確保以最短的時間恢復通行。對於進山路口全部設卡,6800名護林員、432名群測群防員分兵把守,堅決杜絕遊人進山。

  文/本報記者 劉婧

  釋疑

  雨量為何不均?

  昨日,本市不同地區的市民感受大不相同:有的說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暴雨,有的說為何只下了幾分鐘,整體感覺落雨並不均勻。

  對此,北京市氣象臺副臺長于波表示,昨日中午出現的第一波降雨,是在偏南暖溼氣流下出現的暖區降雨,是比較典型的華北降水過程。「北京主汛期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副熱帶高壓北抬。由暖溼氣流引發的暴雨,我們稱之為暖區暴雨,在華北夏天非常普遍。這種天氣的特點就是對流性非常強,局地性特徵明顯,並伴有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今天我們也同時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因此降雨的分布地很不均勻。」

  同時,于波也指出,近日天氣悶熱、空氣潮溼,正是副熱帶高壓北抬集聚水汽的結果,「本輪降雨過後,暑氣會有所緩解」。

  降雨為何姍姍來遲?

  強降雨從上午推到14時,又延至晚高峰,最後變成入夜。對於本輪降雨給市民以「姍姍來遲」的印象,于波指出,實際上第二波降雨的主要降雨時段是19時之後,最明顯的降雨應該出現在22時至凌晨2時,「這一波降雨實際上是由於東移高空槽帶來的冷空氣與副熱帶高壓外圍的切變線帶來的暖溼水汽相結合而產生的明顯降雨。之所以會比預計的晚一些,實際上就是因為冷空氣走得慢了一些,在19時左右大部隊還停留在雄安!」

  此外,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指出,華北地區降雨預報難點在於模式預報非常不穩定,「近一周預報落區一直在擺動,在強度上、位置上調整都非常大。以北京為例,這次強降雨過程白天的降雨和夜間降雨由兩個不同系統影響,暖區暴雨什麼時候下、下在什麼地方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把握難度很大。」文/本報記者 解麗

  製圖/沙楠

  應對

  排水集團:升級至防汛特級響應

  昨日12時41分,北京排水集團將防汛一級響應升級為防汛特級響應,出動大、中、小型搶險單元222組、車巡處置組34組、人巡打撈組140組,累計出動防汛人員3090人。集團還增派124名機關管理人員,前往現場負責部分道路雨水口清理打撈。

  截至23時15分,集團防汛保障範圍內豐臺區京周路十中門前(長辛店北口)、張儀村北口、雲崗西路、大灰廠路,海澱區南沙窩橋、安寧莊西路、上清橋東南側、西客站東西隧道,昌平區育知東路,朝陽區金泰橋等10處由於雨強較大,道路積水30釐米以上,道路交通暫時中斷,截至發稿前還在進行現場處置。文/本報記者 解麗

  水務:62處涉河涉水在施工程停工

  北京市河道、水庫自8月11日12時起實施預洩調度。全市85座水庫均在汛限水位以下運行。市排水集團11座再生水廠於11日10時開始加大抽升處理,為上遊管網騰出排水空間36.3萬立方米。

  監督指導62處涉河涉水在施工程(其中市級工程23處)於8月11日24時前全部停工清場,撤離人員設施,不遺留阻礙河道行洪的堆土、腳手架等攔河設施。8月12日12時前,排水集團、各區水務局要將易積水點位排水力量布控到位,做好排水設施巡查,及時清理雨水口,保障排水暢通。充分發揮河長製作用,加強河道堤防巡查檢查,確保遊人遠離河道。加強南水北調工程、漲水河段巡查防守,提前做好應急搶險和物資調運準備。文/本報記者 解麗

  高速公路:積水超過27釐米將斷路

  昨天,為應對降雨給交通帶來的影響,首發集團安排人員24小時巡視高速路33個易積水點和48處重點巡視路段。首發養護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高速公路積水如超過27釐米,將果斷採取斷路措施,確保人員車輛安全。值守人員會在恰當的位置提醒司機提前駛出積水路段,如果沒有辦法就近駛出,工作人員將打開高速路中央隔離帶引導司機掉頭。

  首發養護公司養護部部長劉陽傑告訴北青報記者,公司已經提前對高速路橋梁雨水井等部位進行排查,確保各個泵站進出水口正常,雨水能正常排到河道。 文/本報記者 劉洋

  鐵路局:防洪防汛警戒等級升為紅色

  針對雨情,北京鐵路局將防洪防汛警戒等級提高為紅色。昨天,北京鐵路局工作人員加強對2635處綜合視頻站電設備檢測,確保268處線路障礙自動監測報警系統(護路神)、527臺雨量計、8處下凹式隧道排水泵站設備穩定。機務部門密切關注線上機車運行狀態,備足備用機車。豐臺機務段成立機車質檢突擊隊,對段配屬的253臺機車撒砂(防滑)裝置、雨刷器等關鍵部位進行記名式二次復檢。

  北京西工務段對豐沙線上行45公裡等防洪重點地段,安排人員24小時不間斷現場看守,段軌道車裝載防洪備料進行熱備待命。 文/本報記者 王薇

  現場

  首次啟用「水務大腦」水旱災害防禦系統

  海澱:防汛調度僅需8分鐘

  本報訊(記者 王斌)昨天,北京出現強降雨天氣。海澱區首次啟動「水務大腦」水旱災害防禦系統,重點監控轄區內36個易積水路段,20餘個下凹式立交橋及70餘個重點關注點位。一旦出現道路積水等防汛事件,「水務大腦」可迅速報警,協助指揮調度人員科學決策。「水務大腦」啟用後,海澱區防汛調度指揮時間縮短至8分鐘。

  昨天14點01分,海澱區下起了大雨,田村北路鐵路橋下出現積水,瞬時達到10釐米。十分鐘後,積水深度增至30釐米,交通出現堵塞。與此同時,海澱區水務局接到預警,迅速通知水務搶險一隊。14點19分,搶險一隊抵達現場,啟動設備進行排水……經過近半小時的搶險處置,積水處理完畢,道路恢復暢通。

  在這次防汛事件中,從出現積水、接到預警、派遣搶險隊,到抵達現場,用時僅僅8分鐘。反應速度如此之快,是因為海澱區「水務大腦」水旱災害防禦系統上線啟用。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來到海澱區「水務大腦」指揮中心,眼前是一個碩大的屏幕,上面顯示出海澱區的實時降雨量、未來24小時預報降雨量、衛星雲圖、雷達圖等信息。據海澱區水務局副局長宋強介紹,海澱區擁有44個雨量站、24個河道水文站、44個積水監測點、萬餘個分布在河道及城區的視頻監控點,「水務大腦」將這些傳感器採集到的數據資源整合在一張網上,通過數據共享,對水庫、河道、蓄滯洪區、易積水道路、下凹立交橋等易發雨情點進行實時監測預警。

  「你看,屏幕中央的海澱區行政區劃圖上,清楚地標記出每一處易積滯水點、下凹立交橋、排水泵站、閥門的分布位置,以及搶險人員所處方位。」 宋強介紹說,當出現道路積水等防汛事件後,「水務大腦」會在地圖相應位置上標記出來,顯示路段名稱並閃爍報警,通知指揮調度人員迅速決策。

  據介紹,「水務大腦」通過兩種方式判斷道路積水情況。一是利用電子水尺,當水位超過一定警戒值時會自動報警,指揮調度人員結合攝像頭觀測現場情況,制訂搶險方案;二是在沒有安裝電子水尺的路段,「水務大腦」系統可根據實測降雨量、預測降雨量、公安交通數據等信息,自動計算權重值,模擬未來3小時降雨情況,從而推演出可能積水區域,淹沒水深、淹沒路段以及受影響人口,為精準防汛打好提前量。

  此外,降雨結束後,水旱災害防禦系統將自動統計汛中雨情、水情、災情等信息,與前期模型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對比,對模型模擬結果進行檢驗。通過數據模型的模擬,指導新建雨水管線、翻建支管、增加雨水口、排水口清淤、防洪修復等工程的建設。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相關焦點

  • 北京本次降雨為何雨量不均時間滯後
    來源:北京青年報圖集 北京昨日局地降雨量達到大暴雨級別本次降雨為何雨量不均時間滯後12日,北京迎來入汛以來的最強降雨。之後,降雨逐漸加大,截至22時,北京市平均雨量達大雨級別,房山、大興、豐臺、石景山、海澱、懷柔、順義等部分地區達暴雨級別。12日11時至23時,全市平均降雨量48.9毫米,城區平均72.5毫米。其中,西南平均61.6毫米,西北平均44.7毫米,東南平均36.7毫米,東北平均29.7毫米。全市及城區最大降雨量均為石景山站,降雨量為134.9毫米。
  • 北京平均雨量達到大雨級別,房山大興等地達暴雨級別
    北京市氣象臺最新消息,截至22時,本市平均雨量達大雨級別,房山、大興、豐臺、石景山、海澱、懷柔、順義等部分地區達暴雨。12日11時至22時,全市平均降雨量37.7毫米,城區平均49.0毫米,全市共127個站(佔總數22.9%)雨量超過50毫米,3個站超過100毫米,房山千河口達108.4毫米;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豐臺雲崗,21時至22時降雨61.2毫米。
  • 濟南9個站點24小時降雨量達到大暴雨級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王嘉若8月13日中午,濟南市區出現短時強降雨,部分區域積水較為嚴重,平均降雨量為37毫米。然而,截至13日21時,濟南9個站點24小時降雨量超過100毫米,達到了大暴雨級別。
  • 濟南市4個站點降雨量達到大暴雨級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8月1日晚上11點48分的雨情信息顯示,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舖、馬山、歸德和平陰縣欒灣四個站點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達到了大暴雨級別,其中平陰縣欒灣降雨量為137.5毫米,為全市降雨量最大的站點。
  • 今日有雨,降雨量xx毫米。科普雨量毫米概念
    我們常常在天氣播報中聽到,某某地區降雨量達到xx毫米。那麼問題來了,關於下雨的量雨單位「毫米」究竟是個啥概念呢?雨、雪、冰雹等氣象部門統稱為降水現象,一定時間內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無滲漏、不流失也不蒸發,累積起來的水的深度稱為降水量。
  • 北京周末降雨量分布不均 主汛期降水量偏多兩三成
    北京市氣象局7月17日消息,預計7月17日-19日,北京市多雷陣雨或陣雨天氣,降雨具有間歇性、局地性、雨量分布不均、短時雨強大等特點。預計主要降雨時段出現在17日夜間至18日。最高氣溫30℃~31℃,最低氣溫22℃~24℃,大部分時間體感較舒適。
  • 北京特大暴雨持續58小時 降雨量突破2012年記錄
    氣象部門表示,受副高外圍源源不斷的暖溼氣流與高空槽的共同影響,本市從7月15日夜間開始出現強降雨,並伴有雷電,部分地區大暴雨,密雲個別點達特大暴雨。到昨天早上,主雨帶才移出本市。此次降雨過程的特點是降雨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和短時雨強大、空間分布不均。
  • 颱風「安比」遠離 明起北京進「蒸籠」
    昨日降雨,人們在公交站候車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 解麗)受颱風「安比」影響,北京昨日普降大雨,通州局地出現暴雨。此次降雨具有持續時間長、雨勢相對平緩、雨量分布不均的特點。  釋疑  颱風為何能北上影響北京?  一般印象中,颱風應該是上海、浙江、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區經常面對的氣象災害,這次「安比」為何能一路北上影響北京?
  • 8月那兩場大暴雨還記得嗎?今年北京汛期降水有這些特點
    北京汛期各月降水量對比接下來我們回顧下降水量偏多的8月裡,讓人記憶深刻的兩場大暴雨吧↓↓↓1、【8月12日本市出現暴雨 沿山地區大暴雨】受副高外圍偏南暖溼氣流和高空槽共同影響,12日京津冀地區出現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本市大部分地區出現暴雨(≥ 50毫米),沿山一帶大暴雨(≥100毫米),伴有雷電和局地7~9級短時大風。
  • 北京暴雨爽約 市氣象局專家是這麼說的
    雨量為何沒達到預期?今晨,市氣象局專家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一一解答。此次降雨雨量分布不均,全市平均降雨量為中雨;東部地區降雨量和短時雨強較大,累計雨量達大雨,局地出現暴雨。 其中,密雲、海澱、平谷伴有6至8級短時大風。
  • 北京最新天氣預報:明天持續晴曬天氣,周日還有雷陣雨
    閻彤 攝昨天,預報中的暴雨如約而至,全市普降暴雨,沿山一帶大暴雨。回顧本次降雨,呈現以下明顯特徵:一是暴雨覆蓋面廣,除通州、延慶、平谷區外,其他13個區平均雨量均達到暴雨,其中,海澱、石景山平均雨量達到大暴雨,全市有62.2%觀測站雨量超過50毫米,20.3%觀測站雨量超過100毫米。二是降雨極端性強,海澱、豐臺、石景山、昌平、懷柔、湯河口6個國家級站(佔總站數30%)的日降雨量超過建站以來8月中旬歷史極值。
  • 颱風安比影響下,北京天津的暴雨竟然比登陸地上海還要大
    有朋友向中氣愛吐槽「我今天從海口飛北京,海口沒事,北京受颱風影響沒法降落」,這可不是說笑話,而真的是颱風降臨京津冀了。今年第10號颱風安比在登陸上海後一路深入,7月24日上午10點,其中心位於天津東麗區境內,中心風力仍有8級,為熱帶風暴等級。
  • 降雨量咋測的?1毫米降雨量有多少?這張圖讓你瞬間明白
    若24小時降雨量達100~250mm就是 大暴雨。若24小時降雨量250mm以上就是 特大暴雨。(以毫米為單位),它可以直觀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氣象、水文用來測雨量的工具主要是翻鬥式雨量傳感器。這種測量器將接收到的降雨流入一個小鬥內,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就自動倒掉,同時形成相應的雨量記錄。氣象所用的是0.1毫米的翻鬥式雨量傳感器,而水文用的則是0.5毫米的。翻鬥式雨量傳感器是比較先進的測量器,自動生成降雨記錄,他們之前用的是雨量筒和量杯。
  • 晉城最大降雨量出現在這裡!
    晉城最大降雨量出現在這裡!↓↓↓從市氣象局獲得最新消息8月6日07時—7日07時我市出現大到暴雨天氣其中陽城西南部出現大暴雨具體降水量為晉城市區、澤州縣24.9mm高平55.5mm陽城51.7mm陵川92.4mm沁水34mm鄉鎮自動雨量監測站數據顯示8月6日-7日全市有36個站點雨量達到暴雨級別2個站點達到大暴雨級別最大降水出現在陽城縣董封水庫
  • 暴雨是降雨多少毫米 1毫米降雨量有多少?
    雨量的等級根據二十四小時內降雨量的大小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幾個等級。小雨:降雨量在十毫米以內,雨滴清晰可辯,落到屋瓦和硬地上不四濺,雨聲緩和淅瀝;通常需兩分鐘後,始能完全潤溼石板和屋瓦,水窪形成很慢。中雨:降雨量在十到二十五毫米之間,可聽見沙沙的雨聲,雨落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屋孔和硬地上略有四濺,水窪形成較快。
  • 北京暴雨到底有多大?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預計,京津冀地區最強降雨將出現在21日夜間至23日,河北中部、北京及天津累計降雨量級可達暴雨,局地大暴雨,短時雨強較大。  網上流傳的「六年來最大冷渦暴雨將光臨京津冀」,是真的嗎?北京會有超過2012年「7·21特大暴雨」的「特大狂風暴雨」嗎?記者連線氣象專家,一一為你解答。
  • 揭秘「七下八上」:暴雨即將轉戰北方 這些城市過半大暴雨都下在此時
    氣象大數據顯示,鄭州、濟南、瀋陽、天津、石家莊、北京在此期間的平均降雨日數都在7.5天或以上,北京更是達到了9.3天,佔比接近50%。從降雨強度來看,「七下八上」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1951-2019年這69年間,石家莊共出現了16個大暴雨及以上的強降雨日,其中有11個出現在「七下八上」期間,佔比高達69%。
  • 雨量的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當我們在收聽或收看天氣預報廣播時,常常會聽到「小雨」、「中雨」、「中到大雨」等名詞,這就是雨量的等級。  雨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和流失作用,而以積聚的深度來確定的。我國規定以毫米為深度的單位。
  • 北京暴雨積水點路段分布圖 哪兒最易積水?暴雨天氣應對手冊戳這裡
    具體情況往下看↓↓↓  未來天氣趨勢  市防汛指揮部發布強降水提示信息  預計21日至24日北京地區將出現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並伴有強對流天氣,大部地區過程累計降雨量級可達大雨到暴雨,西部山前及東北部地區雨量大,局地可達大暴雨。
  • 海口歷史雨量排行及雨量統計
    &nbsp&nbsp&nbsp&nbsp2016年8月18日,海口市基準站日雨量為244.8毫米,為歷史第十位;過程雨量430.7毫米,為歷史第十位。&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受今年第8號颱風「電母」影響,18日08時~20時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