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天氣播報中聽到,某某地區降雨量達到xx毫米。那麼問題來了,關於下雨的量雨單位「毫米」究竟是個啥概念呢?
雨、雪、冰雹等氣象部門統稱為降水現象,一定時間內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無滲漏、不流失也不蒸發,累積起來的水的深度稱為降水量。
通俗一點說,淋小雨一分鐘頭髮會溼,淋中雨一分鐘髮型會亂,淋暴雨一分鐘,你就可以帶上洗髮水準備搓澡啦。不過有時候我們感覺一場雨啊下的是瓢潑大盆,可是按二十四小時降水量卻達不到暴雨的級別。這也就是天氣預報中常說的「短時強降雨。」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關於各雨量級別的量級吧!
小雨
<10毫米
24小時內的雨量小於10mm。可淋溼衣服,泥土地面全溼,但無積水。小於十毫米小雨和睡懶覺最配,寄雨聲形成天然白噪音,刺激人體分泌更多褪黑素,越睡越香。唐代詩人杜牧詩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其場景下的就是這個雨。
中雨
10~25毫米
24小時內降水量為10~24.9毫米。雨落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濺,窪地積水較快,屋頂有沙沙雨聲。雨量在南方能打溼小腿。
大雨
25~50毫米
24小時內的雨量25~50mm。雨降如傾盆,模糊成片,窪地積水極快;能清晰聽見譁譁雨聲。瓢潑大雨,雨滴直徑可達7毫米,雨量就跟依萍找他爸要錢,那天一樣。
暴雨按照降水強度大小可分為三個等級
50~100毫米為暴雨
24小時內的雨量50~100mm。24小時降水量為50mm以上的強降雨稱為「暴雨。」平平無奇的暴雨也能引起引發波壞性的洪災。暴雨的雨量地面積水能弄溼整雙鞋子。
100~200毫米為大暴雨
24小時內的雨量100~250mm。大暴雨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是跟下暴雨的感覺差異不大。大暴雨相比暴雨可以說就是暴雨版的puls,大暴雨主要就是體現在雨量上。大暴雨雨量大,路上積水迅速,路上開車視線模糊,可視度在百米範圍內。
250以上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
24小時內的雨量250mm以上。超過250毫米的為特大暴雨。常伴有大風,颱風等惡劣天氣,暴雨來得快,雨勢猛,尤其是大範圍持續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會給局部地區帶來洪澇災害。
由於各地降水和地形特點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澇的標準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對於一些地勢低洼、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宣洩,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會造成更多的災害。
值得注意的是,就拿50毫米的暴雨來說,暴雨可以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也可以平攤到二十四小時之中。因此,當你經歷了一場平緩持久、連綿不絕的暴雨時,也不用懷疑自己遇到了假的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