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物單抗行業深度研究:靶點篇

2020-11-29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 未來智庫)

1. PD-1/PD-L1——腫瘤免疫檢查點

1.1. PD-1 單抗擁有全新的抗腫瘤分子機理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程序性死亡受體 1),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 分子,屬於 CD28 蛋白家族,廣泛分布於 T 細胞、B細胞和巨噬細胞表面。PD-1 通 過與配體 PD-L1 和 PD-L2 結合,抑制 T 細胞炎症活動來調節免疫系統並促進自身 耐受。這可以預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也會阻止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

PD-L1 在多種腫瘤細胞內表達通過 PD-1 與效應 T 細胞的結合來抑制抗腫瘤活性, 從而達到免疫逃逸。PD-1/PD-L1 單抗藥物可以競爭性結合 PD-1 受體或 PD-L1 從而 恢復 T 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識別,並消滅腫瘤細胞。

1.2. PD-1 單抗全球市場表現

目前全球市場共有 3 款 PD-1 和 3 款 PD-L1 藥物獲批上市,其中默沙東的 Keytruda 和 BMS 的 Opdivo 上市時間較早,在適應症開展和市場份額方面領先。

2018 年 PD-1/PD-L1 單抗實現全球銷售額 153 億美元,維持 50%以上的增長速度, 其中 PD-1 雙雄「K藥」和「O 藥」分別銷售 71.71 億美元和 67.35 億美元。

1.3. 國內 PD-1 空間巨大,競爭格局良好

目前,中國市場共有 5 款 PD-1 藥物獲批,除了進口的 Keytruda 和 Opdivo,還有三 款本土產品,分別是恆瑞醫藥的艾立妥、君實的拓益和信達的達伯舒,後續還有百 濟神州特雷普利單抗等待上市批准。

從目前公布的定價來看,君實生物和信達生物的 PD-1 產品定價僅為進口同類產品 的 30%和 50%,恆瑞的 PD-1 定價雖然與進口藥相當,但買 6 贈 20(買 2 贈 2,再 買 4 贈至一年不超過 18 支)的贈藥政策力度巨大,因此三款國產 PD-1 單抗的治療 費用均低於進口產品,價格優勢顯著。

進口產品在獲批適應症上領先國產 PD-1 單抗。對於首個獲批適應症, 3 款國產 PD-1 採取了與 O藥和 K藥上市之初相同的策略, 即選擇黑色素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等PD-1 單藥響應率高、效果好,但患者人數較少的適應症作為突破口。相比之下,O 藥和 K藥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國內適應症均從非小細胞肺癌入手。

中長期來看,適應症拓展是 PD-1 市場競爭的重要因素。從歷史數據來看,上市前 4 年 K藥的銷售表現均低於 O 藥,直到 2017 年 O 藥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試驗失敗, K藥藉此機會率先搶佔了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廣大市場,在銷售額上完成反超。 因此,先完成大類癌症適應症的產品就能快速放量,搶佔市場份額。

國內藥企方面,恆瑞 PD-1 臨床進度較快,除了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三線治療方案 獲批外,另有肝細胞癌、食管癌、非小細胞肺癌處在 NDA 階段。

自 2006 年納武單抗啟動臨床I 期至今天,PD-1 已經獲批成為 14 個癌症種類的治療 方案,針對 PD-1 的臨床試驗數量也從 2006 年的 1 例,迅速發展至 2018 年的 2250 例。在這 2250 項臨床試驗中,有 1716 項正在驗證 PD-1 單抗與其他癌症治療手段 聯合使用的可能性,其中數量最多為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淋巴癌和頭頸癌。 儘管目前僅有納武單抗聯合伊匹單抗(針對另一個免疫檢查點 CTLA-4)以及帕博 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兩種治療方案通過了 FDA 批准,但治療效果的顯著性提升,引 發了人們對全新聯用方案的無盡遐想。目前國內上市的五款藥物中,OK 藥均重複 了已在 FDA 獲批的聯用方案,K藥與多種化療方案聯合,O 藥與伊匹單抗聯合;本 土藥企方面,恆瑞的卡瑞利珠在藥物聯用臨床試驗進度上領先,並且充分發揮了抗 癌藥物產品線豐富的特點,開展了卡瑞利珠與靶向藥阿帕替尼、廣譜抗癌藥紫杉醇 以及多個化療藥物的聯合治療方案;

從治療效果來看,卡瑞利珠單抗和信迪利單抗獲批霍奇金淋巴瘤三線治療,對比 O 藥和 K藥海外 CM-205 研究和 Keynote-087 研究,國產 PD-1 單抗在客觀緩解率等有 效性指標上佔優,但由於不是頭對頭試驗,在患者選擇和臨床試驗終點的選擇上有 所差異,因此無法直接比較,但整體來看治療效果依然十分優秀。

PD-1 單抗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殺死癌細胞,能夠治療 多種癌症。按照海外獲批的非小細胞肺癌、肝癌、胃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適應 症測算,國內 PD-1 藥物潛在市場空間超過 500 億元。

按照目前國內已經獲批以及臨床進度較快的適應症來測算 PD-1 市場規模。國產 PD-1 定價按照 12 萬/年,預計總體市場規模約為 530 億元/年。國產 PD-1 產品獲批 的霍奇金淋巴瘤和黑色素瘤兩個適應症對應的市場空間較小。後續適應症中,肺癌、 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發病率較高,單適應症預計能夠達到百億級的市場空間。

1.4. PD-1 單抗國內研發管線

國內在 PD-1 靶點布局企業較多,目前百濟神州處在上市前審評,復宏漢霖、正大 天晴進展較快。海外已經上市的 Durvalumab 和 Cemiplimab 也在國內開展 III 期臨床 試驗。

2. HER2——乳腺癌相關靶點

2.1. HER2 與轉移性乳腺癌高度相關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屬於 HER 家族(包括 EGFR/HER1、HER2、HER3 和 HER4),是一種重要的原癌基因, 通常只在健康成年人極少數組織內低水平表達。HER2 編碼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體 蛋白,由胞外配體結合區、單鏈跨膜區和胞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區三部分組成。 胞外區形成二聚體,介導細胞內酪氨酸激酶活性區磷酸化,繼而激活下遊信號通路 的傳導,促進細胞增殖和血管生成。

研究表明 30%以上的人類腫瘤中存在 HER2 基因的擴增或過度表達,包括乳腺癌 (15%-25%)、胃癌(10-20%)、 肺癌、腎癌和卵巢癌等,其影響大多與腫瘤的發展 和侵襲有關,會提高癌細胞轉移的危險性。

2.2. HER2 單抗全球市場表現

目前全球市場上針對 HER2 靶點的原研單抗藥物主要是羅氏的曲妥珠、帕妥珠和 T-DM1。

曲妥珠單抗是第一代 HER2 抗體,其設計思路為阻斷 HER2-HER2 形成的同源二聚 體,從而阻斷信號通路。由於優秀的治療效果,NCCN 指南將曲妥珠收錄為 HER2 陽性轉移性乳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

帕妥珠單抗在作用機理上與曲妥珠類似,但選取了不同的抗原結合位點,主要針對 HER2 異源二聚體的生成。根據 BCIRG006 研究和 HERA 研究的 10 年隨訪結果, 約有30%淋巴結陽性乳腺癌患者和約33%的激素受體陰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曲妥珠 治療 10 年內由於 HER2-HER3 信號通路的激活而再次復髮乳腺癌。帕妥珠的作用機 理與曲妥珠互補,兩款藥物的聯用方案能夠更加全面的阻斷 HER2 信號通路,顯著 降低復發風險。

T-DM1(Kadcyla)是第二代抗體偶聯藥物,利用化學合成的連接段(linker)將曲 妥珠(Trastuzumab)與微管抑制劑 DM1 偶聯,兼顧單抗藥物的特異性和化學小分 子藥物的強細胞毒性。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接受過曲妥珠治療方案的轉移性乳腺癌患 者。

2.3. 曲妥珠單抗在乳腺癌和胃癌中治療效果優異

在 H0648g 研究和 M77001 研究中,曲妥珠聯用化療藥物一線治療 HER2 陽性轉移 性乳腺癌,分別延長總生存期 9 個月(+45%)和 8.5 個月(+37%), 並且從長期隨 訪結果來看安全性十分良好。對比小分子靶向藥拉帕替尼,曲妥珠在延長無進展生 存時間和降低疾病進展風險方面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

在全球範圍內,胃癌是發病率第四、死亡率第二的癌症種類,由於胃癌早期一般沒 有明顯症狀,因此大部分患者一經發現已經進入晚期。傳統的化療治療方案在晚期 胃癌患者中響應率僅有 20-40%,並且中位總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 小於 12 個月。

ToGA(Trastuzumab for Gastric Cancer)研究顯示,曲妥珠聯用化療能夠將中位數生 存期提高 2.7 個月(+24%),有效率 50.9%顯著優於對照組。拉帕替尼單藥治療方 案對於胃癌患者僅有 9%有效率,而在 LOGiC 研究中,拉帕替尼聯用化療方案提升 中位生存期 1.7 個月(+16%),也低於曲妥珠。

2.4. HER2 單抗海內外空間巨大

全球市場方面,2018 年羅氏三大 HER2 單抗實現全球銷售額 111 億美元,與 2017 年表現基本持平,其中赫賽汀在 2017 年達到 75 億美元銷售峰值後,首次出現下滑, 主要是歐洲市場受到仿製藥的衝擊,銷售額下降 16%;帕妥珠和 T-DM1 依靠優秀 的治療效果,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由於赫賽汀專利過期所損失 的市場份額。

國內方面,近年來曲妥珠保持快速增長,2017 年作為 36 種談判藥品進入醫保目錄 乙類範圍,藥品價格降幅達 63%,由 2 萬元/支下降至 7600 元/支,大幅度提高了患 者支付力,2018 年實現迅速放量,銷售額達到 34 億元。

曲妥珠國內市場空間廣闊 關鍵假設:

曲妥珠單抗目前國內獲批適應症主要為 HER2 陽性乳腺癌和晚期轉移性胃癌;

根據《2015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2015 年中國新髮乳腺癌 30.4 萬例,其中 HER2 陽性佔比約 25%;

根據《2015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2015 年中國新發胃癌 40.3 萬例,其中 HER2 陽性佔比約 15%,晚期佔比 70%左右。

經計算,曲妥珠目前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在 20%左右,未來滲透率的增長空間廣闊。

2.5. HER2 單抗國內研發管線

目前國內進展較快的有復宏漢霖(復星醫藥)和三生國健,均處在新藥審評階段; 安科生物、海正藥業、嘉和生物、華蘭基因等公司目前處在 III 期臨床試驗。

3. VEGF——血管生長相關靶點

3.1. VEGF抗體能夠抑制血管生成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種高度特異性的 促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通過與 RTKs,VEGFR1-R3 以及 NRP 家族蛋白結合激 活下遊信號通路,從而促進血管通透性增加、細胞外基質變性、血管內皮細胞遷移、 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

研究發現,VEGF 在癌症中的功能不僅限於血管生成,其介導的信號傳導發生在腫 瘤細胞中,對腫瘤幹細胞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VEGF單抗全球市場表現

全球市場上有 3 款 VEGF 單抗和 1 款融合蛋白藥物,國內有自主研發的康柏西普。

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Avastin)由羅氏子公司基因泰克開發,是重組的人源 化單克隆抗體,2004 年經 FDA 批准在美國上市,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的一線治療 方案,2006 年又獲批非小細胞肺癌。此外,貝伐珠還可以用於治療惡性膠質瘤、轉 移性腎細胞癌、轉移性宮頸癌、卵巢癌等適應症。

雷珠單抗(Ranibizuman)由基因泰克和諾華聯合開發,是一種抗 VEGF 人源化單抗 Fab(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片段,與貝伐珠作用機理一致,只是去掉了 Fc (fragment crystallizable)段。從結構上看,雷株單抗具有更小的體積從而獲得更加 好的組織穿透性(對眼部疾病有意義),同時排除了 Fc 段所帶來的 ADCC 以及 CDC 效應,以提高安全性。雷株單抗 2006 年在美國上市,2011 年進入中國市場。

阿柏西普(Aflibercept)由再生元和拜耳聯合研發,是一種抗 VEGF 融合蛋白,由 VEGF-1 的 D2 區、VEGF-2 的 D3 區以及 Fc 段融合而成,對 VEGF-A、VEGF-B和 PlGF等因子有較好的親和力。阿柏西普2006年在美國上市,目前獲批wAMD、DME、 RVO、CNV等多個眼科疾病適應症。

康柏西普(Conbercept)由康弘藥業研發,也是一種抗 VEGF 融合蛋白,可以阻斷 VEGF-A 全部亞型以及 PIGF 等因子。2013 年在我國上市,目前獲批適應症為 wAMD、pmCNV 和 DME。

3.3. VEGF單抗相關適應症

VEGF 相關的適應症可以分為癌症和眼底血管增生兩類,其中貝伐珠單抗針對癌症, 主要包括轉移性結直腸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雷珠、阿柏西普和國產的康柏西普等用 於眼科疾病的治療。

全球來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並且統計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的發 生與經濟發展呈正相關,患者廣泛分布在歐美等發達地區。目前臨床上對於晚期轉 移結直腸癌患者一般採取化療或靶向藥物治療。

AVF2107 研究顯示,對於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貝伐珠聯合標準化療能夠顯著 提升總生存期 4.7 個月(+30%) ,無進展生存期 4.4 個月(+71%),藥物響應率 45% 較化療提高 10pct。

對於 KRAS 野生型結直腸癌患者,貝伐珠的治療效果不弱於另一款一線治療藥物抗 EGFR 的西妥昔單抗。但 EGFR 單抗僅在 RAS 野生型並且原發腫瘤位臵在左半腸的 患者中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右半腸患者使用西妥昔的中位生存期僅為貝伐珠的一 半,13.6 個月對 32.6 個月),而貝伐珠不存在這些限制,適用患者群體基數更大。

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癌和小細胞癌兩大類型,其中,非小細胞癌(NSCLC)佔 85% 以上。從組織學分類來看,非小細胞肺癌包含:腺瘤,非鱗狀上皮癌,大細胞上皮 癌,肉瘤樣上皮癌以及腺鱗狀上皮癌等。早期的 NSCLC 主要依靠手術治療,但多 數 NSCLC 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隨著分子生物學和腫瘤 免疫學的發展,NSCLC 的治療也朝向更加精準的治療方式。

在 ECOG 4599 研究中,對於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貝伐珠聯合標準化療能 夠將中位生存期從 10.3 個月提高至 12.3 個月(+19%),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從 4.5 個 月提高至 6.2 個月(+38%)。但對比 Keynote-024 研究,在 PD-L1 表達大於 50%的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 K藥能夠將中位生存期從14.2 個月提升至 30.0 個月 (+111%), 是目前全部一線治療方案中效果最為顯著的。

基於這些研究,NCCN 推薦貝伐珠單抗聯合標準化療作為 ALK重排或 EGFR 敏感 突變陰性或未知(可能無法受益 EGFR 靶向藥物)且 PD-L1 表達小於 50%(可能無 法受益 PD-1 靶向藥物)的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個治療選項。

眼科疾病方面,雷株和阿柏西普均獲批新生血管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 (wAMD),視網膜靜脈阻塞後的黃斑水腫(RVO),糖尿病黃斑水腫(DME),糖 尿病視網膜病變(DR)等適應症,除此之外雷株還多一個近視性脈絡膜新生血管疾 病(mCNV),貝伐珠未獲得 FDA 批准治療任何眼科疾病,但在臨床上存在超適應 症使用(off-label)現象。

對於 DME 適應症,三款藥物進行的 Study ProtocolT 研究,在基礎視力較好的亞組 中,三種藥物效果不存在臨床上的顯著性差異;在基礎視力較差的亞組中,阿柏西 普的治療效果優於貝伐珠和雷株。

針對 wAMD 適應症,阿柏西普和雷株分別在美國(VIEW1)和全球多中心(VIEW2) 進行過兩次頭對頭試驗,結果表明阿柏西普和雷株單抗治療效果接近,阿柏西普相 比雷株注射頻次更低,患者依從性高。

關鍵假設:

貝伐珠單抗目前國內獲批適應症主要為轉移性結直腸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根據《2015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2015 年中國新髮結直腸癌癌 38.8 萬例,其中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佔比約 50%;

根據《2015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2015 年中國新發肺癌 78.7 萬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比約 85%,非小細胞中非鱗肺癌佔比 60%,發現時 晚期概率為 60%;

3.4. VEGF單抗國內銷售情況

2010 年貝伐珠單抗在國內上市,獲批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2015 年獲批用於 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2017 年底談判進入醫保,降價 60%至 1998 元/支,次年迅速放量,達到 20 億銷售額。

3.5. VEGF單抗國內研發管線

國內 VEGF 單抗競爭格局較為激烈,齊魯和信達已經報產,多家企業處在臨床 III 期,治療領域大多集中在非小細胞肺癌。眼科疾病方面,齊魯製藥進度較快,康弘 藥業進一步拓展產品適應症,其他布局企業尚處在臨床早期。

4. CD20——淋巴瘤相關靶點

4.1. CD20 在淋巴細胞表面特異性表達

CD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是一種跨膜磷蛋白,在 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 等腫瘤細胞和涉及免疫疾病和炎症疾病的 B細胞上表達,但在前 B細胞、正常漿細 胞或造血幹細胞上不表達,這使其具有良好的腫瘤特異性。抗原抗體結合後,CD20 不會發生內在化,或從細胞膜上脫落進入周圍的環境。CD20 不以游離抗原的形式 在血漿中循環,因此不可能與抗體競爭性結合。

CD20 單抗與 B細胞表面抗原結合後,啟動介導 B細胞溶解的免疫反應。可能的機 制包括:抗體依賴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抗體 Fab 段結合腫瘤細胞抗原, Fc 段與效應細胞/殺傷細胞表面的 FcR 結合,介導其殺傷靶細胞;補體依賴的細胞 毒作用(CDC), 補體系統在腫瘤細胞表面形成複合體,介導靶細胞溶解;細胞凋 亡(Apoptosis) ,由抗原直接結合導致;抗體依賴的吞噬作用(ADP), 抗體 Fc 段 結合吞噬細胞,介導其吞噬靶細胞。

4.2. 國內外 CD20靶點相關抗體

以 CD20 為靶點的抗體藥物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利妥昔等鼠源或者嵌合單抗,第 二代的奧法木是人源化單抗,以及第三代的阿妥珠單抗(Fc 片段經過糖基化修飾), 治療領域也不僅僅局限於非霍奇淋巴瘤,還包括多發性硬化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 症等。

利妥昔(Rituximab)由羅氏研發,是一種人鼠嵌合抗體,由鼠源 CD20 抗體可變區 Fab 和人源 IgG1 抗體恆定區 Fc 片段構成,1997 年在美國上市,是目前全球市場上 最暢銷的 CD20 靶向藥物。2000 年進入中國市場,獲批適應症為復發或耐藥的 B細 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 陽性 III-IV期濾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 陽性瀰漫大 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漢利康由復宏漢霖研發,是我國首款利妥昔生物類似藥,2019 年 2 月上市,獲批適 應症與利妥昔原研藥相同。

4.3. 國內 CD20抗體研發管線

國內 CD20 抗體藥物布局較多,其中復宏漢霖的漢利康已經上市,信達生物等待上市審評,海正藥業、華蘭 基因等多家企業處在 III 期臨床階段,未來競爭格局較為激烈。

5. TNF-α——自身免疫疾病相關靶點

5.1. TNF-α 相關適應症

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腫瘤壞死因子)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因子,主要由免 疫 T 細胞分泌,通過與目標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激活下遊信號通路,從而參與炎 症反應和免疫活動。TNF-α 過度表達會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 強制性脊柱炎和銀屑病等。

類風溼性關節炎(RA,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在全球廣泛分布的慢性多關節 炎症反應疾病,主要特徵為進行性骨侵蝕,若得不到有效治療會導致患者關節破壞 並造成殘疾。我國 RA 發病率為 0.31%-0.36%,RA 患者約有 500 萬人,每年新增 15-20 萬人。據統計,在中國 RA 的 2 年和 3 年致殘率分別高達 50%和 70%,因此 對有效治療藥物存在著迫切的醫療需求。

強直性脊柱炎(AS)在我國的發病率為 0.4%,患者約有 450 萬人,多發於年輕人, 平均診斷年齡為 26 歲。

銀屑病是一種免疫相關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疾病,易反覆發作,病因複雜。根據北京 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我國銀屑病發病率為 0.47%,患 者約有 600 萬人。

5.2. TNF-α 全球市場情況

目前市場上有多款針對風溼免疫疾病的單抗和融合蛋白藥物,包括艾伯維的阿達木 單抗、安進的依那西普和強生的英夫利西單抗。

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由英國 CambridgeAntibodyTechnology(CAT)與美國雅培 公司聯合研製,後被 AbbVie 收購,是首個抗人腫瘤壞死因子(TNF)的人源化單抗。 2002 年經 FDA 批准上市,最初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2005 至 2008 年又連續 獲批強直、銀屑病等多個病症。連續多年蟬聯全球最暢銷藥物。修美樂於 2010 年 在中國上市,目前獲批三個適應症,分別為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

依那西普( Etanercept)由惠氏(輝瑞子公司)和安進公司聯合研發,於 1998 年和 2000 年分別在美國和歐盟上市,由安進在美國市場銷售,由輝瑞在歐洲銷售,由武田和 輝瑞在日本市場共同銷售。2010 年經 CFDA 批准進入中國市場。

從全球市場來看,修美樂、恩利和類克連續多年穩居銷售額前十,佔據風溼免疫領 域 8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隨著修美樂在歐盟專利保護期的結束,多個類似藥連續 上市,2018 年底,修美樂在歐洲採取了降價 80%的激進策略以對抗類似藥的衝擊; 恩利的銷售額也在 2016 年達到峰值後連續兩年有所下滑。

目前有三款國產 TNF-α 抗體,分別是三生製藥的益賽普、上海賽金的強克和海正制 藥的安佰諾。其中,益賽普具有先發優勢,目前市佔率超過 60%,未來預計會繼續 領跑。安佰諾由於上市時間較短,依然處在高速增長期。並且,三藥均在 2017 年 進入醫保目錄,未來有進一步放量的潛力。

5.3. 國內 TNF-α 研發管線

我國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發管線主要集中在 TNF-α 單抗,目前已經有五家企業報產, 未來幾年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將會集中上市。

(報告來源:東北證券)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醫藥生物行業研究與年度策略:堅守創新核心,擁抱消費景氣
    1 醫藥生物 2020 年行情回顧2020 年全年,申萬醫藥指數漲幅為 51.1%,全行業排名第 5,跑贏滬深 300指數約 23.9 個百分點。從醫藥申萬分類子板塊來看,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生物製品、 化學原料藥、醫藥商業、中藥漲幅分別為 95.3%、83.8%、69.8%、50.0%、28.0%、 20.9%、14.7%,呈現全線上漲態勢。
  • 當下是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最佳時期
    我們這一次生物醫藥產業的論壇跟上一組有些不同,我們這一組是清一色的生物醫藥企業家,包括做愛滋病創新藥、單抗藥、精準治療、吸入製劑,我們先請各位嘉賓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和公司,從王總開始。  王昌進:謝謝,我叫王昌進,前沿生物藥業CEO。前沿生物藥業是做創新藥的,我們已經18歲了,所以也不算初創企業了,堅持了十幾年就做一個事,就做創新藥。
  • |仿製藥|單抗|創新藥|靶點|...
    萬眾關切的PD-1單抗繼續跳水,不斷刷新各方對創新藥的價格認知。O藥和K藥未曾入圍,想來與MNC維護全球價格體系有關。本土藥企倒是無此顧忌。只是如今這個價格,倘若拿來與數年前業內的預期展望比較,落差之大,無疑令人唏噓。整個行業大概都在問: 中國創新藥,到底該怎麼往下做?
  • 創業邦《2020中國生物藥行業研究報告》發布:方興未艾,未來可期
    生物藥領域是最易出現重磅產品的領域,而生物藥則是當前全球名副其實的最暢銷的醫藥產品。國內生物藥行業發展方興未艾,新的生物醫藥企業不斷湧現。生物藥市場規模增長強勁,年複合增長率達20%以上,生物藥行業從發展初期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基因編輯和細胞工程等生物技術帶來的革命性改變,為生物醫藥產業的長足發展帶來了新動能。值此之際,創業邦研究中心推出《2020中國生物藥行業研究報告》。
  • 醫藥行業:首款國產PD1單抗上市 國內免疫療法步入收穫期
    投資要點  事件:12月17日,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全身系統治療失敗後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這是首個上市的國產PD1單抗藥物。
  • 君實生物披露特瑞普利單抗研究進展 股價終結五連陰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4日訊 昨日,君實生物(688180.SH)發布公告稱,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III期臨床研究達到主要研究終點。 公告顯示,近日,君實生物產品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Car-T細胞治療深度研究
    因此,選擇合適的靶點蛋白,是 Car-T 細胞免疫治療在腫瘤臨床研究應用中的一個重要挑戰。CD 分子表達作為表面標誌物可用於細胞類型鑑定,以 CD19 為靶點的 Car-T 細胞的臨床研究是目前各國 Car-T 研究中最熱門的靶點。除了 CD19 這個被廣泛報導的靶點外,許多腫瘤相關靶點已進入 I 期和 II 期臨床試驗。
  • 基因治療將引領生物醫藥第三次革命?
    摘要 基因治療行業具有獨特優勢,將引領生物醫藥第三次革命。 不同於傳統小分子藥物和抗體藥物在蛋白質水平進行調控,基因治療可在基因水平發揮作用,因此可以克服傳統小分子和抗體的不足,對於致病基因清晰而蛋白質水平難以成藥的靶點具有獨特優勢。 如果把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稱為生物醫藥的前兩次革命,基因治療將引領生物醫藥的第三次產業革命。
  • 浙江醫藥提交注射用重組人源化抗HER2單抗-AS269偶聯物(ARX788...
    原標題:浙江醫藥提交注射用重組人源化抗HER2單抗-AS269偶聯物(ARX788)臨床申請,為1類抗腫瘤藥物   「每經醫藥前沿觀察」欄目監控到的數據顯示
  • 日本醫療器械行業深度研究之一:整體篇
    醫療器械行業是醫藥最具成長潛力的子行業之一,但相比藥品行業,二級市場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深度研究和整體梳理仍顯得非常不足,多數至今仍停留在併購邏輯層面。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亞盛醫藥與君實生物(01877.HK)達成一項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針對亞盛醫藥特有的細胞凋亡抑制蛋白(IAP蛋白)抑制劑APG-1387與君實生物的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的聯合用藥在中國市場進行臨床探索,治療包括腫瘤(實體瘤與血液瘤),特別是難治性腫瘤、藥物耐受性腫瘤等和其他雙方另行確定的適應症。
  • 醫藥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長期的力量,醫藥正青春
    從市場表現來看,截至 2020 年 12 月 21 日收盤,醫藥生物行業指數年漲幅為 50.89%,在申萬 28 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四,28 個一級行業中年 漲幅超過 40%的分別有:食品飲料+75.91%、休閒服務+74.49%、醫藥生物 +50.89%、汽車+48.05%、國防軍工+43.14%。
  • 醫藥行業:國內PD-1單抗商業化開局第一梯隊鑄就護城河
    NMPA先後批准上市了5款PD-1單抗,其中2款為進口(納武利尤單抗(Opdivo,BMS)、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默沙東)),3款為國產(特瑞普利單抗(君實生物)、信迪利單抗(信達生物)、卡瑞利珠單抗(恆瑞醫藥));另外3款PD-1/PD-L1單抗(替雷利珠單抗(百濟神州)、度伐魯單抗(Imfinzi,阿斯利康)、阿替利珠單抗(Tecentriq,羅氏))也已提交上市申請。
  • 亞盛醫藥抗腫瘤新藥管線深度解讀
    藉此,我們對亞盛醫藥的腫瘤新藥管線做一深度解讀。亞盛醫藥2009年成立,也算是中國創新藥研發圈子的老江湖了。談及中國的創新藥,無論是研發,還是投資,真正在中國火起來也不過是近幾年的光景。事實上,直到2015年CFDA大刀闊斧開展藥審改革之前,在國內做創新藥始終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一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都得審上一兩年,投資人對此興趣寥寥。
  • 華蘭生物:伊匹單抗、德尼單抗陸續獲批臨床
    國內市場原研德尼單抗尚未上市,類似藥、metoo創新藥研發基本處於一期臨床,華蘭布局時機恰當,尚未拉開時間差距。華蘭大生物布局日趨完善,單抗子公司中長期管線估值有望逐漸體現。華蘭生物目前主營業務主要分為三大領域,血製品(母公司+漿站)、疫苗(疫苗子公司)、抗體藥物(華蘭基因工程公司),大生物布局日趨完善。
  • 2020年全球單抗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全年市場規模將突破...
    2020年全球單抗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全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美元  2020-06-28 10:11:31
  • 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不斷擴大 國家加大生命科學領域投入
    近幾年,生命科學的發展使得生物技術與醫藥領域相結合,產生了新的領域:生物醫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加速了生物技術在製藥領域的應用和新藥的研發。在中國,製藥行業正處於轉型提升的關鍵時期。目前,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呈現集聚發展態勢,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 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疫情推動行業提升...
    生物醫藥指人們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生產的用於人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的醫藥產品,包括基因工程藥物、基因工程疫苗、新型疫苗、診斷試劑(盒)、微生態製劑、血液製品及代用品等。生物醫藥產品可分為疫苗、診斷試劑、單抗、重組蛋白及血液製品。重組蛋白是指廣義的重組蛋白類藥物剔除單抗後的部分。
  • 復星醫藥(600196.SH):伊匹木單抗生物類似藥藥品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格隆匯1月10日丨復星醫藥(600196,股吧)(600196.SH)公布,近日,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宏漢霖」)及上海復宏漢霖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霖製藥」)收到《受理通知書》,其研製的重組抗CTLA-4全人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生物類似藥,即HLX13)用於無法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晚期腎細胞癌、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或錯配修復缺陷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以及黑色素瘤輔助治療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註冊審評受理
  • 生物醫藥技術「破壁人」
    圖為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藉助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為一名久患頑固性便秘的「貔貅人」實施全結腸切除手術生物醫藥技術進步的背後,是世界各國眾多研發團隊的努力工作,其中美國、法國、荷蘭、德國及日本等國家的研發團隊擁有大量重要專利和秘密技術。文/王月丹「身體是革命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