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學會這3個方法,4個效應,普通人更可能擺脫貧窮的困擾

2021-01-09 老敖讀書

你好,歡迎來到@老敖讀書,今天分享的是《稀缺》這本書,關於作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領域重要領頭人。

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等人聯合創立非營利性組織ideas42,致力於利用行為科學幫助人們解決社會問題。

出生於印度農村,7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1993年,獲得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經濟學3個學士學位。1998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埃爾德·沙菲爾(Eldar Shafir)

198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科學博士學位。古根海姆獎獲得者。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領域涉及認知科學、判斷與決策、行為經濟學等。

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彼得· 戴蒙德和著名心理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開展過「貨幣幻覺」方面的研究。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假設你的手機裡有99%的電,你當然不會在乎掉的那1%;但倘若你手機裡的電只有1%,你就會很在乎那1%。這句話聽起來特別對,但仔細想想,是有問題的。

就比如說,你為什麼非要把自己逼到整天拿個只剩下1%電的手機出門的地步呢?你就能不帶個充電線?不能帶個充電寶?何必要把自己逼到那麼稀缺的地步呢?

《稀缺》,這本書很有意思,它解決了當下的幾個痛點:

為什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馬太效應)

為什麼月末總是沒錢花?

為什麼總是缺錢,缺時間缺精力?

長期稀缺的人,會不會傷害到自己的思維?

一:什麼是稀缺

關於什麼是稀缺,《稀缺》一書給了個定義,就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

比如我現在有10萬塊錢的存款,但我需要1000萬,我是稀缺的,但如果我只需要3萬,我絕對是富足的。

所以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想要不稀缺只用做到兩點:第一,提高自己的物質。第二,降低自己的欲望。

但書裡說的稀缺不僅僅是客觀上的物質稀缺,而是一種稀缺心態。稀缺心態本質上比稀缺物質更可怕,這就是網上很多有人喜歡說的「窮人思維」。

稀缺狀態,能給人帶來專注紅利。這句話的意思是短時間內集中精力爆發出高度的注意力,讓我們高產出地工作,我們會在專注紅利的幫助下把剩下的資源用得淋漓盡致。

比如,做事的時候,想要更投入,可以給自己設立一個截止日期。這個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稀缺並不是完全壞,合理運用稀缺,能讓自己的效率變高。

書裡舉了幾個例子,比如一盒巧克力,總是剩下最後的幾個是你覺得最好吃的;再比如假期的最後幾天,我們會格外地珍惜時間!女朋友跟你分手的最後一天,你才會覺得這姑娘不錯。

這都是稀缺帶給我們的專注紅利。

有些人說,這些稀缺原來還有好處,那我每件事情都拖到最後再做,其實不是的,這樣的專注雖然短期內能帶來一定的好處,但是如果長時間處在這種稀缺心態,對人有非常大的傷害,會把一個人徹底的託向貧窮,託向一個惡性循環。

二:長期稀缺帶來的四種結果

稀缺造成的後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因擁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悅,而是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會強行侵入我們的思想之中,這很可怕。通常稀缺會產生四種效應。

第①種:管窺效應

什麼叫管窺?就好像你通過一根管子看東西,這時候只能看到管子裡面的東西,管子外面有什麼你都看不見,英文中通常用這個詞形容一個人目光短淺。中文喜歡講井底之蛙,人一旦面對稀缺,就總是更傾向於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關注的事兒上面,請注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最關注的事情。這個很可怕,會讓我們的大腦降維,越來越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管窺效應會改變我們做出決策的方式,你會把重要的事情放在一邊,只關注著急的事情。比如你早上有跑步的習慣,你知道這個習慣是很重要的,因為身體才是最重要的;但工作開始忙了,你就不做重要的事情了,你開始做工作,做你覺得著急的事情。但是從長期來看,對身體的投資才是最重要的,這個你心裡也清楚,但是在稀缺狀態下,你就會做出損害長期價值的一個決定。這就是典型的管窺效應。

我們可以做個思想實驗,挺有意思,就是把人分成兩組,第一組問:請問那些東西是白色的。

第二組問,除了牛奶之外,還有那些東西是白色的?你猜哪組回答出來的更多,答案是第一組,因為當你說出「牛奶」這個詞,就造成了管窺,這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抑制。

所以書裡也做了個大膽的結論:對一個事物的過度關注,會抑制你的意識。就好比你跟你老公或者老婆吵架,當你吵架的時候是不是想到的全是他的壞處,沒有一個優點,然後越吵越生氣。

所以稀缺會導致管窺效應,讓我們只關注眼前狹窄範圍內的緊急事情,管子之外在重要你也不會去關注,也會被抑制,從而你會抑制陷入一個緊急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很難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問題。

第②種:稀缺還會導致借用

什麼是借用呢,就是我自己沒有,我要找別人借,別人如果不借呢,我就找未來的自己借,準確來說,就是一個人習慣性地透支未來的資源,比如說信用卡,花唄。這些東西幾乎是對個人財富百害無益的,那為什麼還是有人非要用呢?因為「稀缺」。所以,最好不要用未來的錢抵現在的債。

第③ 種:稀缺會導致沒有餘閒

所謂餘閒,就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空間,書裡做了個比喻,你要去旅行,現在你手裡有一個箱子,你要把自己需要的都裝進去,洗漱用品,衣服,數碼設備,裝完之後你發現還有一些空間,然後你就可以塞進去一些不是那麼需要的東西,一些雜誌,零食,整個過程很愉快和迅速。

但如果你的箱子特別小,或者你總是把它填滿,這個時候就不那麼舒服了,你就開始權衡,開始比較,你一邊裝一邊想,「我是帶這個呢,還是不帶呢?沒裝幾件東西就塞不下了,為了騰空間,你可能還會把裡面的東西全部拿出來,然後在重新放,你會少了很多樂趣。

窮人為什麼感覺生活特別累,就是這種權衡的思維過程太多,花一塊錢都得糾結一下,這樣久而久之你的格局會越來越小,讓一個人產生大量的心智負擔,你做什麼事情都礙手礙腳,這些負擔會消耗注意力,消耗精力,進一步產生管窺效應,讓你之注重眼前的事兒,而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所以,人生有餘閒就變得特別重要,餘閒就是我們剩餘下來的,沒有利用上的時間,空間和金錢,這些看起來是物質,其實是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有了餘閒,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從容。

第三種:稀缺會引發帶寬的不足

什麼叫帶寬呢?帶寬(Band Width)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兩種能力,分別為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稀缺會降低所有這些帶寬的容量,導致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執行控制力。

你可以把帶寬想像成一條高速公路,這條路有一定的寬度,而且同時行駛車輛的數量是有限的,比如一天馬路一般只能並排開四輛車,但如果超過四輛車就會出現擁堵,所有車輛的速度都會變慢,甚至還會出現車禍。

帶寬就是我們的認知能力,我們用帶寬去判斷別人的面部表情,控制情感和衝動,我們用帶寬讀書,進行思考,如果帶寬不足,就會讓人進入一種游離的遲鈍狀態。

作者和很多窮人對話的時候都發現他們其實很痛苦,這些人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就幹不好活。休息的時候不去補覺,因為自控能力很差,遇到難題的時候喜歡抽菸喝酒,讓自己進入麻痺狀態。窮人真正缺的不是時間,不是金錢,而是帶寬。

總結:

從以上這四點,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稀缺陷阱是怎麼形成的。對於稀缺者來說,因為沒有錢,所以注意力全部要集中在錢上,大腦裡所有的事兒都和錢有關,各種各樣關於錢的事兒都讓這個帶寬變得不足,變得衝動,失去控制,痛苦絕望,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做出更多錯誤的決定,比如借用,透支,最後進入還債的惡循環當中。

應該怎麼應對稀缺,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的事情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要把目光交給對手,要交給你的目標。無論你多忙都要盡力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認知水平,當天的事情必須要當天完成,不要拖到第二天,做到日事日清,日清日高。永遠要記得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情要做。

對於這稀缺書,你有什麼好的看法或者建議呢,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我們一起交流探討!

相關焦點

  • 《稀缺》:擺脫貧窮的3個方法,4個效應
    帶我們了解稀缺心態是如何導致貧困的,如何做才能擺脫貧困。01、什麼是稀缺我們很好奇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而在我們的認知裡,造成這些差距的原因是由於富人有多餘的錢來投資,所處的平臺不一樣,眼界也不一樣。而作者認為,那些長期陷入貧窮的人,即使給他一筆錢,他們的運用方式導致最後的結果也往往是破產,從而長期陷入貧困。
  • 貧窮的本質,窮人為什麼很難擺脫貧窮?諾貝爾獎得主給了我們答案
    香港一富豪,受邀參加一個真人秀節目:體驗3天環衛工窮苦生活。他說:只要努力,草根也可以逆襲。但沒想到,他剛體驗2天,他就受不了了,退出後,他說出了窮人難以致富的真相。香港有一個真人秀節目,叫《窮富翁大作戰》,節目為了展現窮人真實生活,特別邀請一些社會精英參加。其中有一期,就邀請了富家公子田北辰。
  • 如何擺脫光環效應的困擾?
    書名:《光環效應:商業認知思維的九大陷阱》  作者:[美]羅森維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上世紀90年代,IT企業思科曾經是華爾街的寵兒,2000年3月思科以5500億美元市值超越微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值錢的公司。
  • 如何擺脫
    光環效應的困擾?
    書名:《光環效應:商業認知思維的九大陷阱》 作者:[美]羅森維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鄭渝川 上世紀90年代,IT企業思科曾經是華爾街的寵兒,2000年3月思科以5500億美元市值超越微軟
  •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此書花費15年時間,深入全球五大洲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可謂是以實踐檢驗理論的典範之作。比如,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300萬兒童死於本來通過疫苗可以預防的疾病。所以,注射疫苗成了一項重點扶貧項目。
  • 《稀缺》:窮人永遠缺錢,忙人永遠缺時間,本質是掉入了稀缺陷阱
    2020年確實很難,遲寧的現象不是個例,很多人都陷入了又窮又忙的地步,其實不是我們缺錢,也不是我們缺時間,而是我們陷入了稀缺陷阱,產生了稀缺心態。美國暢銷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記得大學寫畢業論文時,最開始就是靜不下心寫,對著電腦,不是打遊戲,就是追美劇,一個星期下來,也就寫了個提綱。但是,臨近交論文的最後一周,寫作效率極高,坐在電腦前文思才湧,洋洋灑灑幾千字很快就完成了。這就是截止日期來臨時,時間稀缺造成的專注紅利。這種現象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屢見不鮮,因為時間不夠用的現實情況,我們不得不集中精力,提高了我們的效率,這就是稀缺的專注紅利。
  • 有這4個徵兆,警惕肺癌的發生,學會這3個方法,或能幫助滋養肺部
    一、這4個徵兆,或是警示肺癌的發生,需要注意1、 手足關節變形由於肺部病變,身體的血液循環和氧氣的供應受到影響,機體的缺氧和內分泌的紊亂,會導致身體關節周圍組織的異常擴張和隆起,就會有手足關節部位的增生和變形。
  • 打工人,你為什麼貧窮?諾獎得主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4個真相!
    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在演講中,透露了一個扎心的真相:全球最富有的26個人,擁有1.4萬億美元的財富,這相當於全球38億貧困人口的總和;很多人的命運,在出生的剎那就已經決定了!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為我們揭曉了答案:1、貧窮是因為你出身太差,沒有一個好爹媽為了寫作這本《貧窮的本質》,作者曾深入非洲、印度、南美等多個地區展開了15年的社會學調研,他們驚奇地發現:父母貧窮是導致孩子一生貧困的關鍵要素
  • 莫著急,四種方法幫您擺脫近視困擾!
    近視人群不同,解決方法不同現在有不少的人存在著近視的情況,雖然同樣是近視,但是他們的身份卻有很大的不同。從當前情況來看,有一些是年紀輕輕的青少年,也有一部分是成年人,更有一部分是中老年人。這些患者雖然都是近視,但是卻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
  • 《寄生蟲》裡象徵手法的運用:稀缺對不同階層的影響
    直到我看了《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才對這部韓國電影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稀缺,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窮人最缺的是金錢,富人最缺的是時間。這是我現在對這部韓國電影感觸最深的兩點。電影裡象徵手法的運用,無處不在。石頭、房子、臺階、獎牌、海報,再電影裡重複出現,這些事物所代表的內容和含義,通過導演有意的編排,講述了一個含義深刻的故事。
  • 厲害的人是怎樣分析問題的:三個方法幫你學會分析問題
    比如課堂上,老師題目還沒有讀完,他就能知道問題以及答案;工作中,PPT的內容還沒有講完,他一下就能發現問題的關鍵,這種人在學校裡叫學霸,在社會上則叫成功人士,他們通過自己的方法分析問題,用更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快速的達到成功。
  • 學會這3個方法,輕鬆解決問題
    學會這3個方法,輕鬆解決問題眾所周知,前段時間4G網絡被降速了,雖然三大運營商紛紛表示這是因為用戶增多導致的,與他們沒有關係,他們也沒有下達過4G降速的命令。對於這樣的解釋,用們當然不會買帳,很是抱怨網速的突然下降,但是卻沒有任何辦法。也是常出現手機信號滿格,網速卻很卡的現象,不過學會這3個方法,輕鬆解決問題。
  • 諾貝爾獎得主:貧窮的本質是信息的不對稱,「窮人思維」很危險
    這問題我們無需關注更多,因為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方方面面專業領域的內容。事實上,夫妻二人在研究貧窮問題上對世人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們告訴我們,導致貧窮的根本原因,不在出身,不是智商,更不是種族國籍時代,而是個人信息的匱乏。
  • 《煤氣燈效應》女藝人Yamy遭遇老闆職場PUA,學會5招擺脫毒性關係
    在人群中你永遠只配當個小角色,如果你也符合以上的情形,一定要警惕!你很可能已經被「煤氣燈操縱」了!一、女藝人Yamy遭遇男老闆職場PUA,被「煤氣燈操縱」的何止女藝人?女藝人Yamy不久前在微博發布了老闆開會時的錄音,這條微博被足足轉發六十多萬,引發網友熱議。
  • 上了年紀有老人味,或與4因有關,3方面入手,幫你慢慢擺脫困擾
    老人味聞起來很是難聞,不僅自己聞著難受,也讓身邊人苦不堪言,那你知道為什麼大部分大部分的老年人會有老年味的困擾嗎?對待老年味,又該如何去解決這一難題?1.正常衰老導致據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會導致皮膚中的某一物質逐漸增多。
  • 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2017-2018年,筆者指導研究團隊到貴州省龍裡縣、獨山縣,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縣、羅城縣,甘肅省清水縣、武都區和福建省霞浦縣、將樂縣、順昌縣等4個省、自治區的9個縣(區)實施田野調查,共調查了19個貧困村,獲取686戶樣本,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為643戶,而獲得完整建檔立卡信息的樣本貧困戶共有537戶。
  • 溼氣危害太大,生活中遠離「3物」,幫你迅速擺脫溼氣困擾
    平時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遠離一些導致溼氣過重的物品,才能夠擺脫溼氣的困擾。一、溼氣危害太大,生活中遠離「3物」,幫你迅速擺脫溼氣困擾1、有寒氣的食物如果體內的溼氣比較重,我們就要遠離一些有寒氣的食物,因為這些有寒氣的食物對於體內溼氣的影響很大,會造成體內溼氣加重。
  • 3個方法教你避開巴納姆效應陷阱|職場新人如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
    這就是巴納姆效應的來源。舉個例子,你的上司跟你說:「你的能力不錯」,你心裡會非常認同。但假若上司跟你說:「你在處理客戶關係方面的能力不錯」,你就會反駁,心裡會想:我還有其他的優勢,這個不是我最大的優勢。因為巴納姆效應的影響,人們更傾向於認同籠統的、一般化的描述,而不是具體細節化的描述。也就是因為這種心理傾向的影響,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出現了偏差。
  • 抖音百分百上熱門,只要學會這4個方法
    抖音不是比誰玩的時間長,而是看誰掌握了核心的方法。不少抖音用戶玩了一年兩年,帳號裡也發了很多條短視頻,但是從來沒上過熱門,沒有粉絲關注,也沒有累積多少閱讀率。尚恆學院認為,要讓抖音作品上熱門,只要學會下面這4個方法,還是很容易的。
  • 甜點君談網球運動中的「達克效應」讓你擺脫絕望之谷,踏上網球的...
    並且得出四個理論: 1. 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