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覺前,習慣性刷了一下朋友圈,看到大學同學遲寧發了一段陳銘在《奇葩說》最新一期中的發言「人類沒有那麼孤獨的痛苦。所有你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最痛苦的那個瞬間,感受到一切的壓力都在你身上的時候,你要記住一件事情:一定要遠超過你想像的人跟你感受過同樣的疼痛。」
大學四年,我和遲寧一直是上下鋪,關係非常要好,他平時幾乎不發朋友圈,此時突然發了這麼一段話,一定經歷著莫大的壓力和痛苦,所以,我立刻點開對話框,和他聊了起來。
原來,因為疫情的影響,上半年的收入減少,為了緩解生活壓力,他不得已套用了信用卡,本想暫時過渡一下,沒想到雪球越滾越大,陷入了拆東牆補西牆的地步,一年下來,自己比以往更忙了不少,資金缺口還越來越大,真是又忙又窮,越忙越窮,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來,感覺人生陷入到最灰暗的時刻。
2020年確實很難,遲寧的現象不是個例,很多人都陷入了又窮又忙的地步,其實不是我們缺錢,也不是我們缺時間,而是我們陷入了稀缺陷阱,產生了稀缺心態。
美國暢銷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中,就對這種現象給出了解釋,並提出了稀缺的概念,書中指出:「缺錢和缺時間都只是表面現象,本質上是我們產生了稀缺心態,,進而影響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動,使我們陷入到又窮又忙的循環中。」
什麼是稀缺?
《稀缺》這本書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賽德希爾和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沙菲爾強強聯合完成的,被《金融時報》譽為「年度必讀十佳圖書」。
穆來納森和穆來納森長期研究窮人和扶貧項目,他們在長期研究中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真相:窮人永遠缺錢,而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他們經過大量心理學研究和分析之後發現,這只是表面現象,即使給窮人一筆金錢,給拖延症一些時間,也解決不了他們的現狀,因為他們陷入了稀缺陷阱。
什麼是稀缺?稀缺最開始只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是指資源的有限性與人慾望的無限性所形成的矛盾,但稀缺更是一種心態,它會佔據人類的大腦,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動,影響我們的決策,最終使我們陷入又忙又窮的境地。
稀缺有何影響?
稀缺會讓我們陷入又忙又窮的境界,它是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呢?也不是,凡事都有兩面性,稀缺在短期內可以產生專注紅利,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
(一)、稀缺的利
最常見的專注紅利就是截止日期前的超常發揮了。卡爾文曾說:「創造力不像水龍頭,說開就開,它需要找到適當的情緒才行,這個情緒就是緊要關頭的恐慌。」
記得大學寫畢業論文時,最開始就是靜不下心寫,對著電腦,不是打遊戲,就是追美劇,一個星期下來,也就寫了個提綱。但是,臨近交論文的最後一周,寫作效率極高,坐在電腦前文思才湧,洋洋灑灑幾千字很快就完成了。這就是截止日期來臨時,時間稀缺造成的專注紅利。這種現象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屢見不鮮,因為時間不夠用的現實情況,我們不得不集中精力,提高了我們的效率,這就是稀缺的專注紅利。
但它的弊端同樣明顯。因為時間稀缺,我們在追求結果的同時,往往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最後常常草草了事,留下漏洞和遺憾,而稀缺的弊端還遠不止如此。
(二)、稀缺的弊
稀缺在產生專注紅利的同時,同樣會使我們忽略其他事物,產生管窺負擔,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讓我們更加衝動和短視。
《稀缺》的作者在研究中發現,美國消防員在車輛事故中喪生的概率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心臟病,而車輛事故中79%的消防員死於沒有系安全帶。有意思的是,消防員在日常開車時沒有不系安全帶的,甚至他們還會提醒家長系好安全帶,但在執行任務時,他們自己卻往往因為沒有系安全帶而死於非命,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時間稀缺產生的管窺負擔造成的。
接到報警後,消防員不僅要迅速跳上消防車,趕赴火災現場,還要在路上做好充足的消防策略,時間稀缺導致他們過度關注消防而付出了慘痛代價。
在金錢使用上,管窺負擔更加明顯。當資金壓力來臨時,人們往往更加關注當下的資金問題,卻忽視了未來幾個月的保險費,房租和教育金等問題,所以開始向未來借用資金應對當下的問題,如此一來,使未來更加稀缺,當未來來臨時,我們就進入了更加貧窮的狀態。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會陷入又窮又忙的原因。
如何擺脫稀缺?
稀缺終究是弊大於利的,讓我們陷入稀缺陷阱,又忙又窮,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擺脫掉入稀缺陷阱呢?
第一、改變心態,逃離稀缺陷阱稀缺是一種心態,這種心態會讓稀缺永存,所以,要想擺脫稀缺陷阱,首先就要改變心態。
賽德希爾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他忙碌到了不得不寫這本書的地步。他經常抱怨要做的事情太多,時間完全不夠用,導致許多事情一拖再拖,甚至不得不重新安排計劃,但重新安排後的結果依然是時間不夠用,事情依舊忙不過來。
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所以他聯合心理學家沙菲爾對這一現象展開分析,調整自己的心態,擺脫了稀缺陷阱。
在生活中,稀缺無處不在,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它的存在,並給予足夠的重視,避免掉入稀缺陷阱。
第二、預留餘閒,建立緩衝機制之所以掉進稀缺陷阱,是因為缺乏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導致自己不得不借用時間,借用金錢,使自己深陷沼澤,越陷越深。所以,預留餘閒,就是建立起針對突發事件的緩衝機制,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保護我們免於掉入稀缺陷阱。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非常形象:聖約翰醫院是一家提供急診服務的醫院,32間手術室每年要進行3萬多場手術,手術室的使用率達到了200%,這就導致出現緊急患者時,之前安排好的手術不得不往後推,這不僅影響了效率,還影響了醫生的作息,影響手術成功率。
為了改善這個狀況,醫院花重金請來了一位顧問,這個顧問給出了解決方案令醫院驚掉下巴:留下一間手術室備用。手術室本就緊張,居然還要留出一間備用,這個顧問瘋了吧。
但事實證明,這個建議非常有效地解決了醫院手術室緊張的問題。這就是預留餘閒對稀缺的管理作用。
把時間安排太滿,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就會造成時間稀缺,進而影響整個計劃,所以,做出餘閒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節省帶寬,從稀缺走向富足稀缺會產生帶寬負擔,所以在對稀缺進行管理時,一個主要的關注點就是如何節約利用帶寬。
所謂帶寬就是我們的心智容量,它好比是一條馬路,當路上只有一輛車時,它可以暢行無阻,但如果車多起來之後,就會出現堵塞。當我們產生稀缺時,我們心智容量裡的思考的東西就會增多,從而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和執行能力,所以,管理稀缺,必須要節省帶寬。
帶寬不會保持同一個狀態,所以我們要分配有限的精力去處理帶寬,所以在處理事情時,一定遵循要事優先的原則,將重要不緊急事件排入日程表,這將有效的避免緊急狀態的發生,進而擺脫稀缺,走向富足。
《稀缺》是一本經濟學著作,但它卻用心理學實驗成功解讀了「稀缺」的概念,讓我們明白了我們為何如此忙碌卻又如此貧窮,它讓忙碌的人警醒,貧窮的人振作,這是一本振聾發聵的佳作,是那些沒有時間看必讀書人士的必讀之書,看完一定會改變你對忙碌和貧窮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