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更愛買奢侈品?耗費近20年的諾貝爾獎發現:越窮越擅長浪費

2020-09-05 閱讀第一

作者:糖總總;來源:糖總總(ID:clairetangmedia)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麻省理工班納吉迪芙洛等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貧困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

這次獎項結果和歷年都有不同。

首先,夫妻同時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這還是首次。而且,許多人其實持有有不同的意見,因為班納吉迪芙洛等人的工作完全不同於傳統經濟學一樣注重數學模型,全都是深入的隨機田野試驗。

幾位科學家用了近20年的時間,深入非洲、東南亞等貧困地區(5大洲18個國家),通過對比實驗研究深入貧困本質。

不過這也說明,當代科學研究越來越側重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我們更應該多讀科學有營養的嚴肅內容。

班納吉與迪弗洛有一本關於貧困經濟學的代表作品:《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這本書已經被看做研究「貧窮」的巔峰之作,其實多年前就出版了,只不過最近熱了起來。書不厚,讀起來也沒有經濟學的各種公式,通俗易懂一天就能讀完,值得反思。

書裡研究的問題比如:

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卻還要看電視?

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

為什麼窮人不注意健康和鍛鍊?

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

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說明一下,書中對窮人的定義是:每天可支配收入在0.99美元以下的人。

希望大家更多去思考結論背後的洞察對自己生活的啟發,而不是陷入無謂的生活水平之爭。

窮人更擅長浪費錢

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貧困陷阱」,主要是看資本的作用對於人們生產能力和貧困程度的影響,這裡資本包括人們存的錢,獲得的資助等等。

上圖的橫坐標是今天的收入,縱坐標是明天的收入。對角線是一條均衡線,上面的每個點代表今天的收入等於明天的收入。

班納吉認為,實際的收入變化情況可能呈現出是另一條S形的線:

如果你有更多的資本,就可以採購原料、僱傭工人,擴大生產,明天就會比今天更有錢;即最初處於B1點,未來比現在收入更高,就會移動到B2、B3點,最終到達Q點的富裕均衡點。

而如果一個人很貧窮,去掉了食品住房等支出,就沒有錢進行生產勞動,明天就會比今天更窮。最初處於A1點,未來比現在收入更低,就會移動到A2、A3點,最終到達N點的貧窮均衡點。

這樣,圖中淺色「貧窮陷阱」範圍內的人最終會變得越來越窮,深色「貧窮陷阱」範圍的人將會變得越來越富。

這樣看,似乎只要給窮人資金去擴大生產就能解決問題。但是很明顯,現實中各國政府的大規模補助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窮人還是很窮。

果殼的研究提出,大多數發展經濟學家心中更符合實際情況模型,是這樣的:

兩個模型的區別是,模型的後半段都是一樣的,爭議落在前半段。

按照第二個模型,最窮的人在扣除基本生活開銷和生產成本後,也應該會變得越來越有錢,直到邊際收益最終放緩而停止增長為止。

可是窮人為什麼還是沒有投入生產盈餘來賺更多的錢?

幾位學者在經過大量的隨機田野試驗(RCT)後,認為:

「貧窮陷阱」的根本原因在於窮人沒有有效地利用資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該被用作未來發展的資本開支被浪費了,因此最終陷入了貧窮之中。

圖源果殼(sheldon)

三位學者發現了不少浪費資源和無端開銷的現象:

比如,非洲的農民事實上並不是真的沒錢去投入再生產,而是把很多積蓄用在購買電視機和葬禮上;要不就是因為不願意給自己和孩子打疫苗,最後不得不花更多的錢治療疾病。

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的關鍵是窮人更擅長浪費錢

即使賺到錢或者拿到錢都沒有用,根本沒有把獲得的資源放在自身或者家庭的發展上,最終無法擺脫螺旋下滑的「貧窮陷阱」。

富裕能增加人的耐心

而貧窮讓人喪失耐心

書中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相當多的窮人雖然窮,相對而言在消費方面的支出並不比富人低,甚至還會更高。

這點我最近關於破產和存錢的文章都有提到,相信每個人自己都有浪費錢的體會。

現在信貸如此容易,說是普惠金融,但很多都是坑普通人的。

關鍵是很多人貸款之後並沒有用於生產,而是去購買奢侈品:一部蘋果手機、一個LV的包、或者辦一場豪華的婚禮,一不小心被高利貸壓得喘不過氣,一步步難以脫身。

回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窮人為什麼會對奢侈品有這麼大的渴望呢?

《貧窮的本質》中提到,他們有一次去貧困的村子考察,發現許多兒童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狀況,但是許多家裡都有電視機。

村子裡的人說,他們會攢很久的錢,買一部電視機。

電視機並不能改善他們的經濟情況,但是吃得更健康卻可以幫他們提高生產力。為什麼寧可把錢用來買電視機,卻不願意花錢改善自己的營養狀況呢?

村子裡的人說:「因為電視機比食物重要。」

班納吉認為,這一現象背後的經濟學原理是:

窮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質醇含量,並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衝動型決定。

因此,他們更需要頻繁地釋放壓力。

而生存環境註定他們不能有更好的耐心和解壓方式,因此只能在即時滿足上去尋求高頻低效的壓力釋放,比如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買一臺電視機等等。

還有許多地區的窮人會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特別愛面子。

比如為死去的親人辦特別豪華的葬禮,就能花掉自己一年收入的一半。

因為他們每天都在為生活奔波,所以如果有一點額外的錢,他們就會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一點,重要的場合更有面子一點。

這樣,窮人更不容易延時滿足,那些需要延遲回報的事物對窮人的吸引力很小,比如儲蓄,比如教育和學習,從認知和行動上對於窮人家庭來說都是很難去作出選擇的。

也因此容易掉入一個幾代貧困的死循環。

可是,每一個人要存錢,就是需要不停的和自己的欲望鬥爭: 強制儲蓄、戒菸、戒酒、戒糖,放棄一頓又一頓美食的誘惑,也要忍住不買電視機、手機、奢侈品等。

這樣的狀態下,窮人每天也面臨比富人更很大的考驗,因為過於稀缺,或者覺得自己過於稀缺,所以面臨的誘惑其實更多,更容易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去應付眼前。

所以為什麼說,我們必須警惕一種難以跳脫的「稀缺心態」:因為稀缺是一種讓人越陷越深的泥潭,無暇思考未來,更無力為未來布局,每天都在忙於眼前的窘迫。

窮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

三位學者在他們的研究過程中總結,關於導致窮人容易陷入困境的數個重要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正是:窮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而往往選擇相信錯誤的事情。

他們不清楚給兒童接種疫苗將可以節省更多的醫療費用,不明白基礎教育能夠在未來產生更高的收益,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化肥,不知道如何使用保險套以避免愛滋病……

輸入的垃圾,輸出的只能是垃圾,無論一個人多努力。信息貧富和經濟貧富是正相關的關係。

比如,富人的健康情況遠遠好過窮人,這是因為窮人沒有錢做體檢,沒有時間健身,也不覺得鍛鍊身體有什麼用。

每年,全球有500萬人在5歲之前就會夭折,絕大多數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窮人。

比如,許多家長對教育的觀念不正確。他們認為供孩子讀書就像買彩票,成績好特別難,可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找不到好工作,那自己的教育投資就打水漂了。

但研究數據顯示,教育反而是一種穩健的長期投資,每增加一年教育年限,平均工資就會提高8%。

這才是為什麼喬治·歐威爾說:貧窮的本質是消滅一個人的未來。

大家發現沒有?一個人關於錢的問題,背後是輸入質量的問題,最終又都是人性的問題。

富人浪費錢的例子也很多,最近新聞上掛失信被執行人的名人案例數不勝數。說明憑運氣賺的錢,都能憑本事輸光,貧困陷阱的曲線永遠是動態的。

稍微有點理財常識都應該知道,個人現金流管理的核心在於這兩點:

對風險的把控。

對自我的把控。

健康和存錢,是主要是為了抵抗風險。沒有這兩點,一切生產、教育、和發展都無從談起。

這個世界就是充滿兇險和意外的,一不小心就會掉入貧困陷阱,可惜學校不教給我們,家人可能更不敢教給我們,需要自己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而強制儲蓄,千萬不要理解為降低生活質量。

用阿爾法書院學習顧問Ion Buravcenco的話來說,降低生活質量反而容易讓想要做的改變難以為繼。正確的是應該尋找讓自己又開心又能夠堅持下去的方法。

花錢的前提是思考是否對自己長期真的有意義。Spend meaningfully.

如果真的喜歡一件物品,適當地獎勵自己無可厚非。

但試想,如果頻繁地花錢為了得到某類物品,它對你而言是變得讓人麻木了,還是讓你幸福了呢?忍不住反覆要去即時滿足,不正是在花錢玩老虎機嗎?

我真的需要買這件東西嗎?

是即時滿足還是延時滿足?

我的這筆開銷 ,是在讓我往富裕均衡點去挪動,還是往貧窮均衡點挪動?

我是在給自己的未來投資,還是有因為單純愛面子導致的消費?

從今天開始,每一筆開銷,都要認真問自己。

「我震驚的是她們最想要的不是錢

而是教育和學習機會」

學者們最後得出的脫貧解決方法,最重要的一點聽起來很雞湯:

要改變人的信念。

可「信念」這個詞實在是太大,很難讓人馬上開始行動。

心理的貧瘠,往往更難脫去。

但我們要往前走,就必須找到方法。

具體如何做?還是得你自己想明白了。

這裡我再推薦另一本書,張彤禾的《Factory Girls》,大家可以結合《貧窮的本質》來讀。

大家可以看到東莞這個城市如何成為中國快速發展城市的縮影。

如何因為現代中國製造業幾千萬的十幾歲打工者而成為全球化的心臟,我國如何因為全球人民每天在用的蘋果手機和 LV 包包,大家每天在點的快遞拿的外賣,造就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城鄉流動移民潮。

更重要的是,也可以看到月入400塊、每天工作16個小時打工女孩,是如何主動對抗自己的處境的。

張彤禾(Leslie T. Chang),前《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在中國生活了十年。她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丈夫彼得·海斯勒(何偉)同樣以描寫當代中國的非虛構作品而聞名。

張彤禾說過,剛開始去東莞採訪的第一年,其實覺得心理壓力很大,畢竟自己和這些工人有什麼可以聊的呢?結果她發現自己想錯了。

這些女孩子給張彤禾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是無比希望得到教育機會:

我震驚的是她們最想要的不是錢,而是教育和學習機會,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自很窮的背景,父母也都沒有文化。

這些年輕的小女孩非常聰明,有趣,勇敢而大方,存很多錢去上英語課,上計算機課,為了找更好的工作。她們教會了我很多,關於工廠,關於中國,以及如何更好地生活在世界上。

這些女孩當然有很多理由去沉迷貧困陷阱,就像大多數人一樣。畢竟,有太多外部環境因素讓她們找藉口了。

放棄和墮落,往往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也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

所以這些打工女孩,她們窮嗎?我覺得一點都不。

真正窮,窮是的鬥志。

去拼,也不指花光口袋裡的錢去賭一把。

而是,去拼上自己100%的鬥志,遠離那些對自己未來不重要的幹擾。

這裡我不是想用這些女孩子的故事來激勵大家。

而是想說明,在選擇自己的路並且勇敢走下去這件事面前,大家都一樣。

不能讓別人,消滅自己的未來。

不能讓別人,成為自己不走下去的藉口。

離開自己原來的環境,就是離開自己的出廠設置。

還好之後如何設置,我們都可以自己決定。

*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糖總總,ID:clairetangmedia,糖總總是前央視媒體人、品牌和傳播專家,連續內容和網際網路教育創業者。她提倡這個時代的信息素養提升,每個人都應持續積累自己的注意力財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窮人更愛買奢侈品?耗費近20年的諾貝爾獎發現:越窮越擅長浪費
    幾位科學家用了近20年的時間,深入非洲、東南亞等貧困地區(5大洲18個國家)書裡研究的問題比如: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卻還要看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窮人不注意健康和鍛鍊?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 為什麼窮人更愛買奢侈品?20年的諾貝爾獎發現:越窮越擅長浪費
    書裡研究的問題比如: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卻還要看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窮人不注意健康和鍛鍊?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長嘆:怎麼不早說?
    有一次稻盛和夫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他說了一個題外話,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說一個家庭越窮,買的東西反而越多,然而富裕的家庭卻見他們多少東西。稻盛和夫的話將社會的現實毫無保留地揭露,確實,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物品,而富人家裡卻井井有條。
  • 稻盛和夫:越窮的家庭,買東西越多?原因就在於這3點窮人思維!
    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買東西反而越來越多,而反觀那些富有的家庭卻並沒有很大的購買慾望,他說「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買東西越多?原因就在於這3點窮人思維!」其實稻盛和夫的意思並不只是局限與購買東西上,而是引申出窮富的思維的區別所在,所謂的窮人思維就是無法正確地看待金錢。
  • 越窮的人越傻嗎?
    是越窮的人越傻嗎?可以這樣說,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因為真正的傻子都是窮人了。說起窮人,什麼是窮人?人們第一感知就是沒錢了,又是沒錢,反正現代人說來說去和錢總是脫不了干係,有錢是大爺,沒錢是孫子唄!窮人分好多種:精神上的窮人、品質上的窮人,只愛錢的窮人。精神上的窮人指的是人生中什麼都不缺,就缺精神;品質上的窮人指的是什麼都好,就是一點品質都沒有;只愛錢的窮人指的是什麼都沒有,人生的一切只剩下錢了。
  • 窮人都有這些「特徵」,一不小心就暴露了你的「窮」
    財大者氣粗,現如今買車的人越來越多,但我發現,保養是個難題,有錢人去「4S」店,窮人就得找個在汽修店工作的親戚,不為別的,就為了省錢。窮,表現在細微之處,同樣都有車,價錢是不一樣的,有人開一百萬的豪車,有人只能買一輛四五萬的小破車。
  • 你為什麼越忙越窮?諾貝爾獎得主研究15年得出真相
    每次自己所在的城市公布平均工資的時候,發現自己總是那個拖後腿的!然而,大部分的打工人,月入5000才是常態,相比平均數,中位數更能反映真實情況。(中位數是統計學中的概念,是指按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位於中間的那個。)
  • 窮人定律:越窮的人,越喜歡讓子女從事這3種工作,結果越來越窮
    窮人定律:越窮的人,越喜歡讓子女從事這3種工作,結果越來越窮黑棗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他們把戀人寵到無可救藥。他們都是在劇場裡出生的師兄師妹。出現比較明顯的肝炎症狀。雖說都是農家土菜。進入體內形成溼氣邪滯留。多年的腦梗塞、腦血栓、血管阻塞全部治癒血栓指的是一小塊堵塞血管、阻止血液流動的小塊。不養地。表現為手指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
  • 窮人為什麼窮是因為窮人思維嗎?2019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為你揭曉
    文/UC資訊 生活財經 作者:白狐財商他們想從窮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弄明白貧窮真正的根源,也就是所謂的窮人現象。貧窮是個道德問題,一個經典的問題是:窮人為什麼窮?有人說因為窮人信用差,懶惰也有人說,因為窮人思維,還有人說社會註定有窮有富很正常,不值得奇怪。富人,是不是更多的堅持運動和體檢,購買一大堆保險,相反窮人總是重視治療輕預防,平時不注重檢查身體,拖成大病之後亂花大錢,往往是當你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你才有時間去思考一些別的事。
  • 諾貝爾獎得主:貧窮的本質是信息的不對稱,「窮人思維」很危險
    而嚴重的信息不足,將導致人屢屢做出錯誤的決策與行動,從而越來越窮。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窮人思維」,看看典型的窮人思維都有哪些方面的特徵。當地人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非常普遍。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奇怪的狀況呢?其實這與當地生存環境和落後觀念有關。土地越是貧瘠,糧食越有限的地方,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比其他地方更艱辛的勞動。而勞動力就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尤其是男孩子,更是家家戶戶都求之不得的生養對象。但生男生女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只有生下來才會知道。
  • 奢侈品連續四輪漲價,新年又要漲了?為啥奢侈品越漲價買得越多?
    二、奢侈品為啥越漲價越有人買? 其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今的奢侈品是越漲價買的人越多,前幾天我去上海國金中心和恒隆廣場都會發現,各大奢侈品店的排隊人數都是人山人海,讓人不禁感嘆,國人購買力的強大,不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馬太效應給人們的啟示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導致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經濟學中有一則馬太效應的理論充分地解釋了這樣的自然法則,「強者愈強、弱智愈弱;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其反映的就是當前社會的兩極分化現象。「馬太效應」源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低調,窮人卻熱衷於炫富?
    可以做一個這樣的總結: 窮人,總是把錢花在別人看的見的地方。 人,都有一種補償心理,每個人都會拼命守護自己內心最脆弱的地方,比如身體不好的人怕別人提健康,經濟條件一般的人,怕別人提到錢。所以,一個人越沒有錢,越怕別人說自己沒錢。
  • 越窮的人,越相信一夜暴富嗎?還有一種暴富叫我的朋友到底有多牛
    我發現,越窮的人,越想一夜暴富,經濟壓力越大的人,越想尋求快速收款的神奇模式!越是有這種想法,性子就會越急,越衝動,動作就會越亂,遇到挫折,就會越容易放棄,心理落差就會越大!然後再次尋求新方法!反覆循環!原地踏步!
  • 命越好越要惜福,浪費食物的人會得什麼果報?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佛道儒都強調「惜福」的重要性,有福之人要惜福,越惜福越幸運。所謂惜福,就是珍惜自己的福分,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首先,感恩父母對自己的養育,感恩家人對自己的疼愛,感恩朋友,對自己的赤誠幫助。
  • 女人為什麼要買5萬的包包,原因你想不到|奢侈品|手包|張智霖|...
    男人買表,女人買包,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全世界的女人都愛買包,中國人也不例外。你可能已經知道,女人買包有的是為了取悅自己,有的是為了身份象徵。但其實,有些女人買包,還有一些特殊的作用。
  • 一個猶太人的故事告訴你:從窮人到富人的全過程,越看越如夢初醒
    富人用「逆向思維」,窮人用「慣性思維」!但總有比你更有錢、更有冒險精神的人,想要這個機會。於是,他找到一個人,以1000萬或者2000萬,賣掉這個5000萬的選擇權。 這樣一來,他都賺得比100萬更多。 如果他認識的富人不願賭這麼大,怎麼辦呢?
  •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這4件事上,活得越精彩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會在這四件事情上浪費時間。1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會花時間在八卦他人上。層次越低的人,比起關注自己,越喜歡花更多的時間在八卦他人上。你的時間很寶貴,別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浪費。少些計較,多些豁達,不要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浪費時間。與無聊的人和事糾纏,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不管是輸還是贏,其實最後你都是一個輸家,因為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是沒辦法找回的。
  • 心理學:為什麼戀愛談得越久,越不可能結婚?
    其實,戀愛談得越久,等考慮結婚時,影響的因素已經不再是感情,而是心理狀態了。一般來說,戀愛一年,就意味著你們的感情已經磨合順利,而且兩人經過這一年的相處,是否三觀一直,是否合得來,早已見分曉。但是,最後並沒有喜結連理,就是拖延症搞的鬼。
  • 誰在買越賣越貴的天價羽絨服?解析波司登和加拿大鵝的營銷陷阱!
    至於為什麼要跨季買羽絨服,實在是因為這兩年羽絨服太貴了...像羽絨服裡面的LV,風靡全球的加拿大鵝,我兩年前就想攢錢買一件,兩年過去了都沒攢夠錢。而另一個領先品牌Moncler,比加拿大鵝還有過之無不及,天生就是奢侈品定位,賣的就是歐陸血統。越賣越貴的還有本土品牌波司登,連萬元級的羽絨服都敢賣,實在是絲毫不講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