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越忙越窮?諾貝爾獎得主研究15年得出真相

2020-12-02 元寶逛職場

每次自己所在的城市公布平均工資的時候,發現自己總是那個拖後腿的!

然而,大部分的打工人,月入5000才是常態,相比平均數,中位數更能反映真實情況。(中位數是統計學中的概念,是指按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位於中間的那個。)

2020年,深圳的工資中位數為5199元,上海是6378元,北京是6906元,而新一線城市的工資中位數都沒上6千。

城鎮打工人今年的平均月薪是2205元,如果工資超過這個數,就意味著超過了50%城裡人!

這組數據意味著,絕大多數打工人,依然生活在貧窮的邊緣,甚至舉債度日,更有甚者,以債養債。

另一個扎心的實事是,網際網路進一步拉開了貧富差距:全球最富有的26個人,擁有1.4萬億美元的財富,這相當於全球38億貧困人口的總和,佔全球人口的一半。

貧窮,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嗎?是因為懶惰、情商低下嗎?是因為我們沒有富人思維嗎?

很多人的命運,在出生的剎那就已經決定了!

田北辰是香港的一名富豪,曾經想用富人思維從底層翻身,專門體驗了一把窮人的生活,結果啪啪打臉,他說:「光是為了生活我已經用盡了全力,每天筋疲力盡地應付工作,哪有時間規劃未來、思考長遠?所謂的富人思維,其實只是有錢人成功之後的廢話。」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窮人無法從底層翻身呢?貧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將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的著作《貧窮的本質》一書中,為我們揭曉了答案:

爹媽貧窮

很多人一生下來,就已經輸了。——聯合國秘書長古雷斯特。

《貧窮的本質》的兩位作者,曾深入非洲、印度、南美的貧民區進行了15年的社會調查發現:父母是導致孩子一生貧困的關鍵要素。父母的貧窮,不僅很難改變,還會遺傳給孩子,他們無法創造好的教育環境,無法給孩子一個優質的朋友圈。

如果你投胎技術了得,降生在北京順義或者海澱區的家庭,那麼等待你的不是國內頂級教育資源,就是國際高端教育路線。

當年李湘從北京搬家到深圳,入手千萬豪宅,就是為了讓王詩齡去香港讀書。高階順義媽媽,都會「人在後沙峪,心繫全世界」。

如果你不幸投胎在中西部貧困家庭,甚至是非洲落後地區,那可是雲泥之別,讀書靠自覺,放學後不是玩泥巴就是餵雞鴨,一年到頭只有過年能見到父母。起點已經天差地別,終點更是望塵莫及。

「寒門再難出貴子」一語成截!

短視享樂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研究中發現:假如窮人得到了一筆錢,也不會去買糧食、蚊帳等生活、健康的必需品,而是會選擇喝一杯奶茶、抽一支煙,看一集肥皂劇來緩解生活壓力,找尋快樂,打發無聊的時間、獲得即時滿足。

儘管我們已經解決溫飽問題了,但是我們與窮人的差別其實很小:我們也喜歡沉迷在手機遊戲、短視頻網站,一玩就是一個晚上;它們能給我們即時反饋,短暫的精神滿足,可以在其中忘記工作的壓力,拋開生活的煩惱,逃避成長的困境,同時,也抓走我們的注意力、偷走我們的時間!

於是我們用於提升自己、打破認知局限的時間就更少,當機會來臨,也沒有能力抓住,於是繼續貧窮著,陷入了死循環!

不願改變,拒絕成長

《貧窮的本質》書中提到,窮人每天為生計奔波,為了養活一家人就已經筋疲力盡了,根本沒有時間去暢想未來,努力上進,在他們看來談夢想、講奮鬥,脫離現狀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很多人也和這些窮人一樣,根本就不想相信自己能通過奮鬥改變命運,於是破罐子破摔,索性每天沉溺於毫無價值的消遣和娛樂上,終其一生都在愚昧中度過,甚至對自己還有迷之自信,覺得自己什麼都對!

貧窮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不能簡單地用懶惰、思維、情商、智商來衡量,但是作為社會個體,仍然時不時聽到屌絲逆襲的故事,寒門出貴子的奇蹟。

找到通往財富的「梯子」

儘管貧窮,但是依然有通向財富的「梯子」,而找到這些梯子是有方法可尋的!

1. 培養出更強的求生本領

一技在手,天下我有。對於年輕人來說,讓自己變得值錢,才是抵禦平窮的根本之道!

這兩年華為推出的「天才計劃」,招聘到的「天才少年」還沒出校門,就已經拿到年薪百萬的OFFER,靠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靠的是手上有一項過硬的本領。

我們也許無法和這些天才少年比,但是依然可以在找準一個領域深耕其中,加上時間的磨礪依然有機會逆襲脫貧,這個時代絕不會虧待一個有夢想,敢行動的人。

高薪不會垂青只追求按時上下班、工作離家近的人,高薪的背後都是一群拼命提升自己的人。

2.改變思維,延遲滿足

把時間和經歷從即使滿足的遊戲、短視頻中抽離出來,花在讓你當下感到痛苦,堅持一段時間感到滿足的事情上來,看書、鍛鍊、寫作等等。

可以先從一些容易實現的小目標開始,讓人生先發生一點點可喜的改變,讓人生軌道向正確的方向移動,慢慢地移動的勢能變大,改變也就越大。

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喜歡貧窮,都希望自己能過上有錢任性的生活,但是用行動改變永遠都是少數,改變首先從認識貧窮開始,只有搞清楚窮最核心的原因,針對性地解決,才會徹底甩開貧窮。

在《平窮的本質》這本書中,是著名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經過十五年的調查研究,調查了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等生活多個方面,去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我在讀了這本書之後,驚出一身冷汗,發現自己身上同樣有很多根深蒂固的窮人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有太多能讓我們變得貧窮的細節我們都沒有注意到,好在這本書都說明白了。

這本書不僅找到了貧窮的本質原因,也為擺脫貧困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不管是國家政府、慈善機構還是社會個體,都很有借鑑意義。這兩位作者也因為這本書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史蒂芬這樣評價這本書:「對於每位關心貧窮問題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讀物」

某著名日報曾說到:「這是一本非凡之作,把窮人的生活細節與習慣描述得非常清楚」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想拼命擺脫貧困,只是在很多時候,我們已經被貧窮麻痺了,只有生活中發生了意外,才會意識到我們是多麼脆弱,才懂得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可是到那時,已經為時已晚。為什麼不現在就開始讀讀這本書,從認識貧窮,改變現狀開始呢?

相關焦點

  • 打工人,你為什麼貧窮?諾獎得主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4個真相!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為我們揭曉了答案:1、貧窮是因為你出身太差,沒有一個好爹媽為了寫作這本《貧窮的本質》,作者曾深入非洲、印度、南美等多個地區展開了15年的社會學調研,他們驚奇地發現:父母貧窮是導致孩子一生貧困的關鍵要素
  • 為什麼窮人更愛買奢侈品?20年的諾貝爾獎發現:越窮越擅長浪費
    ,建議花5分鐘認真看完這個研究。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麻省理工班納吉迪芙洛等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貧困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書裡研究的問題比如: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卻還要看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
  • 為什麼窮人更愛買奢侈品?耗費近20年的諾貝爾獎發現:越窮越擅長浪費
    幾位科學家用了近20年的時間,深入非洲、東南亞等貧困地區(5大洲18個國家),通過對比實驗研究深入貧困本質。不過這也說明,當代科學研究越來越側重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我們更應該多讀科學有營養的嚴肅內容。班納吉與迪弗洛有一本關於貧困經濟學的代表作品:《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這本書已經被看做研究「貧窮」的巔峰之作,其實多年前就出版了,只不過最近熱了起來。書不厚,讀起來也沒有經濟學的各種公式,通俗易懂一天就能讀完,值得反思。
  • 為什麼窮人更愛買奢侈品?耗費近20年的諾貝爾獎發現:越窮越擅長浪費
    更好的地方在於,這個問題其實來自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成果,對我們理解貧窮和財富的本質非常有用,建議花5分鐘認真看完這個研究。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麻省理工班納吉迪芙洛等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貧困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這次獎項結果和歷年都有不同。
  • 越窮的人越傻嗎?
    是越窮的人越傻嗎?可以這樣說,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因為真正的傻子都是窮人了。說起窮人,什麼是窮人?人們第一感知就是沒錢了,又是沒錢,反正現代人說來說去和錢總是脫不了干係,有錢是大爺,沒錢是孫子唄!你要是看到一個真正的窮人,讓他戒菸他不會,他寧願花大把的錢去看病,也不會制止吸菸有害健康的真理,這裡就是為什麼說越窮的人越傻呢!就是這個道理。
  • 為什麼連諾貝爾獎得主也要造假
    ,日日有驚喜,最近一件魔幻事件是去年諾貝爾獎得主賽門扎被曝涉嫌學術造假。賽門扎從本科,讀到碩士,博士,再到成為教授執教工作,他是一路鑽研過來的,並不是所有成果都造假,讓他拿到諾貝爾的研究是沒有造假的。但問題是,他不造假,可能等不到得諾貝爾獎的那一天。
  • 窮人定律:越窮的人,越喜歡讓子女從事這3種工作,結果越來越窮
    窮人定律:越窮的人,越喜歡讓子女從事這3種工作,結果越來越窮黑棗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他們把戀人寵到無可救藥。他們都是在劇場裡出生的師兄師妹。出現比較明顯的肝炎症狀。雖說都是農家土菜。進入體內形成溼氣邪滯留。多年的腦梗塞、腦血栓、血管阻塞全部治癒血栓指的是一小塊堵塞血管、阻止血液流動的小塊。不養地。表現為手指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狀膨大。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長嘆:怎麼不早說?
    有一次稻盛和夫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他說了一個題外話,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說一個家庭越窮,買的東西反而越多,然而富裕的家庭卻見他們多少東西。稻盛和夫的話將社會的現實毫無保留地揭露,確實,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物品,而富人家裡卻井井有條。
  • 懶不是窮的原因!2019諾貝爾獎得主說出貧困真相,這3點幫你逆襲
    馬化騰經常工作到11點2分,雷軍每天工作到凌晨1點或2點,董明珠28年工作如一日,70多歲的任正非獨自出差…………你敢說你比他們工作更加努力嗎?所以人們似乎找到了自己還沒有成功的原因:是自己的「懶惰」導致的嗎?
  • 人越窮,越不要和三種人聯繫,否則一輩子都是窮命
    在一個人越窮的時候,越不要和以下三種人聯繫,否則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再翻身,很多人都不注意這種細節,自己窮的時候針對自己交的朋友,也不做一個篩選,其實假如你對自己太懶散的話,那麼很容易被身邊的朋友給害了。尤其是你沒有錢的時候,更不要和這三種人聯繫,要果斷地斷絕來往。
  • 諾貝爾獎誕生最高齡得主:越老越有創造力
    而隨著電池的頻頻使用,這些枝晶會越長越大,最終會刺破電池正負極之間的隔膜,造成短路,最終引起電池自燃。  當之無愧的「鋰離子電池之父」  今年的三位獲獎者之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有史以來年齡最大的諾獎得主——97歲高齡的約翰·B·古迪納夫。此前,這個紀錄由96歲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保持。
  • 2020年搞笑諾獎——情侶越窮,接吻越多,吻技越高關係越好
    ,那你是否聽說過搞笑諾貝爾獎呢?搞笑諾貝爾獎由《不可能的研究》(AIR)雜誌主辦,評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其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有趣研究。,這些另類的「諾貝爾獎得主」無法親臨現場,但他們的研究還是一如既往的別開生面、發人深省。
  • 多少諾貝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象公會
    · 穆利斯的自傳《心靈裸舞》,充滿了奇思妙想和奇談怪論比如,他宣稱自己 1985 年時,在加利福尼亞的樹林裡看到一隻「標準的外星浣熊」。穆利斯堅稱當時自己沒嗑藥,那隻浣熊可能是來自外太空,不但發著螢光,還會講人話。按理說,能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自己領域的佼佼者。這些錯誤連受過基本科學教育的人都不會犯,他們為什麼還會深陷其中?
  • 為什麼少有本土的諾貝爾獎得主?
    2020年10月4日開始,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陸續揭曉,讓國人鬱悶的是:還是沒有大陸人的面孔,大部分還是歐美人,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本土的諾貝爾獎得主少的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 1、前幾年本土的社會風氣相對浮躁,科學家、學者較難靜下心來進行基礎學科研究; 2、本土的學術氛圍較傳統,沒有創新
  • 為何越搬家越窮?
    但是中國農村人是比較反感搬家的,以至於有「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的說法。什麼意思呢?燃燒的火堆我們都知道,越燒才會越旺,可是你左搬右搬,那火苗不是會越來越小嗎?搬家也是一樣的道理,搬一次家,丟一次東西,越搬得勤快,家裡的的東西丟得越多,人也就越來越窮。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種人,換工作換得很勤。每換一份工作,他就拉著老婆孩子搬一次家,一年總要搬個二三次家。
  • 10萬億獎金的搞笑諾貝爾獎,今年得主不僅有川普還有國人
    簡單來說,搞笑諾貝爾獎的精髓不止是搞笑而已,旨在向大眾展示全世界最有意思、最搞笑的科學研究成果,都有著正兒八經的科學依據和研究價值。 該獎項由馬克亞伯拉罕在1991年創辦,評獎的唯一標準就是"laugh"和"think",「令人發笑"以及"發人深省」。
  • 真相俠解惑:機油粘度越大則越靜越耗油?
    ● 測試過程:換上三種粘度的機油,加滿油後繞固定路線跑圈  上回虧氣輪胎的胎溫上升程度(點擊回顧)的測試,其實是存在一定駕駛風險的,當初真相俠將助手推去開車,也有些後怕,實在是心有愧疚……  在測試過程中,真相俠只需按照路線行駛,遵章守法安全駕駛就可以了。
  • 聰明人家裡不放這些枕頭,小心黴運不斷,有錢人也越住越窮
    2020-12-01 15:59:43 來源: 科技直達解說吧 舉報
  • 為什麼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冷? 為什麼越往山頂走越感覺冷?
    為什麼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冷? 為什麼越往山頂走越感覺冷?時間:2016-06-06 12:33   來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冷? 為什麼越往山頂走越感覺冷?
  • 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出爐,5個中國人火了!
    入選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與其他學術獎有所不同的是,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得不到各方讚譽,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過,這對獲獎者來說也是一種「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