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貧窮的本質是信息的不對稱,「窮人思維」很危險

2020-09-30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埃斯特·迪弗洛是一對夫妻,二人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並研究經濟學。

2019年,兩人因研究成果「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而與哈佛大學發展經濟學家麥可·克雷默一同獲得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什麼是「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呢?

這問題我們無需關注更多,因為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方方面面專業領域的內容。

事實上,夫妻二人在研究貧窮問題上對世人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們告訴我們,導致貧窮的根本原因,不在出身,不是智商,更不是種族國籍時代,而是個人信息的匱乏。

在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兩人合著的《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這本書中,他們分別從食物、健康、教育、繁衍四個方面,對全世界十餘個國家的貧困人口生存狀況進行了研究和描述,並在對比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約略可行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讀過這本書,你就會知道,貧窮是如何影響人的思維和決策的。

而導致人們陷入貧窮死循環的,正是建立在信息匱乏基礎上的錯誤決策。

當人們的信息匱乏時,其判斷就會出現嚴重偏差。而嚴重的信息不足,將導致人屢屢做出錯誤的決策與行動,從而越來越窮。

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窮人思維」,看看典型的窮人思維都有哪些方面的特徵。

一、關於生養後代

在我國一些落後地區,由於生產力低下,各方面資源都比較匱乏。但往往在這些地區會有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生育率居高不下。當地人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非常普遍。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奇怪的狀況呢?其實這與當地生存環境和落後觀念有關。

土地越是貧瘠,糧食越有限的地方,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比其他地方更艱辛的勞動。而勞動力就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尤其是男孩子,更是家家戶戶都求之不得的生養對象。

但生男生女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只有生下來才會知道。為了獲取男勞動力,家家戶戶幾乎是有了就生,出生後才會知道是男是女。

如果是男孩子,當然很好,如果是女孩又不可能掐死扔掉。

所以養育起來,又多了一張嘴吃飯,而食物總是不夠的,只有耗費體力勞動,只為填飽肚子。

當一個人一個家族的腦子裡都只是為了活命而勞作,還有發展其他的可能嗎?

科學研究表明,當稀有缺少的情境攻陷大腦時,人的注意力大部分都會集中在稀缺的這件事情上。

不僅如此,由於只能關注最要緊最稀缺的東西,所以大腦會將其他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和想法都排除在外,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忽略掉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如同上文所述,當人們集中全部精力去解決勞動力和填飽肚子的問題時,就會陷入一種稀缺並自動排他的狀態。

而這種狀態會大大降低大腦帶寬容量,也就是信息輸送和分析的能力,從而使我們缺乏對事實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完全削減我們的執行控制力。

基於此,越窮的地方生育能力越強,似乎能夠得到合理的、深層次的解釋了。

人們不知不覺中陷入到腦容量的稀缺狀態裡,忘記了除此之外的世界還有多種可能性,不可謂狹隘而值得悲憫。

二、關於財富的積累

窮人思維其實並不比富人差,但是為什麼會陷入貧窮而無力自拔呢?

這是因為,在窮人的思維裡,眼下有錢很重要,做什麼事情立刻就能得到錢也很重要。

所以,為了能儘快得到錢,窮人會做很多急功近利的事情,而忽略掉對長遠利益的思考和布局,陷入到當前瑣碎的勞作和零碎的錢財獲取上。

比如,為了賺快錢,窮人在決策之初就會自動規避和躲開有風險的工作或計劃,寧願選擇安穩而錢少的活兒,而絕不會為了將來更大的雪球複利效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另一方面,長期的貧窮生活,會使窮人的生活比較紛亂,決策的可選範圍小,決策信息量匱乏,無法兼顧與權衡更多方面,更容易陷入短期定勢思維中出不來。

所以從長遠看,這就極大的影響了窮人的財富積累。

三、關於信息的收集與利用

窮人之所以會一直窮下去,不全是因為他所擁有的信息量和信息渠道不夠,而在於很多信息與渠道就在窮人眼前和周圍,他卻始終可以視而不見,只顧埋頭精打細算,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富人的思維卻完全不同,他以全然開放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並注意汲取各方面信息加以分析利用,從中找出對自己最有用處的進行拆分和使用,直到自己從中受益。

更有一些富人,對信息的而利用和收集與常人完全相反,卻比同行獲得更好的收益。

查理·芒格就是其中的高手,作為投資家,他最為著名和有效的投資方法,竟然是簡簡單單的逆向思維。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不走尋常路。

對於一名投資者,查理·芒格從不去追捧那些被其他投資人熱捧的項目,而是著力於分析這些項目可能存在的失敗因素和不利因素,再從中去篩選同時具有熱捧項目優秀基因又沒有失敗因素的項目進行投資。

事實不止一次的證明了查理·芒格這一套思維和行動理論的正確性。他與巴菲特一起在投資界所向披靡,斬獲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成為投資界的黃金神話組合。


而對於窮人來說,大致思維是這樣的:別人說什麼好就去跟進去說好,外界說什麼太爛自己也不辯不分析的跟著唾棄。從來不從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問題,從來不會從反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機遇。

而正是這些細微的差別,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鴻溝。

從這一點上來說,諾貝爾獎獲得者,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埃斯特·迪弗洛夫婦說得很對,貧窮的根源,不在於血統、國籍、時代,甚至不在於人的智商和頭腦,而僅僅關乎一個人的思考能力,關乎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自己的守舊思維。

從身邊的溫飽抓拿,轉向遠方更廣博宏偉的世界,從而改變自己的窮人思維,實現人生目標。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Hood, B. M. & Bloom, P. (2008). Children prefer certain individuals over perfect duplicates. Cognition, 106(1), 455–462.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相關焦點

  • 貧窮的本質,窮人為什麼很難擺脫貧窮?諾貝爾獎得主給了我們答案
    《貧窮的本質》說:貧窮不僅僅意味著缺錢,還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深以為然,因為缺錢,所以得去辛苦工作,但因為忙於工作,卻沒時間去挖掘潛力,所以,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貧窮的泥沼中來回徘徊,無法過上富裕的生活。該怎麼做呢?《貧窮的本質》給出了3個建議:1.強化避險意識。
  •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表象中,我們也可以解讀出貧窮的本質是什麼?首先,生活充滿不確定性,窮人缺乏風險意識古人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對全球貧困的調研和親身體驗每天只有不足1美元貧困群體生活之後,發現窮人一旦有多餘的錢就會花在吃喝上,甚至餓肚子也要買電視,追求一時的消費欲望。在教育方面也存在持續貧窮的風險,有句話叫做再窮不能窮教育,但是窮人自身教育的匱乏,也讓後代在教育上處於不進取狀態,有學上但是卻不愛學習,缺乏家庭教育薰陶。
  • 打工人,你為什麼貧窮?諾獎得主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4個真相!
    ,期待用他的「富人思維」去擺脫貧窮,結果慘敗而歸。所謂的富人思維,其實只是有錢人成功之後的廢話。」那麼,打工人貧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為我們揭曉了答案:1、貧窮是因為你出身太差,沒有一個好爹媽為了寫作這本《貧窮的本質》,作者曾深入非洲、印度、南美等多個地區展開了15年的社會學調研,他們驚奇地發現:父母貧窮是導致孩子一生貧困的關鍵要素
  • 諾貝爾獎得主研究15年得出真相
    所謂的富人思維,其實只是有錢人成功之後的廢話。」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窮人無法從底層翻身呢?貧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短視享樂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研究中發現:假如窮人得到了一筆錢,也不會去買糧食、蚊帳等生活、健康的必需品,而是會選擇喝一杯奶茶、抽一支煙,看一集肥皂劇來緩解生活壓力,找尋快樂,打發無聊的時間、獲得即時滿足。
  • 為何窮人會一直窮下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秘3點核心原因
    201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是三位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專家,其致力於用科學的手段和科學的數據為窮人和落後國家的發展做出指導和規劃,因此他們的言論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但是為何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窮人要翻身,最好去當公務員?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脫貧致富的秘訣吧!
  •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頒發給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因為他們三人合寫了一部著作叫《貧窮的本質》。他們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
  • 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貧窮,時至今日,仍是最沉重的社會問題之一。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的反貧困問題研究專家在《貧窮的本質》書中揭示出,貧窮的本質是窮人處於弱勢的發展處境。貧困的境遇,導致窮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造成許多小錯誤,並產生惡性循環。那麼,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今年是精準扶貧「收官」之年,接下來扶貧工作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重新審視貧窮的本質具有特殊的意義。
  • 《貧窮的本質》—2019諾貝爾經濟學獲獎作品:精英教育會導致貧窮
    ,進行基礎性研究;來到街頭巷尾,村前屋後,與住在那裡的窮人交談,向他們提出問題,搜尋數據信息……構建理論,研究數據。經濟學家、哲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認為:貧窮會導致令人難以容忍的人才浪費,貧窮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屍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充分運用科學的強大力量、接受有關資料結論的開放性,以及關注窮人生活的特定具體問題。這些資料表明,我們應在某些情況下擔心陷入「貧窮陷阱」——「貧窮陷阱」並不存在於每個領域。
  • 窮人為什麼窮是因為窮人思維嗎?2019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為你揭曉
    文/UC資訊 生活財經 作者:白狐財商他們想從窮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弄明白貧窮真正的根源,也就是所謂的窮人現象。貧窮是個道德問題,一個經典的問題是:窮人為什麼窮?有人說因為窮人信用差,懶惰也有人說,因為窮人思維,還有人說社會註定有窮有富很正常,不值得奇怪。富人,是不是更多的堅持運動和體檢,購買一大堆保險,相反窮人總是重視治療輕預防,平時不注重檢查身體,拖成大病之後亂花大錢,往往是當你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你才有時間去思考一些別的事。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貧窮的本質》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 著為什麼他們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貧窮的本質》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 著為什麼他們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
  •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告訴你:貧窮的本質
    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三位致力於「研究貧困」的經濟學家,他們十幾年深入五大洲各個貧困國家和地區實地調研,發現:貧窮並不是僅僅因為懶惰。 他們指出了以下使人貧窮的原因 首先,窮人面臨的真正問題不是吃不飽飯那麼簡單,而是沒有辦法獲得全面的營養。
  •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如何打破束縛,實現階層躍遷呢
    2017年,一個詐騙團夥被捕,當被問道你們為什麼不去騙有錢人,而偏偏去騙窮人?他們說:你傻啊,有錢人的錢那麼好騙嗎?窮人之所以窮,是他們不但愚蠢,還貪婪。 其實貪婪是人類的本性,窮人被騙是因為他們的認知無法區分陷阱與機會。
  • 印度果然失控了,窮人「賣兒賣女」?諾貝爾獎得主指出更可怕後果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880字,閱讀約需2分鐘 新冠疫情給世界各國都帶來了深重災難,特別像印度這樣的重災區,疫情已經失控了,這不僅關係到民眾的生命健康問題,還涉及到經濟民生問題,很多窮人不得不賣兒賣女來維持生活
  • 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預測諾貝爾獎得主
    此次公布也是對將於10月公布的本年度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得主的預測。 每年,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都會利用來自其研究解決方案 ISI Web of Knowledge(SM) 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確定化學、經濟學、生理學或醫學及物理學等諾貝爾獎頒獎學科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這些具有高影響力的學者因他們的論文被廣泛引用,獲得「湯姆森科技桂冠獎」。
  • 《寄生蟲》太震撼:窮人活得像蟑螂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毫無尊嚴
    然而,矛盾就在富人和窮人的日常相處中達到高峰,窮人與窮人之間相互掙食、內鬥,窮人與富人之間相互不理解、嫌隙,最終導致相互殘殺的悲劇。很多網評給這部劇貼上了「貧富差距」「同理心」「窮人的原罪」等標籤,這確實也是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然而,在我眼中,藏在這些表面現象背後的真相更加殘酷。它發人深省:窮的本質到底來源於什麼?
  • 黑人佔比達到90%的國家,謀殺率高還窮,人均諾貝爾獎得主卻最多
    近年來,人們出國旅遊的熱情高居不下,但是欣賞最好的風景依舊必須要在人身和財產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之下才行,對於那些貧窮又充滿危險的國家,很多人也是望而卻步的。就拿「聖露西亞」來說,如果你想去這個國家旅遊還是需要足夠的勇氣的。
  • 為什麼窮人更愛買奢侈品?20年的諾貝爾獎發現:越窮越擅長浪費
    班納吉與迪弗洛有一本關於貧困經濟學的代表作品:《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窮人不注意健康和鍛鍊?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 為什麼窮人更愛買奢侈品?耗費近20年的諾貝爾獎發現:越窮越擅長浪費
    班納吉與迪弗洛有一本關於貧困經濟學的代表作品:《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這本書已經被看做研究「貧窮」的巔峰之作,其實多年前就出版了,只不過最近熱了起來。書不厚,讀起來也沒有經濟學的各種公式,通俗易懂一天就能讀完,值得反思。
  • 徐祥臨:中國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要勝於諾獎得主
    原因是,二元經濟結構是發展中國家的一般國情,脫離這個理論原點是不可能科學認識貧困本質的。就像這三位諾獎得主研究貧困問題時所發現的一樣:貧困人口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富裕的階層和人口是不一樣的,而這就是典型的二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