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窮人會一直窮下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秘3點核心原因

2021-01-09 文史天下觀

古人云:"勤勞致富",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要想獲得財富必然需要勤奮,因此很多人真的很努力,但是最終他真的富了嗎?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社會上富裕的並不是那些每天都在辛勤工作的人,還是那些每天打打高爾夫,出去旅遊的老闆。一個作家勤勞的出書,辛苦的碼字,他就真的能夠富裕嗎?

201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是三位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專家,其致力於用科學的手段和科學的數據為窮人和落後國家的發展做出指導和規劃,因此他們的言論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但是為何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窮人要翻身,最好去當公務員?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脫貧致富的秘訣吧!

貧困的陷阱以及如何擺脫貧困

貧困的陷阱以及如何擺脫貧困是這次諾貝爾經濟學獎Banerjee夫婦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因為這一成果,他們夫妻兩個人成為了諾貝爾獎歷史上的第四對夫婦,而且這一對夫婦在經濟學領域還是屬於首次,不僅僅在成就上突出,也打破了大眾對於學經濟學者的刻板印象——認為學經濟學到了一定年紀才能有所成就,這對夫婦則相對年輕。那麼一起來看看貧困的陷阱和如何擺脫貧困吧!

首先對於窮人的印象肯定是不愛學習又沒有上進心,畢竟很多人都認為學習才能制度的。但是在"貧困經濟學"看來,並不是這樣的,那麼貧困的方式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因為Banerjee夫婦的研究則是從改變人們理解貧窮思維的方式開始的,就好比剛才那個問題,關於貧窮我們往往會覺得是與一個人的品質相關,會被這個問題與"上進心"直接掛鈎,而Banerjee夫婦的工作則是在糾正這些人們常有的看法,並且解釋其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好比人們往往會認為貧窮的人會有更多煩惱一樣,因此他們也往往需要更多減輕煩勞的工具,這些工具有電視,手機,垃圾食品等等。但是現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從現在開始說起,我們會發現,貧窮的人往往會少了很多欲望,因為金錢的限制,他們往往不會去亂買一些上述物品或者減輕煩勞的工具,又或者如古人一般過著歸園田居一般的閒適生活。

所以貧困的陷阱並不是我們認知上的貧困,這種貧困來自於我們的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我們對於貧窮的定義過於狹隘,只是從簡單的事情和簡單的事物取分析貧困並沒有從深層的內涵去挖掘造成貧困的原因。而Banerjee夫婦則很好的用發展經濟學的知識和理論以及對於現實社會窮人的關注和生活角度去挖掘和分析,對此作出了詳細的指導和規劃。

窮人對於自己的健康就不重視嗎?

很多人在這一方面往往也會固守成見,認為貧窮的人往往不會在自己的健康上面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但是通過Banerjee夫婦的調查和研究發現,窮人對於醫療健康上面發費的金錢和時間並不比中高產階層高,這是為什麼呢?很多人會覺得是窮人沒錢治病,殊不知窮人往往缺少必要的醫療和衛生常識,往往是等到自己病發了才去看病,這樣所消耗的成本更大。

不僅僅如此,這類人還往往會找那種類似於"下猛藥"的醫生,不僅僅認為這樣的一聲是好的,而且還覺得這樣的效果更好。殊不知道這樣的治療方式和缺少相關醫學常識的他們往往會造成更多的醫療成本,不僅僅讓自己的身體受到摧殘,而且還讓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這也好比富人能夠在發病之前就能夠快速治療一樣,雖然看的頻繁點,但是疾病只是到了輕微的地步很好醫治,然而窮人一拖再拖,捨不得花錢的他們終究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

不僅僅如此,在理財方面窮人往往沒有穩定的收入,因此他們無法從銀行獲得相對應的資金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只能依靠於短期的高利息的貸款,這樣不僅僅加大了他們的負擔,而且讓他們也更加貧窮的。錢滾錢,利滾利,即使窮人能夠掙到更多的錢,但是在無休止的利息之中只能一貧如洗。

所以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來自於金錢方面的差距,這種差距來自於文化背景和形成的三觀,如果一個窮人無法改變自己的觀念,他的家族一直延續著自己的固執己見,那麼他的家族也很難改變自己貧窮的局面,將會一直貧困下去,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會出現的窮人一直窮,富人一直會富的局面。所以朋友決定貧富差距的不在於我們短期內的財產積累有多少,而是在於我們的格局,我們的思維,我們對於經濟發展趨勢的把握。這也是為什麼馬雲能夠從一貧如洗實現自己華美的轉身的道理了。作為中國首富的馬雲不僅僅世界聞名,而且其資產也能夠進入世界富豪榜之中,但是在沒有實現華麗轉身的馬雲,又有誰知道他呢?他僅僅是抓住了資訊時代網際網路這一機遇就為他累計了大量的財富,也再次的說明,貧窮和富裕不是看已有的經濟基礎,而是看一個人的思維,一個人對於經濟發展趨勢的把握。

窮人為什麼窮?

窮人為什麼無法脫貧?貧窮為何如此難以攻克?

班納吉夫婦說,首先,窮人通常缺少信息來源,相信那些錯誤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是,窮人的抗風險能力和容錯成本太低,對他們來說,只要一次沒有運用好自控和決斷,面臨的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中有一句話:

「窮人的困境,我們一樣都有,我們與窮人的差別其實很小,我們真正的優勢在於,很多東西我們是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的,我們周圍充滿了無形的助推力,我們幾乎用不著自己有限的自控和決斷能力,而窮人則需要不斷運用這種能力。」此外,一些服務於窮人的市場並不完善,也使得窮人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沒有針對窮人的信貸體系,銀行認為貸款給窮人並不划算:他們的貸款額太少,不值得一貸。而為了回收款項,又需要很高的成本和不確定因素。

如何克服貧窮,發家致富?

相信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都十分的有興趣,畢竟誰不愛財呢?對於這個問題Banerjee夫婦也提出了很好的方案,比如有一條致富的道路便是個體戶創業。這種解決方案雖然看上去是一條能夠發家致富的方法,但是對於極度貧困的人口來說依舊十分的艱難,想要獲得創業基金也是難於上青天的一件事情。

即使這樣很難,但是有一個辦法能夠很好的幫助窮人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就是選擇從事於公務與這類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Banerjee夫婦作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會說:窮人要翻身,最好是去當公務員。

為什麼發家致富與公務員有關係呢?在Banerjee夫婦的觀點中因為公務員的工作十分穩定而且能夠進行長期的投資,因此嘗試著創業的時候就能夠有著足夠的基金作為自己創業的啟動金。或者就憑藉公務員這種穩定的工資也能夠讓自己的家庭實現由貧困到中產的飛躍,你對於這種觀點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這種觀點其實對於中國的發展也有著非常有用的指導意義,眾所周知中國也算得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因此Banerjee夫婦的發展理論在中國也是同樣的受用。很多人對於改變貧困的方法和改變一個國家貧困的方法往往認為需要一個大的變革,但是Banerjee夫婦夫婦不這麼認為,認為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改動就可以實現,而且改革往往會有著巨大的變動,實行的過程也十分的困難。

在目前的發展來看,Banerjee夫婦的理論給政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戰勝貧困,因為是政府是來解決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而市場則是來解決窮人問題的關鍵。正是因為市場的失靈,所以才會造成一系列人的失業,讓一系列人成為了窮人,變得入不敷出,喪失經濟能力的同時,也喪失了自我的創造能力。Banerjee夫婦的理論你知道多少呢?這對諾貝爾經濟學家的驚世駭俗之言:窮人要翻身,最好去當公務員,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人為何會窮?三位得主解答了這一問題
    10月14日,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4日中午,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者為阿比吉特·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人數超越哈佛,看世界頂級理工大學的文科情懷
    01諾獎經濟得主世界第一在維基百科的「諾獎得主所屬大學排行榜」中,可以看見從1901年至今,MIT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數量第一的院校(共計34位)。而進入21世紀後(從2000年起),麻省理工依舊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數量第一的大學,比哈佛多3人,比並列第三名的斯坦福和普林斯頓多7人,麻省理工與其他大學的差距表現出了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 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獲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安格斯·迪頓 資料圖   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2日下午1時,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了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榮獲該獎項。  據悉,安格斯·迪頓因研究消費、貧困和福利而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迪頓認為政府無效是貧困主要原因。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裡,迪頓稱國家能力的缺失——即無法提供富國人民習以為常的服務和保護--是貧困和落魄的主要原因之一。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自1969年開始頒發,僅有51年歷史,其他獎項自1901年開始頒發。「引文桂冠獎」至今已經成功預測了57位諾獎得主,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均曾獲得「引文桂冠獎」。
  •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聚焦氣候變化與技術創新
    評選過程也仿照諾貝爾委員會設立了一個「評選委員會」,由該學院的五名成員組成。每年9月,評選委員會會向數千名科學家、學會成員和大學教授寄發邀請函,請他們提名下一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候選人。評選委員會和特別指定的專家會在來年對提名進行審查,並於9月結束前決定最終候選人名單。
  • 諾貝爾經濟學獎50周年心繫貧困
    班納吉為麻省理工學院福特基金會國際經濟學教授,曾獲得Infosys社會科學和經濟學獎。  出生於1972年的法國經濟學家艾絲特·杜芙若,是目前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研究中,她試圖了解窮人的經濟生活,她曾在衛生、教育、金融包容、環境和治理等領域工作。此前,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肯尼斯·約瑟夫·阿羅,1972年他獲獎時為51歲。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奧利弗·威廉森  威廉森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著名學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場和諸如公司等層級組織代表著不同的治理結構,在解決利益衝突方面採取不同的方法。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艾利諾-奧斯特羅姆  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 懶不是窮的原因!2019諾貝爾獎得主說出貧困真相,這3點幫你逆襲
    馬化騰經常工作到11點2分,雷軍每天工作到凌晨1點或2點,董明珠28年工作如一日,70多歲的任正非獨自出差…………你敢說你比他們工作更加努力嗎?所以人們似乎找到了自己還沒有成功的原因:是自己的「懶惰」導致的嗎?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世界獎項之一,一直受到極大關注。雖然目前未有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但此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不少人與中國有一定淵源,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有較多研究,或是在中國的組織機構中有所任職,或與中國經濟學家有一定聯繫。
  •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何一致推薦《極端經濟》?
    市場又會湧現出什麼新物種?什麼樣的經濟體才能具有堅強的韌性? 201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罕見地一致推薦大家閱讀英國央行經濟學家理察•戴維斯的新書《極端經濟:韌性、復甦與未來》。
  • 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社交媒體帳戶截圖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但這一獎項得主的平均年齡高達約67歲。美國經濟學家赫維克茲是經濟學獎年紀最大的獲獎者,獲獎時年齡為90歲。此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僅有兩名女性。
  • 價值與爭議:獨家解讀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減貧研究為何重要
    今年經濟學獎的獲獎者的一個特別之處是,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平均年齡67歲的背景下,三位獲獎者都很年輕,正值研究產出旺盛的年齡,班納吉58歲,克雷默55歲,迪弗洛47歲,迪弗洛也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同時,班納吉與迪弗洛這樣夫妻檔共同獲獎,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歷史上也是首次。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布
    為此,記者近日專訪了何代欣、劉學智兩位專家,他們就發展經濟學、三名諾獎得主的主要研究內容及其理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等問題進行了闡述和探討。  何代欣: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研究發展經濟學的學者,這應該是有史以來的第二次。第一次是1998年,該獎頒給了印度裔美國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發展經濟學是一個面向問題的經濟學研究領域,總體偏向於應用學科,關注實際情況。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將聚焦哪些領域?
    除此之外,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每年會舉辦諾貝爾宴會,獲獎者將有機會與瑞典王室成員及政要人士一同出席。今年9月2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官網發布聲明,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並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絡進行直播。諾貝爾晚宴也將不會舉行,而改為在諾貝爾獎博物館開展宴會展覽的形式。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為什麼窮人逃不出「貧窮陷阱」?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理察·塞勒獲獎
    【環球網綜合報導】10月9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諾貝爾獎官網顯示,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理察·H·泰勒(Richard H. Thaler)憑藉其為「行為經濟學所做的貢獻」獲得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官網公布的資料顯示,理察·泰勒將對心理現實的假設融進經濟決策分析。通過探索有限理性、社會偏好、自制力缺乏所導致的結果,他揭示了人類特徵如何系統性地影響個人決定和市場結果。
  • 背景資料: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組成的評委會評定,評委會包括5名到8名成員。每年評委會從世界各地收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有200個到300個。在經過資格確認、初選、複選後,評選結果在10月的某個星期一公布。  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頒發給單個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關人員在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新的經濟分析方法等領域所作的貢獻。
  •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盤點近10年得主及其成就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8日下午,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位美國經濟學家William Nordhaus和Paul Romer成為了今年的諾獎得主,諾獎委員會稱,這兩人分別將氣候變化和科技創新融入了長期的宏觀經濟研究。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明晚揭曉,獎項評選有這些「潛規則」
    當地時間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就將宣布202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獎將花落誰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學動態》編輯部副主任李仁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作為一個錦上添花的獎項,獲獎者必須是已經受到主流經濟學界認可的、獲得過接近諾獎級別榮譽的經濟學家。同時,已經獲得過表彰的領域短期內不會再得獎。科睿唯安網站每年評選的『引文桂冠獎』也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