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如何打破束縛,實現階層躍遷呢

2020-12-08 騰訊網

2017年,一個詐騙團夥被捕,當被問道你們為什麼不去騙有錢人,而偏偏去騙窮人?他們說:你傻啊,有錢人的錢那麼好騙嗎?窮人之所以窮,是他們不但愚蠢,還貪婪。

其實貪婪是人類的本性,窮人被騙是因為他們的認知無法區分陷阱與機會。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貧窮的本質》一書的作者。他們花了15年的時間,深入到五大州的貧困地區做深入研究。

最終得出結論,貧窮的本質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你之所以窮,是因為你的父母窮。

父母貧窮,除了在物質上對孩子影響外,其他方面的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更大。比如,一些暴發戶讓孩子養尊處優,好吃懶做,最後敗光了家產,他們的階層並未改變。而有些學者,即使清貧,也能培養出各方面很好的孩子,因為他們家庭有那個階層的學識和認知。

父母的階層、生活環境、個人經歷會對孩子的人格、思維方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比如說非洲人是出了名的懶,寧願去幾公裡外扛水喝也不打井,因為嫌麻煩,還擔心打井可能碰到石頭,或者打不出來水,不就白打了嗎。他們也不種地,因為怕趕上個災害白忙活了。他們找工作要日結的,下班拿了錢就去花了,花完了再去掙。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就這樣生活下去了,種族也不會有大的發展,貧窮就像基因一樣遺傳下去。

2、個人追求即時性的享受,不做長期規劃。

窮人一般著眼於當下,追求即時性的享受。比如說打遊戲,刀刀見血,只要按一下操作,就會有馬上的反饋,拿一次人頭就會讓你興奮一次。再比如說追劇、刷短視頻等,當時能給人來很多歡樂等,但大部分並無多大的營養。這些即時性的滿足,遠比看書學習新技能等長期投資產生效益來得更快。

從另一方面說,一個打工者,一天忙活了8小時、10小時、12小時甚至更多時間重複性的工作後,回到家中當然想好好的休息放鬆一下了,讓他靜下心來學習也不現實。反觀真正的有錢人,工作的過程就是在不斷學習。所以窮人每天的工作是重複性的工作,人生也基本是重複著每天的生活。

奶頭樂理論

1995年,舊金山有一場集合了全球500多名社會精英的會議,他們一致認為,這個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提高,將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有社會上百分之八十的資源,而這百分之八十的人因需求不平衡和在大數據的影響下,必定與百分之二十的人產生衝突,這是不可避免的。

為了避免階層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製造大量「奶頭」,就像孩子含住奶頭就不會哭泣了一樣。用網絡、電視和遊戲等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試想,你在幾百塊錢租的房子裡,吃著泡麵,刷著電視劇,打著遊戲,是不是也覺得很快樂呢。

當娛樂大量佔用人們的時間,讓人們喪失思考的能力,這一社會麻醉劑將會帶來「馬太效應」,沉迷的人繼續沉迷,清醒的人保持清醒,人與人的差距,甚至階層間的差距也就拉大了。

比你富有的人都在努力,而你卻選擇了安逸!

當然有些人意識到了自己的貧困,想要做出改變,那該怎麼做呢?

1、有些人寄希望於買彩票,這就是給別人送錢,雖然有個別的人中了大獎,但那只是倖存者偏差產生的個例,多數人只是在白白耗費錢財。而且很多中獎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認知而把錢財揮霍出去,甚至最後變得更加貧窮。

2、投資、買理財產品、買股票等。因為自己缺乏專業知識,多數只會成為有錢階層的韭菜。

3、開店做生意。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風,而不經過實事求是的調研,最後成功的也只是少數。

經過社會的洗禮,他們意識到自己無法實現階層躍遷了,寄希望於下一代。希望孩子能金榜題名,不要再走自己的路了。

但教育公平嗎?這條道路也被層層設卡了。

試想一下,貴州大山裡的一所普通高中和人大附中相比,哪所學校的孩子未來會更好呢?

俞敏洪曾講過一個故事:貴州的一個縣,某年一本只錄取了6個人,二三本加起來28個人。然後新東方給他們接入了一套高考學習系統,通過新東方的高考老師給他們網絡授課。從當年十月份講到第二年6月份高考,之後高考一本錄取了60個,二三本308個,漲了10倍多。

從這個故事能看出,窮人的孩子一點也不笨,遺傳基因可能有一定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後天的引導。 沒有優質的家庭生活環境、沒有優質的教學資源,他們成功的機會就少許多。

相比較來看,近些年人大附中學生的家長多為本科生甚至碩士、博士。他們本身就可以輔導孩子,有很多學習經驗可以傳授。

還有大城市名校關於招生名額的分配,就更不必贅言了。

那麼如何實現階層躍遷呢?

1、傳統方法。

按部就班的來,首先自己努力工作,改善家庭環境。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給孩子灌輸勤勞致富的概念,一代一代的發展下去,會步入中產階級的行列,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2、破格獲取

電視劇《天道》中的肖亞文通過「傍上」高人丁元英,最後成為了格律詩的實際控制人,實現了一步大的跨越。但她背後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首先丁元英要解散私募基金時,肖亞文為了和丁元英還能扯上聯繫,就找自己好友芮小丹給丁找房子。在格律詩遇到困難時,勇於接盤,是基於對丁元英的高度信任。

這給人以啟發,成為馬雲的難度肯定要比成為其他十七羅漢的難度大得多。如果覺得靠自己直接成功很難,可以藉助他人之力。

但切記沒有人會白白的幫助你,只有實現共贏才是合作的基礎。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會輪到你頭上,輪到你的可能都是陷阱。

如果你已經耐心看到了這裡,朋友,請你關掉電子設備,出去散個步,認真的思考一下,自己是否需要做出改變呢。

關於貧窮的本質,小夥伴們還有哪些想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該如何實現階層的躍遷?看這一篇就夠了!
    如何實現階層的躍遷,從兩個維度思考:1、在當下的社會,實現階層的躍遷有多難?是什麼因素導致實現階層的躍遷難?只有看清楚了這個問題,才能深刻體會到賈玲成名的難,以及其背後的原因。2、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實現躍遷?也就是路徑是什麼?這些能從大的方向上給予我們指引,也就是有了理論依據。
  • 階層難以躍遷?人生難以逆襲?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方向
    其實我們內心都有一個「階層穿越的強烈需求」,教育也好,工作也好,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就是更上一層樓。什麼是階層固化雖然我們很不喜歡被階層化,但這個是社會自然形成和存在的,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時期都有階層的存在。其實相對階層來說,更可怕的是階層固化。那什麼是階層固化呢?
  • 階層躍遷,你知道的越多越好
    看似從農村跨越到了城市,殊不知城市並不是那麼歡迎想要進入城市的人們;並且,買了房就實現自己階層的躍遷了嗎?買房那只能勉強叫立足,離階層躍遷成功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可以將小欣看做是努力跨越階層的第一代,實現真正的階層升級,最為關鍵的是思維內核的升級,只一代人的平常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 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貧窮,時至今日,仍是最沉重的社會問題之一。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的反貧困問題研究專家在《貧窮的本質》書中揭示出,貧窮的本質是窮人處於弱勢的發展處境。貧困的境遇,導致窮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造成許多小錯誤,並產生惡性循環。那麼,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今年是精準扶貧「收官」之年,接下來扶貧工作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重新審視貧窮的本質具有特殊的意義。
  • 有關成長: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人生躍遷
    還好,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擁有改變自身成長軌道的方法,我們可以後來居上,利用非線性成長,實現人生躍遷。同時,作者通過分析自己以及身邊高手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分析了在個人成長階段,會遇到的各種問題梳理出從普通的底層實現階層躍遷的方法和思維總結供我們借鑑,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中,都會有束縛的階段,只有找對方法,努力衝破束縛,才能真正地成長。#決定我們一生的也就幾件事!
  • 《天道》關於社會階層躍遷的「道理」精神躍遷比物質躍遷難度大
    天國的女兒,是沒有貪痴嗔的女人對於自己心中完美演繹的執著,也是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姿態,如果偏要說有什麼遺憾,殘缺也是美,豆豆的腦洞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愛情能夠超越紅塵中的瑣碎,大愛能夠超越小愛,面對自己,不昧因果,了無掛礙。《天道》關於社會階層躍遷的「道理」精神躍遷比物質躍遷難度大。
  •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頒發給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因為他們三人合寫了一部著作叫《貧窮的本質》。他們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
  • 耶魯大學觀察到量子躍遷動搖了哥本哈根詮釋?量子躍遷本質探索
    本質是什麼?卻無可奉告。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可是波粒二象性的詮釋,卻是哥本哈根派毀損常識的荒唐解說。在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裡,直教無數人懷疑這個現實的世界,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論述結果,更不要提鬼魅般的量子糾纏。
  • 普通青年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紀錄片《為什麼貧窮》片頭這部紀錄片一共八集。當然,在現實面前,為了生計,還是要繼續忽悠:「鴻博軟體教育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一個專業的人力資源團隊,與43000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實際上呢,是把學生強制安排在外地……」。除了報考學校外,讀什麼專業也是個非常惱火的事情:父母只知道醫生是可以終生不失業,你愛什麼就選什麼,反正我什麼也不懂。
  • 貧窮的本質,窮人為什麼很難擺脫貧窮?諾貝爾獎得主給了我們答案
    但他每天要工作9小時,但時薪才21元,根本吃不了什麼好東西,而且,工作的任務繁重,他剛做2小時,就渾身難受,忙了一天回到住的地方,連話都懶得說。他還不是真正的環衛工,真實的環衛工,他們為了養家餬口,下班後,還得做兼職,上夜班,一天工作17小時。田北辰體驗2天後,直呼受不了,就退出了比賽。
  • 這部國產優質紀錄片告訴你:跳出現有貧窮階層的出路在哪?
    想要跳脫你本來的階層,我們的出路在哪裡?今天為大家分享這部紀錄片,也許你能從中找到答案。紀錄片《出路》講述的是2009年到2015年的六年間,三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從學校步入社會,在各自階層努力掙扎,尋找各自人生出口的故事。
  • 「內捲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躍遷?
    那什麼是「內捲化」呢?內捲化,原本是社會學家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它是指一個社會,長時期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複的狀態。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利福德·蓋爾茨把「內捲化」這個詞引入了社會生活領域。他發現在印尼的爪哇島,人口眾多,大家都種植水稻。隨著勞動力的增加,人們對土地的耕種變得更加細緻。
  •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表象中,我們也可以解讀出貧窮的本質是什麼?首先,生活充滿不確定性,窮人缺乏風險意識古人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每個人都有24小時,時間是公平的,但是如何運用時間,讓時間的槓桿帶來生活的改變,這一點窮人和富人存在不同思維。貧窮會遺傳背後是窮人缺乏風險管理和長期主義,陷入各種高風險人生陷阱和短期投機中,而無法對自己和下一代做長期規劃,生活和財富都處於一種不確定性的狀態。
  • 打工人,你為什麼貧窮?諾獎得主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4個真相!
    那麼,打工人貧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為我們揭曉了答案:1、貧窮是因為你出身太差,沒有一個好爹媽為了寫作這本《貧窮的本質》,作者曾深入非洲、印度、南美等多個地區展開了15年的社會學調研,他們驚奇地發現:父母貧窮是導致孩子一生貧困的關鍵要素
  • 小米的階層躍遷實驗
    小米試圖摘掉高性價比的標籤,借新機強化「科技立業」的形象,進而實現品牌進階。對於這一戰略構想,業內評論不一。支持者認為,小米重構了手機行業格局,終結了山寨機橫行的局面。小米成立十年,打通了產業鏈和生態鏈,縱向的合作和橫向的協同能力逐步提升,已經可以不再靠價格換市場。但也有聲音認為,小米用十年的時間僅僅完成了生存挑戰。躋身高端市場是下一個十年的目標,無法一蹴而就。
  • 《貧窮的本質》—2019諾貝爾經濟學獲獎作品:精英教育會導致貧窮
    這本書中的理論有助於我們了解窮人能實現什麼,他們在哪些方面需要一些助力,以及他們為什麼會需要這些助力。本書中的每個章節都闡述了一種如何找出這些難點並攻克這些難點的方法。經濟學家、哲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認為:貧窮會導致令人難以容忍的人才浪費,貧窮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屍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
  • 宇宙第一真理:金字塔原理,你在其中卻沒完全掌握的階層躍遷密鑰!
    學習金字塔,明確地告訴你要提升學習效果的方向,因為人的一生,時間有限,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幹嘛要讓自己這麼痛苦呢? (如不知道怎麼做,等下次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或者可以先閱讀深夜咆哮、輔導學習需要心臟搭橋,韭菜一樣多的學習問題是如何產生的(4)這個系列!)
  • 量子隧穿並沒有打破光速
    束縛粒子(如原子中的電子)被限制在其允許的範圍內。或者一個粒子遇到了阻礙限制了它所能佔據的量子態。在做測量之前,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只有概率。在經典力學(A)和量子力學(B-F)中,粒子在盒子裡的軌跡(也稱為無限方井)。在(A)中,粒子以勻速運動,來回彈跳。在(B-F)中,對於相同的幾何和勢,給出了與時間有關的薛丁格方程的波函數解。橫軸為位置,縱軸為波函數的實部(藍色)或虛部(紅色)。
  • 普通人想要躍遷,你的認知應該升級了!
    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的時代,一個毫無背景和資源的普通人,如何爭得自己的生存選擇權(時間與空間的自由),改變當前的現狀,最終獲得階層的躍遷?我們想要實現人生的躍遷,就不能不提升自己的認知。認知水平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在《認知升級》這本書中,作者指出智力並非由遺傳決定,一個人所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環境,才是決定認知水平高低的關鍵。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
  •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告訴你:貧窮的本質
    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三位致力於「研究貧困」的經濟學家,他們十幾年深入五大洲各個貧困國家和地區實地調研,發現:貧窮並不是僅僅因為懶惰。 他們指出了以下使人貧窮的原因 首先,窮人面臨的真正問題不是吃不飽飯那麼簡單,而是沒有辦法獲得全面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