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研究揭示人們為什麼能夠看到3D圖像?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來自西班牙阿利坎特UMH-CSIC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對形成雙側迴路至關重要的遺傳機制,這對使人體能夠獲得3D視覺或使運動協調成為可能。該研究成果「A Zic2-regulated switch in a noncanonical Wnt/βcatenin pathway is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bilateral circuits」發表在近期的《Science Advance》雜誌上。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冥想盆」;人們為什麼能夠看到3D圖像?
這證實了科學家們的假設,即丘腦對感覺新皮質的投射是以前與感覺刺激相關的經驗的關鍵信息來源。4,無身份的神經元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細胞標誌來源:阿爾茨海默病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元新機制。他們發現染色質結構的變化(染色質是緊緊纏繞在一起的DNA)會觸發神經元失去其專門的功能,恢復到更早的細胞狀態。
-
新的圖像以驚人的螢光細節揭示了行星的構成
現在,新的圖像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行星形成的起源。 一個天文學家小組拍攝了15張行星形成盤的內緣圖像,揭示了行星形成過程的新細節。研究結果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這項新研究背後的科學家團隊利用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觀測了距離地球數百光年的原行星盤。他們將從甚大望遠鏡天文臺(VLTO)的四臺望遠鏡收集到的光與一種叫做紅外幹涉術的技術結合了起來。
-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人類大腦3D結構高清圖像
,這是首次繪製的3D大腦思維連接圖,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人類大腦組織。 HCP項目歷時5年,來自10個研究機構的100多位研究員參加了研究工作,他們公布的數據資料將幫助探索大腦迴路和個體行為特徵之間的關係。
-
新AI相機:通過光子時間差構建3D圖像,單像素成像、每秒可達1000幀
近期發表在 Optica 期刊上的一篇新論文中,英國、義大利和荷蘭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全新的製作動畫 3D 圖像的方法:通過捕捉光子的時間信息,而不是其空間坐標。近幾十年來,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更巧妙的方法,僅利用單個像素探測器即可捕捉到圖像。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不是把物體暴露在均勻的光照下,而是暴露在不同的光照模式下,這些閃光類似於包裝上的方形條形碼。每個圖案都會反射出物體的不同部分,因此像素測量的光強度會隨圖案的變化而變化。通過跟蹤這些變化,研究人員可以重建物體的圖像。
-
揭示那些科學家們獲得的「首次」研究發現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揭示那些科學家們獲得的「首次」研究發現!與大家一起學習!白細胞是否也能在健康的大腦中找到,以及它們在那裡可能發揮何種作用,一直是人們激烈爭論的主題。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機體製造甘油三酯的分子機理!doi:10.1038/s41586-020-2280-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貝勒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二醯甘油 O-醯基轉移酶-1(DGAT1)的3D結構和作用方式。
-
JCI:研究揭示為什麼兒童能夠免受新冠疫情感染
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VUMC)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已經確定了一個關鍵因素,揭示了為什麼COVID-19似乎優先感染成年人和老年人,年幼的孩子反而容易倖免。研究發現,兒童肺部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達的能夠特異性識別SARS-CoV-2的受體水平相對較低。
-
最新研究揭示催產素增加人們社交恐懼感—新聞—科學網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7月24日報導,以「擁抱激素」、「愛情激素」聞名的後葉催產素,除了是一種似乎能夠催生愛情的化學物質之外
-
外媒:科學家利用探地雷達和衛星導航技術繪製出羅馬古城3D圖像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導外媒稱,科學家首次揭開了羅馬北部一座古城輪廓的面紗,而他們所用到的只是一輛四輪摩託車和一把雷達槍。據法新社巴黎6月8日報導,長埋在臺伯河谷的新法萊裡的輝煌是在沒有翻開一塊石頭的情況下顯現出來的。
-
警報聲人們為什麼會引起人們注意?科學家揭示:大腦會被刺耳的聲音...
據外媒報導,來自日內瓦大學(Unige)和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的神經科學家發表在《自然通信》上的一項研究分析了人們聽不同聲音時的反應,其目的是確定重複的聲音頻率被認為是不愉快的程度,同時還研究了聽這些頻率時大腦中受刺激的區域。
-
「朱諾號」的新圖像揭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
朱諾號拍攝的圖像沒有20世紀90年代的伽利略號那麼高解析度,部分原因是它們是從更遠的地方拍攝的。「朱諾號」上的圖像顯示的是紅外圖像——顯示的是木衛三在其極點附近的不同位置放射出的熱量——而不是可見光圖像,顯示我們的眼睛會看到什麼。儘管如此,這些照片還是讓我們得以一窺直到現在還未被觀測到的木衛三的這一部分。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染色體與我們所設想的模樣不同,如今我們有了它的真實3D圖像
投稿:LnMika原文:https://www.sciencealert.com/chromosomes-don-t-look-the-way-you-think-here-s-a-3d-image-of-the-real-thing如果你曾學過化學或生物學,那麼很有可能你已經見到過用圖畫表示的染色體圖像。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
-
使用無線電波數據製作的圖像揭示了銀河系的隱藏之美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最新的銀河系圖像揭示,如果我們的眼睛能夠觀測到低頻無線電波,銀河系中心將如何呈現的在人類面前。該圖像顯示了穿過銀河系的磁場信號,其中包括強烈的恆星形成區域和劇烈的超新星爆炸殘留。
-
新研究揭示土衛二標誌性「虎紋」裂縫的起源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土衛二的標誌性「虎紋」裂縫的起源,該裂縫將大量富含礦物質的水汽噴入太空。人們認為,從冰冷的衛星表面上的這些裂縫中產生的物質是從地下海洋中汲取的,這可能成為外星生命的宿主。卡西尼號揭示了一個荒涼的世界,上面布滿了巨大的縫隙。然而,與外表冰冷、貧瘠的外觀相反,土衛二被發現是一顆活躍的衛星。至少從地質上來講。 人們看到巨大的間歇泉從巨大的裂縫中湧出,這些裂縫使這顆奇怪的衛星的南極地區看起來「傷痕累累」。這些裂縫中的每一個都以著名的中東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城市命名。
-
為什麼在地球上能夠看到星星,你知道多少?
為什麼在地球上能夠看到星星,你知道多少?月球上完全能看到星星,而且比地球要清楚、穩定的多。我猜想你有這樣的感覺,是來源於一些在月球上拍攝的照片,比如下面這張:是我國嫦娥計劃中的「玉兔」月球車。背景畫面中似乎完全沒有星星。但這只是攝像機「寬容度」不夠造成的。
-
夠便捷:英科學家利用衛星圖像記錄鯨魚數量
據報導,英國南極調查局(BAS)利用WorldView-3太空飛行器從距地球表面385英裡(620公裡)處拍攝的高解析度照片,揭示了這些生活在海底的哺乳動物。圖像拍攝到了不同地區多種鯨魚。 研究小組希望利用這項技術研究地中海地區的長鬚鯨,避免這種大型動物與船隻發生碰撞造成傷亡。
-
英科學家利用衛星圖像記錄鯨魚數量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每日郵報》11月1日報導,英國南極調查局(BAS)利用衛星圖像觀測魚類,這一技術的應用方便了魚類保護工作,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海洋情況。據報導,英國南極調查局(BAS)利用WorldView-3太空飛行器從距地球表面385英裡(620公裡)處拍攝的高解析度照片,揭示了這些生活在海底的哺乳動物。圖像拍攝到了不同地區多種鯨魚。
-
這個AI系統僅憑光回聲就能得到3D圖像
這項研究登上光學期刊 Optica。利用光回聲和機器學習製作 3D 影像(左),右圖來自 3D 相機。左圖解析度低於右圖,但它僅基於光回聲執行,且能夠展示人物的形狀。想像一下,你閉著眼睛朝一隻動物大吼,然後根據回聲就能判斷這隻動物是貓是狗。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計算科學學院的研究者最近就做了一項類似的成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