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商變更 江淮大眾更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日前,江淮汽車發布公告,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其中,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江淮汽車公告
工商變更後,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江汽控股」)的公司類型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法定代表人為安進,註冊資本達到35.83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投資及管理、企業管理諮詢服務。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的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法定代表人為Dr.Stephan Wöllenstein,註冊資本為73.56億元人民幣。其經營範圍包括研發、製造純電動汽車;研發、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相關核心部件;銷售整車以及其零部件、組件、配件;進口及在中國購買其開展業務活動所需要的貨物及服務等。
圖片來源:江淮汽車公告
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兩項交易交割涉及的先決條件已全部完成,雙方已於2020年12月2日按照協議約定出資,其中,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增資人民幣23.83億元,大眾中國投資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期增資人民幣16.10億元,江淮汽車對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期增資人民幣0.83億元,兩項交易已完成交割。
至此,大眾中國投資成為本公司控股股東江汽控股的股東,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權,安徽省國資委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權並仍控制江汽控股。大眾中國投資持有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75%股權,江淮汽車持有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25%股權。
此外,在大眾加持下,江淮汽車業績向好。銷量方面,10月份,江淮汽車銷量為4.30萬輛,同比增加31.45%,1-0月份累計銷量為37.56萬輛,同比增加6.24%。盈利方面,今年第三季度,江淮汽車的營收為151.19億元,同比增加48.4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0億元,同比增加5561.60%。(來源:蓋世汽車 付魁)
2,奧迪未來五年將總投資350億歐元 170億歐將投向未來技術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導,根據奧迪未來5年的投資規劃,該公司將推進向網絡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高端出行服務供應商的轉型。儘管業務環境艱難,投資水平將依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尤其是對未來汽車項目的投資。奧迪將拿出接近350億歐元的總投資額,其中,大約170億歐元將僅用於未來技術,約佔總投資額的一半。
(圖片來源:奧迪)
與大眾汽車集團一樣,奧迪也在加強對電動汽車的投資。奧迪已經為未來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劃撥了大約150億歐元,以強調其電動汽車發展路線圖的重要性。大眾汽車集團在電動平臺戰略和軟體開發方面的協同效應創造了必要的財務空間。固定成本的改善、更為精簡的產品組合,以及非車輛投資的降低,使奧迪品牌的財務表現更加穩健。
奧迪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憑藉目前正在執行的投資規劃,我們將使奧迪變得更加強大,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核心業務轉型。使奧迪在電動和全網絡化駕駛方面取得技術領先,這是監事會和管理委員會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將為奧迪提供必要的資源。」
純電動與混合動力汽車
2021至2025年間,奧迪計劃在研發和固定資產投資上支出大約350億歐元。僅僅在汽車項目和創新性汽車技術方面,奧迪就將投入近170億歐元,以重新振興其「科技領導創新(Vorsprung durch Technik)」的品牌承諾。
開發成本的總額考慮了集團內部的全面協同效應。例如,電動平臺的開發和部署是一項跨品牌的任務。在此方面,奧迪與保時捷共同開發高端電動平臺(PPE);同時,奧迪也將採用大眾集團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在投資規劃的基礎上,2021至2025年的前期支出主要集中在其Roadmap E項目上,大規模開發純電動和部分電動車型產品。僅電動化方面,奧迪預計將投入150億歐元,佔總支出的40%以上。其中,大約100億歐元用於純電動汽車,50億歐元用於混合動力汽車。到2025年,奧迪將把電動化車型的數量提升到30款,其中20款為純電動車型。
數位化與Car.Software部門
在數位化方面,奧迪也將得益於集團內部的合作,現在該公司將更高效地利用這一競爭優勢。在軟體開發方面,奧迪執行長Markus Duesmann現在將接任Car.Software部門的董事長,該部門結合併延伸了各品牌的專業知識。
通過這種方式,大眾集團自己的軟體部門正在打造一個統一的作業系統,為集團內所有車輛提供基本功能。Car.Software的任務還包括進一步開發自動駕駛功能。
奧迪轉型計劃與Audi.Zukunft
得益於產品組合的優化提升了效率、減少了內部流程的複雜性,並改善了固定成本,奧迪品牌的財務狀況十分穩健。奧迪轉型計劃(ATP)和Audi.Zukunft基本協議將帶來巨大的效率提升。自該計劃於3年前啟動以來,僅ATP一項就釋放了超過65億歐元的資金。雖然今年疫情大流行造成了嚴峻的市場環境,但是奧迪依然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即到2022年實現通過此項目累計約150億歐元。此外,Audi.Zukunft協議也給奧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奧迪獲得了領先的市場地位、保留了工作崗位,並實現盈利。通過計劃中的支出,該品牌的德國工廠也將保持良好的競爭力,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奧迪管理委員會中負責財務和法律事務的成員Arno Antlitz表示:「通過奧迪轉型計劃和Audi.Zukunft,我們正在讓公司適應未來。這兩項計劃確保了我們在未來技術領域持續進行投資的財務基礎,以此為塑造汽車行業的轉型做出決定性的貢獻。」(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3,吉利和沃爾沃汽車或明年一季度重啟合併談判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導,12月3日,沃爾沃汽車執行長Hakan Samuelsson表示,沃爾沃汽車與吉利的合併或聯盟談判將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恢復。
XC90(圖片來源:沃爾沃汽車)
Samuelsson在《金融時報》未來汽車峰會上表示,目前吉利正尋求在上海科創板上市,不能改變其資本結構,因此將談判推遲到了2021年。
Samuelsson透露:「兩家公司很有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恢復談判。我們已經表態正在尋求合併,這可以以多種方式實現,如平臺共享等等。」 他認為,吉利在中國擁有眾多傑出供應商,可以與這些供應商展開更多合作,「讓我們拭目以待哪種是最好的發展方式」。
確定的是,不論如何合併,兩公司都將保留各自的身份。「沃爾沃汽車當然是很自信的,吉利也以其品牌為豪,因此後者當然不會想要成為更歐化的企業。這是一個構建某種聯盟的機會。」浙江吉利控股集團2010年從福特收購了沃爾沃汽車。
到2030年,沃爾沃將成為純電動品牌
沃爾沃汽車計劃繼續能夠利用市場融資,以投資低排放汽車。Samuelsson預見沃爾沃汽車10年內將成為一個純電動品牌,他稱:「如果我們在2030年還不是只推電動車,我將會感到很驚訝。」
「未來將會有明確規定停售內燃機車型的時間。一旦你認識到汽油和柴油發動機真的不是未來的一部分後,你加快步伐走進新世界的心態就會輕鬆很多。」 沃爾沃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對於英國等國家出臺燃油車禁售時間的心態更加輕鬆。在國家出臺相關法規前,沃爾沃將很謹慎地僅推出電動車。
沃爾沃此前表示,計劃到2025年使其全球一半銷量均來自純電動車車型,但該公司還沒有設定一個停產內燃機汽車的最終期限。Samuelsson表示:「比起提供現金獎勵,停售內燃機車型的截止期限將更能幫助人們向純電動車轉型。」(來源:蓋世汽車 谷姣姣)
4,大眾集團遭零部件供應商起訴 被控反競爭
【蓋世汽車】據彭博社報導,12月1日,波士尼亞零部件供應商Prevent Group向美國底特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大眾集團採取反競爭手段,旨在將其趕出市場,並在媒體上對其進行詆毀。
(圖片來源:彭博社)
大眾與Prevent之間的糾紛始於2016年,當時,兩家公司因零部件供應價格問題產生分歧,隨後Prevent兩家子公司Car Trim和ES Automobilguss停止向大眾供應座椅套和齒輪箱鑄鐵件,導致大眾被迫暫停6家工廠的生產,影響了大約2.8萬名員工的工作。
Prevent在針對大眾的訴訟中聲稱,自那以後,該公司開始被大眾「盯上」。包括大眾品牌負責人Ralf Brandstaetter在內的大眾高管發起了一個代號為「Project 1」的項目,目的是將其趕出市場。
此前有報導稱,大眾名為Project 1的特別項目小組被監聽一整年,期間長達50小時的會議錄音被洩露。據悉,大眾該特殊項目小組正是為了和Prevent終止合作而建,該小組的任務是評估大眾與Prevent終止合作的可能性,並試圖將該公司的汽車座椅合同轉給其他供應商。
Prevent高管表示,大眾對該公司的「報復」行動包括幹預其收購,僱傭私家偵探暗中監控Prevent高管、製造關於其的負面新聞以及試圖說服安道拓(Adient)和李爾(Lear)等零部件供應商拒絕使用Prevent產品。
Prevent稱其發起訴訟的初衷是向其他零部件供應商發出警告,揭示如果他們違反大眾的反競爭條款和價格將會導致的後果。
針對 Prevent提起的訴訟,大眾集團回應稱,「該訴訟毫無根據,我們相信,這起訴訟只是一場多年爭端中Prevent採取的最新嘗試,在德國,Prevent已多次在法庭上敗訴。」
在汽車行業,汽車製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之間因價格談判和訂單等問題發生公開爭吵極其罕見,兩者之間應順利合作,以確保生產有序進行。Prevent由商人Nijaz Hastor家族領導,Hastor花了數十年時間以擴大公司在汽車行業的業務。在Hastor之子接管公司後,採取了一種更為激進的商業風格,其中包括對德國座椅製造商格拉默發起敵意收購,但最終交易以失敗告終。(來源:蓋世汽車 佔亞娥)
5,投資2400萬美元 保時捷將開發合成燃料以替代汽油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導,保時捷正投資2400萬美元開發合成燃料(e-fuels),該公司表示這是一種氣候中性的燃料,可以在非電動汽車中取代汽油。
保時捷將與西門子可再生能源部門以及其他國際公司(例如能源公司AME和智利石油公司ENAP)合作,在智利開發並建立一個工廠,該工廠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生產氣候中性燃料(也稱合成燃料)的綜合工業化工廠。
該工廠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試生產合成燃料,保時捷預計將成為這種燃料的主要客戶,首先將其運用於賽車以及駕駛體驗中心的車輛。另外,該工廠的生產過程將由可再生風能提供動力,這也是該工廠選址智利(氣候條件優越)的原因。
合成燃料的生產過程比較複雜,需要使用水、氫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從空氣中過濾,並與水中的氫結合,生成合成、可再生甲醇,隨後利用埃克森美孚(美國煉油公司)許可和支持的甲醇制汽油(MTG)技術將其轉化為汽油。
使用合成燃料的汽車的唯一排放將是最初從空氣中提取的碳,此外,這些車輛將仍需要使用機油來潤滑引擎。
保時捷911(圖片來源:保時捷)
合成燃料的生產將使保時捷能夠繼續生產其標誌性的911跑車,也能使其他汽車製造商能繼續生產配備傳統發動機的汽車。雖然電動汽車也可以提供優異的性能,但電動車的駕駛動力學不同於傳統的內燃機汽車。
保時捷研發總監Michael Steiner在一場線上媒體活動中表示,「我們可能更喜歡類似911跑車這樣的車,它擁有高轉速內燃機引擎或渦輪增壓引擎,未來我們依然可以駕駛這樣的車,但卻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負擔。」
保時捷表示,合成燃料可以起到汽油的作用,使現有汽車以及一些經典車型的車主以更環保的方式駕駛。此外,合成燃料可以使用與現有燃料相同的基礎設施,而無需像電動汽車一樣需要投入數十億美元新建基礎設施。
保時捷計劃到2025年,使一半銷售的新車都實現電動化,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而該公司宣布開發合成燃料的計劃並不會影響到其電氣化目標。(來源:蓋世汽車 佔亞娥)
6,日本計劃2035年禁售燃油車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導,隨著日本加入減緩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行列,該國將在2035年之前使所有銷售的新車都是環保型車輛。
日本經濟產業省(The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正考慮從2035年起,停止銷售純內燃機驅動的傳統汽車,轉而銷售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這是該國到2050年實現社會零排放的更宏大目標的一部分。政府計劃通過強制使用電動化車型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讓國家朝著這一理想邁出關鍵的一步。
據悉,日本政府將於本月聚集專家和汽車行業高管召開一次會議,隨後宣布這項政策,並制定向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轉型的具體措施。
東京交通狀況(圖片來源:Nikkei)
2018年,汽車尾氣排放佔日本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16%,而飛機、輪船和火車的總二氧化碳排放只佔3%或更少。當前,日本要求汽車製造商在2030財年結束之前將汽車的燃油效率提高30%。不過,日本政府現在認為,該國如果想要實現零排放的目標,有必要採取更嚴格的措施。
當前已經有許多國家和地區表示,計劃從2030年開始禁售新的汽油動力汽車,轉而推廣電動汽車。例如,英國將於2030年禁止銷售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汽車,並於2035年禁售混動車;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將在2035年禁售新的汽油汽車;法國也宣布將在2040年採取類似措施;中國正考慮在2035年使所有售出的新車都是環保型車輛,其中純電動汽車將佔新車銷量的一半,混合動力汽車佔銷量的另一半。
在日本,混動車型也被認為是環保車型,政府不會禁售,豐田等汽車製造商已經將先進的混動系統作為其新能源戰略的支柱,這與英國2035年禁售混動車的規定截然不同。
為了推動汽油汽車向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的轉變,降低鋰離子電池的價格非常重要。為此,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對投資電池生產設施的公司給予稅收減免,以幫助實現零排放目標。
日本汽車製造商正加速向替代能源汽車的轉變。豐田計劃到2025年推出所有車型的電動化版本,包括混動、插電式混動和燃料電池版本,目標是到2025年在全球範圍內銷售550萬輛電動化車型。今年,豐田開始銷售10多款電動汽車,這些車型去年佔了豐田和雷克薩斯在日本全部汽車銷量的40%。
日產計劃到2023年,將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佔其國內總銷量的比例從30%提升到60%,該公司本月剛上市的Note緊湊型車只有混動版本。與此同時,本田汽車計劃使三分之二售出的新車都實現電動化,今年,本田開始銷售其首款量產的電動車Honda e。(來源:蓋世汽車 佔亞娥)
7,特斯拉柏林工廠遭德國最大工會質疑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導,特斯拉可能將與德國最大工會IG Metall展開較量。
Model Y(圖片來源:特斯拉)
本周早些時候,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前往柏林領阿克塞爾·施普林格獎,受到了德國官員的廣泛讚譽。自特斯拉宣布在德國建廠以來,馬斯克似乎已經「徵服」了德國人,但有一個團體沒有被打動,那就是IG Metall。IG Metall工會有200多萬名員工,在德國每家汽車製造商中都舉足輕重。
多年前,特斯拉收購德國一家大型工程公司時,就遭遇了員工想要工會化的情況,但是他們為員工加薪並提供股票期權,從而避免了IG Metall涉足其德國業務。
上月,特斯拉僱傭了前梅賽德斯奔馳工廠負責人,激怒了IG Metall工會,這可能使特斯拉再次在德國遇到工會化的狀況。IG Metall柏林-布蘭登堡-薩克森州區域經理Birgit Dietze表示:「我們正與特斯拉其他工廠所在地的工會組織聯繫,因此我們充分了解針對特斯拉的個人控訴、法律譴責和控訴。我們可以把這看作是特斯拉在格蘭登堡表現的縮影。」
現在,特斯拉正加大柏林工廠招聘。據悉,IG Metall已經與特斯拉聯繫,討論員工工資和工作條件的集體規定,但還未收到特斯拉回復。
特斯拉認為,其員工在沒有工會的情況下生活會更優裕,因為該公司認為其擁有一個幫助員工成功的組織,每個員工都享有股票期權。
12月2日,據Land Brandenburg報導,特斯拉已經收到了州環境部門對於在柏林工廠安裝油漆車間設備的批准。特斯拉計劃在德國柏林工廠僱傭逾10,000名工人。(來源:蓋世汽車 谷姣姣)
8,大眾品牌終止賽車業務 寶馬退出Formula E賽事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導,大眾品牌將終止其賽車業務,並將員工轉崗至不斷增長的電動汽車產品線上。
IDR(圖片來源:大眾)
大眾品牌在12月2日表示,其賽車部門擁有169名員工,未來幾周內,這些員工將被納入母公司。當前該部門正在開發一款名為IDR的電動賽車原型車,未來其將幫助大眾開發日益增加的電動汽車車型。大約兩年前,大眾發布了IDR。該車在美國的派克峰山路、德國著名的紐伯格林賽道和中國的天門山都創造了速度記錄。
「賽車團隊員工深厚的技術專長和從IDR項目中獲得的經驗將繼續留在公司內部,並幫助我們將ID家族更多的高效車型投放到道路上。」大眾開發主管Frank Welsch表示。
此外,寶馬也宣布,將追隨奧迪的腳步,於明年年底退出Formula E電動賽車賽事。12月2日,寶馬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的Formula E徵程即將「步入尾聲」,集團的戰略重心也在發生變化。寶馬表示,他們將Formula E視作量產的技術實驗室。為電動車開發傳動系統的工程師,同時也負責寶馬賽車的動力系統。
11月30日,奧迪也宣布將退出Formula E,轉而專注於達喀爾拉力賽和耐力賽,包括最終重新回到勒芒(Le Mans)賽場。
明年1月,Formula E第七個賽季將在智利開始,其他參與此賽事的主要汽車製造商還包括梅賽德斯、保時捷、日產、捷豹和PSA的DS品牌。(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9,寶馬將推出JCW高性能版電動MINI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導,MINI正努力將其高性能品牌John Cooper Works電動化,該公司可能在不久後推出首款純電動JCW車型。
MINI John Cooper Works Electric(圖片來源:INSIDEEVs)
新款MINI John Cooper Works Electric將使用全新的車輛架構,並承諾向消費者提供「John Cooper Works品牌的極致性能」。目前該公司正在專注於MINI John Cooper Works電動車的研發,此舉說明了電動出行對於該品牌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性,MINI的目標是將可持續發展、性能和激情進行獨特的融合。
MINI並未在新聞稿中透露更多細節,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該公司將對多款車型逐步進行電動化,外媒猜測純電動汽車會是MINI品牌的未來發展重點。
John Cooper Works Electric是一款以性能為導向的電動汽車,因此外界非常好奇,與MINI Cooper SE相比,它的動力會有多強悍。MINI Cooper SE的零百加速時間為6.9秒,搭載了135千瓦的電動機(前置)和容量為32.6千瓦時的電池。
MINI品牌負責人Bernd Körber表示:「通過MINI Electric,我們已經展示,MINI品牌典型的駕駛樂趣可以與電動出行完美結合。現在,是時候將John Cooper Works品牌對性能的追求與電動化相結合了。因此,我們正在努力開發John Cooper Works電動車型這一概念。採用傳統內燃機的John Cooper Works車型仍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以確保我們可以滿足世界各地性能愛好者的願望和需求。隨著對電動性能的全新關注,我們也創造了機會,使John Cooper Works品牌的獨特形象變得比以往更加鮮明。」(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10,寶馬聯合西門子、SAP和博世建立德國汽車數據聯盟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導,寶馬將加入SAP、西門子、博世和採埃孚等德國工業和技術企業,共同建立汽車數據共享聯盟。作為歐洲第二大經濟體,德國當前正在尋求收復在與美國和中國競爭中失去的地盤。
(圖片來源:寶馬)
工業巨頭西門子和技術企業SAP將與寶馬合作,建立一個不依賴美國或中國技術的雲數據交換平臺。電信業巨頭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和零部件供應商博世以及採埃孚也將參與該項目。該平臺將使德國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能夠及時發現生產瓶頸或零部件短缺情況,幫助他們避免類似今年早些時候因為新冠病毒疫情而導致的生產中斷。
該聯盟的數據共享平臺將使用歐洲的Gaia-X雲服務,而並非亞馬遜或阿里巴巴等美國或中國的數據主機。由於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以及貿易摩擦,國內企業將數據控制權交給外國公司讓許多歐洲的政治家們感到擔憂,他們擔心歐洲企業會失去對客戶或生產等敏感信息的控制。
此前有報導稱,歐盟委員會正在計劃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數據市場。這個數據市場將包含製造業和工業信息流,並將對美國科技企業的主導地位發起挑戰。
歐盟工業主管Thierry Breton在1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工業數據之戰現在已經打響,歐洲將是主要戰場。歐洲擁有最大的工業基礎,但是今天的贏家不一定就是明天的贏家。」Breton表示,該計劃的基礎是建立一個20億歐元的歐盟雲平臺聯盟。德國經濟部長Peter Altmaier表示,汽車聯盟將「確保歐洲增值製造業和就業得到保障」。(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11,傳馬瑞利將在前福特工廠為保時捷、奧迪生產電機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導,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馬瑞利(Marelli)明年將開始在德國一家前福特工廠生產電驅動系統。
馬瑞利新工廠(圖片來源:馬瑞利)
科隆紙媒Koelner Stadt-Anzeige表示,馬瑞利正入駐德國科隆北部的前福特Niehl工廠,福特此前計劃在此基於大眾集團的MEB平臺生產一系列面向大眾市場的電動車。
馬瑞利潛在客戶包括保時捷(供應Taycan電動車)和奧迪(供應e-tron電動車)。該公司沒有對潛在客戶和廠址置評,但證實該工廠曾是一家福特工廠。馬瑞利新工廠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投產,前期將僱傭約160名員工,到2021年再額外聘用60名員工。該廠佔地18,000平方米,未來或進一步擴建。
馬瑞利電驅動系統業務執行長Joachim Fetz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通過新的生產設施,我們正在為不斷發展的電動車市場擴大我們的生產足跡和產能。」他解釋稱,選擇科隆作為廠址,是因為此地位於歐洲中心,擁有成熟的汽車業勞工,並且這個地區正發展成為一個電動出行中心。電驅動系統是馬瑞利發展戰略中的核心要素。
馬瑞利曾是Formula One賽車比賽混動技術(動能回收系統KERS)的早期供應商之一,同時還是Formula E賽事的電動車動力系統供應商。2019年5月,日本康奈可(Calsonic Kansei)以58億歐元(約65億美元)從FCA收購瑪涅蒂·馬瑞利,合併後公司改名為馬瑞利。
馬瑞利2019年汽車業務銷售額為149.4億美元,在Automotive News全球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排行榜中位列第14名。(來源:蓋世汽車 谷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