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寶藏,估計不少讀者都非常感興趣,甚至第一時間會想起數不盡的金銀珠寶,比如神秘的李自成寶藏、太平天國寶藏等。可是您聽過能自己生長的活寶嗎?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說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廣西樂業縣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可是當廣西人聽到「樂業縣」三個字的時候,卻都對其熟悉無比,只是因為樂業縣的一處景觀太著名,它便是「樂業天坑群」。「樂業天坑群」中的天坑究竟是什麼呢?它們是體積龐大的天然溶洞坑,天坑足足有24個,並且均勻分布在20平方公裡內。
其實對於神秘的天坑,當地還口口相傳著一個傳說,在24個天坑中,有一個天坑內暗藏寶藏——而且是活寶。如此充滿了吸引力的傳說,驚動了當地的地質專家,專家們在反覆研究後,決定組成專業的團隊前去天坑溶洞中探查一番。專家們準備了大量的登山器械,還帶了充足的食物與水,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了傳說中藏有活寶的天坑。天坑真的很雄偉,它是一個東西長600多米、南北寬420米、垂直深度613米的巨大坑洞。
專家們組織人員進入藏有寶藏的山洞,可所有人都進入洞中後,洞內的場景卻不免令人有些失望。裡面沒有金銀珠寶與玉石瑪瑙,而是堆積著一層層質地鬆軟的「沙土」。地質專家通過勘驗分析,確定了該「沙土」應該是「硝」——可是硝能夠自己生長嗎?它會是「活寶」嗎?隨後的發現也確定了專家的想法,因為就在他們發現硝的不遠處,還有一個巨大的人工熬製硝鹽的池子。
對於地質專家來說,此次發現的寶藏意義重大,雖然專家們已經確定了當地傳說中活寶就是硝鹽,但秉承著科學的探索精神,他們依然對天坑各處的硝鹽進行了採樣,並將其帶回了實驗室化驗。化驗結果表明,樣品中的硝鹽含有率佔95%以上,我們都知道,硝鹽中的很多成分都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料,故此能夠推斷,當地人可能用天坑中的硝鹽做過肥料。
除此之外,在中醫藥學典籍中,硝鹽還可以入藥,治療多種疑難雜症。由此可見,在科學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硝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幫助人們過上更好的日子,因而稱之為「寶藏」毫不誇張。此時有讀者會存在疑問,前面所說的寶藏能自然生長,究竟是怎麼回事?地質學家對於該問題也給出了答案,原來天坑中的洞穴自然環境非常獨特,其環境具有海拔800米,溫度持續為25℃的乾燥特徵。從山頂上流淌下來的水,會經過此處,而水中溶解的大量的硝鹽,通過洞穴內乾燥環境的蒸發,導致其中溶解的硝鹽全部析出,日久天長越積越多,才會出現「自動生長」的現象。
樂業縣天坑寶藏的秘密終於被破解,同時也見證了古人的生存智慧,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學會利用並提煉硝鹽了。對於現代人來說,硝鹽也依然有著不少用途,如製造藥品、工業生產、農業施肥等,確切來說,樂山縣天坑中藏有數量如此巨大的硝鹽礦藏,如果能科學使用,的確能給當地人帶來不小的福利。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