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四把鎮一處地表塌陷,兼具「超級天坑」及「大型漏鬥」特徵
它是「大型漏鬥」 還是「超級天坑」
「羅城發現罕見天坑!」今年11月份以來,隨著國內眾多媒體報導,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棉花村內的一個大型地表塌陷,引來眾人的關注。南國早報記者實地採訪後發現,這個塌陷到底是「大漏鬥」,還是「超級天坑」,尚待地質專家鑑定
探訪
這個「天坑」形狀有點怪
12月11日,記者輾轉來到了處在石山谷底的棉花村。在距棉花村約一公裡的山峰之間,有一個圓形的大型地表塌陷。它就是吸引眾人關注的「棉花天坑」。
「天坑」有四面內壁,有一面是垂直的峭壁,無植被覆蓋,峭壁中部有一個山洞;另三面內壁則覆蓋著茂密的植被,其中有一面是呈階梯的「大陸架」狀,一直延伸到底部。
家在棉花村口的村民謝體永,是不少探訪「天坑」者的嚮導。3年前,河池市一越野車賽事公司的負責人陳華,曾多次與謝體永到「天坑」考察。謝體永說,當時他們組織村民,在「天坑」的緩坡一側,砍伐出一條道路來,不用藉助繩索等裝備,便可步行到「天坑」底部邊緣。現在,由於植被重新覆蓋原來的小路,已無法走下坑底。
「棉花天坑」是天坑嗎?記者也產生了疑惑。在1998年前後,作為世界第二大天坑的樂業縣大石圍天坑尚未開發旅遊,記者曾隨考察隊,對大石圍天坑進行7天的考察。與「棉花天坑」相比,大石圍天坑四面絕壁,並無緩坡,全靠攀登繩上下。為何「棉花天坑」的「體貌」卻如此不同?
追蹤
它兼備天坑和漏鬥特徵
「天坑」是巖溶地區的喀斯特地貌,但它的名稱並不是傳統的稱謂,而是多年前國內地質專家,在隨著世界第一天坑「重慶小寨天坑」、世界第二天坑「樂業大石圍天坑」等陸續被發現後,對這一新型地貌特徵的新命名。
在喀斯特地貌中,「天坑」與「漏鬥」有類似的地貌,都是地表塌陷,但兩者也有區別。2001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所長朱學穩在對這兩種地質現象研究後,發表過專門的論述。天坑被他定義為:四圍巖壁峭立(而不是任何形式的緩坡,不包括後生改造),深度和平面寬度均不小於50米的地表塌陷。如果深度、口部寬度等於或大於200米,為超級或大型天坑。
在朱的論述中,漏鬥是一種石灰巖坑或呈封閉漏鬥狀的小窪地,底部常有落水洞與之伴生。漏鬥一般不具備陡峭的巖壁,口大底小,其深度多為幾米至幾十米,深度超過100米,口部面積1萬平方米的漏鬥,便是罕見的大型漏鬥了。在溼潤喀斯特地區,漏鬥的分布極為普遍,而天坑卻「鳳毛麟角」,極為罕見。
被陳華命名為「棉花天坑」的塌陷,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天坑呢?結合地質專家的論述和棉花村塌陷的實際情況,記者發現「棉花天坑」同時具備「超級或大型天坑」及「罕見的大型漏鬥」的特徵,難以判斷到底是天坑還是漏鬥。
親歷者
「棉花天坑」深度近300米
12月11日,多次下到底部探訪「棉花天坑」的陳華告訴記者,當初他考察時原本打算搞越野車賽道,如今改為投資旅遊開發。他當時確實是請人伐道後從緩坡下底。
據陳華介紹,經過測量,「天坑」絕壁一側的最高點,到坑底最低點的落差為296米,坑口的寬度為260米。這個數據,約為樂業縣大石圍天坑的一半大小。「棉花天坑」與大石圍天坑不同的是,它的底部並不像大石圍天坑那樣,是個封閉性的原始森林,以前曾有當地村民下到坑底種樹。
陳華說,在「棉花天坑」底部,有一個數十平方米的平臺,從坡底到平臺之間,還有一個圓形的塌陷,這裡才是真正的「四圍峭壁林立」,但高度只有三四米。在平臺一側,有個直徑一米多的落水洞,坑底沒看到明顯的地下河,也沒聽到暗流的聲音。在峭壁上的長方形山洞,他也去探查過,走了不遠就到盡頭。在底部,陳華等人沒有發現罕見的動植物等,只看到過一條盤起來有汽車輪胎大小的蟒蛇。
如果以「四圍峭壁林立」,沒有任何「緩坡」來區分,「棉花天坑」就不是真正意義的「天坑」,更符合漏鬥的特徵。但如果說它是漏鬥,它卻具備一般漏鬥沒有的「陡峭的巖壁」,它的深度、寬度,顯然遠遠超出了「罕見的大型漏鬥」一般數據。
說法
是天坑還是漏鬥需專家鑑定
羅城縣旅遊局局長韋龍德介紹說,對於棉花村這個地表塌陷,目前為止沒有組織地質專家考察論證過,它到底屬於天坑還是漏鬥,目前尚未有定論。據他介紹,以前曾有地質專家帶領英國的科考人員,到棉花村考察,但對該處塌陷到底是天坑還是漏鬥或者其他結構,都無人作出表態和結論。
「棉花天坑」不管是天坑,還是漏洞,這並不影響棉花村的美麗。因為在它的一公裡範圍內,密集了溶洞等與眾不同的奇特景觀。距離「棉花天坑」不遠處,有兩個尚未開發溶洞,巨大的空穴中,還保留著完美的各類造型奇特的石鐘乳。
什麼是天坑?
四圍巖壁峭立,深度和平面寬度均不小於50米的地表塌陷。深度、口部寬度等於或大於200米,為超級或大型天坑。在溼潤喀斯特地區,天坑極為罕見。
什麼是漏鬥?
漏鬥是一種石灰巖坑或呈封閉漏鬥狀的小窪地,底部常有落水洞與之伴生。漏鬥一般不具備陡峭的巖壁、口大底小,其深度多為幾米至幾十米,深度超過100米,口部面積1萬平方米的漏鬥,便是罕見的大型漏鬥了。在溼潤喀斯特地區,漏鬥的分布極為普遍。
「棉花天坑」地貌特徵
●地貌:有四面內壁,有一面是垂直的峭壁,另三面內壁則覆蓋著茂密的植被,其中有一面是呈階梯的「大陸架」狀,一直延伸到「天坑」底部;
●數據:「天坑」絕壁一側的最高點,到坑底最低點的落差為296米,坑口的寬度為260米,約為樂業縣大石圍天坑的一半大小;
●對比:大石圍天坑底部是個封閉性的原始森林,「棉花天坑」以前曾有當地村民下到坑底種樹。(南國早報記者 駱南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