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天坑,許多人都會想起重慶的小寨天坑。但是,在四川也有一個容積巨大的天坑,它就是位於四川廣元的川洞庵。
天坑是喀斯特地貌中的一種,它的形成是因為水不斷侵蝕固體基巖,使溶洞頂部發生坍塌,最終在地表形成一個巨大的深坑,這個深坑就被稱為天坑。
當今世界已知的天坑達80多個,中國佔了2/3。而川洞庵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個兩級漏鬥天坑,它的長徑約650米,中徑約400米,短徑約50米,深約670米,容積約2.22億立方米。如此巨大的容積使它排進了世界前列,而且有人專門對比了號稱「世界第一」的美國阿里希波漏鬥的容積,發現川洞庵是它的十倍之大。
川洞庵明明是一個天坑卻被當地人稱為「洞」,是因為在天坑底部有一個洞口不大卻暗藏乾坤的溶洞。從洞口進入,眼前的景象令人豁然開朗。
溶洞中有一個自然形成的穿洞口,在陽光明媚的日子中,陽光從穿洞口直射進來,宛如耶穌光一般。此時,洞內的花草樹木清晰可見。人在其中抬頭就能沐浴到燦爛的陽光,暖暖的感覺令人流連忘返。
在洞中,還有白蓮教當年抗擊清軍而留下的營壘、炮臺遺蹟,現在看來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
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這裡曾多次成為農民起義軍的聚集地。在清嘉慶二年的時候,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王聰兒就曾在此地抗擊清軍,憑藉地形堅持了很久,現在還留有寨門和炮臺。
在近代中國的革命中,川洞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33年6月,紅軍進入曾家山地區,在川洞庵召開了一系列秘密會議,制定了許多政策,為革命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如今,雖然這裡擁有將軍橋、會仙橋、煙雲洞、飛天宮、攀雲梯等景點,又擁有宜人的氣候。卻因為當地人世代在此居住,很少人外出,所以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