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二處!樂山也有天坑了 飛流直下灌「漏鬥」

2020-12-03 瀟湘晨報

近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地礦局獲悉,樂山市沙灣區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人員在牛石鎮安池村附近發現了一處巖溶景觀。該處景觀經地礦局地質專家李忠東現場考察後,確認為天坑並暫定名為「硝鬥巖天坑」。

硝鬥巖天坑是繼宜賓興文之後,四川境內發現的第二處天坑。李忠東介紹,硝鬥巖天坑發育於2億多年前的灰巖地層中,此處天坑整體呈北西-南東向展布,形成了環壁峻峭、坑口為橢圓形的大型負地形。

▼硝鬥巖天坑剖面示意圖 / 侯瀟伊 製圖

硝鬥巖天坑剖面示意圖 / 侯瀟伊 製圖

天坑北壁十分陡峭,幾乎直立,南端主要為崩積堆積,因崖壁陡且高,當地人形象地稱之為硝鬥(陡)巖。從外形上來看,硝鬥巖天坑坑口呈橢圓形,長軸長約110m,短軸長約65m,天坑最深處深度達400m。

李忠東告訴記者,硝鬥巖天坑北側的懸崖上,來自四峨山安池村的溪水,由此跌落數百米,形成瀑布——硝鬥巖瀑布。」該瀑布從洞口直下,飛入漏鬥底部,形成了奇特絕美的景觀。天坑底部溶洞十分發育,並與地下河相連接(連通大渡河),主溶洞呈南北走向。主洞兩側還分布有多達100多個小溶洞,古人曾在此地採礦熬硝,部分洞頂壁還留存著奇形文字、鳥、獸和蛄螻等圖案,甚至從洞中發掘出了新石器時代的石斧。

在本次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之前,極少為外人所知。而更多關於硝鬥巖天坑的形成機制、演化歷史、形態景觀等秘密,只能等待系統的科學考察,謎底才能逐步解開。

天坑冷知識

英文「tiankeng」根據漢語拼音而來 系第四個由中國科學家貢獻給世界的巖溶科學術語

天坑被稱為「大地的天窗」,其英文「tiankeng」是根據漢語拼音而來,它由我國著名巖溶地質學家朱學穩教授於2001年首次提出,並於2006年經國際喀斯特天坑考察組在重慶、廣西一帶大規模考察後,「天坑」這個名稱正式被國際喀斯特學術界一致認可,並通行世界。

天坑(tiankeng)一詞,是繼「石林(shilin)」、「峰林(fenglin)」,以及「峰叢(fengcong)」之後,第四個由中國科學家貢獻給世界的巖溶科學術語。在中國特別是在南方喀斯特發育區,已發現超過100餘個天坑,全球排名前十的天坑,中國就佔了九個。而對四川來說,天坑仍屬於比較稀缺的資源,在此之前僅有宜賓興文,曾發現過天坑——小巖灣天坑。( 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四川有一巨坑,是世界最大天坑的2倍,堪稱「天下第一大漏鬥」
    四川,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然風光絢麗多彩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擁有九寨溝、都江堰、樂山大佛等眾多享譽海外的景區。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個景區,也是四川省內的自然景觀,其喀斯特地貌堪稱世界一絕,尤其是著名的天坑,比世界最大的美國"阿里西波"規模還要大兩倍,它就是興文石海。
  • 廣西羅城一處地表塌陷 是天坑還是漏鬥未有定論(圖)
    羅城四把鎮一處地表塌陷,兼具「超級天坑」及「大型漏鬥」特徵  它是「大型漏鬥」 還是「超級天坑」  「羅城發現罕見天坑!」今年11月份以來,隨著國內眾多媒體報導,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棉花村內的一個大型地表塌陷,引來眾人的關注。
  • 四川這個天坑,比世界第一大漏鬥大10倍,曾暗藏國防功能
    提起天坑,許多人都會想起重慶的小寨天坑。但是,在四川也有一個容積巨大的天坑,它就是位於四川廣元的川洞庵。天坑是喀斯特地貌中的一種,它的形成是因為水不斷侵蝕固體基巖,使溶洞頂部發生坍塌,最終在地表形成一個巨大的深坑,這個深坑就被稱為天坑。
  • 四川這個景點有點厲害,被稱為世界第一大漏鬥,現場確實壯觀
    在酷暑的夏天,想住在空調好使的房間的人增加了吧,但是,總是有一部分人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家裡吹空調,不想讓自己無聊,我想平平凡凡地做,來到四川廣元,去川洞庵享受寧靜和清涼感,感受自然形成的鐘乳洞的震撼力,廣元的川洞庵不僅是旅遊的好地方,也是盛夏的避暑地。
  • 武隆天坑地縫,遠離人間塵囂
    這裡有氣勢磅礴的山勢與特徵鮮明的地貌,其中的天生三橋景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這裡曾經被講究視覺衝擊的張藝謀看中,成為了《滿城盡帶黃金甲》全片唯一的外景地;這裡就是重慶市武隆縣的「天坑」與「地縫」,讓我們深入地心,體驗一次震撼人心的旅程吧!
  • 天坑,大地的眼眸
    天坑作為一種奇特的地質奇觀,以它們千姿百態、壯美瑰麗的英姿,吸引著國內外的專家和愛好者。此前在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的四川、廣西、雲南等地曾有大量集中的發現。截止到2010年,全世界已發現並確認的天坑約80多個 ,其中有超過50個在我國。不僅如此,全球已發現天坑中的3個特大型天坑,重慶奉節小寨天坑、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廣西巴馬好龍天坑均在我國。
  • 直擊四川樂山洪水現場:城區內澇嚴重 樂山大佛「腳趾」被淹
    來源標題:直擊四川樂山洪水現場:城區內澇嚴重 樂山大佛「腳趾」被淹 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匯流處江水滔滔,水聲震耳欲聾。渾濁的洪水裹挾著樹枝從樂山大佛「腳趾」旁流過。
  • 天坑:喀斯特地貌獨特景觀
    初看,天坑似乎像另一種喀斯特景觀——漏鬥,人們有時也將其稱為大型漏鬥或大型塌陷漏鬥,然而,天坑與一般漏鬥卻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在喀斯特景觀中,漏鬥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地表喀斯特形態。其主要特徵,是呈從上部向底部逐漸收縮的漏鬥狀或碟狀。喀斯特漏鬥主要發育於可溶性的碳酸鹽巖和蒸發巖中。根據漏鬥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的差異,漏鬥被分為溶蝕漏鬥,塌陷漏鬥,埋藏漏鬥等6種類型。
  • 超越美國天坑,重慶666米小寨天坑排第一,如外星人的地球工廠
    重慶市奉節縣有許多世界級的風景,最耳熟能詳的就是10元人民幣上的夔門、李白寫的白帝城,以及瞿塘峽,但很多遊客卻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漏鬥天坑也在重慶奉節,這個漏鬥的名字叫「小寨天坑」。圖/王傳貴首先,天坑是喀斯特漏鬥的一種說法,它是由若干座山峰凹陷下去,形成的橢圓型大漏鬥,形成過程是由於地下暗河長期衝擊碳酸鹽巖,引起巖層塌陷,小寨天坑就是這種地質奇觀的典型代表。這個小寨天坑的具體位置在奉節縣荊竹鄉的小寨村,那是一個藏在崇山峻岭裡的村子,人們種植果樹、花草、稻田,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 奉節天坑地縫 驚世地質奇觀
    1987年,奉節縣為緩解全縣電力緊張,決定引出小寨天坑內的地下水,利用其巨大的高差建一座電站。在修建小寨電站前,萬州水利勘查設計院工程師甘大明在進行測量時發現,小寨天坑竟然比當時披露的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四川興文漏鬥要大許多,於是他寫了一篇新聞稿投寄給北京《旅遊》雜誌,不久《旅遊》便在其扉頁上以《小寨有天坑 世界排第一》為題進行了報導,在全國引起了轟動。
  • 為什麼說小寨天坑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天坑之最?
    為什麼說小寨天坑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天坑之最?絕世奇觀一奉節小寨天抗,包括整個天坑地縫景區,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小寨天坑位於長江三峽西首,奉節縣境內的長江岸,距縣城70餘千米,小寨天坑是在幾座森林茂密、鬱鬱蔥蔥的山巒間凹下去的一個深不見底的橢圓形大漏鬥。站在抗口往下看,四面絕壁,如斧劈刀削,巧奪天工。
  • 四川樂山大佛顯靈的傳說,和樂山大佛閉眼流淚事件真相?
    在四川樂山,大渡河、青衣江、岷江的合流處,端然正坐著一座高達七十多米的佛像,它比號稱世界第一大雕刻的阿富汗帕米央大佛站像,還高二十多米,這就是著名的樂山大佛,也被稱為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四川樂山大佛的傳說據探秘志小編了解,當時開鑿樂山大佛並不是為給人觀賞,而是為了降服水妖。傳說唐朝初年,凌雲山上有一座凌雲寺,凌雲寺裡有一個老和尚,叫海通。當時凌雲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水深流急,波湧浪翻,經常吞沒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毀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勢這樣猖獗,水中必有水怪。
  • 神秘天坑直達「地心」?陝西漢中世界級天坑群底到底有什麼?
    在陝西漢中,寧強地洞河天坑也被稱作是「世界上最美天坑」。天坑實際上就是一種地表的巨大深坑,是一種地質上的神奇景象,並不是隕石留下的痕跡。地理學上被稱為「喀斯特漏鬥」,這種壯觀的喀斯特地貌最多可以達到數百米深,2016年發現的漢中天坑群遺蹟200餘處,震驚了世界,這裡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甚至達到了世界級地質遺蹟的標準。
  • 舌尖上的四川樂山,撩動你的胃
    都說食在四川,味在樂山,樂山是四川人公認的美食基地,不少四川人專程來樂山,就是為了吃。 今天就來看看樂山的美食吧! 1|缽缽雞 缽缽雞是一種四川傳統名小吃,屬於川菜系。
  • 旅遊勝地,你不得不去:小寨天坑,世界上最大的天坑
    中國地大物博,地形多樣,並且有很多世界之最,小寨天坑就是世界之最中的一個。那麼,什麼是天坑呢?我們所說的天坑,實際上屬於一種喀斯特地貌,這種地貌四周陡峭,呈現出一種漏鬥的形狀。坑口直徑和坑深都在50米~100米之間的被稱為小型天坑,大於100米的則稱為大型天坑。
  • 世界第一天坑:容積達1.2億立方米,最深處666米卻鮮為人知
    但今天要說的這個坑洞卻與眾不同,因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且直徑巨大,達到了622米,坑底的直徑也有522米,從高空中看,仿佛像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漏鬥,這個地方叫做小寨天坑。作為世界級的洞穴奇觀,這個天坑不論是從直徑還是深度,都堪稱全球第一的水平,不僅深度達到了666米,其容積更是高達約1.2億立方米的恐怖數字,想想如果按照一個人需要1立方米的空間來計算,這個天坑需要上億人才能站滿。
  • 奉節天坑地縫風景區——讓無數中外遊人流連忘返的桃源仙境!
    奉節天坑地縫風景區內既擁有石林、峰林、溶洞、窪地、天生橋、落水澗、盲谷、漏鬥、豎井等千姿百態、應有盡有的喀斯特地貌景觀,也有地處海拔1000米以上崇山峻岭中的涓涓溪流、原始草場和繁茂的森林,加之區內樸實濃鬱的土家族山鄉風情,形成了讓無數中外遊人流連忘返的桃源仙境。
  • 小寨天坑–一家人的桃花源
    熟悉地理或熱愛旅遊的人,也許都知道天坑,知道它的宏大和深邃,知道它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奇觀。但你是否知道,在天坑深處還隱藏著一些溫暖的、鮮為人知的秘密?在看似坐井觀天的有限空間裡,有的人竟以天坑為家,而他們又發現了一個怎樣的別有洞天的世界呢?
  • 四川樂山:那些美麗古榕的傳奇故事
    故鄉榕樹的情懷黃自宏在美麗富饒、人文氣息濃厚的四川樂山關於樂山的榕樹,一直以來承載著和流傳著不少歷史典故和民間傳說。在唐朝,樂山當時被稱作「嘉州」,在整個信仰道教的李氏王朝中,凌空崛起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偏偏是個不折不扣的佛教忠實擁護者和信仰者。當時,樂山三江匯流常有處水患頻繁,商船觸礁沉沒、洪水泛濫淹沒沿岸百姓莊稼農田。
  • 衛星圖看四川樂山,四個區協同發展的一個歷史名城
    樂山這個城市,應該算是四川比較有名的城市,雖然這個城市在四川的實力不是很強,但它很有名,也是四川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主要是因為樂山有兩個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樂山大佛和峨眉山,讓我們通過下面的衛星地圖來看看樂山的主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