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天氣會降低太陽能發電效率 抗暖不能靠它

2020-11-26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為了對抗全球暖化,太陽能這樣的低碳能源一直是最得到各界支持的,許多人期待,由太陽能電池產生的100%的清潔電力,是滿足我們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的理想解決方案,然而現實情況沒有那麼美好,逐漸高溫的氣候,會損害太陽能發電效率,換言之,仰仗太陽能來對抗暖化,恐怕不可靠。

富比士網站(Forbes)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新研究揭示,太陽能電池與半導體電子元件有類似的特性:對溫度非常敏感。我們知道,電腦需要散熱,溫度上升會導致電子元件的效率下降,這種缺點在太陽能電池上一樣具備。

當太陽光將能量傳遞給光敏材料中的電子時,就產生電流,但是相應的代價是,在在結構中會產生帶正電的「電洞」,它與電子的方向相反,而且會與電子結合產生熱,回復到無電狀態。因此光感電池如果要有效發電,必須趕在電子與電洞對消之前,將電子流傳遞出去。而溫度越高,電子與電洞重組的速率會越高,這是不好的。

根據 麻州理工學院光電研究實驗室的伊恩‧彼得斯(Ian Peters_和多尼歐‧布納西西(Tonio Buonassisi)的研究,隨著地球暖化,太陽能效率會跟著下降,他們計算出「每增加一度溫度,太陽能發電量就會減少0.45%。」

然後,他們利用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的溫度變化,研究全球碳排量造成的全球升溫的情景,2040年全球碳排達到峰值,並在2100年之前,全球平均溫度將提高1.8°C。

MIT的科學家發現,全球愈熱,太陽能發電效率反而愈低,在規畫太陽能為替代能源時,必須考慮進去。(圖/MIT)

他們在麻州理工學院技術評論中說:「隨著地球陸地上幾乎所有地方的氣溫升高,各地的太陽能功率反而都會減少。 而且部分地區的情況會比其他地區更糟糕,包括美國南部、非洲南部和中亞地區。」

然而,除了天氣熱,導致太陽能功率下降以外,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太陽光電池的功率輸出,比如雲層和大氣含水量,也就是溼度。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用來計算功率輸出下降的「-0.45%/°C」只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數字。材料科學的突破,或許可以在改變它。例如,改用較高能隙的材料,例如碲化鎘,可以改善升溫造成的效率下降問題,然而,這項研究已經提示,我們可能不能期待太陽能電池幫我們降溫,它們自己都自身難保。

太陽能發電還有更多壞消息,2016年,在法國北部諾曼第圖魯伏爾小鎮 (Tourouvre ),曾經建立了一公裡長的「太陽能公路」,希望能夠為小鎮的路燈帶來照明,然而,三年過去了,這項試驗已經完全失敗。

三年前,一項被稱為「瓦特路」(Wattway)的實驗在圖魯伏爾小鎮舉行,目的是希望太陽能電池能更廣泛的安裝在任何地方,因此選擇舖在路上,使公路也能成為發電來源。這條太陽能公路總面積2800平方公尺,建造總價約520萬美元,為了承受汽車的壓力,它採用耐壓耐磨的透明矽樹脂做為表面防護層。

然而,受限於灰塵、磨損與其他問題,它從未達到過每小時790千瓦時應產生的效果,最多只有一半的功率。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Q CELLS太陽能提高發電效率
    隨著太陽能市場的擴大,太陽能發電效率也在迅速提高。與此相關的研發也正在積極地進行。其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卡洛斯·科英布拉(carlos coimbra)教授推出的《利用雲的分布預測太陽能發電量》和Q CELLS利用反射光的高效率"Q.ANTUM電池"。
  • 【圍觀】新太陽能技術 發電效率吊打薄膜太陽能
    同時,研究者們採用一種全新設計的「選擇性的太陽能吸收器和反射鏡」熱電裝置,能將太陽光熱低能光子轉化為電能,生成約5%的電能;與此同時,該熱電裝置通過使用鏡組聚光,將熱量收集並進行存儲,驅動蒸汽渦輪,生成約佔本系統25%的電能。
  • 發電效率低?太陽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看過來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光熱是太陽能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方式,然而到目前為止,太陽能光伏發電依然存在發電效率低、成本高的瓶頸,太陽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PV/T)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其核心是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同時回收多餘熱能並加以利用,這不僅對電池有冷卻作用,可以提高發電效率和壽命,更重要的是實現「一機多能」,大大提高太陽能綜合利用效率,同時降低電熱分別供應的成本
  • 汙染可能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降低25%
    眾所周知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顆粒的沉積嚴重製約著光伏發電效率,此前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使用無人機技術來清潔太陽能板。不過這些汙染物對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效率影響到底有多大呢?杜克大學的工程師與印度理工學院甘地分校的科學家合作試圖尋找出答案。
  •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概念與分類
    ,驅動熱機做功發電.隨著鏡場中定日鏡數目的增加,塔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聚光比也隨之上升,最高可達1500,運行溫度為1000℃~1500℃.它因其聚光倍數高、能量集中過程簡便、熱轉化效率高等優點,極適合太陽能併網發電。
  • 溫度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效率有何影響
    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現在很多家庭對光伏發電都非常感興趣,有一些家庭已經安裝了光伏電站,不僅自己用電不用交電費,用不了的多餘電量電業局會收購,把電費直接打入您的個人帳戶。那麼您了解溫度對您的光伏電站的發電有何影響嗎?發電的多少直接會影響您的收益情況,下面小編詳細為您解讀溫度與光伏發電效率的關係:太陽能適合在溫度高的地區使用嗎?太陽能電池板也是電子元件,隨著溫度升高,它們的效率下降。與許多電子設備一樣,太陽能電池板溫度越高,效率越低。畢竟,太陽能電池板是把光能轉化成電能,而不是把熱轉換電能。
  •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工質溫升小的太陽能熱氣流技術和太陽池技術,溫升小導致發電效率極低;2.溫升相對較大的聚光熱發電技術,是由三個成熟技術環節串聯而成的,成本下降難度大、效率提升潛力小,未來發展空間有限。 低溫熱發電技術包含熱氣流技術、太陽池技術,兩種技術的溫升均較小:熱氣流技術可將空氣升溫20-30℃,太陽池技術可將液體工質升溫50℃左右。海洋溫差發電也是溫差很小的熱發電方式。同為太陽能發電技術,聚光熱發電技術的造價和發電效率需對標光伏。
  •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工質溫升小的太陽能熱氣流技術和太陽池技術,溫升小導致發電效率極低;2.溫升相對較大的聚光熱發電技術,是由三個成熟技術環節串聯而成的,成本下降難度大、效率提升潛力小,未來發展空間有限。01.低溫熱發電技術包含熱氣流技術、太陽池技術,兩種技術的溫升均較小:熱氣流技術可將空氣升溫20-30℃,太陽池技術可將液體工質升溫50℃左右。海洋溫差發電也是溫差很小的熱發電方式。02. 成熟技術集合而成的聚光熱發電技術同為太陽能發電技術,聚光熱發電技術的造價和發電效率需對標光伏。
  • 汙染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降低25%
    點擊「新能源門」免費關注 每天多了解一些行業知識眾所周知,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顆粒的沉積嚴重製約著光伏發電的效率
  • 太陽能熱發電基本原理
    太陽能熱發電概述   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太陽能聚光器先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熱能,然後經過各種方式轉換為電能的技術形式。   太陽能熱發電包括: 聚光太陽能熱發電(CSP)、太陽能半導體溫差發電、太陽能煙囪發電、太陽池發電和太陽能熱聲發電等。
  • 空氣汙染損害太陽能發電效率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美國和印度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空氣中的塵土和人造汙染物會嚴重損害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效率,一些地區損失幅度超過25%,裝機容量較大的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半島等國家和地區受害最重。
  • 太陽能光熱發電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鏡面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
  • 藉由「流汗」散熱,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
    眾所周知,制約太陽能發電效率的不只有陰雨天與夜晚,還有悶熱、高溫天氣。因此,在沙漠環境中環保地解決太陽能電池板散熱問題是當務之急,以免冷卻所需的電力比太陽能發電量還要高。據了解,太陽能電池結構基本上由P型與N型半導體結合而成,這種結構稱為PN接面。
  • 難點分析:聚光集熱太陽能發電塔
    太陽能發電常用槽式發電、塔式發電、和蝶式發電。  槽式發電系統 (parabolic trough solar power system),簡稱troughs。  槽式的意思是反射鏡面是彎曲的,接收管就在鏡面的上方,彎曲的鏡面恰好把陽光全部反射到接收管上(如圖)。
  • 生物質能與太陽能等多種能源協同發電
    ;其次,獨立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發電效率低,年太陽能淨髮電效率不超過15%;最重要的是,由於受到晝夜、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太陽能供應具有間歇性與不連續性[3]。另外,由於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地區的太陽能資源相差較大。根據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評估中心劃分標準,我國不同地區太陽能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可知,地理因素對太陽能的供應具有顯著影響。晝夜交替與天氣變化同樣會造成太陽能來源不穩定。為降低太陽能發電對太陽能來源穩定性的依賴程度,考慮採用將生物質發電與太陽能發電聯合的方式來獲得穩定的電量輸出。
  • 讓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更大發展和應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永久名譽主席、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徐建中:要繼續探索太陽能熱發電降低成本路徑作為首屆及其後共計7屆的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主席,徐建中見證了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的起步。
  • 太陽能光熱發電的主要形式_太陽能光熱發電有哪些特點
    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而且,這種形式的太陽能利用還有一個其他形式的太陽能轉換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後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
  •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
    槽式集熱器的跟蹤方式一般採用東西軸向布置,只需定期調整仰角,機構簡單方便但效率較低;也可南北軸向布置,單軸跟蹤陽光,需自動跟蹤控制系統,效率較高;如果集熱器轉軸與地球轉軸平行效率更高,如果同時保證集熱管與陽光垂直則效率最高,但結構複雜,集熱管的管間連接也複雜。
  • 一種新型的太陽能光熱發電(CSP)聚光鏡成型固定技術
    太陽能聚光鏡場是太陽能熱發電系統(CSP)中規模生產技術要求最高,安裝難度最大的技術,在槽式、塔式、碟式以及菲涅爾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約佔整個系統投資的60%以上。因此,開發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陽能聚光鏡場技術是大幅降低太陽能熱發電系統(CSP)造價,替代傳統能源的關鍵所在。
  • 太陽能熱發電將在美國重新崛起?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提高其集熱溫度
    這裡是由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所運營的國家太陽能熱發電測試設施。在這裡,研究人員們正在研發更熱、更便宜、更高效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這裡的數百面鏡子的作用是把陽光聚焦在鐵塔上方的接收器上。在傳統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中,這個接收器裡會裝有水、熔鹽或其他液體來進行加熱,產生可以驅動渦輪發電機的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