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一級評價氣象數據、環境質量逐日數據哪裡找?

2021-01-08 北極星環保網
大氣一級評價氣象數據、環境質量逐日數據哪裡找?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8大氣導則實施,新的大氣導則中強化了環境空氣品質現狀調查內容,簡化了環境空氣現狀監測內容,對於常規的六種基本汙染物(基本上)取消現狀環評現場監測,以國家或地方環境主管部門公開發布的環境質量現狀數據,作為區域環境質量背景。項目排放的其它汙染物,沒有例行監測數據的,補充監測。監測點位縮減為1-2個監測點,至少應取得7天有效數據。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中相關內容:

環境空氣品質現狀調查與評價

6.1 調查內容和目的

6.1.1 一級評價項目

6.1.1.1 調查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達標情況,作為項目所在區域是否為達標區的判斷依據。

6.1.1.2 調查評價範圍內有環境質量標準的評價因子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或進行補充監測,用於評價項目所在區域汙染物環境質量現狀,以及計算環境空氣保護目標和網格點的環境質量現狀濃度。

6.2 數據來源

6.2.1 基本汙染物環境質量現狀數據

6.2.1.1 項目所在區域達標判定,優先採用國家或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公開發布的評價基準年環境質量公告或環境質量報告中的數據或結論。

6.2.1.2 採用評價範圍內國家或地方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中評價基準年連續 1 年的監測數據,或採用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公開發布的環境空氣品質現狀數據。

6.2.1.3 評價範圍內沒有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數據或公開發布的環境空氣品質現狀數據的,可選擇符合 HJ 664 規定,並且與評價範圍地理位置鄰近,地形、氣候條件相近的環境空氣品質城市點或區域點監測數據。

6.2.1.4 對於位於環境空氣品質一類區的環境空氣保護目標或網格點,各汙染物環境質量現狀濃度可取符合 HJ 664 規定,並且與評價範圍地理位置鄰近,地形、氣候條件相近的環境空氣品質區域點或背景點監測數據。

環境質量數據獲取方法: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所屬的基於網際網路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平臺(http://cloud.lem.org.cn/)中環境空氣品質模型技術支持服務系統可以提供大氣預測所需地面氣象數據、高空氣象數據,還有環境質量分析所需的環境質量逐日數據(具體到市級或縣級需要看當地國控點情況)。

1、登錄基於網際網路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平臺(http://cloud.lem.org.cn/);

2、點擊環境空氣品質模型技術支持服務系統的進入系統;

3、選擇項目廠址:直接在移動、縮放右側地圖,查找到項目位置,右鍵點擊地圖直接定位廠址,廠址經緯度和地區自動顯示在所測篩選條件內。

4、選擇所需數據年份、評價範圍,根據需要點擊2017、2016或2015,評價範圍輸入0-50(最大限制為50,一般輸入25、50即可)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常見環境空氣品質模型氣象輸入數據格式
    北極星大氣網訊:常見環境空氣品質模型氣象輸入數據格式說明1 AERMET氣象輸入格式說明1.1地面觀測輸入數據格式說明(*.oqa)圖表 1是一個典型的地面觀測輸入氣象數據(EX05_SF.OQA),其中顯示的是13年7月1日0點至93年7月1日4點的氣象觀測數據。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標準】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防治大氣汙染,改善環境質量,指導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制定本標準。
  • 探秘「氣象大數據」
    簡單的是,這類數據僅由各類計算機的程序運算生成,屬於預測未來的「一般將來時數據」;說它複雜則是因為計算量非常龐大,運用到的計算公式也異常複雜,為了更真實地模擬全球大氣的走向,運算出的數據量也是十分驚人的!  下面,我們就一一來詳細揭秘這兩類「氣象大數據」。
  • 解讀《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8年)》
    其二,各級政府的大氣汙染治理措施得當。自「大氣十條」和「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各地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廣大民眾環保意識增強,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的生活理念被更多人接受。以PM2.5重要前體物NO2和SO2為例,衛星監測數據分析顯示,2018年,全國平均NO2對流層總量和SO2總量均比近5年平均有所下降。
  • 「霧霾灰」持續減少,原因幾何《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解讀...
    問:2000年以來,我國大氣環境整體呈現前期轉差後期向好趨勢,2019年全國大氣環境繼續改善,主要原因是什麼?氣象部門發揮了什麼作用?  答:黨中央高度重視大氣環境治理,各級地方政府積極開展大氣汙染治理是大氣環境質量呈現向好趨勢的主要原因。
  • 氣象系統氣象數據收集整理地理分布統計分析系統定製
    氣象事業是我國的公益事業,為我國家安全、防減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伴隨著氣象相關部門對各種氣象觀測工具的使用,大量數據產生並積累下來,包括天氣、氣候、農業與生態環境、大氣成分等多方面,對氣象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進而為天氣預報、氣象決策分析和專業氣象人員提供氣象歷史數據服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環境氣象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建立以國家級、省級為主的環境氣象數據質量控制業務。現階段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統一負責氣溶膠、反應性氣體、溫室氣體、酸雨等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省級負責能見度、氣象要素、紫外輻射、大氣負離子等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條件成熟後,省級負責相關環境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3)環境氣象觀測系統的技術保障。
  • ——歐美氣象數據開放及質量管理特色一覽
    這是美國數據開放和管理方面的兩大特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資料服務室主任張強告訴記者。  美國數據開放的特點是「效率型」的全面開放。NCDC(美國國家氣象資料中心)是國際頂尖的氣象數據中心,在全球數據領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線狀態下,NCDC所有數據都會實現公開透明,所有人都可以下載。
  •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加強全球氣象觀測數據動態質量評估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通訊員石巖 劉娜報導 5月12日,記者從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獲悉,該中心依託全球氣象數據質量實時評估系統(以下簡稱「評估系統」),加強全球氣象觀測數據質量分析和評估,從數據完整性、數據正確性以及觀測值與模式背景場差異等多個維度
  • 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像這樣的實驗室,在瀋陽、鞍山、撫順、本溪各建有一個,它們是探究霧-霾形成機理的第一手數據來源,為找回那片蔚藍的天空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大氣環境所開展了東北地區大氣邊界層結構及汙染擴散方面的研究工作,為全國多省建設項目大氣汙染評價、地區霧-霾天氣研究提供了基礎監測數據及分析研究。
  • 領域5:環境氣象監測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預期目標:揭示區域環境汙染物的來源及汙染形成過程;闡明城市化發展對區域環境質量的影響及調控機制;建立環境汙染對人居環境、人體健康與主要農業生物影響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發大氣汙染源調控的氣象條件預報技術;發展面向環境氣象預報與預警業務的數值預報模式和環境氣象災害預警系統
  • 氣象數據背後的秘密,你還真不一定了解
    氣象數據是地球大氣環境狀態及其演變的長時間的客觀記載,隨著觀探測手段不斷拓展和計算處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氣象觀探測和預報範圍不斷擴展、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使得氣象數據覆蓋的地域範圍更廣、時空密度更大,可以獲取的數據種類更多,數據的表現形式更為多樣。
  • 海納百川 風雲際會——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天擎」
    ——適應大數據時代,推進氣象業務系統轉型升級大數據時代的序幕已經開啟。當前,氣象部門已積累海量數據資源,隨著監測更加精密化和多源數據廣泛匯集,氣象數據持續爆炸式增長。初步預計,部門內外氣象數據到2022年將達到45PB,日增量40TB。
  • 2019年大氣環境氣象公報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報導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指出,自2000年以來,我國大氣環境整體呈現前期轉差後期向好趨勢。
  • 大氣環境技術導則:關於不達標區及K值計算的疑問與討論
    北極星大氣網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 2.2—2018)中,對於不達標區的疊加計算給出了8.8.4小節的替代方案,即:「當無法獲得不達標區規劃達標年的區域汙染源清單或預測濃度場時」時評價區域整體變化情況,用K值表徵。
  • 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數據管理辦法
    根據《辦法》,氣象數據管理將遵循統籌管理、集約建設、統一出口、有序供給、充分利用、安全可控原則,提高氣象數據質量和配置效率,保障氣象數據依法有序流動,激發氣象數據應用活力,促進氣象數據高水平利用。  《辦法》對氣象部門組織開展的氣象數據收集匯交、加工處理、保存使用、共享服務、安全監管等工作進行規定,明確通過觀測監測、考察調查、收集交換、科學研究等方式獲得的大氣和空間天氣科學技術領域的數字、文字、符號、圖片、視頻和音頻等均屬於氣象數據。
  • 北京世園會生態氣象展區亮點紛呈 提供氣象數據服務遊客
    北京世園會生態氣象展區亮點紛呈 提供氣象數據服務遊客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29日 09:03 A-A+ 生態氣象展區由一館(生態氣象館)、一園(世界氣象組織園)、一站(生態氣象觀測示範站)和一臺(世園氣象臺)四個部分組成。
  • 當氣象遇上大數據-資訊-中國天氣網
    正確理解並掌握大數據理念、技術、方法,合理運用在從觀測數據採集到專業化氣象預報預測和服務保障的各個環節,提升氣象行業的數據管理能力和價值挖掘能力,才是正確的氣象大數據觀。氣象數據採集和處理的目的,是在對資料數據整理、分析和挖掘的過程中,得到對數據變化規律的認識,並將規律性的結論以數據模型的方式來加以描述,通過數據計算,實現對人類生存環境未來狀態的預報和預估。
  • 資源| 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臺發布2...
    2018年度,平臺新發布數據產品1512個,類型涵蓋地理背景、水文、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土壤、氣候氣象、海洋湖泊、古環境、固體地球、天文、空間、極地等方面。為了您能夠及時了解新發布的數據,為您的研究提供科學數據支撐,特發布此清單。歡迎所有科學工作者申請下載,本平臺全部資源免費。在此,本平臺也特別歡迎國內外科學家向本平臺共享自身科研成果,為數據共享事業添磚加瓦。
  • 分享幾個下載歷史氣象數據的網站
    做大氣汙染研究的時候,肯定離不開氣象數據分析,畢竟汙染是內因,氣象是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