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觀測形成最初星系的星雲—新聞—科學網

2021-01-07 科學網

 

本報訊 為了了解宇宙的第一個星系,天文學家需要知道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但是形成這些星系的星雲並不像一個完全形成的星系那樣會有恆星發出璀璨的光芒,因此它們很難被觀察到。現在,一個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方法,可以用來測量那些110億年前就已存在的冰冷、高濃度氣體,彼時宇宙的年齡不到現在的1/5。

在此過程中,研究人員確認了這些星雲的規模和質量均相當大,足以形成星系。此前天文學家也能夠探測到這些星雲,其條件是有類似類星體——星系中央能量巨大的黑洞——的物質從其背後發出高強度光亮。當類星體的光通過氣態星雲時,氫原子會通過萊曼-α吸收過程,吸收一種特定波長的光。這一過程和類星體的光譜相關,是類似星雲的標誌,被稱為衰減萊曼-α(DLα)系統。但是來自類星體的較細光束並不能揭示DLA星雲只是一小叢,還是有著星系的規模。

1 月5日,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報導稱,他們利用來自整個星系的光探索了DLα星雲,相比較而言就像探照燈和類星體雷射產生的差異一樣。利用這樣寬闊的背景光,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星雲至少像那個時代的典型星系一樣大。上圖揭示了一顆類星體(右)發出的較細的光束穿過DLα星雲(中)後到達地球的過程;疊加在類星體上的是一個星系,其發出的穿過星雲的光芒更加廣闊。

到目前為止,科研人員已經研究了10多個類似的星雲,其測量直徑可達3萬光年。科研人員從吸收的細節可以推測星雲的密度,並由此推算其質量。這項技術需要用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觀測許多小時,因此現在該技術很難廣泛應用。但未來10年,下一代30米望遠鏡上線之後,天文學家表示,他們將能夠很方便地探測那些早期星系的「搖籃」。(馮麗妃)

《中國科學報》 (2016-01-07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藍環星雲謎題破解—新聞—科學網
    GALEX觀測到的藍環星雲。 早在2003年前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星系演化探測器GALEX就在銀河中首次發現了神秘的藍環星雲,這顆前所未見的天體一經發現,便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關注。這期間,研究者對藍環星雲進行了大量觀測,但一直到2013年GALEX退役,研究人員還是未能解釋為何人們看到的藍環星雲是這副模樣。
  • 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天文學家正是通過這些模型,建立現代天文學的大廈。但是在這座大廈當中,有一個地基一直不算太安穩,甚至是經歷過重建的過程,這個模型就是星系模型。說白了就是,星繫到底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ELS模型其實,科學家一直想要建立一個屬於星系的模型。但是這個問題一直無法攻克,問題就卡在了星系的形成上。當然,這裡的星系是指類似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其實不只是星系的形成。
  • 是什麼阻止了星系中的恆星形成?並不是所有星雲都進化成恆星
    在宇宙的最初幾十億年中,星系像新生嬰兒一樣成長-把氣體變成恆星,有時速度非常快。但是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龐大的星系,顯然已經完全停止了恆星的形成,結果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星系演化的看法。但是有些星系會加班,至少有一段時間。星系光譜中的化學指紋表示該星系過去的爆炸形相。在大爆炸發生後大約十億年的幾億年中,XMM-2599每年鍛造一千多顆恆星。雖然很少見,但在觀測和模擬中都可以看到大型的恆星形成星系。
  • 甚大望遠鏡深入觀測獵戶座星雲
    這些恆星形成區中包含大量氫原子氣體、年輕的熾熱恆星、原行星盤以及以高速掃過物質的恆星噴流,而獵戶座星雲亮度很高,甚至在地球上肉眼可見,一直以來,其理想的相對距離和觀測條件為人們提供了探索恆星形成理論的重要條件。  據每日科學網13日消息稱,此次,智利和德國的天文學家們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對獵戶座大星雲展開了最為全面也最為深刻的一次剖析。
  • 巨大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學家使用X射線觀測發現了14個
    在小星系中發現了更多的大黑洞,為了發現巨大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學家已經在一些最小的星系中發現了其中一些物體,而這些最小的星系尚未發現它們。矮星系(Dwarf galaxies)是光度最弱的一類星系﹐在5萬秒差距之外看不到,其絕對星等M 為-8~-16等,有的矮星系是橢圓星系﹐也有的是I性不規則星系。
  • 麥哲倫星雲比天文學家計算的大得多
    麥哲倫星雲是我們銀河系附近最亮的兩個衛星星系。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它們不僅比之前天文學家計算的大的多,而且在他們的外邊緣也有非均勻的結構,這說明他們形成和相互作用過程中,留下了豐富而複雜的碎片場。這是一個名為SMASH項目組的研究結論。這個項目的名稱是「麥哲倫星雲歷史的調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藉助位於智利的託洛洛山美洲天文臺布蘭科4米口徑望遠鏡進行項目研究,並在美國天文學會第225次會議上提交了研究結果。
  • 銀河系是怎樣形成的?天文學家發現「嬰兒期銀河系」,和理論不同
    我們所在的地球,包括太陽系都處於銀河系之中,可以說銀河系才是太陽系的母體,已有的研究證明,地球大致形成於46億年前,太陽大約形成於50億年前,那麼作為母體的銀河系又形成於什麼時候呢?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天文學家一般認為銀河系形成於宇宙之初,由一個大質量黑洞及其攜帶的一片星雲形成了最原始的銀河系核心,星雲中漸漸生成了一些恆星
  • 天文學家怎樣證實河外星系的存在?
    1924年11月23日,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報紙撰文指出,仙女星雲並非位於銀河系,而是其他星系,並且宇宙中存在眾多星系1750年英國人賴特猜想,有些星雲可能是銀河系般的龐大恆星系統。1755年德國哲學家康德更明確提出,銀河系外存在無數個與銀河系類似的恆星系統(後人稱之為河外星系或星系),並明確指出,早先發現的仙女星雲就是這樣的河外星系。賴特和康德的觀念也許可稱之為天才的猜想,但並無科學證據。那時,天文學家對星雲的本質缺乏了解,更不知道它們在銀河系之內,還是位於銀河系之外。
  • 哪些河外星系肉眼可見?星雲都是星系嗎?
    據估計,可觀測宇宙中可能存在多達2萬億個星系。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中也有數十個星系,並且其中有二三十個星系在環繞銀河系運動。儘管如此,我們在地球上直接能用肉眼看到的河外星系僅有4個,而且都在本星系群中。
  • 太陽系形成於原始星雲?觀測與模型,看科學家如何證明
    許多天文學家花費大量時間在計算機上構建物理過程的詳細模擬。您可以輸入物理應該如何發生的模擬細節,然後運行它來查看結果。目前由氣體雲形成太陽系的模擬工作進行得很好。圖解 :來自隱藏的新生恆星HH46/47的分子流紅外線影像。對太陽系本身的觀測也支持這一理論。事實上,正是這些觀察結果首先導致了該理論的提出。1.所有的行星都沿同一方向繞太陽運行。
  • 星雲形成星系,從無序到有序,是否是熱力學熵增理論的反例?
    星雲形成星系,就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一個過程無論是太陽系形成假說,還是星系形成假說,都是從原始星雲這種無序的狀態,最終形成相對有序的狀態。在星系雲這個相對的孤立的熱力學系統中,並無需外力的參與,就可以形成穩定的運動結構。
  • 星系套星系:霍格星系對天文學家來說仍然是個謎
    霍格星系有點像太空版的俄羅斯套娃,有很多令人不解的謎團。天文學家發現了這個星系,但卻永遠不知道它是什麼,這需要很多年才能找到答案。它只代表0.1%的已知星系。這是天文學家阿特·霍格在1950年發現的霍格天體。,霍格將其定義為某個特殊的行星星雲或星系,但從未確切地知道這個天體是什麼。從那以後,許多天文觀測者一直在努力揭開霍格天體的神秘面紗,但沒有人能夠做到。
  • 螺旋星系是怎樣形成的?
    簡介:科學家根據對M77星系的觀測,提出密度波理論來解釋螺旋星系是如何形成的。螺旋狀星雲是一種標誌性的圖形,在商品的logo和一些其他地方都有用到。包括我們所生活的地方。螺旋狀星雲的這個形狀是怎麼出現的可能很明顯,旋轉嘛,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科學家們也不能完全理解螺旋狀星雲那優美的漩渦是怎麼形成的。
  • 螺旋星系是怎樣形成的?
    簡介:科學家根據對M77星系的觀測,提出密度波理論來解釋螺旋星系是如何形成的。螺旋星系的旋臂上布滿恆星,磁力線延伸至兩臂之間,形成其螺旋狀的引力不斷壓縮磁場,利用FIR遠紅外偏正測量可推斷潛在磁場的形狀和方向。
  • 太空探索:天文學家發現土星星雲的奇怪結構!
    太空探索:天文學家發現土星星雲的奇怪結構!壯觀的行星狀星雲NGC 7009,或土星星雲,從黑暗中出現,就像一系列奇形怪狀的氣泡,點綴著光彩奪目的粉紅色和藍色。這張彩色圖像由ESO的超大望遠鏡(VLT)上的MUSE儀器捕獲。
  • 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有哪些?星雲都是星系嗎?
    銀河系的直徑大約20萬光年,太陽系位於它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星星」大體上分為以下三類:太陽系內的行星,例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河外星系,包括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銀河系內的恆星,大多數都是距離我們較近的,在幾光年至幾百光年不等
  • 新恆星河和發現新生星系
    根據加州理工大學新發布的新聞簡報,天文學家在離地球7600光年處發現了一條窄的恆星河流,它以至少45°角橫過北方天空,形成一個巨型弧跨越在銀河系的圓盤上。組成恆星流的恆星由於太暗淡還不能為人類的肉眼所看到。該恆星流從北鬥七星碗的南部開始,以近乎直線延伸到明亮的牧夫座大角星東部大約12°。它是從一個名為NGC5466的大約5萬個恆星團所發出,向NGC5466之前和向後同時延伸兩條雙螺旋星雲很有序。
  • 科學家觀測到2億光年外的星系碰撞,38億年後的銀河系也會如此
    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之後並沒有如人們想的那樣,立馬就形成了恆星,行星等天體和星系。宇宙大爆炸之後,最初形成的是氫等各類基本元素,其中氫是最主要的元素,後來的星際塵埃等物質都是由氫等基本元素轉化而來。當宇宙中有了星際塵埃這些物質後慢慢形成了一個個星雲,而恆星就是這些星雲中的物質不斷凝合而成。
  • 甚大望遠鏡觀測獵戶座星雲 發現大量褐矮星
    原標題:甚大望遠鏡深入觀測獵戶座星雲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日前對獵戶座星雲的中心展開了迄今為止最為深入的觀測。有關研究成果挑戰了此前被廣泛接受的對獵戶座星雲的形成及歷史的認識。
  • 天文學家發現了隱藏在宇宙深處的最古老的盤狀星系
    您如何建立星系?這是一個天文學家不斷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就這些充滿塵埃,氣體和恆星的龐大系統如何組合形成理論提出了疑問。在尋找答案時,他們將望遠鏡轉向天空,尋找可以解開謎團的遙遠星系。他們發現他們的模型最精確地對準了一個由塵埃狀氣態磁碟組成的星系,其旋轉速度約為每秒169英裡(272公裡),估計質量是太陽的50到100倍。它也似乎以極快的速度形成恆星。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天文學家,研究的共同作者哈維爾·普羅卡斯卡(Xavier Prochaska)說:「它一定是早期宇宙中生產力最高的盤狀星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