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隻黃喉貂想到的

2021-03-01 XX看動物園

動物園只要養了本土物種就是好事嗎?飼養和展出就是保護了本土物種嗎?



2018年最後一天,寒風凜冽。雖是元旦假期,北京動物園裡的遊人並沒有太多。每次來京城,這裡是必要「打卡」的地方,然而這次卻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離開前,特意繞道小型哺乳動物區看了那隻黃喉貂。

它在室外籠舍的棲架上下竄來竄去,看上去很活潑的樣子。據說,最初有兩隻救助的黃喉貂,被安置在夜行動物館最昏暗的一間獸舍,終日不見光,而黃喉貂是一種多在日間活動的動物。在許多熱心網友地再三呼籲下,先被轉入一間有燈光照明的獸舍,後來終於換到了有室外的籠舍。之後,又發生了「關禁閉」的事情,又在眾多網友的不斷呼籲下「重獲自由」。

上躥下跳,又美麗又活潑的動物

可以說,如果沒有網友們的關注、沒有園方的察納雅言,它就沒有現在的生活——當然,應該有越來越豐富的生活,北京動物園可是最先引入「丰容」概念的行業領軍者。



我第一次看到活的黃喉貂在四川,成都一個對外開放的私人「動物園」(或稱養殖場)。這是個奇幻的存在——農家養殖院子一樣的地方,動物從鳥類、兩爬、食肉、食草、靈長類到寵物、家畜、特種養殖都涵蓋了,特別是有不少其他動物園幾乎沒有的中國本土小型獸類。

隨便放幾種動物.

黃喉貂就是其中之一,除北京動物園外,國內好像沒別的動物園有。那是一個不大的用竹子+鐵絲網做的籠子——就一個籠子、沒有室內室外之分,更沒有「後臺」。裡面竟有三隻黃喉貂,其中還有一隻白化的!(今年第二次去我發現那隻白化個體沒有了,據說是飼養員開籠子門的時候讓它跑了.)


有黃喉貂就算了,竟然連白化個體都能救助到

至於它們從哪裡來——在動物園從來就沒有形成過種群,不是人工繁殖的,毫無疑問來自野外。這動物園是成都市林業局掛牌的臨時救助中心,但救助的方式,究竟是森林公安收繳交來安置的,還是市民自發從野味販子手裡拯救的,就不得而知了。無論從生存環境、飼養管理、設施、管理人員,這裡都談不上多專業。

最右邊就是黃喉貂的籠子

這動物園在愛好者圈裡知名度很高,很多朋友和我一樣都是慕名而來,一睹各種難見小獸的風採,在微博、貼吧、公眾號經常能見到分享。花老師也去了,他這篇文章的觀點和我非常一致。這地方從感情上我有些好感,但客觀的講,這些動物從野外來到這並不讓人可喜(救助原因不管有傷病、迷路還是非法捕捉和飼養等,對動物來說都是不幸經歷),這裡動物的生存情況也不太樂觀.更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園好像經常救助新動物,比如我上次去過一個多月後那裡竟然又救助到一隻金貓.

不用說這麼多物種,就衝著黃喉貂一種——中國動物園僅有的三隻黃喉貂之二,值不值得看呢?要我說,當然值得看了,這傢伙在野外都難得一見,對非野外工作者來說動物園幾乎是唯一的渠道,現在不去看,以後等它們沒了說不定就再也看不著了。


這裡有中國動物園僅有的三隻黃喉貂之二



關注動物園的本土動物是很好的事,很多朋友喜歡去各地動物園去看、記錄它們的影像——我個人非常佩服他們的行動。長頸鹿、河馬、袋鼠、樹懶人盡皆知,雲豹、金貓、黃喉貂、兔猻等等眾多生活在中國的動物卻鮮有人知,去拍拍照片、發微博、寫文章,讓更多人知道這種動物,這是很好的事情。

杭州動物園已經去世的金貓。在它生命最後幾年,許多愛好者專程前來看它,讓它不再「被人遺忘」

但我感覺,有時候,關注不知不覺中可能有些「變味」。我經常看到的表述,多是哪個動物園有什麼什麼動物要去看要去看。可實在的講,從個體角度,知道了這個動物園有這隻動物又有什麼用?對於它來說,有哪些好處?關注的意義,除了讓這個「動物園」多來一些慕名而來買票參觀的遊客,還能為它改變什麼?

如果這個動物,在動物園裡的「價值」,就是給動物園招攬遊客的,難道不可悲嗎?更不是這個動物的價值所在。退一步講,從這種關註裡,園方真的能意識到要給「招財物種」改善環境,對這個個體的福利固然是好的,可實際當中呢?特別是那些小動物園,動物福利有改善嗎?這可能是我覺得更需要關注的。

紹興兒童公園裡的豹貓。幾年前豹貓在動物園感覺還是一種「大咖」的存在,這兩年似乎救助到豹貓並展出的動物園變多了

值得關注的還有:這隻動物從哪裡來、為什麼會在這裡?如果是救助,為什麼沒有野外放歸?在這個動物園福利狀況差的條件下為什麼不能轉移到其他更好的機構?……如果這種「救助」,等於變相從野外獲取動物,我們的關注會不會間接變成給這種「動物園」打廣告?會不會強化某些動物園想獲取這類動物的行為?


一個極端的例子

這並不是說,我們這些普通遊客、愛好者關注這些動物是錯的,並不是,喜歡看什麼動物本身無可厚非——關鍵不在我們,而在於:動物園對待這些關注的「回應」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把動物給人看,就是「展示」嗎?一個動物園,只要能給人看到這個動物、加塊牌子,就是「展示」了嗎、就能傳遞積極的信息了嗎、就是對得起這個動物出現在這裡的價值嗎?

至少,在這個小動物園裡,無法讓我與它們在野外的狀態聯想起來,倒是常常想起CCTV《致富經》《生財有道》裡的情景——雖然這也有動物的介紹標牌。

那麼,在更專業、動物福利比較好的大動物園,展示的效果怎麼樣呢?我舉重慶動物園的例子,那兒的雲豹和金貓也是讓人慕名前來的物種,我今年也慕名前來過兩次。

重慶動物園的、中國大陸動物園最後兩隻雲豹

重慶動物園的雲豹、金貓籠舍物理環境丰容做得不錯(如果跟剛建成的時候比較會更鮮明),當然一成不變不是丰容,需要不斷持續地給動物提供新鮮玩意和更多表達機會。在這不講丰容的事,就說一點:科普展牌


重慶動物園的、全國動物園最後四隻金貓之一

我今年2月和8月各來過一次。我在雲豹這裡停留時間很長,來來往往的遊客都有所關注。大部分遊客沒覺得面前的雲豹有什麼特別、很多人看了幾秒鐘、敲了好多下玻璃最後都不知道這啥動物。「小豹子,小貓,豹子,小花老虎……」少有遊客看了一眼展牌才知道這叫雲豹。展牌雖然有、內容也很好,但展牌安放的位置、形式,對實際發揮的效果也至關重要。

雲豹金貓籠舍外景

雲豹的展牌有兩塊,一塊是常規的展牌,還有一塊「貓盟」編寫的。貓盟編的牌子內容很好,然而很不顯眼,幾乎所有遊客包括我都沒發現(我也後來才看到)。除這兩塊牌子外,還有一塊語音講解二維碼——我沒見人掃過。第二次去的時候貓盟牌子上面多了臺電視,當時放的動物園宣傳片。

貓盟編寫的展牌、二維碼牌和電視的位置

雲豹的常規展牌

展牌之所以不顯眼,是因為左起第一間籠舍空著的時候,雲豹在第二間籠舍;貓盟展牌卻在第一間籠舍的左邊。遊客一看第一間籠舍沒動物,就去關注第二間有動物的地方了,貓盟那塊就直接被忽略——普通遊客誰會注意沒動物的地方的牌子呢。另一塊牌子在雲豹、金貓兩個籠舍中間,有人還錯把「金貓」當成雲豹的。

示意圖

8月份以後我沒再去過,聽說後來有豹貓移到那邊了,我猜測,雲豹大概被調整到最左邊第一間籠舍了吧,那麼貓盟的牌子就挨著雲豹存在,這塊牌子變得「顯眼」。要是能在玻璃展窗前面立幾個斜面的展板,那樣就更明顯了。

和上一個示意圖對比一下

另外,我在微博上看到新增了一塊宣傳牌(下圖)。動物園能意識到宣傳自己的「寶貝」是了不起的進步,「全國同時擁有」的表述沒錯,的確是咱的特色。但一定要注意,「全國同時擁有」不是值得誇耀的事,更不能體現重慶動物園的「成績」——都是偶然救助,又不是本園攻克人工繁育難關延續下來的,更不是國際合作參加了這兩個物種的保育計劃來的;以前廣布全國動物園的物種沒形成可持續種群,現在都死光了就剩咱還有而已.

圖片來自微博

其實,重慶動物園對於雲豹、金貓做出了很多成績,該誇、該宣傳的地方太多了。動物福利的顯著提高算不算?精心科學的飼養管理算不算?醫療、救助的技術保障能不能介紹?積極與「貓盟」這樣專業的社會組織在動物福利和科普方面合作該不該宣傳?全國許多動物愛好者的廣泛關注值不值得說?把這些都做成展板擺旁邊,讓除了網友的現場市民、遊客們也能知道咱為這兩種寶貴的動物付出了多少努力,那多好啊!只有飼養員個人和愛好者自發的傳播還是有限的啊~

結語


不管怎麼說,關心本土動物確實是好事,哪個動物園裡有什麼、有多少動物園有,都是很有價值的信息。就像豺,不知不覺越來越少,我就想,除了感到「惋惜」和「再不看就沒了」,種群管理的問題好像少有關注——當然,中國動物園在這塊起步不久、公開信息很少。某一個動物園就是再能,種群也有衰退的時候。沒有種群管理、標準規範,沒有責任感,沒有動物園行業內的合作,不管對物種延續還是保護教育,都難有好效果。

前文說到的問題,有的不是一個動物園就能改變,更不只涉及動物園這一個機構,可能需要一個行業甚至多個行業內的改變。可是,公眾的關注不就是應該推動這些改變嗎?——哪怕是讓更多人知道應該有這些改變。

公眾的關注,是動物園進步的唯一動力,也是野生動物保護的強大推動。

以往文章

XX看動物園

中國的動物園千差萬別、形式各樣,記錄我所到過的動物園,留存那些與動物園有關的舊聞軼事

相關焦點

  • 科普 黃喉貂
    黃喉貂 黃喉貂,俗名有青鼬、蜜狗、黃腰狐狸等,是一種分布於我國大部的中型鼬科動物。 繼承了鼬科動物的體型,黃喉貂身體細長,體長60釐米上下,尾長約為體長的2/3,體重在3公斤左右,頭呈三角形,吻部尖,體毛棕褐色或者黃褐色,喉部有一大塊黃色或橙色的斑塊,也是黃喉貂名字的由來,腹部毛呈灰褐色,尾部毛黑色,各地不同亞種的黃喉貂毛色會略有不同,一般南方種群的毛色會略淺於北方種群。
  • 黃喉貂:華麗外衣下的森林殺手
    黃喉貂是典型的食肉獸,曾對一份黃喉貂糞便進行食性分析,發現巖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和雀形目某鳥類成分,還曾拍攝到黃喉貂捕獲紅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灰頭鼯鼠(Petaurista xanthoti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也有工作人員曾發現黃喉貂偷吃家雞和蜂蜜。
  • 唐家河2隻黃喉貂打配合「智取」毛冠鹿
    視頻拍攝於今年一月份,保護區內的摩天嶺黃土梁上,兩隻黃喉貂機智地獵殺了一隻成年毛冠鹿。而在保護區科研人員看來,這些視頻和照片,為研究黃喉貂獵食行為提供了寶貴的基礎資料。▲黃喉貂獵殺毛冠鹿現場據介紹,毛冠鹿和黃喉貂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黃喉貂毛色鮮亮,喉胸部具有一黃色斑塊。
  • 黃喉貂「三訪」綏陽林區檢查站「順手牽肉」
    黃喉貂「造訪」的綏陽林區一處檢查站 王鳳東 攝中新網牡丹江6月23日電 (高海生 記者 王琳)黑龍江綏陽林業局有限公司於23日發布消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喉貂於近期三次「造訪」綏陽林區,「竊取」了狗食盆中的魚肉、檢查站廚房中的鮮肉。
  • 唐家河黃喉貂登上央視!
    「冷血殺手」「江湖霸主」「大腳黃鼠狼」「金剛芭比」「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全國動物園僅此一隻您是否好奇它是誰對對對,它就是今天的主角黃喉貂您可不要被它軟萌的外表所欺騙其實它可是叢林裡的一方霸主小麂、雉雞、錦雞等等都逃不過它的魔爪央視一套《正大綜藝動物來啦》您是否也好奇它在節目中的表現?
  • 平平無奇的黃喉貂,體小卻戰力強悍,可虐殺大師兄、重創大熊貓!
    黃喉貂(Martes flavigula),又叫「青鼬、蜜狗、黃腰狸、黃腰狐狸、羌仔虎(臺灣叫法)」,是鼬科貂亞科貂屬下的典型森林物種。黃喉貂或許是輝煌鼬科家族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黃喉貂家族旗下還有近10個亞種,個個都是無危。
  • 湖北神農架:紅外相機記錄「黃喉貂獵殺小麂」畫面
    6月9日,神農架國家公園木魚管理處野外監測巡護人員在整理春季安置在轄區內的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一段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喉貂獵殺小麂的15秒鐘清晰影像。相機拍攝時間為2020年1月20日8時2分許,畫面中,一隻黃喉貂用鋒利的牙齒死死咬住小麂喉嚨,與小麂在深厚的積雪裡相互打鬥,雙方正在經歷一場激烈搏殺。黃喉貂毛色鮮豔,頭及頸背部、身體的後部、四肢及尾巴均為暗棕色至黑色,喉胸部毛色鮮黃,腰部呈黃褐色,其上緣還有一條明顯的黑線。
  • 追獸 | 黃喉貂不成網紅,天理難容!
    一個蜜獾倒下去,同一個家族的黃喉貂第幾千次地站起來。站立,是黃喉貂探索和警戒時候常用的姿勢。圖片來自網絡除了「家史」,如果硬要把分布並不重疊的蜜獾和黃喉貂聯繫在一起,其共通之處大概就是它們對蜂蜜的喜愛。我國北方,管黃喉貂叫蜜狗子。
  • 黃喉貂捕殺猴子,體型大好幾倍的猴子毫無還手之力,鏡頭記錄全過程
    黃喉貂捕殺猴子,體型大好幾倍的猴子毫無還手之力,鏡頭記錄全過程 黃喉貂這種動物面部長的有點像狗,但是它身上的毛髮就有點像狐狸,但是它屬於貂類。因為它的脖子處有著明顯的橙黃色的喉斑,因此就有了這個黃喉貂的名字。
  • 小熊貓遇黃喉貂,站起來張開雙臂,還吐舌頭,企圖嚇住它趁機逃跑
    小熊貓遇黃喉貂,站起來吐著舌頭,企圖嚇住黃喉貂趁機逃跑 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隻白化野生小熊貓,全身的毛髮趨近於白色
  • 保護秦嶺|秦嶺野生保護動物——黃喉貂
    黃喉貂共有10個亞種,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由於它喜歡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稱。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細長,大小如小狐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生 活 習 性 黃喉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對所棲息的環境並無嚴格的要求。它以食物及隱蔽為主要條件而多活動於森林中。這種食肉動物的性情兇狠,常單獨或數隻集群捕獵較大的草食動物。黃喉貂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帶,穴居在樹洞及巖洞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巖,行動敏捷。
  • 壺瓶山首次拍到黃喉貂高清圖像
    近日,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野外收集紅外相機數據中,首次捕捉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喉貂活動的珍貴高清圖像。黃喉貂主要棲息於林區,系歐亞大陸上體形最大的貂屬成員,典型食肉獸,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長江源區瑪可河流域首次發現黃喉貂活動
    新華社西寧4月2日電(記者李亞光)科研人員近日在位於長江源區的瑪可河流域,首次發現黃喉貂活動並拍攝相關畫面。此外,還記錄到馬麝、中華斑羚、水鹿等其他珍稀物種。  去年12月底,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與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瑪可河流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共布設60臺紅外相機。
  • 從「蜜狗子」到「羌仔虎」,黃喉貂為何如此兇猛
    在瑪柯河發現黃喉貂並不算完全的意外,因為上世紀60、70年代,老先生們在青海的調查裡,都有過黃喉貂的記錄。在那些記錄裡,黃喉貂還保留著自己很早的名字「青鼬」,表示和香鼬、艾鼬、黃鼬一樣,它們都是鼬科的成員。
  • 貂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貂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貂屬是食肉目鼬科的一個屬,居於森林山地,營半樹棲生活。晝夜均能活動覓食,早晨和黃昏活動最為頻繁。多獨居,視覺和聽覺都很敏銳,行動迅捷,善於攀緣。貂有多個品種。屬珍貴毛皮動物。喜安靜,多獨居,一年兩次換毛,食物多樣化,主要食物是魚類。
  • 「閃電貂」當寵物 你養一隻不?
    一位市民和自己的寵物貂 ■本報記者 王舜天 攝寵物貂價格為2000元~8000元不等,訓練後,可以學會握手、站立、親主人還記得《天龍八部》中,鍾靈的秘密武器「閃電貂」嗎?現在,您也可以養一隻了。目前,貂已經成為時尚寵物,在瀋陽已經有100多隻。寵物貂一天能睡18個小時昨日,記者來到瀋陽市一家寵物貂專賣店。店主劉女士自己養了一隻紅眼雪貂,叫「豬頭」,現在4個多月大,記者進屋時它正睡得香。
  • 動物界「戰鬥民族」:小巧的鼬、樹棲的貂、強壯的獾、水生的獺!
    科學家將它們劃分為:巢鼬亞科、鼬亞科、美洲獾亞科、獾亞科、水獺亞科、蜜獾亞科、貂亞科、鼬獾亞科。雖品種眾多、形態上分異很大,但是鼬科家族成員都有個共同點:小短腿、四足都有五趾、身體細長,看似戰五渣實際卻戰鬥力爆表,敢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獵物。由於家族龐大,但我們的漢字卻可將鼬科成員的佼佼者分為:小巧的鼬、樹棲的貂、強壯的獾、水生的獺。小巧的鼬:伶鼬、白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