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山,給我的印象是神秘而具有吸引力。以至於每次去山裡,都想了解它,看看它美麗的外表下究竟是怎樣的神秘。但是每次都是無勞而獲,帶著不甘心離開深山,回到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渭北平原。
在徐老師的引導下我愛上了寫作,平時偶爾寫一半篇散文見於文學平臺,沒想到王老師他每次都認真地看,認真地寫評語。使我心裡有想認識王曉飛老師想法,通過徐老師的推薦,有幸認識了王老師。他嚴肅而和藹,德爰禮智,才兼文雅,沒有一點架子,很隨和的一個文人。
第一次見面就送了我兩本他的書,一本《雲橫秦嶺》,一本《雪擁藍關》。我如獲至寶似的拿回家裡細細地品讀,一字一句地咂摸,不懂的古詩詞句,手機百度查詢了解,直至弄懂。利用忙裡偷閒的時間看完了《雪擁藍關》這一本。
我拿王老師寫的秦嶺山和渭北平原一直在做比較。秦嶺,山有山的秀麗,泉水有泉水的清澈,人有人的純真和樸素。平原,海闊天空的地域風貌,粗壯豪野的關中大漢,各有各的千秋,各有各的人文風格。閱讀王老師的散文,我的心像注入了甘甜的泉水一般,似自己平寂的心,瞬間激起層層浪花。
王老師以開門見山的形式描寫了自己的家鄉~分水嶺。分水嶺處於渭南,藍田兩交界,是一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好地方。他將自己的心融入進家鄉,每每站在家鄉這片黃土塬上,他都會覺得,自己生命的激情就立即澎湃起來,翻滾起來。他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這片養育他的一山一水一土地,還有陪他長大的父母,兄弟,玩伴以及父老鄉親。
王老師對秦嶺的石頭有著獨特的溺愛。不管水裡的平常石頭,還是藍田的玉石,把玩起來,都愛不釋手。他在書裡面說,嶺南的石頭是有靈性的,如佛坪,如后羿射日,如少女凝眸,如雄鷹凌空,如臥虎望月,或如鴨子戲水,如熊貓蹲坐,如金雞報曉,如猴子撈月,如羚牛奔蹄……等等,不一而足。如不是真正溺愛石頭,又怎麼會把一塊平常的石頭說的出神入化,形象逼真呢。
玉山鎮位於灞河岸邊,是《白鹿原》中滋水縣之所在。看似平常的石頭,裡面卻藏著價值不菲的玉,想想還真是不可思議。看到老師寫的玉雕,玉器,還有那玉枕上面一幅幅山水圖案,頗具詩情畫意,崇山峻岭,行雲流水,蒼松翠柏,青竹老梅,哪一件玉器,玉雕不是稀世珍寶啊!
老師又與灞河水結下了不解之緣。孩提時代下水逮螃蟹,摸魚蝦,遊泳,天高地廣,海闊天空,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盡情的玩,這樣畫面令多少少年夢寐以求。吃的家鄉的農家飯,喝的家鄉的山泉水,世外桃源,美不勝收。
春風裡的祥雲,隨手拆開一張書紙,做一個風車兒,就可以讓自己玩好幾天。秦嶺的山清秀,雲柔和,林濃綠,花豔麗,大自然給了秦嶺一支神筆,調和朱墨,以森林為題材,醞釀一幅驚世佳作。是呀,只有大自然能把秦嶺山裝扮成美麗的千秋巨畫。
韓侯嶺中,一位身獻一統大業,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韓信。從韓信的年少一直寫到人生盡頭,從刻苦讀書,熟練兵法到文韜武略蓋世無雙,再到被呂后和蕭何誘至長樂宮,痛下殺手,一代名將就此結束,死非其所,情堪哀傷。我佩服老師能把韓信這個歷史人物寫的這麼透徹!
一篇《桃花源記》也能讓老師把陶淵明這個詩人的一生了解的清清楚楚。陶淵明的為人,官運,以及夢想都講的頭頭是道,可見老師在這一篇寫作上是下了功夫的。那一篇《桃花源記》的古文,我看都看不懂,更別說理解它,但是老師能寫的如此通俗易懂,讓人能更深入的了解陶淵明這位偉大的詩人,可見老師的才華是顯而易見的。
還有白居易的詩。白居易六十年的寫作生涯,他的故裡陝西臨渭區信義鄉上太莊村,他的祖籍太遠,後遷至韓城。詩2672首,文822篇,做官的潮起潮落等等。不查閱資料,不愛詩,不愛古文,你焉能把歷史人物講的一清二楚呢!
老師把柳樹的柔美,皂角樹的粗壯高大,柏樹的威嚴,細細地敘說,讓讀者看而不厭,讀而不寡。又將人的交情比作君子蘭,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教會人們為人處世,交友需謹慎的道理。
蝶戀花兒,一對對的蝶兒追隨著一片片花兒,金色的田野,美如仙境,不正是老師熱愛生活,熱愛生他養他的這一方山水嗎?
「雪擁藍關馬不前」詩人韓愈是悲傷的,但老師的心是沸騰的,是對家鄉的山山水水沸騰的。作者以一塊石頭,一棵樹的描寫,都可以成為對命運的傾訴和吶喊。秦嶺是老師的靈魂家園,他與這裡的先輩們心對心的承襲,心和心的交融,時而也會噙滿一腔淚水。在講述山坡和河流的今昔,讓他的後人記住鄉愁,讓喜歡他的讀者,共同品嘗鄉愁的滋味。
王曉飛老師的散文如清秋的溪水,如黃河的激流,又如清澈透明的湖水,既通俗易懂,又不失華麗而高雅。讀老師的散文,你能感受到春的朝氣蓬勃,夏的蝶花飛舞,秋的清爽迷人,冬的冰天雪地!
看了這本書,我只想用一句話形容老師的家鄉「巍巍秦嶺,祖國的大好河山!」
作者簡介:陳玉鳳,渭南市臨渭區攬月學校老師,喜歡寫寫畫畫,喜歡閱讀文學經典,除了實實在在地過好每一天,還嚮往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