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梳理知識點,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信息技術教師招聘考試中進位轉換領域部分的常考點,希望這部分知識點匯總能為學員備考提供參考。
一、進位
(一)基本概念
數制即表示數值的方法,它是指用一組固定的數字和一套統一的規則來表示數目的方法。在計算機數制中,需要掌握數碼、基數和位權的概念。
數碼:數制中表示基本數值大小的不同數字符號。在一種數制中,只能使用一組固定的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例如,十進位有10個數碼,分別為0,1,2,3,4,5,6,7,8,9十個數。十六進位有16個數碼,分別為0,1,2,3,4,5,6,7,8,9,A,B,C,D,E,F。
基數:一種數制所使用數碼的個數。例如,十進位的基數為10,十六進位的基數為16。
位權:一個數值中某一位上的1所表示數值的大小。例如,十進位的123,1的位權是102,2的位權是101,3的位權是100。
(二)進位表示
在計算機內部存儲、處理和傳遞的信息均採用二進位代碼來表示,二進位的基數為2,只有「0」和「1」兩個數碼。
除了二進位外,計算機中常用的還有八進位和十六進位。
對於不同的數制,我們常採用以下兩種書寫方式:
1.在數字後面加一個大寫字母作為後綴,表示該數字採用的數制;
2.在括號外面加下標。
二、不同進位之間的轉換
(一)R進位轉換為十進位數
R進位轉換為十進位數,只要將各位數字乘以各自的位權求和即可。
轉換規則:採用R進位數的位權展開法,即將R進位數按「位權」展開形成多項式並求和,得到的結果就是轉換結果。
(1101)2=1×23+1×22+0×21+1×20=13
(732)8=7×82+3×81+2×80=474
(1F04)16=1×163+15×162+0×161+4×160=7940
(二)十進位轉換為R進位數
轉換規則:整數部分(倒讀法):「逐次除以基數取餘」法,直到商為0;
十進位轉換二進位:(15)10轉換成二進位數。
因此,(15)10轉換成二進位數是(1111)2。
(三)二進位、八進位、十六進位數間的相互轉換
1.二進位與八進位的轉換
(1)二進位轉八進位
1位八進位數相當於3位二進位數,此二進位數轉換成八進位數的轉換規則如下:「三位並一位」。例:(10010110)2=(226)8
(2)八進位轉二進位
八進位數轉換成二進位數的轉換規則:「一位拆三位」。把1位八進位數寫成對應的3位二進位數,然後連接起來即可。例:(2304)8=(10011000100)2
2.二進位與十六進位的轉換
(1)二進位轉十六進位
1位16進位數相當於4位二進位數,因此二進位轉換成十六進位數的轉換規則:「四位並一位」。然後將每組二進位數轉換成十六進位數。例:(10010110)2=(96)16
(2)十六進位轉二進位
十六進位轉換成二進位數的轉換規則:「一位拆四位」。把1位十六進位數寫成對應的4位二進位數,然後連接起來即可。例:(AOE)16=(101000001110)2
3.非十進位數之間的轉換
不滿足以上三種情況下的兩個非十進位數之間的轉換,可以先把要轉換的數值轉換成對應的二進位數,然後再將二進位數轉換成對應數制的數值。
同時,在教師招聘的活動設計中設計依據和活動準備大家也應該多了解。
首先關於教育設計所涵蓋的範圍及其廣泛包括了教育活動、教學設計、課外活動、班會活動、團隊活動等等涉及範圍極為廣泛,其考察目的在與考察即將入編老師的閱讀能力、時間把控能力以及教育教學組織能力。因此教育設計的在整個考試中分值佔比比較大,在全國統考D類考試中150分試卷,教育活動設計分值為50分,在武漢市直D類考試中滿分100分試卷其分值為35分。將近佔比為30%因此活動設計為考試的一大重點需進行詳細系統講解。關於教育活動設計一般題型為班會活動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環節。「活動主題」、「學段」、「活動目標」、「活動時間及地點」、「設計依據」、「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其中包括(「點明主題」、「展開主題」、「升華主題」)「活動效果及檢驗」、「活動總結」幾個部分。
設計依據
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需注意應分為兩部分分別進行講解。
1.現實依據:一般情況下我會主張讓學生從現實依據入手來書寫設計依據。因為,現實依據不太需要掌握深刻的理論知識只要能夠找出材料中給定的一些依據就很容易撰寫。讓學生在材料中找尋現實依據並給出模板,例如:由於現階段學生出現…問題,根據…問題產生及糾正我們召開此次主題班會。
2.理論依據:關於理論依據講解我們可以結合我們之前在選擇班會活動時如何選擇的問題進行進一步說明。在小學段基本屬於身心發展的過度時期,比較容易出現的身心發展多方面的問題也比較多,因此需要我們找出與材料中學生出現問題相對應的理論依據來支撐我們所表述的觀點。相對於現實依據來說難度較大,因此在基礎版型不建議書寫理論依據。
活動準備
關於活動準備一般現在的活動設計不要求大家來書寫。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所以在寫活動準備時一般情況我會讓學生直接去書寫我們的材料準備。在練習時,讓學生在整篇活動設計的最後去書寫活動準備,這樣就不會出現漏寫或少寫的現象。
在講解這兩個部分的內容時一定要注意要結合具體的真題案例來進行講解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