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宙斯到耶和華:希臘人是如何皈依基督教的?

2020-12-03 澎湃新聞

「亞歷山大大帝以後的希臘怎麼就聽不見聲音了?」「希臘人不是相信宙斯波塞冬雅典娜的嗎?為什麼愛琴海小島上到處是藍頂教堂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也許這篇文章可以給你答疑解惑。在這裡,筆者想討論的是:羅馬帝國早期的希臘人是如何被基督教化的,當希臘人與基督教相遇的時候,有哪些因素促使希臘人皈依這一新興的宗教?

羅馬統治下的希臘人

亞歷山大大帝遺留下來的馬其頓王國從公元前2世紀初就開始抵抗羅馬對希臘本土地區的入侵。在北面的馬其頓被羅馬打敗以後,希臘南部的亞該亞聯盟不久也被羅馬徵服,致使本土希臘在公元前148年完全被羅馬所統治。不過除了希臘本土,當時希臘人以及希臘文化圈涵蓋了幾乎整個地中海東部沿岸,因此我們在本文中所討論的「希臘」包括了希臘本土以及一些本土以外的希臘人聚居地。

117年的羅馬帝國

希臘人在羅馬人的統治下經濟生產、物質生活和文化創造水平都有所下降。權貴階層有些沒落了,有些則投靠了羅馬人。不過,希臘原本的自由民、奴隸等社會結構基本沒有改變,希臘從柏拉圖時期延續下來教育系統也一如既往,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羅馬時代的希臘仍然延續了它的文化和語言,不但同化了那些長期居住在希臘地區的羅馬統治階級,甚至還吸引了不少羅馬皇帝埋頭苦學希臘語。

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Claudius,BC10-AD54)就是精通希臘語的羅馬皇帝之一

在宗教上,羅馬人也沒有改變希臘人原來的多神信仰----本來古希臘的多神教系統和羅馬人自己的就差不多。而且他們到了希臘以後,為了與當地的權貴階層打成一片、方便統治,更不遺餘力地支持希臘人的各種傳統活動,翻新神廟,隆重舉辦神明們的節日慶典、運動比賽、娛樂宴會……而且在這些活動中還不失時機地加上了「皇帝崇拜」的元素,倡導希臘民眾為現任羅馬皇帝的福壽安康而獻祭。尤其是隨著後來基督教影響的不斷擴大,羅馬帝國更試圖用傳統多神教來與之抗衡。

羅馬帝國時代在希臘香火很旺的藥神阿斯克勒庇俄斯Ασκληπι

然而,羅馬時代的希臘在宗教上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趨勢:東方宗教開始越來越深地影響希臘人的世界觀。之前的希臘化時代以及羅馬的大一統使希臘人前所未有地與東方各個文明有所接觸,另外也許也是對奧林匹斯山十二神出現了「審美疲勞」,越來越多的希臘人此時開始追隨東方神明們的「新鮮面孔」,比如伊西斯女神,以及太陽崇拜等——值得一提的是,太陽崇拜強調太陽在神性上的至高地位甚至是唯一地位,具有強烈的一神教傾向。更重要的是,在希臘化時代就散居在小亞細亞、埃及以及希臘本土的猶太人也使一神教理念更加貼近他們的希臘鄰居。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希臘人開始把很多原來的希臘神「合併」成一個神,比如「太陽—宙斯—酒神」之類的古怪組合;此外,以前的希臘人一年只祭祀一次某個神,現在也像猶太人一樣天天祭祀,甚至一天兩次----這也鋪墊了之後希臘人對基督教會每日禱告禮儀的接受度。由於祭祀頻繁,希臘人不可能像原來那樣每次都獻上犧牲,因此「祭品」這個概念也慢慢過時了,這也是希臘人跨出傳統多神教習俗的一步。

酒神和阿波羅。太陽神阿波羅在古希臘人的眼中主要被認為是光明之神,而不與「太陽」這個天體本身重合。阿波羅被逐漸稱為「太陽神」是在羅馬帝國開始的事情。當時希臘人經常把他的父親宙斯以及兄弟酒神狄俄尼索斯和太陽扯在一起,偶爾也把他等同於太陽。名正言順卻遭到冷遇,是因為當時他已經有些「過氣」了。

當時希臘人宗教傾向改變的一個典型例子是赫爾墨斯教(οΕρμητισμ)在羅馬帝國早期的盛行。赫爾墨斯教大約起始於公元2世紀,當時的希臘信徒認為希臘的赫爾墨斯神與埃及的月亮神託特(η Θωθ)是同一個神,能引領他們最終得到一個至高神的啟示。弔詭的是,雖然信徒們也相信「赫爾墨斯/託特」的存在,但他們自認是一神教,使用「創世者」(οΔημιουργ)、「父」(οΠατρα)這樣的語彙來稱呼他們唯一的神(οΘε),並且還有從父神誕生出神子「邏各斯」(οΛγο)以及「第二智性」(οΔετεροΝου)這樣的教義。這些思想很難不使今天的我們聯想起後來出現的基督教。因此可以說,新千年的希臘人在心理上已經有了可以讓基督教生根發芽的土壤。赫爾墨斯教一直活躍到公元3世紀,在遭到基督教化的羅馬帝國打壓之後流向了阿拉伯地區,其宗教典籍在文藝復興時期被西方人重新發現,並成為了西方密教之一。

基督教的「希臘基因」?

我們之前站在希臘人的角度,說明了希臘人其實早在被基督教化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現在我們換一個視角,看一看基督教本身有哪些足以吸引希臘人皈依的因素。

基督教脫胎於猶太教,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基督教的誕生之初,它就帶上了一點「希臘基因」。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開始的希臘化時代,猶太人——無論是身處巴勒斯坦本地的猶太人還是散居在地中海東岸各個希臘化城邦的猶太人——都一度生活在希臘人的統治之下,希臘文化對猶太文化的侵蝕表現在城邦的政治架構、教育、藝術等各方面。從負面效應來看,希臘文化對猶太教的入侵引起了很多猶太教徒的反感,因而進一步強化了猶太教的「民族性」,越來越強調猶太血統、律法與救贖的聯繫,這大大妨礙了對猶太教感興趣的希臘人皈依的可能性,從而也為以後基督教吸引希臘人提供了空間。甚至,猶太教為了抵禦希臘化而變得日趨保守,也使得很多流淌著猶太人血液而思想卻更加「希臘化」的猶太教徒感到精神被撕裂般的痛苦,進而尋求找到內心平衡的方法,這些人正是追隨耶穌基督的第一批猶太人。

舊約希臘譯本

當然希臘文化也從正面影響了猶太文化:一些拉比開始使用研究荷馬史詩以及其它希臘典籍的方法來研究猶太教的律法,一些猶太哲人也開始把猶太人的神與希臘人的宙斯相提並論,把猶太教的理念與希臘人「智慧」的哲學思想聯繫起來。更重要的是,很多猶太人成了希伯來語—希臘語「雙語人才」,一些甚至只會說希臘語而全然不知希伯來語----這也是著名的舊約「七十子」希臘語譯本的由來,它是為了方便那些已經只會說希臘語的猶太人的產物。在《使徒行傳》中有所記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οιελληνιστ)被認為是一個有別於其他猶太人的群體,而耶穌的十二門徒中就有這樣的成員,比如安德烈(οΑνδρα)和腓力(οΦλιππο),他們就屬於會說」阿拉姆方言--希臘語「的雙語猶太人,甚至有學者大膽猜測,耶穌本人也有可能會說希臘語。

聖安德烈 (ο Ανδρα),身為猶太人的他卻有希臘語名字,這暴露了他的特殊身份: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

不僅在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中有說希臘語的,而且基督教最初的「領導層」也是由說希臘語的使徒構成的。在《使徒行傳》第六章中提到,隨著耶路撒冷教徒的增多,十二門徒選出了七個執事來管理最初的教會運作,而這七個執事無一例外的具有希臘人名,其中地位最重要的是司提反(οΣτφανο)。

聖司提反

一些語言學理論認為,人們所說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思考方式,因此當時說希臘語的門徒,在基督教的奠基之時就多多少少把希臘的思維和理念烙印在了這個新宗教的內核之中。司提反被猶太會堂逮捕的主要罪名是他提出「耶穌要毀壞此地,也要改變摩西所交給我們的規條」,這說明司提反要打破耶穌的追隨者們與耶路撒冷聖殿崇拜這樣地域局限的關係。正是司提反以及一批具有希臘思維的使徒們領導著他們的新宗教與猶太教分道揚鑣,成為一個具有普世性的宗教。而促使他們這麼決斷的,無疑是他們的「希臘頭腦」,而不是他們的「猶太血統」。

新約以希臘語寫成這一事實也使基督教從一開始就與希臘文化密不可分。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在地中海東部通行的希臘語被稱為「通用希臘語」,與當時本土希臘語的區別,就好比今天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和澳式英語,都是能被理解、能用來交流的。新約正是以通用希臘語寫成的。新約的作者們以希臘語來思考和寫作,使得他們對基督教基本教義的很多闡釋都用希臘哲學的概念來進行,比如「道成肉身」等教義因此都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濃重的希臘哲學的痕跡。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某幾個新約作者可能本身就是希臘人,比如約翰文書的作者聖約翰,其《啟示錄》據信就是他被羅馬皇帝流放島到希臘的拔摩島(Πτμο)上受到天啟而寫成的。

希臘的拔摩島,約翰《啟示錄》的寫作地點,被認為是「愛琴海上的耶路撒冷」。山頂龐大的建築是聖約翰修道院。

約翰受到啟示的洞穴今天已經被改造成一個小教堂

基督教在希臘人中的傳播

一方面是希臘人已經有了精神準備,另一方面是基督教本身就帶有希臘因素,因此當兩者在古城安條克(ηΑντιχεια,新約中稱為「安提阿」)初次相遇時,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安條克雖然不處在希臘本土,而位於今日土耳其與敘利亞的西部邊境,但它在羅馬帝國早期是一個軍事以及經濟地位非常重要的希臘化城邦。司提反被殺以後,使徒四散,其中很多人都移居到安條克,並給當地人傳教,包括城內為數甚多的希臘人社群。注意,這些希臘人不是「說希臘語的猶太人」,而是血統上、文化上都地地道道的希臘人。由於希臘社群的積極參與,安條克的傳教非常成功,甚至「基督徒」(χριστιανο)這個身份稱謂最早就是從那裡喊響的,這實際上是正式宣告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分離。公元49年左右,耶路撒冷會議召開,帶著希臘外邦色彩的「安條克派」主張基督教分離出猶太教,小勝了那些固守猶太律法的保守派,安條克教會更加彭勃地發展起來了。

安條克城遺址

離開安條克,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希臘本土。基督教在希臘本土的傳播是從保羅傳教開始的。保羅在血統上是猶太人,具有羅馬公民的身份,他在出身地大數城(ηΤαρσ)受到了系統的希臘文化教育,精通希臘語,對希臘哲學斯多葛主義也非常有研究,這在新約收錄的保羅書信中多有表露。比如在《腓立比書》(4:10-13)中保羅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這就是典型的斯多葛派的生活觀:只有順應命運才是正確而理性的態度,面對外在的萬變要保持「不動心」。在《哥林多前書》(7:29-31)中保羅又說:「那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樂的,要像不快樂;置買的,要像無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這也呼應了斯多葛派的主張——不要讓表象牽著你走,否則你就會受它任意支配。

保羅在希臘本土的傳教有三次,第一次大約是公元49年—52年,第二次大約是53年—57年,最後一次是63年—66年。其足跡遍布希臘南北各地:雅典、帖撒羅尼迦(ηΘεσσαλονκη,今稱薩撒羅尼卡,希臘北部第一大城市)、哥林多(ηΚρινθο,今稱科林斯)、腓立比(οιΦλιπποι,位於今天希臘北部重要城市卡瓦拉)、韋裡亞(ηΒροια,今希臘北部重要城市)、克裡特島(ΗΚρτη)、羅德島(ηΡδο)、科斯島(ηΚω)、米提裡尼島(ηΜυτιλνη)等等,並在多地建立了教會。而「教會」(ηεκκλησα)這個詞本身就是從古典時代雅典的「公民大會」(ηΕκκλησα)直接「複製黏貼」而來的。起初的教徒使用「公民大會」這個詞來稱呼他們的組織,原因是:當時的教會與公民大會一樣,是有地域性性的、基於城邦範圍的;另外,就像公民大會的成員是自由民,教會的成員被認為在受洗禮以後也獲得了「真自由」,可以對神暢所欲言;並且,當時教會內部由教徒們從各位候選人中選舉領導人的方式也和公民大會如出一轍。只不過「公民大會/教會」這個詞在基督教的使用中不再擁有政治的含義,而是神學的含義了。

保羅傳教地圖

保羅在希臘北部地區傳教的成果頗豐,在第一次希臘之行時就建立了帖撒羅尼迦教會、腓立比教會和韋裡亞教會,它們是基督教在歐洲大陸最先建立的三個教會。保羅在希臘北部很快遇到了當地猶太人的騷擾,於是南下來到雅典。正如他的同行者使徒路加所記載的,在雅典的傳教過程並不順利。保羅按照雅典男性居民的習慣,首先在市中心的集市(Αγορ)上與希臘哲人辯論,但遭到雅典人的牴觸和懷疑。《使徒行傳》中記載,保羅因此被雅典人帶到了一座名為「亞略巴古」小山丘(ρειοΠγο)上受審,因為這座石丘是當時雅典的最高法庭。但這個史實應該並不正確,因為亞略巴古在當時已經只審理謀殺案件了。因此很可能當時雅典的長官們只是想聽一下保羅的言論,而並沒有正式進入審判程序。不管怎麼樣,保羅在那裡發表了著名的演講「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傳給你們」,雖然他在演講中特意使用了希臘斯多葛主義哲學來試圖說服雅典人,但很明顯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基督教中「死人復活」的信仰尤其難以得到大多數雅典人的認同。

帖薩羅尼加,今天希臘第二大城市,位於希臘的北部,是羅馬帝國時期的重鎮,也是之後拜佔庭帝國除了君士坦丁堡以外最大的最富裕的城市

亞略巴古,位於雅典帕臺農神廟腳下的亞略巴古巖石是傳說中保羅給雅典人演講的地方。今天的希臘在每年6月29日聖保羅與聖彼得的聖徒日,都會在這座小山丘上舉行紀念儀式

哥林多這個地處雅典通往伯羅奔尼撒半島交通要道的貿易城市對保羅顯然更加友好,他一共去過三次,最長一次在那裡居住了1年半。他在哥林多建立了教會,並在那裡寫下了幾封具有重要神學意義的書信。他對哥林多教會的希臘教徒關切有加,這從他的哥林多前書、後書中可見一斑。

哥林多,位於著名的地理要衝科林斯地峽,19世紀末修建的運河使它在希臘交通運輸上的地位更加凸顯

公元100年左右,包括保羅在內的第一批使徒皆已去世,此時基督教徒人數以大約每年40%的數量增長,希臘本土以及地中海東岸各地的教會中,希臘人開始在數量上超過了其他族群的信徒,並掌握了希臘化各地教會的領導權,比如前文提到的安條克教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希臘人的努力下,安條克在公元二世紀成為了並列於羅馬、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裡亞的基督教五大教區之一,在公元三世紀教徒據信達到了10萬。希臘人在推動基督教的過程中還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新約的《四福音書》和《使徒行傳》都在這一時期寫作於希臘人所領導的基督教會中。

希臘東正教禮拜中使用的四福音書

進入公元2世紀後,基督教不只在普通希臘民眾中發展,也吸引了更多的「知識分子」。這個時候湧現出一大批希臘人的基督教哲學家,比如生活在巴勒斯坦的希臘人尤烏斯提諾斯(οΙουστνο)、雅典的阿希納格拉斯(οΑθηναγρα)和安條克的主教希奧非羅斯(οΘεφιλο)等等。他們在與當時的非基督徒哲學家辯論/護教的過程中,將基督教和希臘古典哲學思想進一步地結合在了一起,比如將柏拉圖的「理念」對應於上帝的無限性和完美性,將新柏拉圖主義的「本體」等同於上帝的「位格」等等。

現在一個普遍的印象是: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早期受到了殘酷的鎮壓。但其實公元一二世紀的羅馬帝國從來沒有在全境範圍內進行過系統的、大規模的反基督教活動,這給基督教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在公元380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前,信仰古希臘羅馬多神教的異教徒是主流,而基督徒仍然是社會上的邊緣群體,並與前者時不時起衝突。公元3、4世紀期間,基督教提供的世界觀、多神教的世界觀、希臘哲學的世界觀(比如伊比鳩魯派的快樂主義),在羅馬帝國時代爭奪著「受眾們」。真正使基督教大規模發展起來的動因是羅馬的大力扶持,這在希臘地區也不例外。儘管如此,在沒有電視、沒有網絡這些現代化媒體手段的羅馬帝國,使本土希臘人全體皈依基督教的過程仍然是漫長的。即使到了拜佔庭時代,希臘仍然有信奉古代多神的角落,或者是信仰了基督教、但其思想習俗仍然沒有被徹底「改造好」的情況。而這一段的故事,留待下回分解。

君士坦丁大帝和他母親海倫的聖像。君士坦丁在海倫的影響下皈依基督教,這是羅馬帝國基督教政策改變的一個大事件

1,Ιστορατουελληνικοθνου,ΤμοΣΤ』:ΕλληνισμκαιΡμη(30π.χ.–324μ.χ.),ΕκδοτικΑθηνν,(Αθνα,1976)

2,Ιστορατουελληνικοθνου,ΤμοΖ』:Βυζαντινελληνισμ,Πρωτοβυζαντινοχρνοι,ΕκδοτικΑθηνν,(Αθνα,1978)

3,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01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從米蘭敕令到君士坦丁的陷落:基督教發展中的希臘路線
    蓬勃發展:古典晚期的基督教在希臘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之時,基督徒的數量佔羅馬帝國人口比例大約在10%,而且信徒主要是帝國東部各個希臘化城邦的居民。公元四世紀末,基督徒人口增長到40%,而到了五世紀末,基督教已經一躍成為社會的絕對主流宗教,信徒高達人口的90%。
  • 希臘神話:十二主神之首 宙斯
    核心提示: 宙斯,寰宇中最重要的大神,天地的統治者。他首先被希臘人視為所有天空氣象的創造者;其次是自然法則的人格化化身;第三,是國家生活的統領,最後,是眾神、眾生之父。
  • 《宙斯之血》:全新的希臘神話,宙斯帶著私生子們大戰赫拉
    希臘神話作為西方文明的起源故事一直都是好萊塢各大製片廠的熱門話題之一,每年以希臘神話為背景的影視劇層出不窮。這不,Netflix這個流媒體老大也盯上了,出了一部動畫劇集《宙斯之血》。聽名字就知道這部劇是寫宙斯兒子的,事實也確實如此,故事根據希臘神話重新原創了一個宙斯與人類的私生子出來。眾所周知,宙斯的私生子構成了希臘神話的絕大部分,也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篇章。再加上宙斯家裡還有個妻管嚴的赫拉,整個希臘神話差不多就是各種宙斯悄悄幫助私生子對付老婆的狗血倫理劇。
  • 淺談基督教中的「三位一體」概念
    在他們看來,希臘教會拿希臘語中的「本質」和「本體」兩個詞彙的微小差異做文章,是要否認聖父、聖子、聖靈的一體性,往嚴重了說,就是要宣布三個位格是三個神,徹底顛覆基督教的一神教屬性。反過來,在希臘教會的眼中,拉丁教會利用「本體」(hypostasis)和「本質」(ousia)這兩個希臘語詞彙都可以被翻譯成拉丁語詞彙「實體」(substantia)這一點做文章,忽視了三個位格間的區別,過於強調神的一體性,有形態論異端的嫌疑,甚至是猶太教的嫌疑,因為猶太人只認「耶和華」是神,否定了耶穌(聖子)是神。
  • 希臘神話裡人類的起源:「走遍天下博物館,官司打到了宙斯那裡」
    而這個孩子也就是整個希臘神話的男一號,「宙斯」 那接下來的故事都是和宙斯有關,十二泰坦產生之後呢,其實人煙還是比較稀少,但是有了宙斯,從此以後人神二界,開始有裡一個大的繁榮,一隻是麗達和國王的結晶,另外一隻就是麗達和宙斯的,於是產生了他們可愛的女兒就是「海倫」而這個 女兒海倫到最後還引發了一場著名戰爭就是「特洛伊戰爭」
  • 希臘遊記,帶你去宙斯神廟,看希臘神話之神
    希臘遊記,帶你去宙斯神廟,看希臘神話之神。早晨9點集合,坐車去遊覽雅典的宙斯神殿。宙斯神殿在雅典市中心的奧林匹亞村,就在憲法廣場南面。坐車很快就到了。參觀宙斯神殿需要購票。導遊小王給我們買的是每人12歐元的套票。12歐元的套票可以參觀雅典的多個景點,包括:雅典衛城、宙斯神殿、酒神迪奧尼索斯露天劇場、羅馬市場、凱拉米科斯遺蹟、哈德良圖書館等。一般來說,雅典衛城、宙斯神殿是遊客必去的,其它幾個就看各人的喜愛了。旅行團的行程中只包括雅典衛城、宙斯神殿。
  • 20世紀歐洲時期,中世紀對歐洲的第二大貢獻——基督教文明
    我們應該將基督教當作一種文明來對待。馬克思韋伯寫過一本書,叫做《新教理論與資本主義精神》(這裡的新教當然是宗教革命之後的新教了)。說明基督教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巨大。例如,柴契爾夫人經常說「我們基督教文明如何如何……」然後下面完全是講其保守黨主張。
  • 宙斯VS奧丁,希臘和北歐的神王誰更勝一籌?
    有個表情包是:希臘神話(一本厚書);去除宙斯感情史的希臘神話(一本不到前者五分之一的薄書)。這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大體上可以看出宙斯的各種愛情故事在希臘神話中佔比有多高。雖然奧丁私德不見得比宙斯更好,但他的大節看起來要比宙斯悲壯得多——奧丁和兄弟威利、菲合力殺死巨人始祖伊米爾,隨用伊米爾的屍體後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為了獲取智慧,奧丁以一隻眼睛和智慧巨人密米爾交換智慧泉水,隨後在樹上倒吊九天九夜,換取了預言能力,創造了盧恩符文,這也是塔羅牌中倒吊人的來源。
  • 基督教與希臘︱君士坦丁堡淪陷後的希臘人與東正教會
    20歲之後,所有這些男孩回到君士坦丁堡成為蘇丹的親兵,而這時的他們很多已經被徹底洗腦,麻木而忠誠,最終被蘇丹被塑造成了他可以絕對信賴的統治工具和武器;當然也有少數仍然偷偷保持著基督教的信仰和希臘人的民族身份認同感。被帶走的基督教兒童這樣的「血稅」自然被希臘的東正教家庭深惡痛絕,但當奧斯曼官員們上門來徵收兒子時,如果父母有任何反抗的舉動,那麼他們的孩子會被當場吊死在自家的門楣上。
  • 除了宙斯這些角色都是來自希臘神話,為何希臘神話風靡各大遊戲
    1.宙斯說起宙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宙斯是希臘神話裡面的至高之王,萬神之王。說起神來,不知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他們的威嚴,不可褻瀆?不過,宙斯這個希臘神話裡面的人物卻塑造得有血有肉。相信看過希臘神話的人都還記得,宙斯是個脾氣有些暴躁,而且好色的神,多次背著妻子赫拉在外面拈花惹草,私通其他的女神或者凡人,欠下了一屁股的風流債。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風流的神竟然是萬神之王。2.波塞冬波塞冬是海之王,負責掌管海洋,同時也是宙斯的哥哥,波塞冬在海洋上能夠呼風喚雨,因此周圍的漁民都十分地敬重他。
  • 從宙斯誘拐歐羅巴的傳說開始,淺談希臘愛琴諸神文明的誕生
    這段傳說自克裡特時代的宗教或神話中流傳下來,是一段關於宙斯化身公牛誘拐一位美女的故事。需要說明的是,這段傳說講述的雖然是米諾斯時代的故事,但它真正流傳的時期可能要稍晚一些。這是因為關於宙斯以及與宙斯結伴的那些著名神祗的故事,都是較晚時才產生的,是由古希臘人帶來的神話傳說。宙斯誘拐歐羅巴
  • 雅典娜竟是劈開宙斯的頭出生的,漫談赫西俄德神譜中希臘神話本質
    古希臘人認為自然界和人類都是神創造的,人的一切活動都是鬼使神差的結果。古希臘人在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時,簡單地歸結於一個以宙斯為首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靈家族。那麼古希臘人怎麼認識宇宙的起源地呢?但是他也不知道誰要取代他,所以他想到了一個更加決絕的方法,那就是把他和他姐姐結合所生的每一個孩子,吞到肚子裡面去。當他們的第六個孩子宙斯在出生之前,母親瑞亞為了避免宙斯再被吞食的這樣一種可怕結果,於是瑞亞就找她的母親大地蓋亞,大地蓋亞就幫助瑞亞,躲到了一個島上,然後她就生下宙斯。生下宙斯以後她為了欺騙克羅諾斯,瑞亞就在襁褓裡面包了一塊石頭,宙斯躲過一劫。
  • 希臘神話經典故事之最——萬神之王宙斯風流記
    現在,「文明古國系列(四)——希臘篇」正在進行中!小夥伴們,速搬沙發,開講啦!(《宙斯的婚史女人》)前面,我們用了九篇的篇幅梳理了希臘神話萬神之王宙斯的七任妻子以及他們的子女的故事。這些經典故事成為以希臘神話為內容的藝術品創作的重要題材,由此而創作的藝術品不僅生動地表現了古希臘文明的深刻內涵與精髓,同時也成為了世界各博物館重要的館藏品。為此,我們今天特別將「宙斯的婚史女人」這一部分內容匯集於本篇,以方便日後查閱。
  • 單詞起源:aegis(保護),希臘神話,宙斯送給女兒雅典娜的神盾
    aegis(保護),希臘神話中,宙斯送給女兒雅典娜的神盾。在希臘神話中,神王宙斯擁有一塊神盾,大家都叫這塊神盾Aegis。它是火神赫菲斯託斯特地為宙斯鍛造的,上面還蒙有一塊,曾經哺育過宙斯的母山羊阿瑪爾忒亞的毛皮。
  • 希臘神話:阿爾忒彌斯宙斯最疼愛的女兒
    希臘神話可以說是宙斯的香豔史,他在冊的妻子就用七個人,還有很多的外遇和沒被記錄下來的,也有很多的兒子,可是只有兩個女兒,一個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和今天的女主角宙斯最疼愛的女兒阿爾忒彌斯。阿爾忒彌斯是宙斯與勒託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孿生的雙胞胎弟弟,大名鼎鼎的太陽神阿波羅。
  • 希臘神話泰坦神克洛努斯,究竟經歷了什麼要吃掉自己的孩子宙斯
    希臘神話故事吸引了無數代人,因此希臘萬神殿中許多神靈的名字今天都可以辨認出來。的確,大多數人都會聽說過神宙斯,阿波羅和愛馬仕。然而,這些神是奧林匹斯神,奧林匹斯山的神,並且實際上是古希臘的最後一代神。儘管如此,前幾代神,雖然現在已經被遺忘,但曾經被廣泛崇拜過。其中一個這樣的神是克洛諾斯。
  • 希臘神話到底講了什麼?
    中國人對希臘神話多少都有一些了解,知道一些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比如最高的神宙斯,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智慧和戰爭之神雅典娜,還知道阿克琉斯之踵等神話故事。但是對希臘神話的全貌不太了解。答案很簡單,古代歐洲人信基督教,也非常保守,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畫家如果直接畫裸體,後果很嚴重,輕則被指責道德敗壞,重則直接被群毆致死或被宗教法庭審判。所以,畫家們就畫神話人物和宗教人物,借歌頌宗教和神話來練習畫畫。看來,不論中國還是西方在古代都是有很多禁忌的。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有什麼不一樣呢?基本上除了名字不一樣,其他都一樣。
  • 探秘希臘雅典,實拍世界最大的神像神廟之一宙斯神廟最新的樣子
    宙斯神廟位於希臘雅典奧林匹亞村,是為了祭祀宙斯而建的,也是古希臘最大的神廟之ー。在羅馬帝國時期,宙斯神廟是希臘最大的神廟,擁有古代世界最大的神像。宙斯神廟建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築師 Libon設計,宙斯神像則由雕刻家菲狄亞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