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揭露"復大基因檢測"內幕 是科學還是騙局

2020-12-05 搜狐網

  復大基因檢測到底是科學,還是騙局,謎團正在被一點點解開。 早報記者 趙靜 圖

  早報記者 周文天

  上海復大健康基因檢測產品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大公司」)遭遇外界質疑,卻一直沒有正面回應。昨日,一位知情者提供線索稱,3月21日之前為復大公司提供易感基因檢測(註:大多數疾病是多種環境因素和遺傳體質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健康不利的遺傳體質所對應的就是一些與疾病發生相關的基因型,就叫做疾病易感基因。

)的上海博星基因晶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博星公司」),在基因檢測時缺乏規範,甚至將親子鑑定儀器用於易感基因檢測。

  「深喉」透露:復大基因檢測不科學

  易感基因檢測報告是到底如何出籠的?知情人士向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透露,復大公司之前一直聲稱檢測是交給聯合基因下屬的復旦生物,但實際是在博星公司檢測。「博星公司用來檢測親子鑑定的儀器,閒著也是閒著,於是做起易感基因的檢測。」這位知情人說。

  「復大的做法是先找到基因位點,然後根據國內相關文獻作出判斷,但這些文獻都是以某區域的人群為研究對象,卻直接拿來作為全國人群易感基因檢測的標準。」知情人士認為,這樣的方法並不科學。

  以「擴張型心肌病」為例,「HLA-DRB*11」基因位點為易感基因,相對危險率是「2.36」,這是根據王秋芬在1996年《臨床心血管病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樣本人群是湖北人。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發現,復大公司參考文獻樣本涉及區域有武漢地區、華南地區和北方漢族人、唐山市人、山西漢族人、哈爾濱兒童等等。

  專家說法:復大做法尚無科學依據

  是否全國人群都可以依據區域性研究結果分析易感基因呢?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分子醫學中心主任宋懷東研究員,他認為,國內的文獻中地域性的樣本可能是小樣本,以小樣本的相對危險率作為全國人群的易感基因指標,並不合適。他認為,如此大面積向普通公眾推廣,「有點早,因為目前還沒有詳細的數據,國際國內都沒有。」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盧大儒教授也曾表示,目前不少科研機構對於一些疾病的研究眾說紛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樣本範圍不夠大,其科學性難以保證。

  「如果做科研用,無可厚非。」宋懷東說,但如果以公司的形式有償向普通公眾檢測易感基因,「可能有點問題。」

  宋懷東說,對易感基因的研究,目前還沒有非常好的手段,對於多基因的預測,目前沒有哪一個指標來預測指標疾病的發生。

  知情人還向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透露,有的文獻並沒有標明疾病的相對危險率,以「DPB1*1601」基因位點為例,相關疾病是「類風溼關節炎」,這是朱乃碩在2000年《中國免疫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地域是「上海」,但沒有「相對危險率」。

  知情人士透露,之前的檢測報告是用某某倍數表示,但遭遇客戶大面積的諮詢,客服工作也受到壓力,後來採用「+/-」號表示疾病易感程度,「-」表示無易感基因,兩個「-」表示對該疾病有抵擋力,「+」表示有易感基因,一個「+」表示易感度較低,兩個「+」表示易感度中等,三個「+」表示易感度高。

  聯合基因:婉拒記者採訪要求

  此外,知情人士還透露,復旦生物還曾組織人員在網上搜索相關疾病的概述、病因、臨床表現、遺傳關聯度、早期診斷與治療、檢查、治療、預防與保健、生活調理、飲食治療等部分。知情人士稱,這些都是經過一個專門的小組從網上搜集而來,製成冊子,發給檢測者。

  這位知情人士認為這,樣從網上收集的信息不具有技術性,對檢測者也沒有個性化的指導作用。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向復大股東之一的聯合基因總裁謝毅求證,他在電話裡說:「這種科技上的事情,不介入發表意見。」他認為上海東方早報記者對科技方面沒有把內容真正了解。

  謝毅總裁婉拒了上海東方早報記者的採訪,他說,這個時候不是討論的時候。

(責任編輯:史少晨)

相關焦點

  • 「華韜會」騙局:山東復大生物操控全局?
    在直銷隊伍裡摸爬滾打多年的武女士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道破金字塔騙局的天機。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從楊春蘭直銷大本營產品展示廳看到,產品標註的全國統一價,似乎虛高也離譜。   記者注意到,華韜會總經銷由山東復大生物生產的益智源(納豆粒),產品配料大豆、枸杞、葛根、茯苓、脫氫乙酸鈉,淨含量45克(約75粒)×5=225克,全國統一價1200元,每公斤合5333元。
  • 量子科學熱潮背後隱藏的大騙局
    他背後隱藏的潛力是巨大的,隨著這幾年量子科學更加受人關注,大家都在懷疑量子科學這麼火,狂熱背後會不會是騙局?   20世紀20年代,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概念,即一切物質粒子均具備波粒二象性。
  • 聯動揭開復旦生物科技基因檢測騙局
    「只是拉人頭,不用搞服務」  薛先生從事商業活動多年,去年春天,曾經計劃加盟該項目,但在聽了加盟講解、走訪了部分公司後,憑直覺覺得健康管理中心提出的「基因檢測加盟」,實際是通過搞加盟、拉下線,從中牟利,最終還是放棄了加盟的計劃。3月9日,在太原某賓館附近,薛先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所謂的加盟商並沒有店鋪,屬於『皮包公司』。
  • 【新冠肺炎】香港私立醫院和私營診所深喉唾液測試,檢測收費+時間+...
    近期不少計劃從香港回深圳的人士應該都了解,過關須提供72小時內的核酸報告,大家可以考慮到私營醫療機構進行深喉唾液測試。多間私家醫院、私營診所現時都有提供深喉唾液測試服務,但收費及測試結果時間不同。以下是香港多家私家醫院、診所等機構提供的深喉唾液化驗服務、收費以及測試結果時間,僅供參考。
  • 「基因檢測」騙局
    抽一滴血就能知曉孩子是否「天賦異稟」,取一滴唾液就能預測你的未來……近年來,基因檢測市場日益火爆,各種基因測序項目層出不窮。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看似「無所不能」的基因測序項目,實際上不少是商業利益驅動下的「高科技陷阱」。
  • 實為產品推銷的騙局 揭開"納米光"推銷活動內幕
    在場家長聽得津津有味    東方網2月28日消息:接到讀者舉報後,本報記者昨暗訪張楊路長航大廈某講座現場——揭開「納米光」推銷活動內幕
  • 紀錄片《崇高之上》揭露地球內幕、外星人真相
    Richards主演: David Wilcock / Corey Goode / John Desouza類型: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美國語言:英語上映日期:2018-10-31(美國)我們將能成為真正的銀河文明這是一部多方面揭露秘密太空計劃、陰謀集團、外星人來源的一個非常有趣和引人注目的陳述
  • "高科技"基因檢測背後的騙局:有人被騙30萬後投河
    「基因」正在從神秘的科學塔尖走向每個人的生活,和它一起蔓延開來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基因檢測產品。作為一名基因檢測產品經理,張珍真注意到自去年開始,「網際網路+」基因檢測初創公司不斷湧現,並成為保險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的投資熱點。在某電商網站搜索「基因檢測」,有兩千多條相關產品的信息迅速跳了出來。
  • 開發孩子大腦 科學還是騙局?
    開發孩子大腦 科學還是騙局?舉報 (原標題:開發孩子大腦 科學還是騙局
  • 揭密科學深處的騙局,解說科學經典騙局讓人深信不疑的密秘
    有些科學騙局太過久遠,漸漸變成了神話故事;有的曾經轟動全球,成為政治事件,引起外交衝突和全民大討論;有的騙局,小人物居然能將一個國家玩弄於股掌之中而又全身而退;有的騙局,居然能欺騙芸芸眾生達千年之久,而人們依然半信半疑;無論是騙局的製造者還是當年的受害者,出於種種目的,至今都不肯承認當年是騙局。
  • 全球變暖:不可忽視的真相,還是大騙局?
    如果全球氣候變暖真的是一個大騙局,世人對氣候現有的觀念和憂忡將會被顛覆,而科學的嚴謹和透明也將受到深刻的質疑。  氣候變化數據遭人為修改?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中心曾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和制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 伴魚英語存在騙局嗎?過來人給大家揭露真相
    還有些伴魚英語騙局的負面,可能看了有些擔憂,作為過來人,我來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這個伴魚英語怎麼樣,是騙局嗎?伴魚英語騙局?過來人給大家揭露真相關於伴魚英語騙局這一事情,主要來自於伴魚英語的退款承諾,伴魚官方網站是這樣承諾的:在家長報名後30天以內,及所上課程少於10節,是可以申請全額退費的。
  • 外匯投資騙局:深挖IGOFX與PTFX普頓內幕,看清資金盤套路!
    今天,咱們就從轟動一時的IGOFX暴雷內幕說起,再到「戲精」PTFX普頓,看清外匯資金盤的慣用套路! IGOFX 2017年6月8日,英鎊對美元匯率急劇下跌200點以上,也是這個晚上IGOFX趁此進行「資金收割」。
  • 好書|《欺騙的種子》作者專訪:基因改造農產品食品不安全!
    將科學研究用故事說出來如《欺騙的種子》第7章所述,幾位勇於揭露基改作物真相的媒體記者、作家,都慘遭革職或排擠的命運,傑弗裡史密斯在寫作本書時,十分保密,成書之後,雖曾有出版社洽談,他也拒絕。在他之前就曾發生案例,出版社到最後迫於來自孟山都的壓力而無法出版。
  • 法官為您揭露「五毛」騙局
    法官為您揭露「五毛」騙局 2020-11-1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揭秘「偽創新】被熱炒的「量子科技」是一場騙局嗎?
    而這個維護就是剔除虛假虛火,撕開面紗,揭露真相,批判那些像「炒作明星」一樣炒作「創新」的現象和觀點。  熱捧量子概念容易出現泡沫  今年9月底,我國開通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也引發相關板塊的瘋狂上漲。
  • 揭開量子科技神秘面紗:警惕「科技」騙局搞砸新科技
    近年來,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傍科技名詞倒是十分常見的現象,比如納米技術興起的時候傍納米,基因工程熱的時候很多就貼基因工程等等,這幾年量子科技關注度高,很多人又開始拿量子科技做文章,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噱頭,並沒有相應科學領域的實際應用。新興科技剛出現的時候,大家往往會過度樂觀,以為這項科技很快就能大規模應用,反映在資本市場上,人們會狂熱的追捧相關概念。
  • 被熱炒的「量子科技」是騙局嗎?潘建偉這樣說的
    而這個維護就是剔除虛假虛火,撕開面紗,揭露真相,批判那些像「炒作明星」一樣炒作「創新」的現象和觀點。  熱捧量子概念容易出現泡沫  今年9月底,我國開通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也引發相關板塊的瘋狂上漲。
  • 揭秘 | 龍愛量子偽科學騙局屢秀下限,中國科學院博士憤怒打臉!
    揭露歸揭露,傻子這麼多,他們自然不會收手,網站和公眾號依然活躍著,中科院的科學家們也是感到無可奈何,只能通過科普方式宣傳告訴大家,別上當!下面開始打臉!(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汽車引擎拋光潤滑劑省油大約15%~30%?
  • 揭量子科技產品騙局 別讓偽創新砸了新科技的牌子
    而這個維護就是剔除虛假虛火,撕開面紗,揭露真相,批判那些像「炒作明星」一樣炒作「創新」的現象和觀點。熱捧量子概念容易出現泡沫今年9月底,我國開通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也引發相關板塊的瘋狂上漲。實際上,每一次量子科技領域公布成果,或者是鼓勵政策的發布,都會引爆板塊的上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