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問題:如何評價方舟子發表的題為《遏制新冠病毒只能靠「群體免疫」》一文?
首先說一下我的觀點:自然選擇模式的進化論是科學理論沒錯(因為還有很多人反對自然選擇進化論,我認為那些觀點沒有觀測、觀察、經驗意義上的支持),但一個科學理論最怕適用範圍。我認為,一個生物群體也可以看做一個生命整體,生命整體內部肯定不適合自然選擇理論。這就是達爾文理論的適用性,要知道,牛頓力學也不是永遠的對,在微觀世界,牛頓力學就失去作用,所以才誕生了愛因斯坦、普朗克等人,才有了後來的量子力學。
在方舟子在其撰寫的《遏制新冠病毒只能靠「群體免疫」》一文中,很多人被方舟子文章中的大段論述迷陷了,沒有抓住他觀點的本質,我現在複製粘貼他文章最後一段來看他的結論:
「真正要完全控制病毒的傳播,需要藉助疫苗。但是,即使一切順利,疫苗的研發、試驗、大規模生產也要一年以上的時間,這一次的疫情是指望不上的。何況疫苗的研發很可能不會成功,畢竟,很多傳染病到現在也沒能做出疫苗。所以,沒有疫苗,新冠病毒會一直在人群中傳播,等到大部分人被傳染上,60%以上的人對其具有免疫力,傳播才會被遏制,除非新冠病毒像流感病毒那樣很容易發生大的變異,讓此前獲得的免疫力失效。可見,不管是靠疫苗接種,還是由於大部分人被感染獲得免疫力,要遏制新冠病毒,最終仍然離不開群體免疫。」
方舟子文章中說的「免疫能力」其實是問題的關鍵,現在不是這個能力問題,而是隔離、是生存問題,留下足夠時間來誕生疫苗再談免疫能力。現在看各國採取的措施如斷航、隔離等等是具有實際效果的。
人類社會整體上在發展過程中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然局部意義上的熵減,大自然的熵增是很殘酷的,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但是作為驅動熵減的內部人類群體這個整體,不能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老子早就說過了。科技與文明並行。在人類社會內部,文明會越來越進步,人類社會更是應該整體報團取暖,因為人類社會現在已經越來越趨向於全球一體化,這是一個整體,可以認為人類整體是一個「生命有機體」,在有機體內部充滿了各種競爭,但這種競爭並不適用於自然選擇進化論理論。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和《地球是平的》作者託馬斯·弗裡德曼的觀點,赫拉利認為,人類現在正面臨全球危機。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危機。而弗裡德曼的觀點則更具有穿透力:在他的《新冠肺炎是新的歷史分期的起點》中認為新冠肺炎將成為「公元前和公元後」那樣的歷史分期的起點, 即B.C-Before Corona 和A.C. — After Corona。
從歷史時間軸拉開看,西方世界對待瘟疫的經驗,至少在決策上,還是在中國公元前的狀態上,手段比較弱,看下圖。
任正非起死回生
1993年,任正非借了「高利貸」,因為華為沒錢了,銀行也不放貸款。當時的華為,誰能拉來1000萬貸款,1年不用上班,工資照發。員工們覺得華為快完了,大量的人領完年終獎,就從華為離職了。
之所以這麼慘,是因為華為研發了一臺JK1000交換機,耗幹了所有的資金。本來打算靠這臺交換機,狠狠地賺上一筆。沒想到,交換機剛推向市場,國際上已經有了更先進的產品,華為的交換機根本賣不動。
雖然這次研發失敗了,任正非還是沒有放棄,他決定投入所有資源,研發C&C08萬門機。成敗在此一舉,任正非說「如果這次研發失敗了,我只有從樓上跳下去」。華為的研究人員開始夜以繼日的研發,研發工作極其困難,任正非找好了客戶,但萬門機卻遲遲交不了貨,
工程師沒辦法,硬著頭皮做了出來,交換機毛病多的數不勝數,任正非只好派人24小時看護維修,又用了幾年,才優化好。C&C08萬門機最後賣了幾十萬臺,華為活了下來。任正非說「早知道通信行業變化這麼快,我就去養豬了,說不定成為養豬大王了。」
WTO稱經濟衰退將比金融危機時更嚴重,沒有國家可以自給自足。3月25日,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表示,專家預測經濟衰退及失業現象會比12年前全球金融危機時更嚴重。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應對,沒有國家可以自給自足,保持貿易開放和投資流動至關重要。
今天,面臨危機,危中有機,生存下來的一定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