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向達爾文進化論的匕首――中國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2020-08-18 浮世觀察

自古以來,關於人類的來源,還沒有一種科學性的理論體系,系統性的論述過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問題。

1. 達爾文其人

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1831乘坐英國海軍獵犬號軍艦,進行為期5年的環球科學考察航行。隨後在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闡明了人是古猿在漫長的歲月中,通過自然選擇慢慢的進化過來的。理論一發表震驚了全世界,理論對當時的生物學、人類學、哲學的發展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達爾文航行路線

「進化論」思想原本並不是達爾文的首創,是他的爺爺曾經給他啟蒙預示過,但始終不敢公開其信念。達爾文的爺爺和爸爸都是醫生,他爸爸希望他學醫,但在一次手術見習現場中,看到血腥又慘叫的場面後,回家又吐又洩,他父親看他不慣,就改送他進劍橋大學,改學神學。

在當時的歐洲,醫生和牧師是很受人尊敬的職業,1831年達爾文在劍橋大學畢業後,牧會的教會都已經選好了,達爾文當時是差點兒就當了牧師了的。後來之所以從事生物進化研究,一是興趣愛好,二是他對上帝產生了信仰危機,這給他之後幾十年,一直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來創作進化論提供了「無神」信心!

達爾文

2.進化論的硬傷-中間環節

在進化論裡面,生物必須經過無數、連續、微小的變化,才能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多樣的進化。但在關鍵的生物化石上,卻始終找不到物種與物種之間,中間環節的化石證據支撐。這一直困擾著達爾文。所以達爾文說:

「今後如果有人對的理論提出挑戰,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解釋」

為什麼達爾文這麼說?因為他知道他的這套進化論必須是連續、無數微小的漸變進化,根據他的理論,必然在動物化石上有物種之間進化的中間環節。比如貓和狗,就應該有既像貓又像狗的中間環節化石,叫「均變」理論。如果沒有,那就是「災變」,跳躍式的突變,從一個物種突然跳到另一個物種,這已經是創造論了。他必須站在堅信「無神」信仰的立場上,繼續把他的道路走下去。所以他說:

「如果能證明任何……器官不能由無數的、連續的、微小的變化而來,我的理論就徹底崩潰了!」

3.寒武紀化石的重要性

寒武紀是地質學上對一個時期的年代劃分,大約是在距今5.3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它在不到地球生命發展史1%的「瞬間」,創生出了90%以上的動物門類。有50多個「動物門」之多,比我們現在的30多個「動物門」還要多得多,重要性可見一斑!

寒武紀生命大爆炸

1984年,中國學者候先光先生在雲南澂江縣帽天山作調查工作,在寒武紀初期的石層敲出第一塊海洋動物化石,憑著多年所受的專業教育,他敏銳的意識到,這是達爾文主義不能解釋的新現象,因為寒武紀初期,是不應有動物化石的,他當時就驚叫了出來。

自此重大發現之後,多名中國學者相繼合作,在古生物學報上發表了重要的報導:澄江石層中蘊藏著動物發展史上不可思議的「奇蹟」!由於國情的原因,事情經過多年才漸漸傳到西方。

至1995年底,「澄江化石群」竟引發了美國各媒體的「新聞大爆炸」,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不但搶先報導,還多次資助中國學者繼續發展。

一九九五年,《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了《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矚目》的報導,指出:

「寒武紀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發性的重大事件,現代生命的多樣性起源於此,……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可能動搖傳統的進化論」

同年7月19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題為《向進化論挑戰的澄江化石》的文章,裡面提到:

「達爾文的…中心論點是:生物種是逐漸變異的,但是……距今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現了從單樣性到多樣性的飛躍。」

中央電視臺也報導了澄江的發現,使全國學術界大為震驚!

與國際同類研究相比,1909年發現於加拿大中寒武紀的「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在近一個世紀以來,經英、美、加、意等國科學家持續研究,在早期生命研究領域獨佔鰲頭。

澄江古生物化石

而澄江動物群則比「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時間更早,年代向前推進了約1500萬年;澄江動物群研究成果糾正了「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研究中的一些錯誤,國際學術界也高度讚揚中國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因此,《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項目,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4.教育之殤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唯物主義的無神論國家,政治立場要高於科學,《人民日報》的官方表態,是為還科學予真理邁出了一大步!

「進化論」在世界範圍內,只是一種理論,而不是定論!

然而,「進化論」及達爾文,至今為什麼仍然在我們的學校裡被供奉呢?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地說:

「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這是一個學術無法回答的問題。

不只是看客

我們看看美國是怎麼做的,在美國的很多州,州政府通過立法規定,對生物學課本裡面都要加一個注,上面這麼說:

「警告!這本教科書所討論的進化論,是一些生物學家對生物,如植物、動物和人類的起源,提出的科學上的解釋,是一個有爭議的理論。當生命首次在地球上出現的時候,無人在場!所以,任何關於生命起源的陳述,應當被當作理論,而不是事實!」

這種做法就比較客觀,「進化論」在學校裡作為一個學派分支還好,是作為學術的一種補充。

沒有證據的科學理論,任何人都有權利提出屬於自己的十套八套理論出來,而後去寄望於後人來完善!《物種起源》發表到現在越過150年了,已經給夠了時間讓達爾文主義者,去證明這套體系。進化論到了沒有證據支撐的今天,大多數人只不過是靠著信心接受、人云亦云,書上這麼寫,老師這麼說,盲目相信的地步,實質上已經淪為了沒有上帝的「信仰」。

在尋找人類來源的徵途上,未必是要找到原路才叫勝利,證明此路不通也是一種巨大的貢獻!

後續繼續討論關於人的來源問題

相關焦點

  • 中國發現五億年前的「四不像」化石,為達爾文進化論再添實錘
    這種蝦形化石長有五隻眼睛,同時還具有類似當時海洋中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捕食「大鉗子」和我們熟知的節肢動物(如蜘蛛、蜈蚣、螃蟹和蝴蝶)的多種特徵,被稱為寒武紀的「麒麟」,名叫「章氏麒麟蝦」,它是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 這是我國雲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又一有力實證。
  • 五隻眼「蝦」化石?澄江動物群又有新發現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化石上的「蝦」就長有五隻眼睛其身體還兼具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的多種特徵被譽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是打開這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中又一最新發現,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在地球這個充滿生機的星球上,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歷史。然而,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複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自然》:這個五億年前的「四不像」,為達爾文進化論再添實錘
    這是我國雲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又一有力實證。它長啥樣?近日,英國《自然》雜誌最新報導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被稱為「麒麟蝦」,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又一有力實錘。那麼,它為什麼被稱為「麒麟蝦」?科研人員在哪裡發現了它?它究竟在生命演化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它的科學意義在哪裡?請聽我們娓娓道來。
  • 雲南澄江化石群最珍貴的早寒武紀地球生命大爆發的化石遺蹟
    雲南澄江化石群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填補了中國化石類自然遺產的空白。澄江動物化石群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省澂江縣撫仙湖畔,距省會昆明52公裡,境內景色優美,交通極為方便。澄江動物化石群是當今世界上所發現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個多門類動物化石群,從海綿動物到脊椎動物以及絕滅門類都有其代表。它們生活在遙遠的5億3千萬年前的寒武紀早期海洋中。
  • 寒武紀時期的「四不像」,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增添實證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是對生命起源和發展的一種假說,自從發表後就一直備受爭議,甚至不斷被推翻。現如今英國《自然》雜誌聲明:寒武紀時期的「四不像」,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增添實證。英國《自然》雜誌中報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一種五億多年前的奇異化石。
  • 中國遼西——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填補完善達爾文進化論的寶地
    了解生物考古以及喜歡化石的朋友對遼西古生物一定不陌生。這裡是享譽世界的中生代珍稀生物化石富集地區,是世界自然遺產珍貴的一部分,被譽為「世界古生物化石寶庫」、「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聚寶盆」。這裡不但是生物考古學極為關注的地方,也是化石收集和收藏者嚮往的寶地,並且形成了一種獨有的遼西生物化石產業,這些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很少見的。那麼為什麼遼西地區有著如此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呢?還得從這裡獨有的生態環境條件以及化石形成過程說起。
  • 這隻「蝦」 解答了「達爾文的困惑」
    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裡就特別提到,複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同時這也成為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員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了解答「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的關鍵化石——「章氏麒麟蝦」,並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項最新研究成果。
  • 澄江化石地發現過程:一錘子砸出一個新物種
    7月1日晚,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一個化石類世界遺產,填補了中國化石類自然遺產的空白。  巧合的是,28年前,也是在7月1日,青年科研工作者侯先光發現澄江動物化石群。當時,侯先光是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員,如今他是雲南大學的教授。
  • 奇蝦化石:海洋霸主的「前世今生」—新聞—科學網
    幾億年過去,桑海滄田,日月輪轉,那些曾經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海洋中的奇蝦,早已被埋在地層裡,變成了化石。上世紀9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發現了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奇蝦化石。如今,這幾塊奇蝦化石靜靜地躺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的標本館中,從那黃橙色的頁巖片上,人們仍能感受到奇蝦那份往日的霸氣。
  • 五億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 中國學者發現5億多年前四不像動物:長著蝦的身體、有5隻眼睛
    五億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 一隻來自寒武紀的「麒麟蝦」破解「達爾文困惑」
    寒武紀大爆發,因對達爾文的進化論產生了巨大挑戰,成為百餘年來困擾古生物學家的重大謎題。 近日,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又添一項重大科學發現:一隻來自5億年前的「麒麟蝦」。這在古生物界掀起波瀾,它向世界再一次印證了生物進化論的預言。「麒麟蝦」的發現背後,是科研人員十餘年的潛心研究。
  • 科學家發現五億年前蝦化石,被譽為寒武紀「麒麟」
    這是我國雲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有力實證。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尋找過渡型祖先化石在地球上,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歷史。然而,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複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
  • 熱河生物群及燕遼生物群:化石演繹中生代地球生命史(二)
    熱河生物群以及燕遼生物群的化石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過渡的所有生物門類,對研究熱河生物群起源、鳥類起源(包括羽毛起源)、哺乳動物的起源、被子植物起源及昆蟲與有花植物的協同演化等重大理論問題,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化石依據。因此,熱河生物群被譽為『20世紀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發現之一』,遼西地區為中心的熱河生物群是世界級化石寶庫。
  • 地球生命進化史上一大奇觀: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那時,科學界還沒有發現寒武紀之前的化石,因而科學家們對這一生物重大進化現象困惑不已。達爾文甚至認為這一事實會被用作反對其進化論的有力證據。這兩個著名生物化石群是上世紀上半葉世界上最偉大的自然科學的發現,被視為研究早期生命最經典的化石群。埃迪卡拉生物群解謎的關鍵發現於雲南的澄江動物群進入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系列重大發現在中國出現,使我國迅速成為了世界研究早期生命的熱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多年前「五眼大蝦」化石
    中新社南京11月5日電 (徐珊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5日消息,由該所朱茂炎研究員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發現5億多年前長有五隻眼睛的蝦形化石——「章氏麒麟蝦」。它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5億多年前,複雜多樣的生命在地球上突然出現。這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從達爾文開始,「寒武紀大爆發」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
  • 「澄江小蟲蟲」引熱議 聞名世界的古生物化石地
    對於網友們的不同看法,9號下午,記者也來到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了解情況。工作人員介紹,標語上所說的澄江小蟲蟲,其實是指聞名世界的澄江化石。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 陳泰敏:「是5億多年前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見證,澄江化石裡發現了16個門類,200多個物種,因為個體比較小,所以我們叫他澄江小蟲蟲。」
  • 進化論的認識誤區
    比較著名的化石群有位於澳大利亞南部晚前寒武紀的埃迪卡拉動物群,我國雲南中寒武紀的澄江動物群,以及加拿大中寒武紀的布爾吉斯頁巖動物群。很多中國人都未必知道澄江動物化石群,但它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卻很高。它的發現,填補了埃迪卡拉、布爾吉斯這兩個動物群之間演化的一個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