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上下數千年文明,歷朝歷代進步不止,不乏武將為了百姓沙場徵戰,不乏文人為了百姓變法圖強。
歷史上有名的變法倡導者為了變法這個理想可謂是拋頭灑血,傾盡所有。現在看來的確稱得上是民族英雄,他們和那些沙場上的戰士們一樣,值得後人銘記!
1. 管仲
管仲出身不俗,家世甚好,可以說本對他的坦途很有幫助。父親是齊國大夫,誰知後來遭遇家道中衰,協助齊桓公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等方面都進行改革,其主要可分為兩方面:一個是對外政策,為開疆擴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個是對內又使齊國百姓經濟上升了一個檔次。
如此精通經濟、外交、政治、軍事的人才自然是受到齊桓公的重視,不但自己壽終正寢,其福澤同樣庇佑了其後人。
而且管仲還有經商頭腦,同好友一起經商,但總是算計私利,賺了錢自己分大頭,給朋友蠅頭小利,但朋友從來不計較,大家都說管仲自私自利,不講情分。
即使有這些微詞,管仲也堪稱是人才,在丞相位40多年,有他輔佐齊桓公,使得齊國強大起來,他的進步思想對當下社會仍然有可借鑑之處。
2. 商鞅
從小學就開始學歷史,學商鞅變法。
商君同樣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都有特殊見地,但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做法就是制定出了極為嚴苛的法律。
耿直的商鞅極力主張變法,這在當時得罪了不少人,這也是商鞅不能善終的一個最主要因素。
商鞅很有頭腦,以政治制度變革、鼓勵生產,按勞領賞為主,相對於其他各國的改革而言,商鞅做的是最全面,也是最徹底的。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其首先便要以籠絡人心為主,他以一個簡單「扛木頭」事件,來證明國家說話也是講誠信的。可以說沒有商鞅,就沒有秦國的富國強兵。
商君耿直不夠圓滑,不能夠對皇權貴族的做法睜一眼閉一眼,主張的變法雖說為日後大秦的一統天下奠定了有力的基礎,但卻最後落得一個車裂的下場,不得善終。
3. 王安石
北宋的王安石是除了管子以外的又一個壽終正寢的變法倡導者,在他變法的過程中,即使使得北宋國力逐漸增強,百姓也能安穩度日,舉國上下呈現一片繁榮昌盛景象,百姓沒有了過多的負擔,本來都應該 感謝他的,但是同樣的,他還是遭受到了惡意中傷,那些都是他自己曾經一心幫扶的百姓,不管是百姓也好,國家也罷,可能王安石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踏上前人的老路,其教訓如今也降臨在了自己的身上,從他的不少詩中便可以看出他壯志難酬的情懷。
為了富強國民王安石傾盡一生所學,每一條變法都思前想後深思熟慮數十年,卻被幾次罷官,被謠言纏身,實屬不易。
4.戊戌六君子
短暫的戊戌變法只維持了103天,它就像一顆流星,雖有光芒但實在短暫。
幾個有著新思想的愛國青年,憑著一腔熱血,憑著進步的思想想要為國為民做一些事,奈何封建主義思想的根深蒂固,奈何自身力量終究不夠強大。
即使他們年輕有為、勇敢有謀略,最終結局仍舊是殺頭的殺頭,發配的發配,不禁惋惜。
變法圖強的領導者們,不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不論是壽終正寢的還是被迫害的,只要是為國為民,傾盡一生的,都值得後人永世敬仰、萬世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