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大氣網訊:1 政策趨勢
大監管格局形成,開啟深耕時代
國內的環保產業已經邁入2019年,縱觀環保產業的發展,2019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水土固廢氣的大監管格局已形成。
新的格局下,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時代。
在政策深耕時代,三個維度的發力將對環保產業的發展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1.政策的時間維度:大限將至倒逼產業提速
過去4年,環保行業涉及水、土、氣、固廢處理全方位的政策法規雖然來的有些遲,但終究還是到位了。
《水十條》、《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等
到2020年,七大重點流域Ⅲ類水比例達70%以上;
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3%;
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
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
京津冀區域劣V類下降15個百分點;
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
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汙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
地級及以上城市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地級及以上城市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氣十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等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
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為核心的 VOCs 汙染防治管理體系,實施重點地區、重點行業 VOCs 汙染減排,排放總量下降 10%以上;
到2020年底前,在電子、包裝印刷、汽車製造等 VOCs 排放重點行業全面推行排汙許可制度。
《土十條》、《「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到2020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3%;
到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糧食主產縣基本實現農業資源循環利用;
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基本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公共機構普遍實行垃圾分類,作為先行先試的46個城市要初步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2020年重點行業的重點重金屬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
2020年底前,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
2.政策的實施力度:環保督察
種子撒下去了,能不能有所收穫,有多大的收穫,最終還要看澆水施肥和護養的功夫。
所以,從政策層面看,接下來的重點必然是要在環保政策法規的執行上下功夫,而且這將是生態環境部2019起最重要的工作。
2019年開始,以生態環境部為主導牽頭的環保督察將會做大大小企業全覆蓋,民企和央企也會做到一視同仁。
隨著環保相關法律法規的就位,涉及環保的處罰,包括罰款與刑事責任,將會得到極大落實。
3.政策的持久性:督查的常態化
2018年,環保部更名為生態環境部,這名字變化的背後是職能與態度的變化。
地方的環保局也在逐步升級為生態環境局,新的機構將會承擔起常態化的環保督察任務。
去年年底和一位在南通做記者朋友聊天,他告訴我現在政府對環保的態度真變化真的好大,我問題何以見得?他說他們報社內部得到的一個關於2018年全年的南通市環保舉報案件受理率的數據,這個數據是2017的5倍,是2016年16倍。
不僅是案件受理數據上有驚人的提升,處理的效率也提升明顯,很多企業被舉報後,確實被查處甚至還上了報紙,而這都是因為一個普通公民的舉報,這在以前是很難想像的。
現在的環保督察不是一陣風式運動,而是化為了各個地方生態環境局日常的核心的工作。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