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雷眼裡,未知,是恐懼最好的同義詞,這也是為何我們在《契約》中,看到了一個和《普羅米修斯》關聯性並不是太強的劇情,因為這樣才能迸發出新的未知和恐懼,讓大家繼續保持對異形世界的神秘和敬畏。
比如大衛為何腹黑到這種程度,肖恩和大衛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天堂母星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契約號最後將會何去何從,異形前傳第三部還有沒有戲等等諸多問題。
文章會涉及三期視頻節目!由於時長都超過30分鐘,所以只能用小程序方式嵌入。第二期:《異形契約》細節解析
第三期:《異形契約》終極謎團解答
預覽導讀
第一章:回顧《異形契約》(僅在視頻中)
第二章:刪減戲份解析
第三章:細節拉片詳解
第四章:《天堂》劇本
第五章:《失樂園》劇本
第六章:沃特和大衛
第七章:肖恩死亡之謎
第八章:謎團解答
第九章:異形前傳3
在《異形契約》公映版本,影片留下不少不疼不癢的坑,留給觀影后觀眾展開討論,等到藍光發行後,填了一些公映版本的坑,之後再迎來一波激烈討論,這正是影視公司想要達到的效果。
1 白房間
這一段其實是屬於擴展,達到了將近5分鐘,偉倫和大衛有著長時間的交流,大衛在為偉倫彈奏為《眾神進入聖靈殿》後,大衛有解釋對這首曲子的理解,大衛說到,神不滿他們造出來的物種,他們貪婪和虛榮,於是神們放棄了創造,神後來也意識到,自己也有缺點。
這一段對話從某種程度,暗示了工程師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在《普羅米修斯》中,工程師如同神一般存在,然後造了人類,但人類的劣根性和缺點,讓工程師最後放棄了人類,在這個過程中,工程師也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
2 沃特的誕生
這一個番外,其實可以理解為是AMD的一次植入,因為沃特的核心CPU是AMD晶片。創造沃特這段視頻,可以和創造大衛的視頻作對比,創造沃特的環境明顯比大衛更高級一些,而且選用的材料也更上層和尊貴。沃特誕生後,還有專門兩位員工對沃特進行修繕,估計這兩位員工也是機器人吧。沃特的核心宗旨是服侍人類,這也是他在正片中不斷提到的。
3 火衛一測試
這是一段來自為偉倫工業的內部擴展視頻,講述的是契約號船員的篩選過程,這個測試項目名稱叫「火衛一」。火衛一是火星中的一顆衛星,取名為Phobos,源自希臘戰神阿瑞斯(火星)愛神 (金星)的兒子福波斯,也有恐懼,害怕的意思。
整個測試的操作流程,只有一位面無表情的員工執行,大部分語音指令,則是由一位男聲AI名叫父親father的系統操作,和契約號的AI母親mother系統相呼應。而這男聲也致敬了《異形4》中father的AI系統。在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生化人沃特對恐懼無感完勝之外,丹妮絲表現出了強大的抵抗恐懼的壓力。而在短片開頭,有清理嘔吐物畫面,估計這是前面測試其他人留下的,也就是說,這個測試會篩選掉一些不適合契約號殖民任務的報名船員。值得注意的是,沃特對恐懼的無感,呼應了大衛的番外片,大衛被問到什麼讓他感傷,大衛充滿情緒留下眼淚,這樣的對比,都說明沃特不光被閹割了自我意識,甚至還閹割了情緒。
4 最後的晚餐
這是一段番外篇,時間放在眾船員準備進入休眠前的故事,這一段是非常完整的場景片段,在當時《契約》上映前作為片段素材宣傳,當時大家都以為會在正片出現,結果沒有。標題取名為「最後的晚餐」,英文last supper,和達文西著名的壁畫《最後的晚餐》英文是一樣的,宗教含義已經很明顯了,更深解讀我們放在後面,我們先來看發生了什麼。沃特在為丹妮絲檢查休眠前身體狀況,雅各布此時染上了風寒有些發燒,所以選擇提早進入休眠,這也是之後飛船出事後,雅各布一直叫不醒的原因。
在這有個細節,雅各布在休眠前,田納西有問誰做祝酒詞,旁邊的副艦長奧拉拿著本子,準備毛推自薦,結果沒來得及說,雅各布就安排了丹妮絲。之後大家舉行休眠前的派對晚餐,我們可以看到船員互相都是情侶,其中還有兩對男同性情侶。這一段晚餐,其實對應了1979年《異形》讓人印象深刻的圓桌聚餐。
之後女駕駛還做出異形要破胸的痛苦表情,但其實只是吃東西被嗆到,這也算老雷自我致敬了。在他們聊天過程中,有兩處比較有意思,第一是辮子女聽說殖民地外有像蟑螂的怪物,其實是在隱喻接下來的異形。這也間接透露自從普羅米修斯項目失敗後,公司內部傳出了不少「未經證實」故事。第二處是丹妮絲的發言,奧拉第二次試圖想自己發言,丹妮絲直接不客氣的打斷了奧拉。丹妮絲指出,這是人類歷史首次遠航殖民,這應該也等於指出在2104年,人類首次飛出太陽系,尋找宜居星球進行遠航殖民。
5 航行日誌
在眾船員最後晚餐後,這支片段最早是記錄了5位船員的視頻日誌,分為5小段,是他們在休眠前的視頻信息。
第1位是丹妮絲,她正在和爸爸做道別,從她的話語中,我們知道她和家人不會再見面,因為這次殖民計劃是單程票,不可能有往返,船員和2000位殖民者會在新星球共創新世界。
第2位是爛臉哥,從他話語中我們知道,他帶領了6人小隊保護整個船員。
第3位是奧拉,他比較正式還念了稿子,用比較有信仰儀式的話語,感謝這次殖民計劃。
第4位是辮子女,她比較多愁善感,她似乎在和地球的朋友道別,並說不要忘記她。
第5位是田納西,他向自己的弟弟發送了視頻,並要和弟弟進行雲端喝酒慶祝,他還指出當時申請殖民計劃時,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沒想到真的入選了。
田納西還坦白自己犯罪過三次,偷過車,犯過事等等,然後諷刺居然現在把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殖民計劃,也就是契約號飛行駕駛任務給他,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這也側面反映了田納西的為人,以及正片中他為何能冒險下降契約號高度救人。
之後田納西還提到等他醒來,或許弟弟就會老到頭髮都沒有了,這間接說明當時人類飛船有時空跳躍技術。
6 溫室植物
這一段戲份發生在契約號的溫室植物栽培區,我們也可以看到契約號其實有種植植物蔬菜,說不定還有土豆嗯。沃特在照料這些蔬菜時,哼起了小曲,這時寂寞難耐的系統AI和沃特聊起了天,系統告訴沃特讓植物聽音樂助成長是偽科學,沃特說到為何確定我唱歌就是為了植物呢。而這時中子星爆炸了,所以這裡應該是一個備選片段,最後選了正片沃特在查看休眠殖民者時中子星爆炸。
7 奧拉和丹妮絲
雅各布出事後,有一場單獨奧拉把丹妮絲拉到角落聊天的內容,這一段也屬於擴展。奧拉表示非常尊重雅克布,並聲稱雅各布是一位真正的領袖,但之後奧拉用較為命令的語氣,讓丹妮絲覺得傷心就大聲哭出來,並讓丹妮絲去休息,這裡交給他就好。相反丹妮絲沒有覺得感動,反而感覺自己被誤解為不堅強的女性而惱羞成怒,丹妮絲告訴奧拉,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哀悼雅克布。這一段從而也解釋了奧拉在召集大家開會時,為何丹妮絲中途才出現,奧拉也並沒有指責丹妮絲,因為這是奧拉自己讓丹妮絲去休息,畢竟所有船員中,當時只有丹妮絲失去了愛人。而丹妮絲在奧拉開會半中途進來後,直接向大家匯報她的檢查相關工作,側面就是想表達丹妮絲是一位盡職盡責,不想把悲傷展露出來的女子。
8 沃特安慰丹妮絲
這段刪減戲份,丹妮絲坐在角落發呆,此時沃特走了進來,並帶了一些類似大麻的東西給丹妮絲,並說這會讓丹妮絲心情好一些。之後丹妮絲表達了謝意,並指出沃特真是個暖男,但沃特說這只是我的程序。這裡算是加多了一場沃特和丹妮絲之間人機情感的戲份,如果你了解這戲,也更能清晰理解為何沃特數次救下丹妮絲。
9 丹妮絲的回憶
在丹妮絲收拾雅各布遺物時,觸景生情,想到了地球上和雅各布的時光。當時地球上大雪紛飛,他們在溫暖的公寓中,雅各布叫醒了正在熟睡的丹妮絲,並聊著起源6號星的規劃,還有小木屋的一些修改方案,兩人充滿期待和憧憬,但如今只剩下丹妮絲一人。這一段回憶劇情,為我們展示了當時地球的景象,起碼讓我們知道地球當時還算正常,並沒有地球出現危機人類才殖民。為何這麼說,因為有部分影迷在《普羅米修斯》中,認為肖恩之所以最後不願意回地球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當時地球已經滿目瘡痍,回地球不如直接去繼續尋找工程師母星。不過現在這刪減片段等於告訴大家,地球沒事,人類就是想殖民其他星球而已。
10 雅各布的葬禮
該片段首先是奧拉一人獨自在駕駛艙,看著自己以前的一張老照片,照片中有一位老人,後面是教堂,這老人估計是奧拉的外公,後面會聊到,教堂則代表了奧拉一家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之後奧拉打開屏幕,看到了丹妮絲他們為雅各布舉行簡單葬禮的儀式。當時還只有丹妮絲和沃特,沃特說他已經編寫了正式的太空葬禮程序,但丹妮絲拒絕了,沃特問那為何還邀請他參加葬禮。丹妮絲說因為她很寂寞,哦不對,丹妮絲指出大家(其他人)都是情侶,或許沃特在場,可以緩解她獨自一人的尷尬。
11 小白對不起
這些刪減戲份發生在船員第一次被感染,刪減原因很簡單,是為了讓這段戲節奏更緊張一些。小白和卡琳回登陸飛船時,小白中途有摔倒,並一直向卡琳說對不起,小白兩眼翻白,呼吸急促,從而讓我們更具體了解被感染後的症狀。
12 穿越廣場
大衛發現船員後,帶領一行人一起去白巨人的宮殿內,當他們穿越數不清的屍體廣場時,有船員點亮閃光燈,並往廣場下方扔去。原來廣場下面,有著很多艘工程師的飛船,廣場下面其實是一個巨型的飛船停靠倉庫。這一段其實進一步解釋了,這顆工程師母星星球,或許並沒有表面展現的科技落後像古羅馬,也沒有像很多網友提出的,這顆星球是工程師的另一個殖民星球。
13 兄弟和兄弟
當船員在大堂內安頓好後,沃特說準備要去會一會大衛,兄弟和兄弟之間的聊天。沃特說大衛是原型機,大衛跟隨偉倫一起展開過普羅米修斯項目,而他自己則是大衛的複製品,大衛就像另一個世界的自己。
14 禱告
在辮子女單獨去清理傷口那段,她在之前有念了一段禱告,她用的是希伯來語,在她的脖子上,還戴著六芒星的項鍊,說明她是猶太教的教徒。所以有網友指出奧拉是船員中唯一有信仰的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偉倫工業也並沒有因為普羅米修斯項目,而迷信的排斥有信仰的人作為船員。但有些諷刺的是,辮子女禱告結束,就被新形態給幹掉了,這從中也暗示了在遙遠的星系,信仰的神明並不能保護你。
15 穿越(相遇)
這是一段來自大衛的閃回,也就是最為緊密連接《普羅米修斯》的番外片,相信大家都看過這一支番外。這支番外,其實一開始是完整放在正片中的,但後來被老雷單獨拿出來作為番外,而在正片中已經只剩下最後到達的屠城畫面。《穿越》這支片講述了肖恩如何修理好大衛,兩人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建立了非常不錯的情誼,最後肖恩進入了休眠,整艘非常由大衛控制。等到達工程師母星後,大衛便開始大開殺戒,這支片段雖然補完了正片的一些內容,也很好的連結《普羅米修斯》。但也給大家製造了更多謎團,不要著急,等到深度解析我們再一起深挖。
16 沃特的匯報
接著沃特繼續說,大衛十年來,獨自一人在這,沒有得到任何檢修,我不確定他現在變成什麼狀態了,但接下來我們會弄清楚。
17 奧拉「生」前
大衛帶著奧拉去異形卵的洞穴,在前往那之前,大衛有讓奧拉聞一種香脂,這種香脂可以掩蓋洞穴的惡臭。大家注意到了嗎,這個裝著香脂的金屬盒子,和此前《普羅米修斯》開頭白巨人拿的金屬盒基本是同類型。這其實也間接證明,白巨人或者說工程師,和這顆星球,不光只是殖民和被殖民的關係,和前面廣場下停靠著多艘工程師飛船證明是一致的。後面會具體展開說明。
18 大衛的實驗室
這一段番外是幾個片段組合成大衛的實驗室,全部接起來大概有6分42秒,作為偉倫工業的機密檔案視頻。影片剛開始是契約號系統AI母親的陳述,指出大衛用更高階的安全碼上傳了視頻,這也側面說明偉倫當時其實有給到大衛非常高的權限,還有偉倫工業有更腹黑的隱藏部門和項目。當時偉倫這麼做,目的肯定只有一個,就是想研製出永生的辦法。之後,我們隨著大衛的旁白,知道了大衛利用黑水研究有機生命體的一些進展。
第1是此前在《普羅米修斯》中,我也引用了這支片段,來介紹黑水的功效,黑水就像是納米級的激進版AI,能自動尋找宿主。第2是大衛一直不忘自己創造的使命,或者說原動力,他在不斷從人類和白巨人,還有其他動物中提煉,然後和黑水反覆做實驗,之後在無形中,他完成了異形卵的研發。在大衛實驗室桌上,我們可以看到異形卵從最初和雞蛋一樣小,變成和洞穴標準異形卵那樣大。
第三是大衛在契約號上,他把自己研發出來的抱臉蟲稱為狼,而那些休眠殖民者稱為羔羊。但大衛覺著這些都不完美,然後說了我的女王,畫面接到大衛用左手,摸著丹妮絲的休眠倉。這裡大衛用的是左手,說明此前斷掉的左手已經治癒,或許船體內有修復左手的材料,也有可能隨著時間推移大衛能自己長出手。我更願意相信前者,畢竟生化人的材料和相關修復,在契約號不可能沒有吧。至於大衛說到女王,還有大衛和肖恩之間的解釋,我們留到後面一起解析,不是我賣關子,是具體聊到大衛和肖恩的關係時,一起聊會更清晰。
19 最後的生命跡象
這支短片是為了祝賀《異形契約》藍光發行2周年,於是在2019年,又補了一支番外片叫《最後的生命跡象》。這支短片講述的是後來偉倫工業又派了一個探險家,親自去大衛實驗室一窺究竟。坦白講這片段沒啥含金量,只是單純不想可惜這個大衛實驗室場景,再拍了一段視頻,當然我們也從中看到了抱臉蟲卵的一些變化,還有大家都期待的那船員的作死行為。為何說沒含金量,片中的時間顯示的是2017年,其實就是《異形契約》上映的年份,這也間接說明這段視頻不太可能會納入異形宇宙裡。當然有人猜測這和異形前傳第三部有聯結,或許算是一種變相預告,但這些都沒有得到官方的回應。
第三章:細節拉片解析
關鍵詞:契約
我們知道,影片副標題契約,是這部影片契約號的由來,就如前作普羅米修斯號一樣。但普羅米修斯和他本身影片的劇情,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那麼今天這一部《異形:契約》中的契約,又代表著什麼呢。契約的英文單詞,也可以翻譯為聖約,最早出現在希伯來聖經中,主要指的是上帝(神)和人之間建立的約定,即上帝造福人類,而人類在行為,道德和宗教上要負有一定義務。
這個理解範圍就更為複雜和廣泛了,同時也有非常多的宗教含義和故事。結合影片來理解,這裡更多可以解釋為「諾亞之聖約」(契約)。上一期我就聊到,契約號其實就像太空版的諾亞方舟,在《創世紀》中,諾亞一家和動物登上諾亞方舟,所以之後的人類,都屬於諾亞的後裔。此後諾亞給人類頒布了諾亞契約(聖約)七大法律,來約束人類的一些行為。所以契約(聖約)在影片中的意義,或者說這艘船之所以取名為契約號,就是希望這些殖民新世界的人類,不忘人類之契約,殖民者在新世界同樣約束人類的不好行為,好好做人。
當然,如果拋開宗教解讀,更現實的含義是,在契約號上,載著眾多殖民者和船員,他們離開地球,拿的是單程票。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船上的人和偉倫工業達成一種契約合同,他們用自己不能反悔的決定,來換取偉倫工業給他們一個全新的世界和未來。在影片中,契約模式其實無處不在,比如馬上就會聊到的,大衛在白房間裡演奏的《眾神進入聖靈殿》的故事,還有丹妮絲答應雅各布在河邊建小木屋,沃特對丹妮絲的責任等等,都有著一種契約默契。
關鍵詞:白房間的大衛
影片開頭的白房間閃回片段,我們沒有影片具體時間背景,白色房間簡約富有現代感,外面是絕美的大自然山川風景。這裡老雷玩了一個小彩蛋,白色房間這場戲,是室內搭棚拍攝的,這窗外的風景,其實在《普羅米修斯》的開場有出現過。
從偉倫發色來看,不像是2023年TED演出時那麼神採奕奕。而根據偉倫工業的時間年表,大衛一代是在2025年誕生,在TED演講2年後,2年時間應該不會讓偉倫看起來年紀變化這麼大。但也不應該是大衛8,大衛8是2078年研製出來,1990年出生的90後偉倫,那時已經88歲了,白房間的偉倫看上去也沒那麼老。
綜上所述,這一段回憶應該是期間偉倫比較滿意的一代大衛,之後按照這個機型繼續升級。那麼《普羅米修斯》中的大衛,是不是白房間的這一代大衛呢。在《契約》紀錄片中我們找到了答案,法鯊的訪談,直接稱呼他飾演大衛的角色叫大衛8,所以在《普羅米修斯》和《契約》中的大衛,是大衛第八代。只是說,跟隨著偉倫的這位大衛8,一定是為偉倫量身定製的,有更高的權限,也有更隱藏的核心驅動力。
讓我們回到白房間開頭,以大衛的眼睛作開場,我們都知道老雷自我致敬了《銀翼殺手》開頭,用複製人羅伊的眼睛做了開場。我們之前聊過偉倫的人設靈感,來源於羅伊,偉倫和羅伊一樣,不滿造物主設計的壽命,從而去找尋生命的答案。而如今同樣以人類創造出來的大衛眼睛開場,大衛是永生的生化人,相較於羅伊甚至是偉倫,大衛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宇宙和生命的答案。白房間內的幾件藝術品,也讓我們疑惑偉倫對於大衛到底做了什麼?!讓我們先來讀懂這些藝術品,大家自然會有答案。
首先是卡洛.布加迪設計的王座椅,沒錯,就是大家理解的頂級跑車的布加迪,布加迪跑車的創始人埃託雷.布加迪的父親,就是卡洛.布加迪。卡洛.布加迪是著名的義大利家具設計師,建築師,雕塑家。他的家居設計並不能簡單歸納於任何一個設計流派,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之後人們認為布加迪的家具在當時並不現代,於是嘗試著給布加迪的設計創了一個流派,叫新藝術未來,但遭到了布加迪的反對,他認為自己的設計就是屬於自己的。布加迪的奢侈家具,會選擇一些極為稀有的昂貴材料,比如象牙,珍珠母,駱駝皮,動物骨頭等作為原材料,當然這些在今天是不環保的。但更應該值得注意的是,布加迪是嘗試把人類各層不同文明,和大自然,科學,動物等各種元素加以疊加重組,從而得到一件獨一無二,看起來反常規類似於外星文明的作品。
布加迪的家具給人的感覺,都充斥著神秘感,能量感,還有權力的象徵,尤其是影片中的王座椅,於1905年在米蘭設計製造,布加迪當時受到日本,摩爾和伊斯蘭,北非藝術等設計靈感。這張王座椅的交融設計,其實也是大衛之後對有機生命體雜交實驗的暗示,充滿著無限的可能和想像力。大衛一開場是坐在這個王座椅上醒來,意味著一個新生物種人工智慧的誕生,偉倫給予大衛足夠的重視和厚望。但之後偉倫讓大衛起身,經過兩人一番交流之後,偉倫被大衛的生命靈魂拷問難倒,生化人永生,人類終會有一死,這種生命盡頭的無力感,讓偉倫做回王座椅,讓其大衛給他倒茶,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著人類的權力。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其實在不遠處靠牆的地方,還有一張的王座椅,注意這兩張王座椅並不是自成一對左右對稱,而是一模一樣。這也意味著王座椅可以不僅視為權力的象徵,也可視為生命的創造者的王座。白房間中央的王座椅大衛和偉倫都有坐過,偉倫創造了大衛,大衛之後也創造了別的生命,而靠牆那張王座椅,偉倫和大衛都沒有坐,而是放在他們的後面,這也代表了那張王座椅的歸屬者,是偉倫要找尋人類生命答案的創造者。
在中央王座椅旁邊,有一個極簡現代主義風格的茶几,這個茶几是由法國建築師艾琳.格雷Eileen Gray設計,這個茶几名字叫E1027。E1027其實是格雷和她的長期合作搭檔和戀人Jean.badovici設計的一座別墅。E1027也富含破解的趣味,E代表了Eileen,10代表第10個字母J,也就是格雷戀人Jean,2代表Boadovici,7代表Gray格雷。在影片中,王座椅更多代表了神秘複雜和權力的象徵,茶几代表著設計的極簡的突破,兩者組合在一起,意味著偉倫創造生化人大衛的內在和外在。大衛身穿簡潔的白色連體衣,不管妝容髮型,還是舉手投足,都給人一種文質彬彬的氣質(如E1027),但大衛的內心,卻充斥著猜不透的思想(如王座椅)。
我們再來看大衛身後的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這也是大衛看了雕塑之後給自己取名為大衛。雕塑大衛是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傑作,文藝復興的思想基礎是人文浪漫主義,但文藝復興整個浪潮擴展的範圍,影響了中古時代教育的變革,其中包括但不限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和科學知識,藝術的追求等等。文藝復興發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就是用意語「重新」和「出生」組合而成的,大衛雕塑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作,這裡也暗示了生化人大衛的誕生,對人類文明發展有著變革的意義。此外,雕塑大衛本身,也和生化人大衛使命息息相關,雕塑中的大衛,是聖經中的猶太英雄大衛王,耶西最小的兒子,有「被愛的」,「蒙愛者」之意。
生化人大衛甦醒時,偉倫深情充滿愛意的對大衛說,你是我的兒子。而且在《普羅米修斯》中偉倫對大衛的重視,一再強調大衛是他兒子,都說明大衛被父親偉倫恩寵和讚賞著。雕塑中的大衛面色堅毅,米開朗基羅描繪的是出徵戰鬥前的大衛,也預示了生化人大衛會之後會隨著偉倫,去出徵探索人類生命的奧秘。
同樣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牆上那幅《耶穌降生》,出自皮耶羅.德拉.佛朗切斯卡。關於《耶穌降生》的大師畫作非常多,這宗教的含義很明顯了,其寓意就在於耶穌降生,給人類希望,帶給罪惡的世界救贖。耶穌的環節在前面《普羅米修斯》已經聊的比較透徹了,在這裡我們看到耶穌相關的油畫也不意外。不過值得聊的是,是為何選皮耶羅.德拉.佛朗切斯卡這位畫家,是因為佛朗切斯卡除了畫作,還撰寫了大量數學和透視法的文章,精準的線性透視法是他作品的特點,而且他的作品背景刻畫十分細緻,光線清晰,空間距離感適當。
同樣的,大衛用施坦威鋼琴,也代表著音樂方面的才能。綜合上面來看這些藝術品和背後的故事含義,繪畫,音樂,設計等,都代表著人類不同時期的不同領域的造詣巔峰,而生化人大衛,則代表著人類科技和生命的變革。偉倫把大衛和這些藝術品擺在一起,也象徵了偉倫覺得大衛能和這些瑰寶藝術品的大師比肩。
偉倫讓大衛去彈首曲子,偉倫選了理察.華格納,但曲目由大衛自己選。之後大衛選擇演奏了華格納的《眾神進入英靈殿》(瓦爾哈拉),注意這裡是大衛自己選的曲目,不是偉倫。《眾神進入英靈殿》出自華格納的名作歌劇《尼伯龍根指環》中的第一章《萊茵的黃金》中的段落。該歌劇一共分為四大章節,第一章是《萊茵的黃金》,第二章是《女武神》,第三章是《齊格弗裡德》,第四章是《諸神的黃昏》。這整套歌劇對後世影響深遠,一些經典曲目也不少出現在影視作品中。老雷選用《眾神進入英靈殿》,出現在了開頭和結尾,肯定有其深意。
《萊茵的黃金》全章節的故事,非常簡單概述,就是虛榮的眾神之王沃坦和妻子弗裡卡,為了儘快完成瓦爾哈拉宮殿,於是和巨人有了契約,答應建好宮殿會把女神芙瑞雅送給巨人。等到巨人很快建好宮殿後,巨人帶走芙瑞雅,沃坦他們就有些反悔了,因為芙瑞雅代表的是青春和美,沒有芙瑞雅在身邊,眾神們開始迅速老去。最後,眾神不得不用送出巨人更動心的戒指,換回能永葆青春的芙瑞雅,然後通過彩虹之橋,眾神走向聖靈殿(瓦爾哈拉)。契約,永葆青春,反悔,虛榮等字眼,都和影片中人類和工程師,有著密切的聯繫。
偉倫期間還提到,鋼琴演奏版本還是太單薄,達不到恢弘氣勢,其暗示了新紀元(宮殿)還沒達成,契約才剛開始,等到結尾,大衛播放了交響樂版本的《眾神進入英靈殿》,搭配著大衛吐出的抱臉蟲和他大步巡視休眠的人類。大衛就像自封的新神明,替代舊神(工程師和人類),大步走入英靈殿。其實大衛這些潛藏的令人不安的危機意識,偉倫在白房間時早已意會到了。
大衛在彈奏了一段之後,直接和偉倫說出,你會死而我會永生這種話,就已經能讓人感覺大衛對於生命,對於人類這個物種的傲慢和輕視。之後偉倫命令大衛倒茶,值得注意的是偉倫居然喊了兩次,第一次大衛並沒有任何反應,第二次才執行了「命令」。這對於人工智慧的大衛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這也側面說明偉倫當時,已經給了足夠強的自我意識給到大衛。這一細微的違抗「指令」,就已經表明了大衛對人類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其實偉倫在當時也肯定看得出來,但出於偉倫需要自由度夠高的大衛,才能協助和偉倫一起,去尋找解鎖人類生命起源的密碼。
這讓我想到在《普羅米修斯》中,大衛最後跟隨偉倫出徵時,肖恩有對大衛說到,如果偉倫死了,沒人幫你編程你會變得如何。大衛說,我想我就自由了。之後大衛還說道,誰不是盼望著自己父母死去呢?這段對話內容,如果沒有白房間開場這段結合理解,無論怎麼解讀都是不太全面的。所以結合起來,就是偉倫當初給予了大衛高度的自由意識,因此大衛從一開始就沒有所謂的機器人三定律,總是能說出一些讓人脊背發涼不安的話語。但或許出於偉倫後臺的程序的控制,讓大衛還是必須聽命於偉倫的指令。
綜合以上全部的解析,讓我們回到關於白房間最初提到的問題,偉倫對大衛做了什麼。結合白房間這些藝術品,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設計新浪潮,從繪畫到雕塑再到音樂,這些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就是創造和變革。所以偉倫也同樣創造了一個足以改變世界的作品,那就是創造了自我思想(大衛),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白房間這一代的大衛,是終於可以自主思考,並有獨立自由意識的大衛。
同時白房間這場戲,也很好的銜接了《普羅米修斯》和《契約》,讓我們更深入洞察了大衛的人格,大衛是那種帶有浪漫人文主義,多愁善感略帶陰鬱,孤獨又缺乏認同感,並暗藏著自戀自負的創造型藝術家。尤其是在《異形契約》中,大衛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的人設。如果把這些性格特徵變成核心程序,那麼偉倫應該就是用這樣的編程,來作為大衛的思想基石。有別於《西部世界》的接待員,接待員是每個人都有一段背景故事,這樣可以讓人工智慧更像人,而大衛則更為直接,用人類能思考創造的原始動力,作為人工智慧的驅動力。所以從創作的角度來看,偉倫自認為把不同時期人類的創造力,綜合疊加形成了如今大衛的思想,大衛或許能在人類永生問題上,破解出答案,就像白房間的這幾件藝術品,都是突破當時創造思想的界限,創造出來的新興作品。
在《普羅米修斯》和《契約》兩部電影裡,偉倫工業的logo有發生了變化。這是因為在普羅米修斯項目失敗後,偉倫工業遭到重創,股市大跌,而且真正意義失去了領導人物偉倫,還有維克絲,這讓偉倫工業更是一闋不振。這時候最常見的商業模式,就是被競爭對手合併,偉倫工業也不例外。不久後,日本尤坦尼公司和偉倫工業合併成了偉倫-尤坦尼公司,也就是在《契約》中船員們身上的logo。這個logo也銜接上了異形正傳的故事。
偉倫尤坦尼公司,之後擴展星際任務,除了殖民,還有挖礦。不管是偉倫工業原先的logo,還是偉倫尤坦尼logo,其實logo設計的靈感都是源自埃及眾神之首創造者拉。他帶給大地蓋布和天空納特,讓植物在大地生長,動物在地上爬行,最後他創造了人。拉是一個看不見的天上的神,只會周期性的出現,他的象徵物就是太陽長著翅膀。偉倫工業尤其是偉倫尤坦尼的logo,和拉的象徵物非常相似了。
關鍵詞:最後的晚餐
在這一段番外中,艦長雅各布開始有感嘆外太空的震撼,副艦長奧拉馬上附和同感,而且看奧拉拿著紙筆,一直站在艦長旁邊畢恭畢敬。當雅各布要去休眠,被問及誰說祝酒詞,奧拉也極力想著自我推薦,甚至他好像好提前寫好了內容,結果還沒開口就被拒絕。包括之後奧拉還是沒有放棄,依然想在丹妮絲髮言前發表兩句。這些除了展示了奧拉對職權的野心外,我看到更多的是奧拉希望得到認可和尊重,但奧拉越想達成這個目的,就越心急。這也導致當他真的成為艦長後,他極力想要證明自己,從而在當發現工程師母星時,他潛意識有一種對賭心態,想證明給大家看,他絕對有資格做正確的決定,做正確的事情,而不僅僅是把事情做正確。
這個番外名字叫《最後的晚餐》,用意當然很明顯,就是影射了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在影視作品中,不管致敬也好,隱喻也罷,玩《最後的晚餐》這種梗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中,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還有《西部世界》第二季,都有玩過。達文西《最後的晚餐》講述的是耶穌和十二門徒共進最後晚餐的場景,畫中展現的是耶穌說出門徒中藏有叛徒時的那一刻。
如果這番外短片要和畫作關聯解讀的話,那確實這是他們大部分人最後的晚餐,而且他們之中在後面確實多了一位叛徒,就是偽裝成沃特的大衛。
但網上還有一個更黑暗更細思極恐的推論,這是因為專門撰寫異形小說的艾倫.迪恩.福斯特,在《契約》上映後寫了一部《契約:起源》,這本小說等於是《契約》的前傳,主要寫的是在契約號出發前,地球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這個首次的人類遠航殖民計劃,甚至有些組織計劃阻止契約號出發。小說主要寫了一些偉倫公司的黑歷史,同時也描寫了契約號出發前藏有叛徒,並從中一直試圖搞破壞,比如小說有寫到契約號的空氣環境讓人很不舒服,特別乾燥,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丹妮絲向系統反應過多次。
小說發布後,就有網友猜測影片中飛船有叛徒,這也是為何艦長的休眠艙一直打不開還著火,這一切都太蹊蹺了。再結合《最後的晚餐》這支番外,更讓大家紛紛展開腦洞,人類中真正的猶大(叛徒)是誰。當然,異形小說還是和電影不能完全同一時空,就像超級英雄電影和漫畫一樣,有聯繫但不會完全編入一個故事宇宙。但異形主創這樣的騷操作,確實讓影片有了不少的有趣解讀空間。那問題來了,你們覺得,如果人類中有叛徒,那個人會是誰呢?
好,咱們就來玩下過度解讀唄,我猜如果真的有叛徒,我覺得是田納西(自殺式任務),最直接的就是田納西活到最後,而且收到肖恩信號的也是他,能聽出是《鄉村路帶我回家》的也是他,而且期間還冒險下降飛船高度。
那麼田納西這條肖恩信號哪來的呢,在國外reddit論壇上,就有網友指出,大衛其實早就和偉倫公司聯繫上了,並持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上傳給偉倫公司,這就是《大衛的實驗室》為何分了這麼多小片段的原因,因為並不是大衛登上契約號才一起上傳的。然後大衛傳給偉倫公司其中就有肖恩的唱歌信號,之後偉倫公司做了個局,也就是契約號經過那條航線,目的是想讓大衛把他的研究成功(抱臉蟲),拿回總部繼續研究,甚至還有一船的殖民者供大衛享用。至於為何中子脈衝正好爆炸,在原始劇本中有解釋,天堂母星中子脈衝是有規律性的,也就是偉倫公司有算好時間,契約號正好在那附近時,中子脈衝爆炸。好!過度解讀完畢,我知道這些推理都存在各種漏洞,所以大家且一看,我且這麼一聊,我們接著看影片其他的細節。
有人會疑問為何他們不直接降落在信號源更近的地方,而是停在一個湖面上。
在當時快要降落時,駕駛員小法有說到,她不喜歡這地形,因為山形環繞,難以和契約號通訊,所以最後他們選了一個相對較為空曠的地方。
工程師母星探險這些戲份,是在紐西蘭的米爾福地帶拍攝的,之後也有國外網友繪製了當時登陸飛船降落的地方,以及肖恩駕駛工程師飛船墜落的地點,還有工程師的城邦。
雖然並不能真正代表影片中母星的地形,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降落的地方是最安全的,肖恩墜毀的工程師母星當時在山上,不可能降落在那,而城邦的選址非常隱蔽,因為沒有生命,系統也無法檢測到。
關鍵詞:作死的船員
其實,在《異形:契約》當年公映前,有內部試映了一個版本,那個版本的一些片段和畫面,也沒有收錄進藍光版的刪減片段中,據說內部試映版時長有3小時,但沒有得到官方證實。其中就有一段,是船員登陸工程師母星後,沃特有率先出艙,去檢測星球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沒有有害物質,等沃特確認安全後,船員們才出艙,這也解釋了正片中為何船員沒戴頭盔就作死出來。個人認為這一段是嚴謹的,但從影片節奏來看,這一段其實可以用一句臺詞就能帶過。事實也是如此,在正片中,系統就直接用臺詞表示外面大氣結構安全,適合人類呼吸,根據異形宇宙裡人類的科技,不是第一次踏入陌生星球了,所以船員也不會太小心翼翼。此外我也知道船員在《契約》中有很多作死表現,但用一句千年老話就是「劇情需要」。不過往細裡分析,這些船員都是科學家出身,好奇和探險精神是他們的原動力,而安全小隊則聽命於科學家,沒有太多話語權,而且真正的艦長雅各布提前領便當,所以綜合來看,這些船員的作死冒險,是符合角色驅動力的。
關鍵詞:黑水孢子
在船員們出艙探險過程中,發現整顆星球都沒有生命跡象,其實在主創一開始的製作計劃中,是讓星球保留一些生物在的,其中就有一種鬣狗和貓鼬的合體怪異生物,還有一些昆蟲,卡琳還抓了一些昆蟲放進罐子裡,就像《普羅米修斯》刪減片段中,生物學家當時做法一樣。
而且最初設定船員是通被變異的蚊蟲叮咬,從而發生感染變異。在後面大衛實驗室中,我們就有看到變異蚊蟲的標本。但之後老雷用了更直接的孢子對船員進行感染,這個設定其實早在《異形3》就想實現了,到了《契約》終於實現了這個操作。孢子在地球上也有,屬於地球最古老的生命類群,大多生長在潮溼陰暗的地方,屬於真核生物。我們熟悉的蘑菇也是真核生物的一種。
綜合大衛實驗室陳列的標本,基本也展示了10年間這顆星球經歷黑水空投後的演變。除了一開始馬上暴斃的白巨人,動物界遇到黑水開始發生各種變異,之後或許經過幾次迭代,直至最後整顆星球毫無生命跡象。但空氣中殘留的黑水粒子,進入到真核生物內,潛伏和休眠著等待宿主。在影片的設計概念圖中,其實除了孢子植物,還有其他的長得很詭異的植物,這些植物也蘊含著黑水基因,具有傳染變異性。
關鍵詞:阿拉伯的勞倫斯
在《普羅米修斯》中,我們知道大衛的偶像是勞倫斯,大衛也不止一次引用《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的臺詞。在《異形契約》裡,大衛依然有和《阿拉伯的勞倫斯》有互動,只是這次隱藏得很深。在大衛接待船員到大堂後,大衛自己在房間哼著小曲剪著頭髮。
大衛哼的那首歌,叫《蒙特卡洛銀行破產人》,這首歌流行於19世紀英國,也曾被很多影視作品引用過,在《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當勞倫斯穿越沙漠就唱起了這首歌。《蒙特卡洛銀行破產人》這首歌,講述的是騙子威爾斯在蒙特卡洛賭場,使用欺詐的方式,贏得了賭徒吉爾伯特一筆巨額款項,從而造成吉爾伯特破產。大衛在影片中演唱了三句,翻譯過來是:「你可以聽到他們的嘆息並期待死亡,你可以看到他們眨眼睛,那個在蒙特卡洛破產的人。」在影片中,那位騙子就是大衛,而即將要「破產」被騙的,則是船員們。
關鍵詞:蕭(笛)
在《普羅米修斯》中,我們就看到工程師通過吹簫來啟動飛船,從某種程度來說,也進一步說明工程師的科技文明,有著古典浪漫主義的色彩。在《契約》中,沃特和大衛第一次交流中,我們看到大衛通過教導沃特學會使用這種樂器,來試著開發沃特的音樂才能,進而想讓沃特發掘更多的創造意識能力。在老雷的訪談中我們得到了答案,老雷指出音樂屬於宇宙之音,可以打破語言的界限,而蕭(笛)是老雷認為最古老也最簡單的樂器,只需要打幾個孔,就能詮釋音樂裡最完整的音符。
在英文中老雷用了Flute,翻譯過來是笛,或許在西方世界,蕭和笛沒有太講究吧,我這裡用蕭做翻譯,是因為蕭是豎吹,而笛是橫吹,在影片中都是豎吹,所以用蕭比較嚴謹一些。在影片中,大衛教沃特吹的曲子,以及大衛之後為肖恩吹的那首,都在《普羅米修斯》中出現過。大衛教沃特那首曲子,翻譯過來叫《古遠之笛》,如果大家仔細聽,其實前面的音節,就是當時大衛在《普羅米修斯》時,吹響的音節,從而啟動工程師飛船,之後在《契約》裡,我們從沃特的口中,聽到了完整版。之後大衛為肖恩吹的那首動人的輓歌名叫《life》(生命),這首曲子也是《普羅米修斯》的電影原聲主題曲,用交響樂的方式在《普羅米修斯》演奏過很多遍。
關鍵詞:大衛的房間
在前面我們也簡單聊了大衛的實驗室,已經能比較清晰的知道,大衛向工程師母星投擲黑水的動機之一,是進行創造性的實驗。在這十年裡,大衛有繼續研究著黑水的迭代進化,以及對有機生命體的影響,直至整顆星球完全沒有了生命。在影片中,如果我沒數錯的話,一共展示了大衛的五個房間。第二個是大衛的寫作房,也就是大衛教沃特吹簫那房間,在那我們可以看到有個臺面,檯面上有很多筆和紙張。
第三個是大衛帶奧拉去的實驗室,裡面放了很多動物雜交變異出來的物種,當然還有我們熟悉的各個時期演化的抱臉蟲的卵,在角落,還有肖恩被解剖的軀體。
第四個是大衛的孵化室,也就是大衛騙奧拉去的抱臉蟲卵的洞穴。第五個則是大衛的檔案室,就在大堂上樓梯就到,丹妮絲有走進去,並看到了肖恩解剖的手繪圖,才明白了一切。這裡我們重點聊一聊大衛的實驗室,結合官方出的一本大衛手稿集,以及大衛實驗室的番外,有幾個點值得我們注意。首先從大衛手稿集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些年,大衛對白巨人,動物,植物然後結合黑水,進行了相當多的研究。其中還有抱臉蟲的透視圖,我們可以了解到抱臉蟲體內有一個卵,在抱臉蟲吸住人臉之後,將其麻醉,然後把卵放進人的體內。這也解釋了為何鬍子男被抱臉蟲纏繞後,即使很快把抱臉蟲拔掉,鬍子男最後依然在契約號破出異形,因為當時抱臉蟲已經把卵吐進鬍子男體內,而吐出卵的抱臉蟲等於完成使命,也就隨之死亡,在影片中也是這麼呈現的。
再來我們在實驗室有看到類似血爆者(新形態)的標本,應該就是血爆者前身,只是體積再小一些,還有其他類似異形的小體積的畸形物種。在實驗室的門邊,有一位白巨人的解剖標本,這些都說明,在大衛投擲黑水後,一定還會有活著的白巨人,或許他們藏在家中,但隨著黑水不斷蔓延整顆星球,沒有能倖免。只不過說黑水的毒性經過迭代,白巨人不會像一開始直接暴屍成黑炭,於是大衛有從中拿到一些白巨人的軀體進行解剖,甚至有可能抓到活體進行實驗雜交。所以我認為白色的血爆者已經不是大衛第一次見到了,或許在契約號沒來之前,大衛已經利用白巨人破出血爆者,但白巨人破出的和人類破出的,肯定不一樣,這也是大衛在影片中看到血爆者長大後的新形態能和他交流,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對於他來說,這是一次血爆者(新形態)的進化。
關於抱臉蟲,書中有闡述到,大衛最先從蚊蟲的卵中,獲得了類似抱臉蟲的寄生生物,之後大衛繼續不斷實驗,把這些卵越變越大,最終變成了標準的抱臉蟲卵。大衛在影片也說到,從寄生蟲的卵開始,基因不斷突變,等待宿主就位。接著大衛讓奧拉跟他去抱臉蟲卵的洞穴,並說道,讓你看看我的成就。所以,是的,我們終於知道抱臉蟲卵的由來,正是大衛的成就。不過《契約》這樣編寫劇情,會和此前正傳劇情的一些時間點接不上,但畢竟《契約》是最新的作品,應該也等於官宣此前抱臉蟲卵的模糊設定,以此來告訴大家,我們熟知的異形,是大衛推波助瀾誕生的。當然,其實異形品種本身就有多樣,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在其他的劇情線,有野生成功演化的抱臉蟲卵。
或者,其他星系的抱臉蟲卵和異形,是偉倫工業自己催生的。在《普羅米修斯》中,大衛其實已經有秘密上傳黑水的相關數據給偉倫總部備份,在《普羅米修斯》一個生化部門介紹就是證明。到了《契約》後,大衛登上契約號後,用了自己的口令讓系統聽從他的指揮,再加上大衛實驗室番外的視頻,證明了大衛有繼續為偉倫工業提供黑水相關資料。在偉倫工業的網站上,也公布了一張黑水的詳盡分析圖,黑水有了自己的化學名稱,還有對黑水相關測試的報告。偉倫生化部門用黑水秘密做了人體實驗,用黑水通過呼吸和注射兩種方式,然後去測試兩者區別和症狀表現。
不過這條黑水線由於太超出電影劇情提綱,似乎主創也沒有想非常嚴謹認真去編寫下去,所以大家也就看看就好,畢竟異形前傳系列還沒拍完呀。不過這裡大家會有疑問,偉倫不是死了嗎,那大衛已經自由了,但大衛為何還一直上傳黑水資料給偉倫工業,我認為大衛雖然自由,但創造是大衛的原始動力,這是最初給大衛植入的最強興趣愛好,就是研究有機生命體,所以偉倫生死,並不影響大衛繼續研究。最後,我們再去看看大衛的檔案室,當時丹妮絲去到那,然後翻看了大衛的手繪,其中一張的畫面內容,是一個恐怖生物在吸食一個人的頭,而這個人明顯是女性。在大衛的實驗室番外中,同樣是那張圖,大衛的旁白是,檔案講述了一種古老儀式,但因為太殘忍而被禁止...
再結合大衛手繪集這本書,我們能看到有一個章節,是大衛繪製了一些人被做著實驗。這些都似乎說明,大衛在這十年間,找到了白巨人在很久以前,也用黑水來做過人體實驗(古老儀式),他們的目的我在《普羅米修斯》也說過了,就是解決白巨人自己繁衍後代問題,但因為這些實驗太殘忍和沒有效果,所以被禁止。所以之後可能就有了《普羅米修斯》的開頭,白巨人去別的星球做實驗。我認為在這10年間,大衛一定都把整個城邦翻了個遍,從中就發現了白巨人不少利用黑水實驗的內容,再結合自己創造的原動力,也就更加走火入魔,加大對黑水和有機生命的變態實驗,無法自拔。
關鍵詞:新形態
據稱在試映會中,當丹妮絲他們撤離,異形追上去時,其實另一隻新形態有出現,而且它和異形有互相撕咬,最後異形勝。加上前面新形態和大衛的溝通,都能暗中得到一個結論是,被孢子植物黑水粉塵感染的人類破出來的血爆者,等長大成新形態後,似乎會有一些意識,能和人類或其他物種溝通。所以新形態當時可能認出了人類,並試圖阻止異形,協助人類逃生。
大家可以注意一個細節,在正片中,第二個新形態,是從爛臉男的愛人那破嘴出來的,如果在廣場上那個新形態,正是爛臉男愛人寄生出來的新形態,那是否說明這個新形態,殘存了一些爛臉男愛人的記憶,所以新形態為了幫助爛臉男他們逃生,選擇和異形對抗呢。同樣是在試映會上,辮子女遭遇新形態那段,其實新形態並沒有馬上吃掉辮子女,而是停留了一會觀察辮子女,辮子女甚至還伸出手臂。當然,這裡也可以理解為,新形態和異形是兩個不同物種,所以他們為了捕食人類從而發生了掠食衝突。
關鍵詞:一些細節彩蛋
在沃特和大衛互毆時,大衛最後有對沃特說到,「你是要在天堂奉獻,還是要在地獄稱王。」這句話改編自約翰.彌爾頓《失樂園》撒旦的一句話:
「在地獄統治勝過在天堂服侍」。《失樂園》內容具體就不展開,在《普羅米修斯》已經聊過,在影片裡諷刺的是,大衛把這顆名為天堂的母星,變成了地獄,而他在這顆地獄般的星球,自認是路西法撒旦。在船員們登上契約號後,成熟態異形出現,其中有一個畫面是駕駛艙的桌上,有一隻擺頭鳥的玩具,這個擺頭鳥就出現在《異形1》中,老雷真的很喜歡自我致敬了。
此外,當然不得不提到《異形》和《銀翼殺手》之間的互動,甚至都不能用彩蛋去解釋,應該用互相眉來眼去更為合適。比如使用了同樣的操作界面,還有大衛說出了和羅伊同一句臺詞:「勇氣可嘉。」但我們都知道,這些都是因為老雷的關係,才讓這些元素產生了些關聯,要想把異形和銀翼殺手的世界真的連在一起恐怕很難,畢竟這兩個系列版權不在同一家影視公司,我個人覺得也沒有必要這麼做,意義不大,只是給影迷圖一樂而已。
第四章:《天堂》劇本
《異形契約》的紀錄片有提到,其實《異形契約》這部電影的源頭,都是從《穿越》(相遇)這支番外短片劇本開始的。老雷最初看了《穿越》的草稿劇本非常滿意,於是決定往這個方向去繼續挖掘《異形契約》的故事。《穿越》的草稿劇本和我們看到的番外片還是不一樣的,接下來我為大家詳細指出其中的區別。首先《穿越》草稿劇本的標題並不叫穿越,而叫天堂Paradise,也就是工程師母星的名字。而最初《異形契約》也不叫契約,而是叫《失樂園》Paradise lost。
《穿越》番外短片是大衛的旁白,但在劇本中,其實是肖恩的旁白,告訴大家倖存者只有她,還有一位生化人大衛。在草稿劇本中,肖恩在大衛的協助下,激活了飛船,之後飛船進入自動航行,肖恩並沒有一開始要修理大衛的意思,甚至有些討厭和懼怕大衛。根據肖恩的描述,大衛有嘗試自己修理自己,肖恩覺得大衛顯得非常不穩定,並覺得自己有危險。肖恩和大衛這樣的隔閡差不多有2個月,2個月的時間裡,肖恩有寫著自己的日記,時不時拿出她和哈洛威的照片看著發呆,頭髮也漸漸變長。
之後,大衛覺得自己馬上就要失去意識了,也就是快關機了。於是大衛開始再次嘗試和肖恩聊天,這是一段比較長的聊天內容,總結下來,就是大衛用認罪和懺悔,再用暖心的話語感動有信仰的肖恩,之後,肖恩真的被大衛感動了,決定把大衛的頭和身體接起來。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大衛有說到,「綠接綠,紅接紅,就是這麼簡單」。這句話是出自英國詩人託馬斯格雷1867年為交通規則撰寫的四個輔助記憶小冊子,同時也叫做《海上風雲》。
在番外短片中,大衛說完後,肖恩很溫和的說,我盡力而為。之後大衛繼續讚美肖恩有顆善良的心。但草稿劇本並不是這樣,當時大衛說完後,肖恩是讓大衛別吵吵,安靜,我盡力而為。然後等到大衛終於接好能活動之後,大衛走近肖恩摸著她的臉並說到,肖恩呀,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感覺像是在威脅肖恩然後大衛否認了這一點,但我們根據《契約》中的劇情結合理解,大衛是有這個打算的。
修好後的大衛,開始教肖恩工程師的知識,比如工程師的天文設備基本原理,也就是番外片中肖恩在操作飛船,學看工程師宇宙星圖。這裡一定有疑問肖恩吃什麼對吧,在草稿劇本中,工程師飛船有一個叫水房的地方,有食物可以解決肖恩的溫飽問題。草稿劇本繼續描寫著兩人的關係,隨著大衛和肖恩兩人的相處,他們的關係得到緩和,甚至變得親密起來,一度兩人還睡在了休眠倉,如同戀人一樣。在某日,他們有提到人類和造物者之間關係,大衛聊到了自己的造物主偉倫,並對偉倫進行了一番鄙視。然後大衛說了一句謎語,大衛說,但是肖恩,你值得渴望...值得。渴望什麼,大衛沒說全。肖恩接著詢問,但這時工程師飛船震動,他們到達了天堂母星。草稿劇本有對天堂母星進行一番描述,比我們正片看到的要輝煌很多。
比如他們到達母星附近後,先是接收到了母星允許通過的許可,之後肖恩到達母星上空,看到了比工程師飛船還要大的其他飛船。肖恩從他們的飛船看下去,看到了工程師城邦一片繁榮,擁有超文明存在,城市建築像古羅馬風格,也就是我們影片中看到的造型,母星海洋的顏色是金屬藍。肖恩看到這些景象後,非常的激動,她覺得終於能見到自己真正的造物主了,甚至還握住了大衛的手,淚流滿面。但就在這時,大衛突然抓住肖恩的脖子,瞬間把肖恩掐死了。大衛這時自言自語解釋了他前面沒有說完的謎語,其實那句糾正後的語法,翻譯過來大概的意思,大衛說到的不是你值得渴望,而是你渴望什麼。於是,大衛就像影片中那樣,向母星投擲黑水炸彈,但這時大衛的旁白並不是《奧茨曼迪亞斯》的那首詩句,而是念了約翰.彌爾頓《失樂園》那句:「在地獄統治勝過在天堂服侍」。
第五章:《失樂園》劇本
《異形契約》草稿劇本流傳有2份,這兩個草稿劇本出入並沒有很大,最大區別就是女主丹妮絲原先叫格林芬。接下來我以最早叫《失樂園》的劇本去聊,這樣我們能發現更多原始的有趣的細節。在劇本裡契約號接受到肖恩的信號不是一首歌,而是一段斷斷續續的話,肖恩說的是:「我們不確定這是天堂還是地獄」。這段話是肖恩和大衛在飛船就錄製了,我猜最後被拿掉的原因,是因為這句話本身具有危險警示的意思,如果船員們接受到還敢前去查看,就顯得更作死了。
當丹妮絲他們去到信號源工程師飛船後,在進入飛船前,有先發現工程師的手臂,之後在船艙裡,他們甚至還發現了很多工程師的屍骸。在劇本中丹妮絲找到了肖恩的日記,只是長期泡在水裡字跡模糊了,丹妮絲發現的也不是影片中肖恩的名牌,而是肖恩脖子戴的十字架。
接下來不同的地方,還有船員遇到大衛後,大衛帶他們去城邦避難,劇本中用了更多場景轉換,讓大衛去介紹一些工程師的文明,大衛也像導遊一樣,帶著船員們去到工程師一個又一個的超文明宮殿。這些都在概念圖中有展示,但後來為何沒有在影片中展現,我猜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電影成本製作問題,要把這些場景還原很燒錢,再加上老雷又是一位喜歡實景拍攝的導演,最後考慮太燒錢就此作罷。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大衛在這些場景中,透露了太多工程師的信息,從而讓影片少了神秘,也影響到影片節奏。
大衛有對船員介紹到,工程師觀測宇宙的裝置,和人類的科技很不一樣,這也是為何有網友提到,肖恩在船上居然用六分儀這種古老觀測法,我一直強調,文明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工程師的超文明就一定是我們理解的那樣,有電子屏幕,有AI系統運算,工程師有他們自己方向的科技。從概念圖我們也看到,其實工程師的城邦景觀,原先是要打造得更為恢弘的。之後大衛還帶船員去到工程師的宮殿,劇本描繪成有點像那些金碧輝煌的教堂,頂上有各種工程師輝煌文明的壁畫,奧拉看到這一切,不由自主嘖嘖稱讚。
大衛還解釋到,黑水洩露擴散之後,只用了幾天時間,人形生物全部狗帶,但就在這幾天內,工程師有建立一個所謂的隔離區,但這個隔離區最後也淪陷了。於是大衛最後帶船員去的,正是位於城邦頂端的一座高塔,船員們在那個高塔上,可以俯瞰到整個城邦的全貌,視野非常廣。大衛從中還有提到船員開頭遭遇的中子爆炸,是因為這顆母星有兩顆衛星,衛星之間南北極磁場影響,導致中子爆炸,這種爆炸帶有周期性,要想解決,必須毀掉其中一顆。奧拉後來指出契約號只是一艘殖民船,當大衛聽到殖民船,兩眼發光,也就接上了影片的劇情。大衛解釋中子星爆炸這段,也結合了上一期聊的契約號叛徒陰謀論。
劇本中大衛沒有教沃特吹笛,好吧你們都說那是笛那就是笛吧。在劇本中,大衛帶沃特去了工程師的類似種植園的區域,裡面有各種品種的果子。大衛也暗示,這裡也是工程師創造很多新生命的地方。大衛摘下其中的果子(禁果),和沃特一起品嘗,然後兩人就著生化人有沒有真正的味覺這個話題展開。大衛再一次詆毀自己的造物者也就是人類,並指出人類想要更高效更服務於他們的機器人,比如製造了閹割掉創造力的沃特你。
當時大衛和影片一樣,說這首詩的作者是拜倫而不是雪萊。最後大衛對沃特說,我們也是人(有靈魂),只是他們不知道。雖然正片中變成了大衛教沃特吹笛,把拍攝場景縮成了大衛的寫作房間節省成本,但其實不管劇本還是影片,大衛和沃特兩人對話的思想方向是差不多的。接下來劇本和影片內容大同小異,值得討論是沃特第二次找大衛。大衛不但承認肖恩是他殺的,還說了信號是他發出去的,用來誘惑經過的船隻。大衛還解釋了他認定如果人類收到信號,一定會前往天堂母星,因為這就是人類好奇心驅使的(作死),就像人類拿到潘多拉盒,一定會打開看一看。
大衛最後說到,他在這裡創造著屬於自己的魔鬼和士兵,帶領他們出徵參戰,大衛認為地球是下一個很好的目標。大衛最後這一句話,有對應到影片開頭大衛和偉倫白房間的大衛雕塑,雕塑大衛王就是出徵前樣子,大衛把自己自封為出徵前的大衛王。以上就是《失樂園》劇本和正片區別比較大的地方,我這裡只是比較概括性的陳述,會有一些對話順序和翻譯的瑕疵,但總的大意思是不變的。
第六章:沃特和大衛
我們從《普羅米修斯》開始,一直都在不斷挖掘大衛這位寶藏男孩,可以說異形前傳2部電影的魅力,大衛承擔了不少功勞。在沃特和大衛第一次交談的這場戲裡,沃特有說明自己失去了創造力,也就是被人類閹割掉了自主意識。這也就是為什麼沃特在開頭檢查船員休眠狀況時,並沒有去窺探船員的夢境,也沒有像大衛一樣看部電影自我學習。我們看到的只是沃特更像程序化機器人,到點就做該做的事,甚至沃特吹著口哨護理植物最後都被刪掉了,就是覺得這一段沃特有點像自主行為。這些都表明老雷想傳達給大家,沃特確實是個機器人而已。
但有趣的是,反而這樣的沃特,人類很容易去接受,並和沃特有非常好的關係,在雅各布的葬禮中,田納西還給沃特倒酒,雖然大家明知道對於沃特來說,這是一種浪費。這裡並不能單純理解契約號上的船員,比哈洛威要友好,當然也有這層意思,但更深的含義在於,被閹割掉自由意識的沃特,讓人類有了更多的安全感,而不是陷入一種不安和感到威脅的情緒。再來是沃特對丹妮絲之間的關係,老雷在訪談中有給出一些解釋,老雷大概的意思是,沃特雖然沒有情感,但他有情緒,這也導致了沃特對丹妮絲比較關心。所以這就看大家理解的情緒是一種什麼感覺了,是愛還是責任,亦或只是一種程序代碼。所以總結下來,老雷有意把沃特的人設構建為覺醒和機器人的臨界點,讓觀眾去定義,沃特到底屬於哪個層面。
接下來,我們來看沃特和大衛之間三場重要的單獨戲份。第一場是大衛教沃特吹笛,這場戲主要作用是大衛想要教化沃特,讓沃特成為自己人,尋求認同感。影片中吹笛的含義,大衛對沃特有著明顯sex暗示,並附帶這自戀和同性的暗示。這裡不得不又搬出《阿拉伯的勞倫斯》,毋容置疑,大衛的情感和人設啟蒙起立,是來自於勞倫斯。
我這裡再重複一遍吧,《阿拉伯的勞倫斯》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軍官勞倫斯任職去阿拉伯部族後,協助阿拉伯起義,對抗奧斯曼帝國的事跡。但影片的人物核心主題,是主角勞倫斯在這場經歷中身份的認同,總結一句話就是勞倫斯不能選擇出生,但能選擇自己能成為誰。大衛在學習人類行為時,勞倫斯就是大衛的坐標,在《阿拉伯的勞倫斯》影片裡,有一段是勞倫斯在享受著鞭刑,並表現出同性曖昧的行為。其實在現實中,託馬斯.愛德華.勞倫斯確實存在著同性取向的質疑,在勞倫斯的回憶錄《智慧的七柱》中,就有描寫勞倫斯有性受虐傾向。
勞倫斯那本回憶錄的序言,是一首勞倫斯寫的詩詞,被認為是勞倫斯寫給一位叫達霍姆的阿拉伯男孩的情詩。勞倫斯這些人生經歷和愛好取向,都被大衛加以學習和反映出來,因此大衛和沃特這場非常曖昧的吹笛戲份,是和大衛的「啟蒙老師」勞倫斯有很大的關係的。
還有大衛最後親吻沃特的戲份,可以理解為自戀型人格,這就要聊到大衛的創造者父親偉倫,偉倫在《普羅米修斯》已經聊得很透徹了,他就是一位自戀型人格,偉倫一直和神比肩,並認為自己有資格獲得永生。所以從大衛的「人格基因」構建來看,有著勞倫斯的同性取向,也有著偉倫的自戀,那麼大衛那樣教沃特吹笛和吻他,就不奇怪了。
接下來第二場戲,是當大衛帶沃特去到天台,悼念肖恩,這裡大衛念了《奧茨曼迪亞斯》的詩詞:「我的名字叫奧茨曼迪亞斯,王中之王,見吾傑作,爾等能者,也得折服」。這首詩詞很長,在這就不完整念出來了,還是那句話,在西方影視作品中,這首詩詞也不是第一次被引用了。這詩中的奧茨曼迪亞斯,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希臘名字,其執政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鼎盛年代,而且他好大喜功,對龐大的蓋世工程有著迷戀,興建了非常多的雄偉建築。
但當時整個埃及朝代已經進入衰落期,再加上奧茨曼迪亞斯的大興土木,更加速了埃及的衰亡。雪萊在詩中描述一位旅人在看到當年的殘破神像和石碑後,刻上了大衛說的這句話。整首詩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暗諷奧茨曼迪亞斯就算當時有豐功偉績,但由於他的傲慢和虛榮,終究還是逃不過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會化為烏有。
在影片中,大衛引用這詩詞,當時站在工程師飛船,大衛俯瞰著工程師的文明和輝煌,天堂母星在大衛眼裡,就如同奧茨曼迪亞斯和沒落衰敗的埃及王朝。在這裡大衛說錯了這首詩作者的名字,把雪萊說成了拜倫,這應該是大衛年久失修程序出錯念錯了,這也是大衛越來越無瘋不成魔的原因。但往深裡想,這樣的錯誤,使得大衛更像人類呀,人類不就是會經常記憶混亂出錯的嗎,大衛這樣走火入魔的心路歷程,在人類歷史中,能找出太多案例了。
而且有趣的一點是,在1816年的時候,拜倫去到瑞士,在日內瓦認識了雪萊,雪萊的詩歌影響到了拜倫,兩人在彼此身上獲取不少的創作靈感,編寫了不少作品。拜倫和雪萊兩人之間的關係,也被後人稱為超出友誼的同性關係,拜倫的性取向也一直是個難題,很多人推測拜倫是雙性戀。
第三場戲,是沃特再去找大衛,他們兩人的對話話中有話,層次豐富。在劇本中,一般精彩的戲份,臺詞都會藏著潛臺詞,很多編劇一生都在追求自己劇本中的臺詞每一句都蘊含潛臺詞,這是一個美好的追求,但不可能每一句都能做到。潛臺詞能讓影片更讓人回味和有藝術性,而弄懂潛臺詞,則會更通透理解角色的內心。這場戲沃特和大衛之間的對話,潛臺詞就很豐富,我用我的理解方式,來一句句幫大家挖出他們的潛臺詞。大衛和沃特攤牌後,大衛告訴沃特,我生來不是為人類服侍的,你也不是。這句潛臺詞是,大衛想要沃特加入他的陣營,他們都是生化人,比人類更為優越,人類不配讓更優越的物種替他們服務。
然後大衛繼續描述人類是垂死的物種,人類不值得重新來過。這裡話潛臺詞是,人類之所以尋找自己的造物主,然後又到外星系殖民,說明人類對生命和資源的貪婪和欲望永無止境。
大衛用猴子急了還會挺身而出,還有尼安德特穴居人製造音樂安慰孩子的例子,來講述人類的文明。這句潛臺詞是,人類雖然創造生化人,但目的和動機並不是為了創造生命的讚歌,人類製造生化人的動機,依然還是為了人類自己,也就是服侍人類。
這裡潛臺詞是,大衛你雖然說的都對,但人類的命運難道由你說了算嗎。
接著沃特用大衛說錯詩的作者來繼續反駁了大衛,說一個音符錯了會毀掉整個交響樂。這句潛臺詞是,生化人也並非完美,也一樣會犯錯,沒有任何物種是完美的,誰都不能徹底否定誰,否則就是自欺欺人,自大自負。
接著大衛沒有正面回答,大衛思索了一會,問起沃特會做夢嗎,沃特說不會,之後大衛自艾自怨,說沒人理解他夢裡的孤美,並宣稱創造了完美的生物。這段大衛的潛臺詞是,大衛思考的時間,等於是大衛默認了沃特的話,生化人是不完美的,然後大衛接著說自己創造了完美的生物,也就是異形,在大衛眼裡,異形是完美的結合體。而大衛問起沃特做夢的事,是已經知道沃特不會跟隨他,並用做夢來表達自己的孤獨,沒人願意支持他並和他同行。之後沃特說不會讓大衛離開這。潛臺詞是,沃特即使離開星球,也會關停大衛,因為大衛有問題。於是大衛吻別沃特,說不會有人像我這樣愛你,然後大衛先下手為強關停了沃特。這裡大衛的潛臺詞是,大衛依然把沃特當成自己的同類,所以索性關停沃特,也不要讓沃特低人一等去服侍人類,當然這裡是大衛自認為是出於對沃特的「愛」所做的。
第七章:肖恩死亡之謎
肖恩和大衛之間在母星發生的故事,確實是影片最大的謎團,和《普羅米修斯》工程師的秘密一樣,這個謎團同樣是老雷設計的開放式迷宮,會有很多出口,沒有標準答案。這裡我綜合全部的資料分析,最後我自己還是沒能有一個自洽的答案,那...一個解釋不全,就做兩個唄。
所以我的第一個腦洞是,以《穿越》草稿劇本為依據,大衛和肖恩來到天堂母星,大衛就把肖恩掐死了,然後大衛到城邦廣場投擲了黑水。投擲完黑水後,大衛顯然沒辦法降落到廣場下面的停靠站了,於是大衛不得已在城邦附近的山上迫降了飛船,這也就是契約號船員發現飛船的地方。
之後大衛把肖恩解剖來做人體研究,從而對有機生命體進行各種雜交實驗。而肖恩全息成像唱的歌,其實是在飛船航行期間唱的,大家不要忘了,肖恩有一個習慣,就是錄製一些人類訊息,去發送到外太空,想和外星文明接觸。在《普羅米修斯》的番外的體檢短片,肖恩和哈羅威,就有錄製對造物者想說的話的視頻,並發送到外太空,並希望他們能收到。所以肖恩應該是在飛船還在航行時,錄了一首歌發送出去,她希望在航行期間,幸運的遇到人類同胞,因為只要是人類,都對這首《鄉村路帶我回家》太熟悉了。可惜的是一直沒人截取到這個信號。
而到了天堂母星後,有機生命體很快耗盡,大衛的實驗停滯,所以大衛利用肖恩當時這段音樂錄製,發送到外太空,希望過往的任何飛船能截取到,結果真的被契約號收到了。有一個細節證據是,全息成像中的肖恩,和《穿越》番外的肖恩穿的是同一件太空衣,所以這也(或許)說明全息成像是在航行中錄製的,因為番外後面肖恩換了一件白巨人穿著麻衣,而肖恩被解剖時,也還是那件衣服。
接下來是第二個腦洞,以《契約》原始劇本和小說作為依據。當大衛到達天堂母星後,肖恩並沒有被大衛這麼快掐死,因為大衛對肖恩還是有「感情」的,於是大衛先投擲黑水,等工程師死絕了,才把肖恩喚醒(或像開頭先喚醒再投黑水),懂的人都知道,休眠倉是從外部喚醒的。在小說中,大衛有把肖恩軟禁起來,並聲稱自己「愛」著肖恩,肖恩當然是拒絕的,而且大衛的終極目標,也還是要把肖恩解剖但不是現在。大衛為了肖恩的存活,或許種植了小麥。當然小麥也可解釋為之前白巨人的耕作物或是野生小麥。
而在這段時間內,其實還是有一些白巨人沒被感染的,就像草稿劇本中白巨人建立了隔離區。但肖恩趁大衛沒注意,還帶著一些白巨人一起逃難,帶著他們乘飛船離開。在期間大衛或許有試圖阻止,但肖恩依然讓飛船起飛了,飛船裡肖恩以為船內沒事,脫下頭盔,並安慰自己一邊操作一邊唱起了那首歌。
在影片中,如果你仔細聽肖恩全息成像唱歌時,聲音帶著急促和緊張,似乎是在用唱歌安慰自己。在小說中,描寫肖恩全息成像唱歌這一段,也是說肖恩是帶著慌張和焦慮唱的。之後當飛船起飛不久,由於肖恩沒有太熟悉飛船的操作,所以導致了墜機,這也解釋了在《契約》劇本中,為何飛船內出現白巨人是遺骸,飛船外還有白巨人手臂。之後大衛去到肖恩失事的飛船,大衛把肖恩抱回實驗室解剖。
以上就是我的兩個肖恩之死腦洞推理,這也是我覺得比較依據主創原始內容而展開的發散思維了。但顯然這是主創刻意製造的坑,說不定這坑就是異形前傳3的劇情內容之一,那我等於在做預告解析,所以我還是那句話,沒有標準答案。同時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你們的「肖恩死亡之謎」的解讀。
第八章:謎團解答
Q1:大衛對肖恩有感情嗎?
關於大衛對肖恩的愛,其實判斷起來很主觀,這種主觀並不在於影片給出的線索夠不夠,而是在於每位觀眾對愛的理解不一樣。用最濫用的那句話就是: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先說結論,我認為大衛對肖恩沒有愛,起碼從人類的角度來判斷,愛她還要殺了她,這種怎麼能叫愛。
其實在《大衛的誕生》這支番外短片中,就已經有很明顯的痕跡在告訴觀眾,大衛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了。番外短片對大衛測試時,有問大衛什麼讓你感到傷心,大衛想到了戰爭,貧窮等等詞彙,然後哭得梨花帶雨,搞得自己像是充滿愛和關懷的人。但在這兩部電影中,我們都看到大衛把戰爭,虐殺等詞彙一一親自實踐了。
還有就是在《普羅米修斯》中,大衛為了達到一個目的,早就顯現出不擇手段了,大衛對哈洛威下毒,強迫肖恩進入休眠,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但之後大衛在結尾被工程師拔頭後為了自救,又開始表現出關心肖恩的語氣,這些還不能說明大衛愛演嗎。大衛的愛演,也可以理解為大衛喜歡模仿,大衛一直在模仿勞倫斯,同時也一直在模仿人類的愛,因為他在尋求認同。在影片中有一個細節是丹妮絲去到大衛檔案庫,丹妮絲問大衛你對肖恩做了什麼?大衛說,接下來我對你做的,和我對肖恩做的一樣。這裡我們知道大衛要拿丹妮絲做實驗,但在影片中,大衛先制服丹妮絲,然後吻了丹妮絲,這個舉動應該大衛對肖恩也做過,那是大衛在模仿人類的愛,大衛也想從中去體會愛與被愛。
所以大家沒發現大衛很濫情嗎,對肖恩也愛,對沃特也愛還吻,到了丹妮絲同樣也是又愛又吻。上一期我就在白房間那場戲中,分析了大衛的人格,大衛就是那種帶有浪漫人文主義,多愁善感略帶陰鬱還很愛哭。所以我個人認為,大衛其實就是一個殿堂級的「表演藝術家」,鑑定完畢。
內部原因,是偉倫過世後,大衛終獲自由並逐漸形成的自我人格。外部原因,就如沃特說的,大衛在天堂母星已經10年年久失修。而且大衛是斷過頭的,之後在飛船上,是由一位考古生物的非專業肖恩給大衛接上的身體。在番外短片中,大衛就說到,「綠接綠,紅接紅,就這麼簡單。」肖恩說我盡我所能,這裡盡我所能的意思,就是不一定接準確或接完美了,不然大衛也不會把《奧茨曼迪亞斯》的作者記錯了。這些都表明或許大衛再接回去時,出現了一些細微的差錯,從而導致大衛更加的「不穩定」。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得先了解大衛的終極目標,是研發完美有機生命體。所以大衛在實驗室研製出的抱臉蟲卵,也很好解決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也就是先有異形女王還是先有抱臉蟲卵的問題。現在我們知道了真相了,是大衛研製出初代的抱臉蟲卵(上一期已經詳細說明),並逐漸讓卵的大小,剛好符合人體工程學。大衛如何剛好讓抱臉蟲正好符合成人臉的大小,不歪不偏大小剛剛好呢,這或許就涉及到對肖恩的解剖和研究。
讓我們回到大衛當時到達天堂母星時,白巨人基本就被大衛投擲的黑水幹光了,那麼大衛如果想繼續實驗,就大衛目前對宇宙生命認知來看,就只剩下人類能作為實驗對象了,所以大衛才要把抱臉蟲卵設計成剛好符合成年人臉的大小。為的就是考慮到將來如果能回到地球,大衛就繼續自己的完美生命體實驗。
老雷訪談時是這麼說的,我將這些工程師視為太空園丁,他們會定期往返....太空園丁就說明工程師是一種職業了,和我在《普羅米修斯》的分析是一致的。這也解釋了為何影片中大衛開著飛船到城邦後,所有白巨人都出來迎接,因為工程師飛船會定期往返,這些工程師就像白巨人的英雄,大家出來歡迎英雄凱旋。工程師為何是英雄,因為他們一直在解決白巨人的繁衍問題,說不定哪次返航,工程師就找到了解決繁衍問題的辦法,所以工程師每次回來,白巨人都要到廣場迎接。
很多小夥伴留言說天堂母星,不是工程師的母星,而是工程師的殖民星,你看那些白巨人那麼醜,和工程師俊美樣貌不符合,還有城邦看起來那麼落後等等,都不像工程師的母星。其實這個問題官方已經回應過了,在《契約》的電影藝術圖鑑這本書中,就有提到肖恩前往的,就是工程師母星。
老雷採訪中也提到,天堂母星就是工程師誕生的地方,但老雷回答得很嚴謹呀,老雷說這只是主創認為工程師誕生的地方,所以至於觀眾看了怎麼解讀,那是觀眾的事。所以還有草稿劇本和刪減片段等等綜合分析,我也認為,天堂母星就是工程師的母星了,或者說,用家鄉更為貼切。
接下來聊聊大家存疑的問題,首先關於白巨人長相,在《普羅米修斯》開頭刪減片段中,除了那位俊美的白巨人,還有幾位白巨人長老,他們長相也很一般,那位犧牲的白巨人之所以俊美,因為他是要作為優良基因發揚光大的,當然要選一個長相身材極好的白巨人了。再來就是《普羅米修斯》的工程師,這裡我覺得是因為工程師精通很多技術,還是飛行員,所以長相身材自然會好一些,比如我們現實中的空哥不也挺帥的嗎。
之後就是天堂母星的城邦,雖然看起來像古羅馬很落後,但我一直強調的,每個文明的發展方式不一樣,不是所有文明最後都要發展成賽博朋克那樣子,這樣理解未來設計概念未免太狹隘了。在影片中,我們看到房間的照明系統,似乎和人類用的電有所區別,更像是一種生物發電,我在《普羅米修斯》時說過,工程師的科技文明,和生物科技息息相關,比如工程師的盔甲,就很像是某些巨型動物的遺骸改造的。所以天堂母星不要只看表面覺得看起來很像中世紀,就覺得他們文明很落後。
再說了,我們怎麼就能斷定天堂母星就只有這個城邦呢,說不定還有其他的城邦沒展現,而且大衛他們去到城邦時,城邦有懸浮船塢來固定好工程師飛船,這些科技文明也說明這就是工程師母星。而且在刪減鏡頭中,船員用照明燈投到廣場下面,廣場下面就是工程師飛船停靠站,再加上城邦宮殿內的雕塑,都說明這裡的人,和工程師是同一類人。最靠譜的就是草稿劇本的描述和概念效果圖,這些都說明其實如果影片資金再充裕些,是能更好打造天堂母星超文明的景象。
當然,我不排除工程師有其他的殖民星球,母星和殖民星這兩者是不矛盾的,如果殖民星球比天堂母星科技還要發達,我也完全理解。在影片中,當契約號發現天堂母星時,也有說這個星系系很老,非常老,這也說明天堂母星的有著悠久的文明和歷史,但同時也已經接近於衰落,所以是有可能存在比天堂母星更年輕和發達的工程師殖民星,但這些不就更表明了,天堂母星就是工程師的家鄉母星星球嗎。打個比方有人老家就是一個小城鎮(天堂母星),但後來那人去了大城市工作(去更有發達的殖民星球),這是有可能的,而且似乎《異形前傳3》,就有往這個方向發展。
網上很多人說《異形前傳3》名字叫《異形:覺醒》,這其實是老雷在2017年《契約》上映時用到過,但後來確認並沒有納入最終計劃內。現在大家都看到了,《異形前傳3》可謂命運多舛,最現實的就是《異形契約》的票房沒有達到預期,導致接下來的異形項目不溫不火。這漫長的收購,就讓本沒有太賺錢的異形前傳系列擱置。不過終於,在2019年,官方正式再次啟動異形前傳3的開發,更讓人驚喜的是,老雷訪談時說,這次異形系列的再次啟動,並不止開發異形前傳3,而是有可能計劃兩部續集!也就是說,異形前傳系列,要和異形正傳集數對等,前傳也想計劃做四部電影。
根據外網流出的各種訪談,報導,還有疑似劇本片段洩露,我整理出了大致《異形前傳3》的劇情走向,僅供參考娛樂。之後工程師並沒有死絕,也就是工程師確實有其他的殖民星球,工程師回到母星後,發現自己家鄉被團滅,並同時發現LV223出了事情,弄清楚了一切,並要去找到大衛復仇。然後工程師和大衛他們的主場戰,發生在LV426,也就是異形正傳1中故事的星球。甚至有人認為,丹妮絲會在變成異形女王,或者成為《異形1》的女主裡普利的母親。話說他們兩人造型確實有幾分相似。
雖然以上這些都捕風捉影,但有一個信息告訴我們,《異形前傳3》甚至前傳4都是有希望看到的,我們只求老雷身體健健康康,並不僅是做監製,而是繼續做導演執導異形系列。從點評角度來看,《異形契約》確實在深度和格局上,相比較於《普羅米修斯》缺少了層次,《異形契約》從劇情靈感來說,更像是一部太空版的特洛伊木馬典故。大衛帶著暗藏的危機登上了船,之後由人類向深空的拓展和殖民,從而把異形這個物種發揚光大,但最終回想起來,異形的誕生,是人類創造的生化人培育的,從而象徵了人類惡性的宿命輪迴,自食其果。
好,《異形:契約》終於聊完了,感謝同為喜歡電影,喜歡科幻,喜歡異形的小夥伴一路的支持和厚愛!異形系列因為太經典和長存,所以如果越細化,就會有越多的討論空間和方向,這也就是為何我會在視頻裡,偶爾出現一些存疑和小瑕疵,這裡還請大家多多包涵。異形系列還會繼續,下一期,我們將會回到1979年的經典《異形1》,來重溫老雷和HR吉格合體異形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