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矽「指紋」 玻璃或源自超新星爆炸

2021-01-21 百家號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法媒稱,當你下次凝視窗外尋找靈感時,請記住,你透過它向外看的這種材料是在一顆爆炸的古老恆星的核心形成的。

據法新社11月16日報導,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16日表示,他們在距離地球數十億光年的兩個遙遠的超新星的殘餘物中發現了二氧化矽——玻璃的主要成分。

報導稱,研究人員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分析了這個毀滅的巨型星團發出的光,並根據已知材料發出特定波長的光獲得了二氧化矽的「指紋」。

一顆大型恆星通過自我燃燒會形成一顆超新星。就是在這些天體的大漩渦中,各個原子結合形成許多普通元素,包括硫和鈣。

二氧化矽約佔地殼成分的60%,而石英(二氧化矽的一種特殊形態)是沙子的主要成分。

除了用於玻璃窗和玻璃纖維外,二氧化矽也是工業混凝土配方的重要組成部分。

英國卡迪夫大學物理和天文學院的黑利·戈麥斯說:「我們首次證明,超新星產生的二氧化矽足以對整個宇宙中的塵埃產生影響,包括最終聚集在一起形成我們家園地球的塵埃。」

戈麥斯說:「每當我們凝視窗外,沿著人行道走,或踏上沙灘時,我們都會與數百萬年前燃燒的爆炸恆星產生的材料相互作用。」

據報導,2016年,科學家們報告說,他們在爆炸新星的核心發現了鋰——一種用於製造許多現代電子產品的金屬——的痕跡。

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前沿】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矽是如何誕生的?
    當你下次凝視窗外尋找靈感時,請記住,你透過它向外看的玻璃材料是在一顆爆炸的古老恆星的核心形成的。
  • 二氧化矽可能起源於恆星爆炸後所產生的超新星
    2019年1月9日(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了,二氧化矽作為沙子、混凝土和玻璃中的一種常見成分可能起源於超新星。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的一種劇烈爆炸,爆炸過程中的所產生的電磁輻射能夠照亮整個星系,並可能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而在此期間,一顆超新星所釋放的輻射能量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當。
  • 爆炸的恆星是沙子、玻璃的關鍵成分,也是構成我們的必要
    現在一項由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新研究首次報告表明:地球上最常見的礦物質之一矽石是在大質量恆星爆炸時形成。環顧四周,你很可能會看到某種形式的二氧化矽(二氧化矽,二氧化矽)。矽是地球上許多巖石的主要組成部分,它被用於工業砂礫混合物中,用於製造人行道、道路和建築物的混凝土。石英是二氧化矽的一種,是美國海岸沙灘上發現的沙子的主要成分。
  • 地球上常見的玻璃 是遠古恆星的「遺物」嗎?
    近日,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表示,他們已經發現,離地球數十億光年的兩個超新星的殘餘物中包含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矽。研究人員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來分析垂死恆星發出的光,獲得了二氧化矽的「指紋」。  宇宙中所有重元素的熔爐  「這是我們首次證明,超新星爆發產生的二氧化矽足以對整個宇宙中的塵埃產生影響。」
  •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蛋白、鋰離子電池材料、恆星誕生、超新星爆炸、玻璃質腦細胞
    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顆超新星爆炸的證據,這顆超新星大約在250萬年前在地球附近(宇宙尺度)爆炸。超新星通常發生在質量超過我們太陽十倍的恆星生命末期。 巨大的爆炸會產生錳等重元素。由TUM物理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證實,在250萬年左右的地球錳殼層中同時存在鐵-60和錳-53。研究人員表示,錳-53的濃度增加是明確證據,證明超新星確實發生過。
  • 獨特的超新星爆炸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超新星,它可以幫助揭示該恆星所屬的超新星群的起源。距地球一億光年,一個不尋常的超新星正在爆炸。那顆爆炸的恆星被稱為「超新星LSQ14fmg」,是由37名成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的遙遠天體,他們的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幫助揭示了這顆恆星所屬的超新星群的起源。這顆超新星的特徵變得非常緩慢地變亮,並且也是同類中與眾不同的最明亮爆炸之一。
  • 新型太空爆炸事件:強度高達一般超新星爆炸10倍
    科學家對其追根溯源,最終發現它源自2億光年之外的一個星系。這令科學家大為驚訝,因為它是如此明亮、似乎應當離我們近得多才對。在接下來的兩年間,天文學家又在可見光全天域搜索的檔案數據中發現了兩次規模更大的爆炸,因此目前觀察到的FBOT事件總數增加到了三次。
  • 超新星爆炸造成地球的生命大滅絕
    超新星爆炸可能造成地球上259萬年前發生滅絕事件。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2顆垂死恆星(超新星)發生大爆炸,曾引發地球上200萬年前發生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顯示,這些爆炸散發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引發持久的高能粒子陣風,導致地球大氣層被改變,大量海洋生命物種滅絕。在4月份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地球上的鐵同位素、確定宇宙中曾發生過2次超新星爆炸事件。在海底和月球發現的鐵-60同位素顯示,這些影響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在170萬-320萬年前和650萬-870萬年前。
  • 物理學家發現250萬年前地球附近超新星爆炸的證據
    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顆超新星爆炸的證據,這顆超新星大約在250萬年前在地球附近(宇宙尺度)爆炸。超新星通常發生在質量超過我們太陽十倍的恆星生命末期。巨大的爆炸會產生錳等重元素。由TUM物理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證實,在250萬年左右的地球錳殼層中同時存在鐵-60和錳-53。研究人員表示,錳-53的濃度增加是明確證據,證明超新星確實發生過。
  • 最新發現的超新星爆炸有何特別
    「超新星LSQ14fmg」在一個與之類似的天體系統中發生爆炸,而其中心的一顆恆星在恆星風的吹拂下失去了非常多的質量。而當質量損失過程突然停止時,該超新星就在這顆恆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物質環。在距地球一億光年遠的一個宇宙角落中,一顆獨特的超新星正在發生爆炸。它的特點是變亮的速度極其緩慢,並且是同類中爆炸亮度最強的超新星。
  • 最新發現的超新星爆炸有何特別
    「超新星LSQ14fmg」在一個與之類似的天體系統中發生爆炸,而其中心的一顆恆星在恆星風的吹拂下失去了非常多的質量。而當質量損失過程突然停止時,該超新星就在這顆恆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物質環。在距地球一億光年遠的一個宇宙角落中,一顆獨特的超新星正在發生爆炸。它的特點是變亮的速度極其緩慢,並且是同類中爆炸亮度最強的超新星。
  • 最新發現的超新星爆炸,有啥不一樣?
    「超新星LSQ14fmg」在一個與之類似的天體系統中發生爆炸,而其中心的一顆恆星在恆星風的吹拂下失去了非常多的質量。而當質量損失過程突然停止時,該超新星就在這顆恆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物質環。在距地球一億光年遠的一個宇宙角落中,一顆獨特的超新星正在發生爆炸。它的特點是變亮的速度極其緩慢,並且是同類中爆炸亮度最強的超新星。
  • 研究發現罕見超新星爆炸可能會產生黃金
    據外媒報導,像黃金、白金等有價值的重元素曾一度被認為是由大型宇宙碰撞--包括中子星或黑洞形成,現在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人們手上佩戴的金戒指、用的電子產品裡的黃金可能真的來自一種罕見的超星星爆炸--在這場爆炸中還誕生了一個黑洞。
  • 超新星爆炸可能幫助塑造了地球的氣候歷史
    恆星爆炸在地球氣候史上的作用可能比科學家們想像的要大。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在過去4萬年裡,附近的超新星在地球的樹輪記錄中留下了一系列可能的指紋,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多次破壞地球的氣候。
  • 研究:從中微子三味態互動探察超新星爆炸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團隊的一份研究發現,應該把中微子三個味態電子、渺子(muon)、τ子(tau)全部考慮在內,才能更全面地探察超新星爆發的過程。1987年2月24日在大麥哲倫星雲內發現的一次超新星爆發(SN 1987A),圖為環繞SN 1987A的環圈和在其中心來自超新星爆炸的環圈。以往很多研究傾向於把中微子簡化分作電子中微子和非電子中微子兩類(即包括渺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進行研究,這份研究發現這不是個好方法。「我們的研究顯示,它們(三種味態)都很重要,忽略渺子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 超新星爆炸曾經引起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
  •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製造出模擬超新星的衝擊波
    當恆星爆炸成超新星時,它們會在其周圍的等離子體中產生衝擊波。科學家們說,這些衝擊波非常強大,它們可以作為粒子加速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將稱為宇宙射線的粒子流噴射到宇宙中。科學的一個謎團是超新星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 揭開玻璃沾染指紋的奧秘 未來手機離不開疏油層
    這一發現讓整個阿拉伯商隊興奮不已。 7.直到後來,大家才明白,蘇打石主要成分是天然鹼,而沙子裡又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矽。 疏油層也叫疏油塗層,即AF(Anti Finger Print)防指紋塗層,是一種複合圖層材料,一般以納米二氧化矽為原材料(SiO),採用噴塗工藝,在屏幕表面形成塗層,具備良好的透光性和疏水疏油性。現在被廣泛用於手機屏幕上,最大的作用呀,就是不容易留下指紋,清潔方便。
  • 研究人員用X射線講究富含鈣的超新星
    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富含鈣的超新星,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恆星爆炸,以至於天體物理學家們難以找到並研究它們。由於罕見,這種類型超新星的性質和產生鈣的機制一直是個謎。來自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可能揭開了這些神秘事件的真面目。首次用X射線成像技術研究了一個富含鈣的超新星。X射線成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了解這顆恆星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個月以及最終爆炸的過程。
  • 科學家在遠古趨磁細菌化石中發現超新星殘骸
    目前科學家在太平洋海底遠古趨磁細菌中發現超新星爆炸的殘骸物質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04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超新星噴射物質沉積在太平洋深海錳鐵地殼層,他們使用鐵-60放射性同位素探測法,發現此次超新星爆炸大約發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