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用X射線講究富含鈣的超新星

2020-08-06 cnBeta

對於鈣,大多數人會聯想到牛奶、牙齒和骨骼的東西。可能讓人驚訝的是,宇宙中的大部分鈣,包括我們身體內的鈣,都來自於恆星的死亡。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富含鈣的超新星,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恆星爆炸,以至於天體物理學家們難以找到並研究它們。由於罕見,這種類型超新星的性質和產生鈣的機制一直是個謎。來自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可能揭開了這些神秘事件的真面目。首次用X射線成像技術研究了一個富含鈣的超新星。

X射線成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了解這顆恆星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個月以及最終爆炸的過程。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表明,這顆富鈣超新星是一顆緊湊的恆星,在其生命的最後階段,脫落了外層氣體。當恆星爆炸時,物質與外殼中的鬆散物質發生碰撞,產生巨大的明亮X射線。

爆炸導致強烈的高溫和高壓,促使核聚變產生鈣。由於這種類型的超新星非常罕見,科學家表示,他們一直不知道是什麼產生了富鈣超新星。研究人員表示,通過觀察這顆恆星爆炸前最後一個月的內部情況,他們能夠觀察到以前未曾探索過的領域,並在瞬態科學中開闢了新的研究途徑。

在使用X射線觀測之前,科學界對富含鈣質的超新星可能是或不是什麼只有間接的信息。該團隊表示,現在可以有信心地排除幾種可能性。該團隊研究的超新星是SN 2019ehk。它短暫的光度表明,這顆恆星在爆炸前就失去了極少量的物質,而這些物質還在附近。在爆炸之前,沒有人知道這顆恆星的存在,因為它太暗了,無法被觀測到。

研究人員用X射線講究富含鈣的超新星研究人員用X射線講究富含鈣的超新星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用X射線成像技術,研究了一個富含鈣的超新星,有何發現
    因此,人們就用「超新星」來描述此類天體。所以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研究富含鈣的超新星,而這種超新星爆炸是非常罕見的,想要發現並研究它們,對於天體物理學家們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們對一顆富含鈣的超新星,首次使用X射線成像技術進行研究。科學家稱,X射線成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空前未有的視角,進而來了解這顆恆星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個月以及最終爆炸的過程。
  • 富鈣超新星首次有了X射線照片
    外層為恆星爆炸前逃逸出的氣體,中間層是爆炸中產生的富含鈣的物質,當物質與超新星衝擊波碰撞時產生明亮的X射線。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8月9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的《天體物理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首次用X射線對一顆富鈣超新星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宇宙中一半的鈣——包括我們牙齒和骨骼中的鈣,都由垂死恆星爆炸產生的。
  • 罕見超新星爆炸產生了宇宙中一半的鈣元素 包括構成我們牙齒的礦物質
    Geller/Northwestern University宇宙中有一半的鈣——包括我們牙齒和骨骼中的鈣——是在恆星垂死時產生的。這種被稱為「富含鈣的超新星」的恆星爆炸非常罕見,因此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並研究它們。然而,這些超新星的性質和它們產生鈣的機制仍然難以捉摸。現在,西北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可能揭開了這些罕見而神秘事件的真相。
  • 罕見超新星爆炸產生了宇宙中一半的鈣元素 包括構成我們牙齒的礦
    然而,這些超新星的性質和它們產生鈣的機制仍然難以捉摸。現在,西北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可能揭開了這些罕見而神秘事件的真相。有史以來第一次,研究人員用x射線成像檢查了一顆富含鈣的超新星,這為這顆恆星生命的最後一個月和最終的爆炸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新的發現表明,富含鈣的超新星是一顆緻密的恆星,在其生命的最後階段會釋放出一層氣體。
  • 鯨魚噴出水柱成分或可顯示健康狀況;富鈣超新星首次有了X射線照片...
    (來源:科技日報)8月8日,工作人員在西安市新城廣場明秦王府城牆遺蹟坍塌事故現場清理路面。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記者從西安市文物局了解到,8日上午發生坍塌的明秦王府城牆經專家現場勘察,認定坍塌原因為近期連續大雨所致,坍塌部分為原城牆遺址新築保護性土體和東北側外包磚砌體,未傷及原明代城牆夯土。(來源:新華網)看天下日本東京,人們戴口罩出行。
  • 你牙齒和骨骼的前身,多半是宇宙中一顆垂死的「高鈣超新星」
    根據8月5日《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刊登的一篇論文,一顆富含鈣元素的超新星生命中的最後一個月以及最終的爆發過程遭到「圍觀」。科學家們估計,這類極其罕見的「高鈣超新星」爆發產生的鈣元素,佔到宇宙中鈣總量的一半。論文作者來自15個國家,中國的興隆天文臺和麗江天文臺也參與其中,顯見這又是一場國際天文學界集體「看煙花」的盛會。
  • 人體鈣元素從天而來?科學家找到證據,沒有超新星爆發就沒有我們
    根據報導,近期《天體物理學》期刊上出現了一篇與超新星有關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一顆名為SN 2019ehk的恆星在其發生超新星爆發前一個月就受到了許多國家科學家的密切關注。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這顆恆星富含該元素,也就是說它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會向宇宙噴射大量鈣元素,因此有網友好奇,我們骨骼裡的鈣是否就來自這類超新星的爆發呢?SN 2019ehk是一顆怎樣的恆星?
  • 人體鈣元素從天而來?科學家找到證據,沒有超新星爆發就沒有我們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這顆恆星富含該元素,也就是說它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會向宇宙噴射大量鈣元素,因此有網友好奇,我們骨骼裡的鈣是否就來自這類超新星的爆發呢?率先對SN 2019ehk進行研究的團隊來自美國西北大學,該團隊的研究成員表示這顆超新星原本是一個密度非常高的恆星,就在距離太陽系大約5500萬光年外。起初它被發現的時候,研究人員觀測到它只泛出暗淡的光,這也難怪為什麼過去二十多年裡哈勃望遠鏡一直在宇宙中探索卻沒有發現SN 2019ehk。
  • 錢德拉拉X射線天文臺在克卜勒超新星遺蹟中發現高速飛行的結塊物
    NASA錢德拉拉X射線天文臺最新觀測顯示,克卜勒超新星(SN 1604)富含金屬的碎片塊以每小時3,700萬公裡的極高速度移動,可能自400年前爆炸後速度不減。克卜勒超新星位於蛇夫座內,距離約13,000光年,是SN 1987A之前最後一顆肉眼可見的超新星。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網絡圖片x射線是由非常熱和高能量的物體和過程發出的,比如黑洞附近的過熱物質噴流和被稱為超新星的巨星爆炸x射線源分散在宇宙各處。恆星熾熱的外層大氣是巨大的x射線來源。x射線耀斑的能量令人難以置信,它包含著恆星表面和低層大氣及其周圍磁場活動的線索。這些耀斑中包含的能量也告訴了天文學家一些關於恆星進化活動的信息。年輕的恆星也是忙碌的x射線發射器,因為它們在早期階段更加活躍。當恆星死亡時,尤其是那些質量最大的恆星,它們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利用相干x射線衍射技術,科學家可以高精度地測量納米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應變。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科學研究xmm -牛頓發射的目的是研究一些最劇烈的空間現象,設計目的是詳細研究宇宙源的x射線發射特性,如星系團、星爆星系、活動星系核、黑洞、中子星和脈衝星。一些天文資源是突出的x射線發射源,但在電磁頻譜的其他部分是微弱的,甚至是看不見的,因此對這些天體進行高質量的x射線觀測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用其他觀測技術獲得的數據來代替。XMM-Newton還可以研究超新星殘骸,即恆星之間的熱物質,以及吸收x射線的冷氣體。它甚至可以研究太陽系中的物體,如彗星和氣態巨星的極光活動。經過17年的觀察,研究人員在相關文獻中發表了5000多篇科學論文。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製造出模擬超新星的衝擊波
    當恆星爆炸成超新星時,它們會在其周圍的等離子體中產生衝擊波。科學家們說,這些衝擊波非常強大,它們可以作為粒子加速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將稱為宇宙射線的粒子流噴射到宇宙中。科學的一個謎團是超新星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 德國X射線望遠鏡傳回首批圖像,展示大麥哲倫星雲超新星遺蹟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22日發布德國X射線空間望遠鏡「eROSITA」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該望遠鏡觀測項目有望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演化。此次發布的X射線圖像展示了鄰近銀河系的大麥哲倫星雲以及距地球約8億光年的兩個星系團。圖像中,大麥哲倫星雲呈圓形紅色結構,裡面的超新星遺蹟清晰可見;代號為A3391和A3395的兩個星系團呈藍綠色,正在發生相互作用。「我們的望遠鏡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項目負責人彼得·普雷德爾說。
  • 自供電的X射線檢測器有望改變醫學成像技術現狀
    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和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發了一個新的X射線檢測器原型,可顯著減少輻射暴露和相關的健康風險,有望改變醫學成像技術的現狀,同時也提高了安全掃描儀和研究應用方面成像的解析度。
  • 克卜勒的超新星遺蹟:400年後,恆星爆炸產生的碎片未減緩
    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記錄了從爆炸恆星處以超過每小時2000萬英裡的速度噴出的物質。這比地球上的聲速快25000倍。據測量,最快的節速度為每小時2300萬英裡,這是在x射線中探測到的超新星殘骸的最高速度。節的平均速度約為每小時1000萬英裡,衝擊波以每小時1500萬英裡的速度膨脹。這些獨立的結果證實了2017年在克卜勒超新星殘骸中發現的時速超過2000萬英裡的節。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錢德拉x射線光譜估計了結點的速度。錢德拉x射線光譜給出了2016年獲得的不同波長的x射線強度。
  • 天空中的條形碼:新增12000條x射線光譜線目錄!
    天空中的x射線源放射出「條形碼」,能揭示了它們的特性。這些條形碼由源頻譜內的窄峰和窄谷組成。衛星XMM-Newton上的RGS儀器就是用來尋找這些光譜線。天文學家Junjie Mao和所在SRON和ESA同事現在已經創建了一個包含12000條x射線線的目錄,天文學家可以用它在恆星群中進行大規模的研究調查,其研究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衛星已經運行了近20年,目前仍在對所有可能的x射線源進行連續測量。每天都有新的科學論文發表。
  • 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矽「指紋」 玻璃或源自超新星爆炸
    據法新社11月16日報導,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16日表示,他們在距離地球數十億光年的兩個遙遠的超新星的殘餘物中發現了二氧化矽——玻璃的主要成分。報導稱,研究人員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分析了這個毀滅的巨型星團發出的光,並根據已知材料發出特定波長的光獲得了二氧化矽的「指紋」。一顆大型恆星通過自我燃燒會形成一顆超新星。
  • JC/T1085—2008《水泥用X射線螢光分析儀》行業標準介紹
    目前尚沒有X射線螢光分析專用水泥標準樣品,故只能用水泥校準樣品或一般的水泥標準樣品與石膏標準樣品混合後使用。用選定化學成分偏離工作曲線的最大值表示。     儀器的線性指標能反映測定結果的準確性。當儀器的分辨能力不高時,與待測元素相鄰的共存元素就可能被同時測量,當該共存元索含量變化時,儀器檢測系統得到並讀出的X射線強度就會直接發生變化,顯然,這是不允許的。對於水泥行業所涉及的樣品中存在的元素主要有鐵、鈣、鉀、氯、硫、矽、鋁、鎂和鈉等,其中矽、鋁和鎂3個元素相鄰且含量高,波動較大。因此本標準中用矽和鎂分別變化時對鋁螢光強度的影響,作為儀器的分辨能力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