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蛋白、鋰離子電池材料、恆星誕生、超新星爆炸、玻璃質腦細胞

2020-10-12 科協身邊事


1

「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這是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現場畫面。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10月9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努力下,「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


截至深空機動前,「天問一號」已飛行超過78天,距離地球超過2900萬公裡,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而言,此次深空機動意義重大。


——新華網


2

植物如何抗病毒?我國科學家發現「反病毒劫持」關鍵蛋白


▲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示意圖。來源:人民網



病毒必須「劫持」並利用所侵入健康細胞的生命系統,才能繁殖和擴散。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基於8年攻關,發現了使病毒無法「劫持」植物細胞的關鍵蛋白WUSCHEL(WUS),進而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為解決農作物抗病毒乃至全球糧食穩產等問題開闢新路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10月9日發表了該成果。


病毒是農業生產中僅次於真菌的第二大病害。比如由稻飛蝨傳播的病毒會讓水稻患上條紋葉枯病和黑條矮縮病,輕則減產、重則絕收。


——新華網


3

中美科學家研製出可快充的鋰離子電池材料



充電速度慢、續航裡程短,是當前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機構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黑磷複合材料,充電9分鐘即可恢復電池約80%電量,使兼具快速充電、高電荷容量、長壽命優點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這項成果10月9日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


「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論文第一作者金洪昌博士介紹,「一方面,能量通過鋰離子與電極材料的化學反應進出電池,因此電極材料對鋰離子的傳導能力是決定充電速度的關鍵;另一方面,單位質量或體積的電極材料容納鋰離子的多少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光明日報》


4

哈勃望遠鏡拍攝NGC 1365星系恆星誕生的壯麗景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的聯合項目——哈勃太空望遠鏡為NGC 1365拍攝了一幅令人驚嘆的圖像,這是一個遙遠的恆星形成的地方。 藍色和熾熱的橙色漩渦位於天爐座中,向我們展示恆星剛剛形成的位置以及未來恆星「育嬰室」的塵土飛揚的場所。


「明亮的淺藍色區域表明了數百顆『嬰兒恆星』的存在,這些嬰兒恆星是由星系外臂內的氣體和塵埃凝聚形成的,」歐空局在周五NASA分享的一份聲明中說。


——環球網


5

物理學家發現250萬年前地球附近超新星爆炸的證據




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顆超新星爆炸的證據,這顆超新星大約在250萬年前在地球附近(宇宙尺度)爆炸。超新星通常發生在質量超過我們太陽十倍的恆星生命末期。 巨大的爆炸會產生錳等重元素。由TUM物理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證實,在250萬年左右的地球錳殼層中同時存在鐵-60和錳-53。研究人員表示,錳-53的濃度增加是明確證據,證明超新星確實發生過。


如果超新星發生在離地球非常近的地方,它可能會對地球和當時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造成巨大的破壞。然而,這顆特殊的超新星距離地球足夠遠,唯一的副作用是對宇宙射線的提升,持續數千年。研究人員Thomas Faestermann博士表示,提升宇宙射線可能會導致雲層形成增加,並推測可能與更新世時代(260萬年前開始的冰河時代)有關。


——環球網


6

科學家在維蘇威火山噴發受害者身上發現保存完好的玻璃質腦細胞




科學家從一名在公元79年臭名昭著的維蘇威火山噴發期間受害死亡的年輕男子身上發現了保存下來的腦細胞。研究人員表示,在他的頭骨內發現的一種黑色玻璃狀物質中,腦細胞的結構依然清晰可見。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確定玻璃狀物質是否是該男子大腦的一部分,而細胞結構的發現證實了這一判斷。


至於玻璃狀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研究人員認為,他的大腦向玻璃質地的轉變是由於極端加熱和快速冷卻而發生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是Pier Paolo Petrone,他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玻璃化過程發生在赫庫蘭尼姆,並凍結了受害者的神經元結構,將其完整地保存到今天。


——環球網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相關焦點

  • 今日科技話題:綠色材料、富鋰巨星、植物抗病、船底座星雲恆星象、深空超新星影像
    (資料圖片)日前,我國傳來好消息,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該研究揭示了一些植物蛋白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糖尿病治療藥物、竊蛋龍化石、拉伸...
    1「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 今年將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今日科技話題:遠望5號船、「天問一號」、新型納米硒肥、熱帶珊瑚...
    今日科技話題:遠望5號船、「天問一號」、新型納米硒肥、熱帶珊瑚礁魚、新鮮蘿蔔、「隼鳥2號」 2020-12-16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材料讓鋰離子電池9分鐘充電80%
    >   新材料讓鋰離子電池9分鐘充電80%  本報記者 吳長鋒  記者10月14日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機構合作,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科技話題:微分幾何學、穀神星一號、中藥草果、失血病人、新材料...
    科技話題:微分幾何學、穀神星一號、中藥草果、失血病人、新材料、中等質量黑洞 2020-11-19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問一號」背後的化工材料
    這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天問》中的詩句。7月23日12時41分,承擔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繼續探求屈原在2300年前的發問。這不僅是我國首次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是我國深空領域裡一個全新的裡程碑。那麼,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背後,有哪些化工新材料扮演了重要角色?
  • 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矽「指紋」 玻璃或源自超新星爆炸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法媒稱,當你下次凝視窗外尋找靈感時,請記住,你透過它向外看的這種材料是在一顆爆炸的古老恆星的核心形成的。據法新社11月16日報導,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16日表示,他們在距離地球數十億光年的兩個遙遠的超新星的殘餘物中發現了二氧化矽——玻璃的主要成分。
  • 地球上常見的玻璃 是遠古恆星的「遺物」嗎?
    地球上的玻璃是遠古恆星的「遺物」嗎資料圖:成都隕石展,民眾近距離探訪「天外來客」。圖為收藏家展示的玻璃隕石。張浪 攝  天聞頻道  當你凝視玻璃杯或走在沙灘上時,是否會聯想到這些材料跟恆星的死亡有關?
  • 二氧化矽可能起源於恆星爆炸後所產生的超新星
    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的一種劇烈爆炸,爆炸過程中的所產生的電磁輻射能夠照亮整個星系,並可能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而在此期間,一顆超新星所釋放的輻射能量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當。
  • 恆星死亡時可能不會出現超新星爆炸
    一些黑洞以閃耀光芒展現其誕生,而另一些則悄然降生科學家認為這種消失行為將支持這樣的一種理論:即一些巨大的恆星在死亡時只是簡單地爆炸而不會出現明亮的超新星爆炸,或伽馬射線的爆發。 當一顆巨大的恆星衰老時,其中心會聚集很多的鐵。最終,此鐵核增長得如此巨大以至於被它自身的重力給壓碎了,形成了一個黑洞。有時此過程伴隨有超新星爆炸,這時恆星外層向外爆發出明亮的可見閃光。
  • 今日科技話題:微分幾何學、穀神星一號、中藥草果、失血病人、新材料、中等質量黑洞
    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可滿足近地軌道微小型衛星發射需求搭載發射的天啟星座十一星是天啟物聯網星座的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提供數據採集傳輸服務,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負責研製和應用。
  • 鋰離子電池爆炸首次被實時「追蹤」
    鋰離子電池過熱並爆炸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行星之王」、木星圖像 2020-09-2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鋰離子電池的爆炸類型有幾種?
    鋰離子電池的爆炸類型重要分為短路和過充,短路又分為內部短路和外部短路。一種導電物質將電池外部的正極和負極連接起來。當外部短路發生時,電流新增,電池開始升溫。當熱量新增時,電解質分解,出現大量氣體,電池膨脹。我們講過很多具有封閉功能的膜,在一定的溫度下,膜會封閉,阻止鋰離子的轉移,然後阻止化學反應,電流下降,溫度下降,這就防止了電池爆炸。當然,以上只是基於一個好質量的膜片。內部短路重要是銅箔和鋁箔的毛刺刺穿隔膜,或鋰原子的枝晶晶體穿透隔膜。
  • 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過度充電會爆炸嗎?
    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過度充電會爆炸嗎?一提到電池爆炸,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鋰離子電池爆炸,很多人都以為鉛酸電池不會爆炸,和鋰離子電池相比,鉛酸電池的安全性是稍微高一些,但出現爆炸的現象也並不少,目前市場競爭激烈,一些不良的商家為了降低電池成本,採用劣質的極板,極容易造成短路,甚至引發電池起火爆炸。
  • 中美科學家研製出可快速充電鋰離子電池材料
    黑磷是白磷的同素異形體,特殊的層狀結構賦予它很強的離子傳導能力和理論上很高的電荷容量,是極具潛力的「快充」電極材料。然而,黑磷容易從層狀結構的邊緣開始發生結構破壞,實測性能遠低於理論預期。近期,季恆星團隊採用「界面工程」策略將黑磷和石墨通過磷碳共價鍵連接在一起,在穩定材料結構的同時,提升了黑磷石墨複合材料內部對鋰離子的傳導能力。
  • 為什麼恆星爆炸會變成超新星?超新星對宇宙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恆星爆炸會變成超新星?超新星對宇宙有什麼影響?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什麼是超新星,簡單來說,一顆爆炸中的恆星,就被稱為超新星。
  • 超新星爆發是製作元素的工坊,超新星爆發遺蹟物質組成恆星及生命
    大恆星的死亡導致了超新星的爆發,這對宇宙的天體結構將是一種衝擊,超新星爆發附近的星球,大約10000億公裡範圍內的星球都將慘不忍睹,一些靠得太近的恆星也許會解體或者恆星外圍的氣體將被吹走,行星則早就被吞噬了。
  • 地球上的鋰大部分來自白矮星的爆炸!
    它被用於醫藥,光學,玻璃和陶瓷,潤滑脂,甚至武器。還有無處不在的鋰離子電池,為各種設備和工具提供動力。在宇宙元素來源的周期表中,鋰是唯一一種通過三種不同過程產生的元素:大爆炸核合成、宇宙射線裂變和像太陽這樣的低質量恆星走到生命盡頭時。這三種情況就會產生鋰元素。鋰的來源下面這個周期表顯示了化學元素的來源。
  • 神秘的新星和超新星,它們是新誕生的星體,還是即將隕滅的恆星?
    小編查閱了很多資料,才弄明白原來這種神秘的星星叫作「新星」或者「超新星」。在古代又被稱為「客星」,小編猜想這一名稱的由來可能是因為人們認為這是一顆「前來做客」的恆星。那麼這種神秘的新星和超新星,它們究竟是新誕生的星體,還是即將隕滅的恆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