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死亡時可能不會出現超新星爆炸

2020-11-23 科學網

一些黑洞以閃耀光芒展現其誕生,而另一些則悄然降生

斯皮策望遠鏡用紅外光看到此圖中大約有40顆紅色超大恆星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天文學家開始監視數百萬顆巨大恆星,看它們會不會無影無蹤地突然消失。科學家認為這種消失行為將支持這樣的一種理論:即一些巨大的恆星在死亡時只是簡單地爆炸而不會出現明亮的超新星爆炸,或伽馬射線的爆發。

 

當一顆巨大的恆星衰老時,其中心會聚集很多的鐵。最終,此鐵核增長得如此巨大以至於被它自身的重力給壓碎了,形成了一個黑洞。有時此過程伴隨有超新星爆炸,這時恆星外層向外爆發出明亮的可見閃光。在罕見的情況下,黑洞的誕生會出現更加壯觀的景象,恆星死亡時噴射出強大的高能量輻射,此現象就是所謂的伽馬射線的爆發。

 

不過,有近一半的黑洞會悄悄地誕生,因為沒有標示此事件發生的爆炸出現。由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克裡斯多佛•柯查尼克領導的一項新觀察通過觀察巨大恆星的突然消失可能發現了這類事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科學家利用美國亞利桑那州格雷厄姆山上的8.4米的大型雙筒望遠鏡(LBT),於2008年初拍到此事件的首批圖像。至今,他們還在監視30個星系附近的大約100萬顆紅色超大恆星,這是巨大恆星處於其生命的最後階段。

 

此小組計劃每年給這些星系拍攝二次圖像,以觀察那些突然消失的紅色超大恆星。通過觀察100萬顆恆星,此小組希望他們每年能拍到一顆恆星的死亡,並進行持續5年的拍攝。不過,他們不能擔保一定能拍攝到。

 

美國加州大學的斯坦•沃斯雷理論研究過這些恆星的死亡,他表示,「我個人的觀點是,在沒有電磁現象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拍到黑洞的。」但或許此輻射以X射線或伽馬射線的形式爆發,而不是以天文學家通常觀察超新星時所看到的可見光的形式爆發。「無論如何,這值得觀察一番。」

 

柯查尼克說,如果真能看到恆星的突然消失,此小組會通過尋找恆星物質坍塌成黑洞所發出的X射線來證實黑洞的形成,並能弄清誕生時沒有炫耀的黑洞的比例有多少。此觀察還能發現罕見的巨大恆星的巨大爆炸,其強度接近超新星的爆炸。船底座Eta星大約在19世紀40年代曾經有過這類不尋常的爆發,從而使得它成為天空下第二大最亮的恆星。(來源:網易探索 尼特)

 

相關焦點

  • 二氧化矽可能起源於恆星爆炸後所產生的超新星
    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的一種劇烈爆炸,爆炸過程中的所產生的電磁輻射能夠照亮整個星系,並可能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而在此期間,一顆超新星所釋放的輻射能量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當。
  • 從超新星爆炸前,發出的幾十個中微子中,發現了恆星死亡的秘密!
    最新對超新星爆炸前發出的中微子研究(極難探測的微小宇宙粒子),讓科學家們離了解恆星在爆炸和死亡之前發生了什麼又近了一步。這項研究由莫納什大學引力波發現(OzGrav)ARC卓越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Ryosuke Hirai共同撰寫,其研究發表在《arXiv》上,研究了恆星演化模型,以測試不確定的預測。
  • 為什麼恆星爆炸會變成超新星?超新星對宇宙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恆星爆炸會變成超新星?超新星對宇宙有什麼影響?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什麼是超新星,簡單來說,一顆爆炸中的恆星,就被稱為超新星。
  • 在恆星爆炸和死亡前會發生什麼:對「爆前超新星」中微子的新研究
    最近對「爆前超新星中微子」(pre-supernova neutrinos),即一種極難檢測的微小宇宙粒子的研究,使科學家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恆星在爆炸和死亡之前會發生什麼。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Gravitational Wave Discovery)研究了恆星演化模型以檢驗不確定的預測。當一顆恆星死亡時,它會發出大量的中微子,這些中微子被認為會推動超新星爆炸。在爆炸到達恆星表面之前,中微子自由地流過恆星並從恆星中流出。
  • 不穩定對超新星可能是最強爆炸,其威力是常規超新星爆炸的數百倍
    不穩定對超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中最強烈的爆炸。此時,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那宇宙大爆炸呢?事實上,大爆炸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爆炸,也就是說,「大爆炸」這個名字引起了許多誤解,這些誤解與大爆炸作為一種常規爆炸的感知有關。好了,讓我們回到本文的主題吧。
  • 即將有超新星現象發生?科學家對脈動恆星的超新星爆炸現象做預測
    這顆紅超巨星正在接近其生命的盡頭,而當一顆質量超過太陽10倍的恆星死亡時,它會以一種非常壯觀的方式逝去,也就是變成超新星。近年來,參宿四的亮度已經降到一百年來的最低點,許多太空愛好者對此都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參宿四可能很快就會變成超新星,變成在白天也能看到的耀眼爆炸景象。
  • 什麼因素觸發恆星的爆炸?這就是超新星發光的原因
    是什麼使超新星發光?一項新技術使天文學家可以更仔細地了解是什麼使某些恆星屠殺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光。一個典型的爆炸星在其峰值時會產生多達十億個太陽的光。但是,所謂的超發光超新星屬於自己的稀有物種,比「普通」表親發光數百倍。
  • 恆星爆炸時恆星中央究竟發生了什麼
    巨大的恆星(左圖)內部產生了像鐵一樣重的元素,恆星在巨大的爆炸事件中爆發(中間),外層物質到處散落,形成所謂的超新星殘餘物的結構(右圖)。 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近日科學家們表示,恆星摧毀性的爆炸死亡似乎是不均衡的宇宙爆燃。這項最新發現是基於美國宇航局X射線繪製的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它或可能提供,恆星在以超新星形式爆炸時恆星中央究竟發生了什麼的線索,研究人員補充說道。  碳以後的元素是在巨大的恆星內部合成,它們組成了恆星、行星和人類。
  • 不會死亡的恆星
    當年大爆炸所產生的光有一部分由於星際塵埃的反射而現在才到達地球,當科學家在對這些光進行研究後,他們發現爆炸還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十倍太陽質量的殘骸雲,這片殘骸雲擴散的速度是他們最初所預想的二十倍——超過三千兩百萬千米每小時(3.2*107km/h),以這個速度足以在數天中從地球達到冥王星。只有超新星爆發的餘波才會擴散地如此迅速,而這次爆炸後恆星居然完好無損。
  • 超新星爆炸可能幫助塑造了地球的氣候歷史
    恆星爆炸在地球氣候史上的作用可能比科學家們想像的要大。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在過去4萬年裡,附近的超新星在地球的樹輪記錄中留下了一系列可能的指紋,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多次破壞地球的氣候。
  • 當超新星爆炸時,會發生什麼?最終將演變成什麼?
    如果感興趣的話,那你可能聽說過像超新星這樣的天文概念。試問,什麼是超新星?超新星的爆炸過程又是怎樣的呢?這就是我們在本文中將要告訴你的內容。一般地,超新星基本上是一顆死亡的恆星,或者更準確地說,它是一顆恆星的重生,並伴隨著一股非常強大的閃光。值得一提的是,這閃光的亮度甚至可以超過銀河系的亮度。它是一個閃光的重生,我們稱之為超新星。科學家說,在浩瀚的宇宙中,這樣的過程是相當頻繁的。
  • 宇宙中的死亡之星,恆星超新星爆炸後的產物
    宇宙中含有有很多的不同組成部分,像是,恆星、行星以及衛星,星雲等等,那麼這個脈衝星是一種什麼星,這種脈衝星是怎樣形成的,估計很多人都會比較好奇吧。人類最早發現宇宙中存在脈衝星是在1967年,當時英國科學家埃赫維什在十分偶然的情況中,探測到了一種從來沒有被發現的射電輻射,這種輻射的出現很有規律,每過一定的時間都會出現一次脈衝,也就是說每過大約是1.34秒就會出現一次脈衝,科學家就將這種脈衝的輻射源叫做脈衝星。
  • 超新星爆炸會不會危及地球?
    宇宙中的大質量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時會發生持續幾周或者幾個月的劇烈爆炸。爆炸中的恆星就像是要將生命中積蓄的新有力量噴薄而出一樣。輻射出巨大的能量。與此同時。恆星會將體內的大部分物質高速的拋入宇宙之中。並發出異乎尋常的亮光。其亮光甚至能夠照亮恆星所在的整個星系。由於此時恆星的性質和平時大相逕庭。就像是一個全新的天體。因此,科學家們又將處於大爆發階段的恆星稱為「超新星」。
  • 宇宙的死亡方式:黑矮星引發類似超新星的爆炸,最後歸於虛無
    宇宙會像恆星一樣會隨時間推移慢慢消亡嗎?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大多數科學家都相信宇宙會有終結的一天,只不過沒有人能目睹到這種在遙遠的將來發生的告別。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的一份研究論文稱,宇宙中所有物體都死亡後,「黑矮星」將開始爆炸,引發類似超新星的爆炸,最後一切歸於虛無。
  • 宇宙的死亡方式:黑矮星引發類似超新星的爆炸,最後歸於虛無!
    宇宙會像恆星一樣會隨時間推移慢慢消亡嗎?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大多數科學家都相信宇宙會有終結的一天,只不過沒有人能目睹到這種在遙遠的將來發生的告別。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的一份研究論文稱,宇宙中所有物體都死亡後,「黑矮星」將開始爆炸,引發類似超新星的爆炸,最後一切歸於虛無。
  • 核心塌縮,黑洞和中子星的誕生地:大質量恆星的超新星爆炸!
    這些模擬模型比太陽的質量大39倍、20倍和18倍,揭示了超新星對爆炸的大質量恆星和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的新見解。 核心塌縮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在其生命末期的爆炸性死亡,超新星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之一,也是黑洞和中子星的誕生地
  • 最後的超新星:400年的爆炸成像
    快了上周,美國宇航局在遙遠的星系中宣布了 三次能量爆發,這可能預示著星星即將爆炸。這是最大質量的恆星如何結束他們的生命,結果往往形成一個黑洞。提前發現這樣的超新星對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福音,他們並不完全了解垂死之星的死亡痛苦。超新星創造了宇宙的所有元素 - 行星,植物和人類的東西。以計算機為模型的爆炸階段被描述為類似熔巖燈。與此同時,科學家不再觀察實際發生的事情,而是研究克卜勒超新星的殘餘物以及相近附近爆炸的類似殘骸。
  • 一口氣搞懂超新星爆炸的原理
    一對氫原子核要10億年才有可能發生一次核反應。但因為恆星巨大,粒子數夠多,才可以引發恆聚變,但速率並不會太快。因此,恆星內部進行的是「溫和」的核聚變反應,不會像氫彈那樣一下子全炸了。宇宙中元素的豐度,70%左右都是氫,剩餘的大部分是氦,只有不到1%是其他元素。因此,構成恆星的主要都是氫和氦。
  • 獨特的超新星爆炸
    那顆爆炸的恆星被稱為「超新星LSQ14fmg」,是由37名成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的遙遠天體,他們的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幫助揭示了這顆恆星所屬的超新星群的起源。這顆超新星的特徵變得非常緩慢地變亮,並且也是同類中與眾不同的最明亮爆炸之一。
  • 當最後一批黑矮星爆炸後,宇宙徹底死亡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熱寂』,宇宙的主要構成將是黑洞和枯竭的恆星。」卡普蘭在一篇預計將發表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文章中估算了宇宙何時將變為一片死寂。為此,卡普蘭估測了最後一次超新星爆發可能出現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