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由膠凝材料、顆粒狀的粗細骨料和水按適當比例配合拌製成的拌合物,經硬化而成的一種人造石材,是建築工程中的一種主要建築材料。混凝土有很多優點:
(1) 使用方便 ,新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澆注成各種形狀和尺寸的構件及結構物;
(2) 價格低廉 ,原材料豐富可就地選材,除水泥外,骨料及水約佔80%以上,符合經濟原則;
(3)高強耐久 ,常用混凝土的強度為20~30MPa,尚可提高至50MPa以上,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混凝土也存在一些缺點,如,自重大,抗拉強度低,受力變形小,容易開裂等。
混凝土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條件如下:
(1)按表觀密度分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和輕混凝土
(2)按性能和用途分為結構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熱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隔熱混凝土、防射線混凝土等。
(3)按所用膠凝材料分為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矽酸鹽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瀝青混凝土及聚合物混凝土等。
(4)按混凝土的特性或施工方法分為防水混凝土、高強混凝土、纖維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及噴射混凝土等。
在混凝土中應用最廣,用量最大的水泥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以下簡稱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砂、石所組成,各種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均勻的漿體稱為混凝土拌合物,再經凝結硬化後成為堅硬的人造石材稱為混凝土。
一、混凝土的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由水泥、水和砂石骨料組成,有時為了改善性能還可加入外加劑和摻合料。
(一)水泥
1.水泥品種的選擇 配製混凝土用的水泥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的有關規定。選用水泥時,應根據工程特點,所處環境以及設計、施工的要求,選用適當品種和標號。常用水泥品種選擇參見表4-1。
2. 水泥標號的選用應與混凝土的強度相適應。一般水泥的強度約為混凝土強度的1.5~2.0倍較為適宜。若水泥標號過低會使水泥用量過大而不經濟。若水泥標號過高,則水泥用量偏少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均帶來不利影響。表4-1常用水泥的選用
(二) 細骨料——砂 •顆粒直徑在0.16~5mm之間的骨料稱為砂。砂可分為 天然砂和人工砂。天然砂是由巖石風化所得,按產源天然砂分為河砂、海砂和山砂。
1.物理性質 常用砂一般為矽質砂,其視密度與密度值非常接近,約為2.6~2.7克/cm3,在乾燥狀態下鬆散堆積時,其堆積密度為1350~1650千克/立方米。砂在自然狀態下,往往含有一定水分,其含水狀態可 分為四種,見砂的四種含水狀態
(1) 完全乾燥狀態(烘乾狀態) 在100~110度溫度下烘乾,達到恆重狀態;
(2) 氣幹狀態(風乾狀態 ) 在環境中達到平衡含水率時的狀態;
(3) 飽和面幹狀態 (表幹狀態 )顆粒表面乾燥,內部孔隙吸水飽和時的狀態 ;
(4)溼潤狀態 (潮溼狀態 ) 顆粒 內部吸水飽和,表面附有吸附水的狀態 。
砂處於潮溼狀態時,因含水率不同,其堆積密度隨之改變,使得砂的堆積體積也不同(圖4-4)。在採用體積法驗收、堆放及配料時,都應該注意溼砂的體積變化問題。在拌遮混凝土時,砂含水狀態不同將會影響混凝土的拌合水量及砂的用量,在配製混凝土時規定,以乾燥狀態為準計算,在含水狀態是應進行換算。
2.有害雜質含量
JGJ52-79《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中規定,規定了砂中的有害雜質(包括黏土,淤泥,雲母,輕物質,硫化物,和硫酸鹽及有機物質)的含量範圍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砂中的黏土 ,淤泥,雲母及輕物質會粘附在骨料表面,防礙骨料與水泥石的黏結,從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凍性和抗滲性,硫化物與硫酸鹽及一些有機物質會腐蝕水泥石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
3. 顆粒形狀與表面狀態 •河砂、海砂等顆粒圓滑,拌制的混凝土流動性好,但海砂中常含有貝殼碎片及可溶性鹽類 ,影響混凝土強度,所以配製混凝土時多採用河砂。山砂顆粒多稜角、表面粗糙,與水泥石粘結好,故拌制的混凝土強度較高。
4.粗細程度與顆粒級配 •砂的粗細程度是只不同粒徑的顆粒混合在一起後總體的粗細程度。在混凝土中砂的表面有水泥漿包裹,砂的總表面積越大,需要包裹沙礫的水泥漿越多。因此一般說用較粗的砂拌制混凝土可比用細砂拌制節省水泥漿。
砂的顆粒級配是只指砂中不同顆粒互相搭配的比例情況,粒徑相同的砂堆積起來空隙率最大;兩種粒徑的砂搭配起來,空隙就減少;三種粒徑的砂搭配,空隙率就更小了,在混凝土中,砂顆粒間的空隙是由水泥漿來填充的,因此,級配良好的砂可以節省水泥。在拌制混凝土時應同時考慮砂的顆粒程度和級配。選擇較粗的、級配良好的砂,既能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又能節省水泥。
砂的粗細程度和顆粒級配用篩分析的方法來確定(詳見實驗部分 )
(三)粗骨料 (碎石和卵石)
粒徑大於5mm的骨料稱為粗骨料。常用的粗骨料有天然卵石和人工碎石兩種。
1.物理性質 粗骨料的視密度一般在2.50~2.70~克/cm3。在乾燥狀態下,鬆散堆積時,其堆積密度約為1450~1650~Kg/m3。粗骨料在自然狀態下也有四種含水狀態。計算混凝土中的各種材料的配合比時,一般內以乾燥骨料為準。
2.有害雜質含量 JGJ53-79《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中,規定了包括黏土,淤泥,雲母,輕物質,硫化物,和硫酸鹽及有機物質均為有害物質,其含量應該控制4-6的範圍內。如石子含泥量過大,應過篩或衝洗後才能使用。當粗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矽成分(如蛋白質,玉髓和鱗石英等)時,遇到水泥中的鹼在有水存在的情況下,能相互作用生成複雜的鹼-矽酸凝膠,並吸水膨脹,破壞混凝土結構。這種鹼性氧化物與骨料中活性氧化矽之間的化學作用稱為鹼-骨料反應。因此,當水泥含鹼量大於0.6%時需對骨料中活性氧化矽的有害作用進行檢驗以確定能否使用。
3.顆粒形狀與表面特徵 天然卵石是由巖石經過自然條件形成的,可分為可河卵石,海卵石和山卵石。它們表面叫為光華呈圓形無稜角,山卵石和海卵石常含有些雜質,河卵石比較清潔,多為採用河卵石拌制混凝土。人工碎石表面粗糙,多稜角,與水泥石黏結比卵石好,因此在性同水泥用量的情況下,卵石混凝土拌合物比碎石混凝土有較好的流動性,但在相同配合比的情況下,卵石混凝土的強度卻比碎石混凝土的低。
在石子中,常含有針狀顆粒和片狀顆粒會使骨料空隙增大,增加水泥用量和降低拌合物的流動性,而且硬化後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因此應控制其含量C30及C30以上的混凝土,粗骨料中 針,片狀顆粒含量應該不大於15%;C30以下的混凝土應不大雨15%;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含量可放寬到40%。
4.其強度和堅固性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堅固性。碎石和卵石的強度可用巖石立方體強度和壓碎指標兩種方法表示。有抗凍要求的混凝土用粗骨料,應具有在凍融作用下,抗碎裂的能力,其堅固性必須合格。
5. 最大粒徑與顆粒級配 工稱粒級的上限稱為該粒級的最大粒徑。例如,5-40mm粒級,40mm是該粒級的上限值,該粒級的最大粒徑就是40mm。粗骨料的最大粒徑反映了骨料的粗細程度。《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204-92中規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徑不得超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過鋼筋間最小淨距的3/4;混凝土實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板厚的1/2,且不得超過50mm。
粗骨料的級配與細骨料級配的原理基本相同,級配良好的石子可實現最密實的堆積。
粗骨料繼配的好壞對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強度和節省水泥等方面影響起著重要作用。粗骨料顆粒級配也通過篩分析實驗確定(具體見實驗部分)。
四) 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及養護水應符合JGJ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的規定,凡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飲用水,均可拌制各種混凝土。海水可用於拌制素混凝土,但不得用於拌制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不宜用海水拌制有飾面要求的素混凝土。
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經適當處理或處置的工業廢水,若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鹽、硫化物的含量符合JGJ63-89規定的數值,且凝結時間對比試驗,水泥的初終凝時間差不大於30min並尚符合水泥國標規定;強度對比試驗抗壓強度不低於標準試樣混凝土抗壓強度的90%,也可以用用於拌制混凝土。
二、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性質
混凝土在凝結硬化前稱為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拌合物必須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或稱工作性),硬化後的混凝土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必要的耐久性。
(一)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1.和易性含義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於澆注、搗實,且保持組成材料均勻穩定的性質。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拌合物應具有較好的流動能力,這樣澆注時才能在自重或外力(振搗)的作用下充滿模具,並且在振搗時容易密實。混凝土 拌合物的流動性主要取決於拌合物的稠度。在混凝土施工中,不同的施工條件和施工方法應採用相應的稠度。因此,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好與差應該用拌合物的稠度能否適應所澆注結構的構造特徵以及採用的運輸和搗實方法來衡量。
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拌合物除具有一定的稠度,易於成型外,還應在攪拌後,直至成型結束,組成材料都能保持在混凝土中均勻分布,即粘聚性和保水性。對於均勻穩定性較差的混凝土拌合物在靜置、運輸、澆注和搗實的過程中都可能發生離析和泌水。
離析是指拌合物中大顆粒和細顆粒間產生分離的現象。對於流動性較大的混凝土拌合物,因各組分粒度及密度不同,易引起砂漿與石子間的分層離析現象。對於硬性或少砂的混凝土拌合物,若裝卸及澆注方法不當,也會發生離析現象。
泌水是指拌合水按不同方式從拌合物中分離出來的現象。固體材料在混凝土拌合物中下沉使水被排出並上升至表面,使表面形成浮漿;有些水達鋼筋及粗骨料下沿而停留;有些水通過模板接縫滲漏;都是泌水的表現。
無論是離析,還是泌水對硬化後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都將有很大的影響。顯然,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項綜合的技術性質,它包括流動性和均勻穩定性兩方面的含義。這兩者相互聯繫,又相互矛盾。流動性過大將影響均勻穩定性;反之亦然。因此在實際工程中,應在流動性基本滿足施工的條件下,力求保證均勻穩定性,使兩者統一起來。
2.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測定
根據《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GBJ80—85)規定,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可採用塌落度法和維勃稠度法測定。
由於和易性是一項綜合的技術性制,因此很難找到一種能全面反映拌合物和易性的測定方法。通常以測定流動性(即稠度)為主,而對均勻穩定性主要通過觀察進行評定。
a.塌落度法
塌落度法適用於骨料最大粒徑不大於40mm、塌落度值大於10mm的塑性和流動性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測定。方法是將拌合物按規定的試驗方法裝入塌落度筒內,提起塌落度筒後拌合物因自重而向下塌落,下落的尺寸即為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值,以毫米為單位,用T表示,見圖4-5。在測定塌落度的同時,應觀察拌合物的均勻穩定性情況,以全面地評定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拌合物根據其塌落度大小可分為四級,見表4-8.塌落度值小於10mm的幹硬性混凝土拌合物應採用維勃稠度法測定。
b.維勃稠度法
維勃稠度法適用於骨料最大粒徑不大於40mm,維勃稠度在5~30s之間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測定。這種方法是先按規定方法在圓柱形容器內做塌落度試驗,提起塌落度筒後在拌合物試體頂面上放一透明圓盤,開啟振動臺,同時啟動秒表並觀察拌合物下落情況。當透明圓盤下面全部布滿水泥漿時關閉振動臺,停秒表,此時拌合物已被振實。秒表的讀數「s」即為該拌合物的維勃稠度值,以「秒」為單位,用V表示
3.影響和易性的因素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主要取決於各組成材料的品種、規格及組成材料之間數量的比例關係(水灰比、砂率、漿骨比)。
1)水泥品種 不同品種的水泥,需水量不同,因此在相同配合比時,拌合物的稠度也有所不同。需水量大者,其拌合物的塌落度較小。一般採用火山灰水泥、礦渣水泥時,拌合物的塌落度較用普通水泥時小些。
2)骨料的種類、粗細程度及顆粒級配 •河砂和卵石表面光滑無稜角,多呈球狀,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碎石拌制的拌合物流動性好。採用最大粒徑較大的級配良好的砂石,因其總表面積和空隙率小,包裹骨料表面和填充空隙用的水泥漿用量小,因此拌合物的流動性也好。
3)水灰比 水灰比的大小決定了水泥漿的稠度。水灰比愈小,水泥漿就愈稠,當水泥漿與骨料用量比一定時,拌製成的拌合物的流動性便愈小。當水灰比過小時,水泥漿較幹稠,拌制的拌合物的流動性過低會使施工困難,不易保證混凝土質量。若水灰比過大,會造成拌合物均勻穩定性變差,產生流漿、離析現象。因此,水灰比不易過小或過大,應根據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要求合理地選用。
4)砂率 •砂率是指拌合物中砂的質量佔砂石總質量的百分率。砂的粒徑比石子小得多,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而且砂在拌合物中填充粗骨料的空隙。因而,砂率的改變會使骨料的總表面積和孔隙率有顯著的變化,可見砂率對拌合物的和易性有顯著的影響。
砂率過大,骨料的總表面積及空隙率都會增大啊,在水泥漿量一定的條件下,骨料表面的水泥漿層厚度減小,水泥漿的潤滑作用減弱,使拌合物的流動性變差。若砂率過小,砂填充石子空隙後,不能保證粗骨料間有足夠的砂漿層,也會降低拌合物的流動性,而且會影響拌合物的均勻穩定性,使拌合物粗澀,鬆散,粗骨料易發生離析現象。當砂率適宜時,砂不但填滿石子的空隙,而且還能保證粗骨料間有一定厚度的砂漿層以便減小粗骨料的滑動阻力,使拌和物有較好的流動性。這個適宜的砂率稱為合理砂率。採用合理砂率時,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況下,能使拌合物獲得最大的流動性,且能保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或者,在保證拌合物獲得所要求的流動性及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時,水泥用量為最小,
5)漿骨比
水泥漿與骨料的數量比稱為漿骨比。在骨料量一定的情況下,漿骨比的大小可用水泥漿的數量表示,漿骨比愈大,表示水泥漿用量愈多。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漿賦予拌合物以流動性,是影響拌合物稠度的主要因素。在水泥漿稠度(即水灰比)一定時,增加水泥漿數量,拌合物流動性隨之增大。但水泥漿過多,不僅不經濟,而且會使拌合物均勻穩定性變差,出現流漿現象。
6)外加劑
在拌制混凝土時,摻用外加劑(減水劑、引氣劑)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不增加水泥和水用量的條件下,顯著地提高流動性,且具有較好的均勻穩定性。
此外,由於混凝土拌和後水泥立即開始水化,使水化產物不斷增多,游離水逐漸減少,因此拌合物的流動性將隨時間的增長不斷降低。而且,塌落度降低的速度隨溫度的提高而顯著加快。
(二)混凝土的強度
混凝土的強度包括抗壓、抗拉、抗彎、抗剪以及握裹強度等,其中以抗壓強度最大,故工程上混凝土主要承受壓力,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與其它強度間有一定的相關性,可以割據抗壓強度的大小來估計其它強度值,因此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是最重要的一項性能指標。
混凝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及強度等級
按照國家標準BGJ81—85《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的規定,以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為標準試件,在標準養護條件(溫度20±3℃,相對溼度90%以上)下養護28d,測得其抗壓強度,所測得的抗壓強度值稱為立方體抗壓強度,以fcu表示。測定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時,也可以採用非標準尺寸的試件,其尺寸應根據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徑而定,單其測定結果應乘以相應的尺寸換算係數見表
根據國家標準GBJ107—87《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規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按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劃分。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採用符號C與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fcu,k(以N/mm2)表示。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係指對按標準方法製作和養護的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28d齡期,用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抗壓強度總體分布中的一個值,強度低於該值的百分率不超過5%。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分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及C60十二個等級,例如強度等級C25表示該混凝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為25Mpa。
工程設計時應根據建築物的不同部位及承受荷載情況的不同,選取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
軸心抗壓強度 •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只是評價混凝土力學性能的依據,為了使測得的混凝土強度接近於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情況,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中,計算軸心受壓構件(如柱子)時都採用軸心抗呀強度作為標準試件,測定其標養28天的抗壓強度值。
3.混凝土強度的因素
1) 水泥標號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膠凝材料,水泥粘結骨料使混凝土成為人造石材。在相同配合比的條件下,水泥標號越高,水泥漿體與骨料的粘結力越大,混凝土的強度就越高。混凝土強度與水泥的強度成正比例關係。
2)水灰比 即用水量與水泥用量之比。在配製混凝土時,為了使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往往要加入較多的水,而水泥完全水化要的結合水大約只為水泥重的23%左右,多餘的水在混凝土硬化後,或殘留在混凝土中,或蒸發,使得混凝土內形成各種尺寸的孔隙。這些孔隙的存在,減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載作用的有效面積。因此在水泥標號及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混凝土的強度主要取決於水灰比。水灰比愈小,混凝土的強度越大。
3)粗骨料 •水泥降體與骨料的粘結力還與骨料特別是粗骨料,它是硬化後混凝土的骨架的表面有關。碎石表面粗糙,粘結力就比較大,卵石表面光滑,粘結力就比較小,因而在水泥標號和水灰比相同的條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強度往往高於卵石混凝土的強度。根據工程時間經驗,混凝土的強度與上述各因素之間保證近似的恆定關係,可採用下面的經驗工式來表示:
4) 養護條件 混凝土強度的生產與發展通過水泥的水化而實現的周圍環境的溫度對水化作用的進行有顯著的影響。當溫度降低至冰點以下時,由於混凝土中水分結冰,水泥不能與冰發生化學反應,則混凝土強度停止發展,而且由於孔隙中的水結冰後體積膨脹,使混凝土內部結構 遭到損壞,使強度降低。
周圍的環境溼度對水泥的水化作用是否能正常進行有顯著的影響:溫度適當,水泥水化便能順利進行;若溼度不夠,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內部水分將不斷地向表面遷移,這樣會影響水泥的正常水化,使表面乾裂,內部疏鬆,嚴重地影響強度和耐久性。所以,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須在成型後的一段時間內使周圍的環境有一定的溫度和溼度。
•常見的自然養護是將成型後的混凝土放在自然環境 中,隨氣溫變化,用覆蓋或澆水等措施使混凝土保持潮溼狀態的一種養護方法。當使用矽酸鹽水泥、普通水泥和礦渣水泥時,澆水保溼不應少於7天,使用火山灰水泥 或在施工中摻用緩凝劑時,應該不少於14天。為了加速混凝土強度的發展,提高混凝土的 早期強度,還可以採用蒸汽養護和壓蒸養護的方法來實現。
5)齡期 齡期是指混凝土拌合、成型所經過的養護時間。混凝土的強度隨強度的增長,逐步提高。在正常養護條件下,強度在最初的幾天內發展較快,以後發展漸慢,28天可達到設計強度,28以後發展緩慢,增長時間可延續數十年之久。不同的養護齡期的強度增長情況見 表。混凝土強度發展,大致與齡期成正比關係:
(三)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條件下抵抗周圍環境各種因素長期作用的能力。根據混凝土所處的環境條件不同,其耐久性的含義也有所不同,如處於水中或潮溼環境並遭受反覆凍融的混凝土應具有較高的耐水性和抗凍性;水下或地下建築物用的混凝土應具有一定的抗滲性等等。通常結構用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包含抗凍、抗滲、抗腐蝕、抗碳化、防鹼集料反應等方面內容。
1.抗滲性(不透水性)
混凝土抗滲性是指混凝土抵抗壓力水滲透的能力。它直接影響混凝土的抗凍性和抗侵蝕性。混凝土滲水的原因是由於內部孔隙形成連通滲水通道的緣故。這些滲水通道源於水泥石中的孔隙;水泥漿泌水形成的泌水通道;各種收縮形成的微裂紋以及骨料下部積水形成的水囊等。
水泥品種、水灰比的大小是影響抗滲性的主要因素,所以應選擇適當的水泥品種和足夠的水泥用量;採用較小的水灰比;良好的骨料級配和合理的砂率值;採用減水劑、引氣劑;加強養護及精心施工。
•混凝土的抗滲性用抗滲等級表示,它是以28d齡期的標準試件,按規定方法進行試驗,所能承受的最大靜水壓力來確定。混凝土的抗滲等級有P4、P6、P8、P10、P12五個等級,表示能抵抗0.4、0.6、0.8、1.0、1.2MPa的靜水壓力而不滲透。
2. 抗凍性
混凝土的抗凍性是指混凝土在使用環境中,能經受多次凍融循環作用而不破壞,同時也不嚴重降低強度的性能。在寒冷地區,特別是在潮溼環境下受凍的混凝土工程,其抗凍性是評定該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標。混凝土抗凍性主要取決於混凝土的結構特徵。
混凝土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徵(孔的數量、孔徑大小、分布、開口連通與閉口等)和含水程度等因素。較密實的或具有閉口孔隙的混凝土是比較抗凍的。選用適當的水泥品種(矽酸鹽水泥、普通水泥)、採用較高標號水泥以及摻入外加劑(引氣劑)等措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能。
混凝土抗凍性以抗凍標號表示,它是以28d齡期的混凝土標準試件,在水飽和後承受反覆凍融循環,以抗壓強度損失不超過25%,且質量損失不超過5%時最大循環次數來確定。混凝土的抗凍等級有F25、F50、F100、F150、F200、F250和F300等九個等級,表示混凝土能承受凍融循環的最大次數不小於、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
3.抗侵蝕性
混凝土中的骨料一般具有良好的抗侵蝕性。環境介質對混凝土的侵蝕,主要是對水泥石的侵蝕。選用適當的水泥品種、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或使其具有封閉孔隙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侵蝕性。
4.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混凝土所處的環境及使用條件不同,其耐久性的主要含義也有所不同,因此應根據具體條件,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雖然混凝土在環境條件下破壞過程各不相同,但對於提高其耐久性的措施來說,卻有很多共同之處。
除了合理的選擇適當原材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個重要措施。此外 ,改善混凝土內部的孔結構也可以影響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