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專稿(文/zZZ)
一夜之間,幾乎整個推特都在找「機遇號」。
「機遇號」是誰?為什麼短時間內在推特上刷屏了?
原來,這是美國行星學會的Emily Lakdawalla呼籲的一次活動。服役了15年的火星探測器,此時正面臨著極大的生死考研。5月的一場塵暴,讓「機遇號」處於失聯狀態。
Emily Lakdawalla說,「如果你關心這輛火星車,請加上標籤發推支持,就在今晚,十萬火急!」
而這一切,始於一次今年6月火星表面出現的超大塵暴。依賴於太陽能供電的「機遇號」正在經歷登陸火星以來最黑暗的日子。
這場塵暴幾天內迅速壯大,席捲了機遇號所在的堅忍環形山。到6月11日,塵暴肆虐的面積已經超過地球上的北美洲,覆蓋了火星表面的1/4。
如果覆蓋在機遇號表面的沙塵不及時清除,將可能導致太陽能帆板失效,電力終止,機遇號最終失聯在火星的表面。
因此,科學家不得不暫停它的科學探測,只保留了一項任務——定期給地球報個平安。不過,6月10日報過一次平安之後,「機遇號」再沒有了任何音訊。
兩個多月後,火星上的這場全球塵暴終於出現了衰退的跡象。而「機遇號」能否醒來仍然牽動無數人心。
孤獨守望:15年漫漫旅程
這是一個頗有些獨孤英雄的故事。一個原定為90天的考察任務提供電力,竟然奇蹟般地存活,超額工作了5000多個日日夜夜。
2004年1月25日,「機遇號」安全著陸火星表面,與它一道的還有孿生兄弟——另一個火星探測器「勇氣號」。它們的名字是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個9歲女孩索菲·科利斯起的。
彼時,美國宇航局於2002年年底發起了為兩輛火星車取名的活動,萬人參與,可謂是一出生就備受矚目。
然而,它的旅程開局卻並不順利,由於技術故障和惡劣天氣,發射工作被連續推遲了5次。排除萬難,「機遇號」最終啟程,追隨先行一步的「勇氣」號火星探測器,踏上了前往火星找尋水和生命存在的痕跡的旅程。
踏上火星表面並回望了一眼7天前將它送到火星表面的著陸器之後,機遇號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探測任務。誰也沒想到,這個探測器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竟堅持了15年。
漫遊火星的15年間,它完成90個火星日的任務,發現了火星上的第一個隕石、防熱護盾巖(Heat Shield Rock)(在子午線高原),以及超過兩年的時間研究維多利亞撞擊坑……
而它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在於證實了火星存在過大量的水——通過對「勇氣號」和「機遇號」著陸地點的地下土壤的化學分析,科學家發現火星曾經存在著一個湖泊和一個海洋!這個發現被《科學》雜誌評為了2004年的十大科學突破。
15年裡,「機遇號」行駛路程超過45公裡,破外星行駛紀錄,共傳回了大約22.5萬張照片。登陸後的第5000個火星日,它拍下了一張珍貴的自拍照。
@mars_stu深情地寫道:火星上的一個設計工作90天的機器人,在自己任務的第4999天,坐在一個古老環形山的邊緣凝視著初升的太陽。為你,為我。
起死回生:挺過2007年塵暴
這並非是「機遇號」第一次遇險。2007年,一場塵暴在火星上席捲全球。陽光消失,鋪天蓋地的黑夜襲來。
在長達兩周的時間裡,機遇號停止了一切不必要的活動,後來甚至中斷了與地球的無線電通信,只為了省電續命。
2007年機遇號蒙塵
因為,在塵暴帶來的漫漫「長夜」,火星上的氣溫會降到零下好幾十度。機遇號必須耗費電量來維持體溫,特別是讓電池等關鍵設備保持活性,才有更大的機會存活下去。
幸運的是,「機遇號」最終活了下來。存活的原因與塵暴前的那場旋風有關。
在火星上待得越久,「機遇號」身上就會蒙上越多的塵埃。這些塵埃在太陽能板上落了一層,雖然不至於完全擋光,卻也會讓機遇號的充電效率越來越低。
巧就巧在,2007年初,在那場塵暴發生之前,機遇號上的蒙塵被火星上時常出現的旋風清了個乾淨,充電效率恢復到最好的狀態。這也讓機遇號在面對那場塵暴時,基本上處於滿電的狀態。
而這一次,情況卻要兇險得多。沒有旋風清理蒙塵、電量本就不滿……而突如其來的這場塵暴,也遠比11年前的那一場,來勢洶洶得多。
命懸一線:能否再次熬過危機?
大氣的不透明度參數T代表塵暴參數。值越高,空氣就越不透明,2007年那場塵暴參數為5.5,而今年6月5日,τ已經飆升到了10.8。這意味著,抵達火星大氣頂層的陽光,每10萬個光子中,只有2個能照到火星地表。
6月9日,停止工作的48小時後,機遇號給地球報了一次平安。
6月12日,到了之前約定的日子,地球上最靈敏的深空天線對準了火星,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6月9日,機遇號傳回來一張還沒有全部解析完的圖片然後就徹底沉睡了
陷入沉睡的「機遇號」根據之前設置的程序,進入所謂的「故障模式」。
首當其衝的就是低電量故障。機遇號會關閉幾乎所有的設備,包括通信裝置,進入休眠狀態。唯一不會關閉的是不間斷計時的鬧鈴,讓它定期喚醒自己,看一眼電量還剩下多少。如果情況好轉,則沐浴陽光重生,若電量仍然過低,機遇號便會繼續沉睡,等待下一次甦醒。
其次是鬧鐘故障,就算機遇號後來甦醒過來,它也無從了解時間。這意味著,機遇號可能無法按照事先的約定,準時準點給我們發報平安,錯過與地球通信的時間窗口。
8月4日,歐洲空間局的火星快車拍攝,連極冠都落滿了灰塵
除了啟動技術上的努力,地球上的極客們展現出難得的感性一面,為了提振士氣,工程師們製作了一個主題音樂播放表,每天從地面控制室播放一首新樂曲,為機遇號火星車開啟火星的每一天。目前,該主題音樂播放表共包括18首樂曲,其中包括:威猛樂隊(Wham!)的《Wake Me up Before You Go-Go》、甲殼蟲樂隊的《Here Comes the Sun》和皇后樂隊的《Keep Yourself Alive》。
從8月4日開始,研究小組開始逐漸減少主題音樂播放次數,甚至還在打賭什麼時候機遇號火星車會甦醒。斯泰伯說:「我們將繼續播放音樂,直到機遇號開始與我們保持通訊。」
這一次,「機遇號」會重新挺過來嗎?
「機遇號」,收到請回答。
(資料來源:果殼網、星空天文、SPACE.com、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