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天大發明新型催化劑 可大幅降低工業成本

2021-01-10 天津大學新聞網

天津日報(2018年8月17日 09版)

本報訊(記者 姜凝)記者昨天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李新剛教授科研團隊在費託合成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關學術論文已發表在最新一期著名國際性科技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訊》上。

煤基合成氣可通過費託合成反應,在金屬鈷等催化劑上製取清潔液體燃料。然而,在實際工業生產中,初級費託合成產品需要在其他催化劑輔助下,經過二次反應來提高目標產物的選擇性。該校化工學院李新剛教授科研團隊設計並開發出一種「西瓜子」結構的催化劑,精確控制了鈷晶粒尺寸,發現當鈷晶粒尺寸為7納米左右時柴油餾分產品選擇性高達60%以上,當鈷晶粒尺寸為11納米左右時汽油餾分產品選擇性可達60%以上,以上結果未經二次反應即可打破限制,是費託合成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突破。同時,這一研究結果將節省大量鈷資源,大幅度降低工業成本,對我國能源、資源戰略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編輯 焦德芳)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8-08/17/content_52983_333503.htm

相關焦點

  • 新型催化劑應用於鎂空氣電池: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然而,氧還原催化劑價格高昂,制約了金屬空氣電池在電動汽車等領域廣泛應用。日前,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王衛超教授、美國休斯敦大學姚彥教授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將錳基莫來石材料作為催化劑應用於鎂空氣電池,大幅降低了成本,可在中性電解液中穩定工作,其優越的催化活性極大提高了鎂空氣電池的效率。這也是莫來石材料首次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到應用。
  • 科技日報:研發新型光催化劑:常溫光照高效制氫,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科技日報訊(作者 陳曦 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我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催化劑 助力合成氣一步製成高碳醇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26日召開的中科院「合成氣制高碳醇」項目成果鑑定會上獲悉:我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催化劑(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可助力合成氣(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體)一步製成高碳醇。目前相關研究單位採用該新型催化劑,已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的萬噸級工業試驗。
  • 【兩會·天大聲音】天津日報:南大天大校長訪談:一流大學,距離我們...
    《天津日報》2016年3月8日 02版  本報北京專電(記者 李川 魏彧 劉冬梅  龔克認為,世界一流大學要關注並致力於解決人類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作出重要貢獻。  李家俊認為,世界一流大學體現出來的是世界一流的人才、世界一流的成果。  「但最重要的還是擁有世界一流的文化氛圍。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把這裡作為最嚮往的地方。願意到這裡來工作,願意到這裡來求學。」兩位校長都把這一點作為衡量世界一流大學最重要的標準。
  • 新型水冷太陽能板可降低20%空調成本
    目前,美國研發出了一款新型太陽能水冷卻器,該技術可以大幅降低工業用空調和製冷系統的成本。  新型水冷卻器為板式的,安裝於屋頂,由三個部件組成。第一層是帶有銀塗料的塑料層,可以反射幾乎全部的陽光,保證面板不因夏日陽光的照射而發熱。塑料層下面是第二個部件——蛇形管。水在蛇形管中流動,將熱量排放至塑料層,隨後,被塑料層以紅外光譜中的中間區域波段散發出去。
  • 化學所開發出新型高效電解水催化劑
    限制電解水制氫大規模應用的最重要瓶頸是如何大幅降低其電能消耗,因而大幅降低制氫成本。這一研究不僅拓寬了低成本高效電解水催化劑的選擇範圍,而且有助於理解催化劑的構效關係,為開發新型、環境友好、可實際工作的高效
  • 新型催化劑製備氫氣價格便宜量又足
    雲財經訊,氫能源作為一類高能量密度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日漸受寵,而用電解水方法製備氫氣時,以往多使用成本高昂、儲量稀少的貴金屬催化劑(如氧化銥等)。
  • 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二氧化碳直接變成噴氣燃料
    英國多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鐵基催化劑,可以將二氧化碳變成烴類噴氣燃料。 隨著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擴大,這一個世紀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快速增加,主要來自於對石油、煤炭及木材等碳基材料的廣泛利用,燃燒後產生的二氧化碳已經佔到了全球溫室氣體的26%,是氣候變暖的第一大真兇。
  • 「水制氫」真的有戲:新型催化劑顯著降低成本
    尤其是氫氣,作為高能、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一直是人類追逐的目標,電解水更被認為是制氫的最好途徑。不過,「水制氫」的最大難題是催化劑效率和成本,也是「水氫汽車」事件中最讓人懷疑的地方。根據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能源》公布的最新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宋禮教授、江俊教授合作,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松果結構」鉑金屬催化劑,只需傳統鉑金屬用量的大約1/75,就能達到同樣的水制氫效率。
  • 美國科學家發明最牛裝置,從水中輕鬆提取氫氣,成本降低...
    筆者近日在《PNAS》看到一篇論文顯示,來自美國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以超高效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成本降低5000倍!這可能意味著人類極有可能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進入無汙染時代!傳統的生產方法中,提取氧氣的反應往往是整個過程的瓶頸,因為反應需要價格高昂的銥、鉑、釕等貴金屬作為電催化劑。
  • 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原標題: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昆蟲因其複眼視覺系統的發達而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
  • 新型光催化劑可高效合成過氧化氫
    新型光催化劑可高效合成過氧化氫 2019-08-0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日本設計出陽光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劑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日本科學家用納米材料設計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有效催化人工模擬天然光合作用的關鍵步驟——利用陽光分解水,有望提高氫氣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低成本生產氫氣是實現「氫經濟」的基礎。理想方案之一是模擬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藉助陽光分解水。
  • 「中國製造」大幅降低光熱發電成本 曬太陽就能掙錢
    「中國製造」大幅降低光熱發電成本 曬太陽就能掙錢 原標題:   甘肅阿克塞2000平方公裡的戈壁灘,見證了一個「曬著太陽就能掙錢」的歷史時刻。近日,全球首個高溫熔鹽槽式光熱發電平臺項目在這裡正式併網投入運營。
  • ABB大幅降低光伏發電投資成本
    ABB正在提供低壓解決方案,以管理由西班牙Solarcentury在建的新型大型光伏電站產生的清潔能源。ABB技術將監測和控制來自超過一百萬個太陽能電池板的能量。藉助總計500兆瓦的太陽能,這些發電廠將能夠產生足夠的電力來為25萬個家庭供電,每年可減少約28.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可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央廣網天津3月26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
  • 科學網—讓工業催化劑不再「怕」一氧化碳
    事實上,不僅人怕一氧化碳,工業上用的催化劑也怕它。微量一氧化碳導致貴金屬催化劑「中毒」,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化學工程界。 最近,《自然—納米科技》雜誌發表新研究成果稱,一種新型鉑—碳化鉬雙功能加氫催化劑,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現象發生。該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馬丁課題組、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員周武課題組與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溫曉東課題組合作完成。
  • 醫用同位素關鍵產品國產化 大幅降低癌症治療成本
    醫用同位素關鍵產品國產化 大幅降低癌症治療成本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瑜)記者近日從中核集團獲悉,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生產的首批國產化堆照鍶-89核素正式交付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這意味著我國在該領域成功打通了研發、堆運行、輻照、
  • 成本僅2毛?!工程師發明可食用水球
    原標題:工程師發明可食用水球 外形酷似「乳房假體」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1日報導,倫敦三位工程師發明了一款可食用水球,製作材料純天然,成本僅花費2毛,目前正在籌款希望可以上市。
  •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創新生物技術 紅景天苷「罐中制」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創新生物技術 紅景天苷「罐中制」 2017-08-11 16:45:00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