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2016年3月8日 02版
本報北京專電(記者 李川 魏彧 劉冬梅)《綱要草案》提出了「十三五」時期一系列支撐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工程」。年初,本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支持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推進特色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那麼,在校長的眼中,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是什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做哪些努力?」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時代的呼喚
「經濟總量位於世界前列,但沒有一批被大家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說明真正的實力根本沒有達到。」 李家俊坦言,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既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應該是必要的、重要的指標。「提出這個目標,恰逢其時。」
在龔克看來,這個目標反映出一種勢頭,這種勢頭就是中華民族的振興。他說,從恢復高考至今還不到40年,中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巨大變化。在教學上,從恢復正常秩序到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參與世界教學改革;在科研上,從全面追蹤到縮小差距再到在多個領域實現齊頭並進;在辦學形態上,從封閉排斥到開放接納、融入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等等,都是舉世公認的巨大進步。
世界一流大學是世界優秀人才都嚮往的地方
世界一流大學有什麼標準?
龔克認為,世界一流大學要關注並致力於解決人類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作出重要貢獻。
李家俊認為,世界一流大學體現出來的是世界一流的人才、世界一流的成果。
「但最重要的還是擁有世界一流的文化氛圍。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把這裡作為最嚮往的地方。願意到這裡來工作,願意到這裡來求學。」兩位校長都把這一點作為衡量世界一流大學最重要的標準。
龔克舉例,去年南開大學韓國校友會成立,校友會中都是在南大留學的韓國留學生。「這說明這些學生們是認可南開的教育和氛圍的。」
「營造這種文化氛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李家俊說。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大學一直是站在改革開放前沿的,這也促成了中國大學自身的跨越發展。」龔克認為,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國家戰略」和「世界前沿」將日益重合,中國大學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道路,就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道路。
以南開大學為例,去年成功研發了「光動」石墨烯材料、啟動了「腦控汽車」、發明了具有光解水制氫和光降解有機物的雙功能催化劑,在鋰氧氣電池、硼烯材料等方面也取得可喜進展。龔克表示,「這都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在科技創新中的進步與發展。」
龔克認為,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必須堅持育人為本,通過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實現德智體美四育融通、教學科研有機結合、教師學生緊密互動、學校社會合作發展,創造出有特色的高水平辦學模式,為世界教育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過程,並不是說經過五年就能建成。要把目標放在那裡,看看我們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在哪裡,我們就有努力的方向。」李家俊表示,天津大學提出的目標是,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十三五」期間,天津大學將主要精力放在學校的制度建設、學科布局、人才隊伍和文化氛圍上。
「南大、天大能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不光是自己的事,也關係著天津的城市地位。」兩位校長表示,「天津『十三五』規劃已明確支持天大、南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是我們肩負的使命,同樣也需要各界的支持。」
天津日報: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6-03/08/content_7424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