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校長龔克:好大學是一幫有志青年聚集的地方

2021-01-21 央視網

天大校長龔克:好大學是一幫有志青年聚集的地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6日 10:3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們注意到,1977年、1978年入學的大學生,如今已有相當一部分人走上了大學書記、校長的崗位。他們曾是恢復高考的直接受益者,現又是高教改革的一線實踐者。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請他們談談對高考的看法,談談心目中的理想大學,談談正在嘗試的各種改革試驗。相信這是大學與社會之間的一個良好溝通,也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探討提供了一個重要而獨特的視角。

  龔克,1977級考生,目前擔任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育學府——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校長。

  恢復高考這一年,22歲的龔克在位於北京大山子的798廠當工人已經7年多了。剛進廠,師傅送給他一本《車工基礎》,以後他自己又買了一本《金屬切削手冊》,可書中很多基礎知識,如幾何、三角函數等,根本就看不懂。經歷了「文革」停課鬧革命,初中畢業的他實際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當時,政治活動多,龔克花不少時間讀馬列原著,沒有一點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怎麼讀得懂啊?學習對他來說,成為一種需要。

  按當時的政策,工齡滿3年就有資格被推薦上大學。從1973年到1976年,這位多次被評為「五好」工人、先進工作者的青年,一次次報名,希望組織推薦他上學,但好運從沒光臨到這個非工農子弟頭上。

  「推薦」上大學,不是靠公平競爭,而是「組織上」的某種安排。對此,龔克很不服氣。

  1977年恢復高考,龔克憑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專業,1982年畢業後考取研究生由國家選派留學,1986年12月獲奧地利格拉茨技術大學通訊與電波傳播專業博士學位,次年回國,在清華大學電子系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04年兼任信息學院院長和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主任。2006年7月14日,龔克任天津大學校長。

  要在堅持核心理念的基礎上,改革高考的內容和形式

  記者:恢復高考實際恢復的是一種選拔人才、激勵人才的制度。這30年來,高考也在不斷調整,你認為這種制度還在發揮著當年那種作用嗎?

  龔克:是的。恢復高考就是恢復「有教無類」、公平開放的教育理念,給所有人一個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的競爭機會,不論出身、主要靠自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習的能力來競爭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個理念,我認為任何時候都要堅持。

  恢復高考,為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豁開了一個大口子。冰山一角開始融化以後,勢不可擋。假如沒有恢復高考,以階級鬥爭為綱那種意義的「教育革命」一直持續下來,早就國將不國了。

  回想「文革」以後,中國教育的3件大事,都是鄧小平親自定的:一是恢復高考,二是建立學位制度開展研究生教育,三是大規模向海外派遣留學生。如果沒有當年這些重大舉措,無法想像我們的教育體系能夠支撐中國改革開放、能夠支撐我們的科學技術現代化、能夠支撐我們今天提出來的自主創新、重點跨越、繼承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

  我認為,恢復高考的意義遠遠超過「恢復」,而是開闢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全新時代。

  記者:一段時間以來,對高考的抨擊比較多,你是什麼看法?

  龔克:關於高考,大家講了很多很多的話,列舉了各種罪狀。我也特別痛恨應試教育這一套東西,因為它扼殺人的創造性、扼殺人的個性發展。但是,這到底是不是高考之過?我認為是需要冷靜思考的。

  「應試教育」就是把考試這個手段當成目的,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高中階段搞文理分科。從高二開始分文理科,高三專門備戰高考。全世界都有高考,可哪國的中學是這種搞法?這能算高考之過嗎?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事實上長期容忍甚至鼓勵這種應試作法,結果是應試教育從高中向義務教育蔓延,好像教育不是為了培養素質而只是為了升學,初中為升高中做準備,小學為升初中做準備。應試教育造成的應試學習現在已經延伸到大學階段。造成這樣的狀況,難道都要高考來負責嗎?

  記者:國外許多國家,學科成績僅是高校錄取參考的一部分,學校還要看你的特長、參與社會活動的情況以及推薦人的評價。可是中國是一榜定終身呀,有什麼更好的指揮棒嗎?

  龔克:遠的不說,香港的做法就值得借鑑。香港中學生一般要會考10個科目,成績分為A、B等6個等級。大學招生根據專業不同,只需要6個科目的成績。譬如醫科,需要生物、化學方面的成績;如果是機械類的,也許不一定要求生物、化學的成績,但一定要有物理、數學的成績。這樣做的好處是,首先確保學生受到比較全面的基礎教育,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科長項去報考大學和相應專業,而且在學業成績的平臺上為考慮其他方面的素質、經歷留出餘地。

  質量工程的關鍵不在於達到量化指標,重要的是理清新時期的人才質量觀

  記者:恢復高考以後,你上了大學,然後出國留學,又在清華待了這麼多年,你帶了一個怎樣的理念來天津大學做校長呢?怎麼理解一個工科院校要「培養會拉小提琴的愛因斯坦」的做法?

  龔克:天大以工程教育見長,但重視搞藝術教育。這反映了一種教育理念,不是單純地就技術講技術,而是科技素質和文化素質結合。優秀的科學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必然需要全面的高素質,尤其是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質。愛因斯坦在紀念居裡夫人的講演中說,對於居裡夫人「我們不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作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

  大學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存在,是因為人才培養需要獨立的部門來做。如果只做科研的話,辦專業科研院所就行了;如果只講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話,不如乾脆辦企業;如果說做金融理財,它幹不過證券公司。現在通常說大學具有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功能,但它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

  現在實施的質量評估,有一些定量的要求,我覺得那不是根本性的東西。是不是生均多大面積、生均多少圖書這樣一些定量指標就能保證質量?照這樣評價,當年西南聯大應該勒令關門,根本不能辦,那是多麼艱苦卓絕的環境啊!

  我想,是不是首先應該考慮質量觀的問題,或者說是如何與時俱進地發展我們的質量觀的問題。我們現行的教育體系、現有的人才培養觀念能不能適應21世紀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過去教育比較強調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那是適應工業分工發展時代的人才質量觀。現在進入後工業化時代,我們的教育質量觀也應有所轉變。前年世界工程師大會提出的口號是「Engineers shaping the su stain ab le fu tu re (工程師塑造可持續的未來)」。可以說,現在出現的「不可持續」發展的種種問題,既是時代條件的限制,也是與工程師和工程教育有關的。工程師創造了各種產品,創造了飛機、火車、網際網路,創造了新的消費方式等等……現在工程師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還要看你有沒有可持續發展觀,有沒有人文關懷,這可都太要緊了!

  所以,我們認為工程師的全面素質培養更為重要!天津大學多年追求的辦學特色,就是全面素質教育。儘管還是有機械、土木、化工、精儀等這些專業或學科,但是我們把學生的全面素質包括思想的、科技的、文化的、心理的、身體的素質的養成都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的。

  大學是有志青年聚集的地方,老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記者:聽說你在天大擁有很多「粉絲」。有位女生所在的志願者社團要去農村希望小學服務,請龔校長題詞。當她捧著你題的「希望」兩個字走出辦公大樓後,站在大門口就哭了。

  龔克:這個我不知道。但那天我寫了「希望」兩字後,我就發現,不行啊,我得練練字了!其實,學生們來找校長,不必那麼忐忑。當然,校長不可能滿足學生的所有要求,甚至不能安排見面,這都在所難免。校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親近自然的。大學不是衙門,是師生融合在一起、大家有共同精神追求的和睦大家庭。學校是為學生存在的,校長、教師都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但是,老師和學生的處境不同、經歷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有時差異很大。所以要加強了解。你不了解學生,怎麼為學生服務啊!學生的要求有時不合理,你可以說他不對,但不能因此拒絕了解他們。

  在清華的時候,有各種名目的獎勵。我特別重視的一個稱號,是由研究生們投票評選的「良師益友」,我很在乎這個,雖然一分錢也不給,但我覺得一個教師應該追求這個。

  前些天,我在學校內部網上看到學生有個帖子《天大有個好校長》,看完壓力很大。常常有人在網上表揚我一下,更多的人跟帖說,還要聽其言,觀其行。來了這麼久,也沒見他做什麼,食堂還是那麼貴,校內的車還是那麼亂,等等。說明我的工作離大家的期望還差得遠。

  作為校長,要做得事情很多。我想要始終抓住育人這個根本,人才成長離不開好的老師、離不開先進的教學體系、離不開高水平的科研實踐、離不開一系列的軟硬體條件,但這都是成才的「外因」。優秀的學校必須激發學生成才的「內因」,這就是志氣。現在談到大學時興講「大師」、「大樓」、「大樹」、「大氣」……,我認為還應該提一個「大」,那就是「大志」。好大學是一幫有志青年聚集的地方,像當年抗大那樣:「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民族的興亡,救國的責任,全由我們自己來擔承。」優秀的學校要吸引有志人才,讓有志者更有智,而且能夠讓人的志向更高遠,功夫更紮實。(謝湘 李新玲)

責編:李二慶

相關焦點

  • 【兩會·天大聲音】天津日報:南大天大校長訪談:一流大學,距離我們...
    年初,本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支持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推進特色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那麼,在校長的眼中,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是什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做哪些努力?」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 【天大科學營】中國工程院院士蘇萬華:內燃機奧秘無窮 期待有志...
    本站訊 7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蘇萬華,於衛津路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為天津大學科學營的220名營員帶來了一場以「內燃機動力工程技術學科」為主題的報告。報告介紹了內燃機的類型、工作原理、研究現狀及前景,並期待有志青年加盟內燃機的研究工作。
  • 天津大學引進充滿傳奇色彩的「牛頓蘋果樹」
    如今,這株充滿傳奇色彩的蘋果樹被嫁接種植到天津大學,成為中國第一株直接引進的「牛頓蘋果樹」。  9月11日,「牛頓蘋果樹」揭幕授牌儀式在天津大學舉行。天津大學校長龔克從牛頓莊園代表手中接過證實天津大學校園內「牛頓蘋果樹」身份的《英格蘭伍爾斯索普莊園「牛頓蘋果樹」枝條捐贈協議》。  有關資料顯示,著名的「牛頓蘋果樹」原本生長在牛頓的故鄉伍爾斯索普莊園。
  • 曹雪濤任南開大學校長
    1月3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南開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免決定,曹雪濤任南開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龔克不再擔任南開大學校長職務。2015年11月至今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 曹雪濤任南開大學校長 
  • 涵養家國情懷 堅守天大品格——天津大學校長鍾登華在2017年第一次...
    校長鍾登華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第一次以校長的身份,為畢業生送上寄語。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今天該送上什麼樣的祝福和囑託。三年前,在制定天津大學章程的時候,我們提出了「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把「家國情懷」作為天大學子應該具備的首要素質。所以,今天我想和同學們談一談「家國情懷」。
  • 天津大學嫁接種植「牛頓蘋果樹」 藉以激勵莘莘學子
    兩年前,這株充滿傳奇色彩的蘋果樹被嫁接種植到天津大學,成為我國第一株直接引進的「牛頓蘋果樹」,供莘莘學子瞻仰。9月11日,天津大學舉行了「牛頓蘋果樹」揭幕授牌儀式。 天津大學校長龔克從牛頓莊園代表蘇珊·海麥斯手中接過了證實種植在天津大學校園內牛頓蘋果樹身份的《英格蘭伍爾斯索普莊園「牛頓蘋果樹」枝條捐贈協議》。
  • 看天大青年勇擔當!我們都是收信人
    看天大青年勇擔當!願未來能以所學所得回報社會,在人民需要的地方貢獻青春力量,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寫 | 青年故事疫情發生以來,每一個人在發揮自己的力量,天大學子也同樣在全國各地貢獻力量,奉獻自我,展現天大擔當,天大使命!
  • 天大常青 日新又新
    天大新校區中軸線上有一座「三問橋」,走過這裡的師生都會重溫中國近代水利事業開拓者張含英校長的思考。當時他在辦公室懸掛的「實事求是」校訓旁,提筆寫上著名的三問——「懂麼?會麼?敢麼?」這也提醒著後來這裡的一代代年輕人,求知無止境。
  • 天大常青 日新又新
    天大新校區中軸線上有一座「三問橋」,走過這裡的師生都會重溫中國近代水利事業開拓者張含英校長的思考。當時他在辦公室懸掛的「實事求是」校訓旁,提筆寫上著名的三問——「懂麼?會麼?敢麼?」這也提醒著後來這裡的一代代年輕人,求知無止境。
  • 大學校長:城市長久發展須產業人才雙向聚集 - 中國在線
    合肥工業大學校長徐樅巍同志在合蕪蚌(蚌埠)人才金港開港儀式上講話上海陸家嘴人才金港總經理張中昇博士在在合蕪蚌(蚌埠)人才金港開港儀式上講話(攝影:田馨慈)合肥工業大學校長徐樅巍5月30日在合蕪蚌(蚌埠)人才金港開港儀式上講話時表示,歷史發展表明,一個城市要長久發展,必須實現產業和人才的雙向聚集。
  •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不「唯帽子」 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不「唯帽子」 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  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體現得非常鮮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要「改革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機制,優化歸國留學人員和外籍人才服務。把面向市場需求和弘揚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善聚善用各類人才」。
  • 高校人事變動:金東寒任天津大學校長,吳堅勇任上海理工大黨委書記
    金東寒院士任天津大學新校長,吳堅勇任上海理工大黨委書記!1、時隔3個月,天津大學終於迎來新校長據教育部官網消息,5月1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天津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命決定,金東寒任天津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 為你心目中的「天大青年」點讚
    擔任第七期青年教師實踐營營長、校青椒會理事與智算學部青椒會理事長,熱忱幫助青年教師,團結一心為天大未來建設和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劉國柱個人事跡精要(向上滑動查看內容)劉國柱,化工學院教授。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和天津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青年獎,天津市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北洋青年學者。
  • 龔克、格裡高利 · 溫特爵士來了!
    他曾從事微波毫米波技術、無線移動通信、數位電視傳輸和微小衛星等研究開發工作,曾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國防科技獎以及國家教學成果獎等多項獎勵,他就是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龔克。
  • 中國15位知名大學校長推薦書單,你讀過幾本?
    中國15位知名大學校長推薦書單,你讀過幾本?讀書是一種最好的學習,無論讀什麼書,都會有收穫。相信讀書會啟迪你的智慧,豐富你的思想,從書中汲取營養吧,書能讓你學到智慧,學到修養,學會做人。今天,小編想帶大家一起看看15位知名大學校長的推薦書單。
  • 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祖籍澄海的農村青年成長為大學校長、銀行家……
    ;2011年11月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從官方簡歷上來看:2002年1月,35歲的他成為中國最好的財政金融學院之一——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院長;2005年5月,39歲的他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2010年3月,44歲的他成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僅僅一年半後,45歲的他回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重點大學校長;2015年10月,陳雨露調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成為央行現任行領導中最年輕的一位。
  • 院士校長呼籲:要給青年科學家多「擺凳子」「搭臺子」
    近日,兩院院士盧耀如、金振民、張希、李校堃,以及一批大學校長在浙江省溫州市參加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系列活動時,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針對一些制約青年科學家成長的現象或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
  • 吉林大學新校長張希院士:難忘母校恩情,或帶領吉大崛起!
    吉林大學「換帥」,迎回院士校友。今天上午,張希在吉林大學教師幹部大會上發表就任校長講話。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吉林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命決定,張希任吉林大學校長。由此一來,我國一流大學又多了一名化學「出身」校長。吉林大學現任黨委書記、校長也均帶有「清華背景」。而吉林大學前任校長李元元教授此前已轉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 天津大學校長為「牛頓蘋果樹」剪枝「嫁接」新校區
    中新網天津3月18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朱寶琳)8年前(2007年),天津大學從牛頓兒時故居伍爾斯索普莊園引進了「牛頓蘋果樹」的枝條,經2年培育後(2009年)將其栽植於天大九樓前,校方希望牛頓追求真理的精神能激勵一代代天大學子。
  • 劉有智就任中北大學校長 賈鎖堂調任山西大學校長
    山西省委組織部企事業處處長趙永勝同志在會上宣讀了省委、省政府關於中北大學校長職務任免的決定:劉有智同志出任中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原校長賈鎖堂同志調任山西大學校長。山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黨建辦主任張葆講話指出,賈鎖堂同志在擔任中北大學校長期間,注重大學精神的培育和高等教育規律的研究,能夠以務實高效、真誠嚴謹的工作作風,推進學校各項事業向更高層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