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城市長久發展須產業人才雙向聚集 - 中國在線

2020-12-08 中國日報網

合肥工業大學校長徐樅巍同志在合蕪蚌(蚌埠)人才金港開港儀式上講話(攝影:田馨慈)

上海陸家嘴人才金港總經理張中昇博士在在合蕪蚌(蚌埠)人才金港開港儀式上講話(攝影:田馨慈)

合肥工業大學校長徐樅巍5月30日在合蕪蚌(蚌埠)人才金港開港儀式上講話時表示,歷史發展表明,一個城市要長久發展,必須實現產業和人才的雙向聚集。

他說,為了踐行科教興市、人才興市的城市發展戰略,蚌埠市能抓住人才發展機遇,積極打造人才金港的平臺,這體現了蚌埠市委、市政府的高瞻遠矚和宏大魄力。

徐樅巍表示,美國矽谷、日本筑波、韓國大德和中國臺灣新竹等高科技園區的發展,能證明了它們成功發展的背後隱藏強大的人才支撐。

合蕪蚌(蚌埠)人才金港開港儀式由安徽省蚌埠市委、市人民政府舉辦。蚌埠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啟濤在會上致辭,蚌埠市委副書記、市長周春雨同志主持了開港儀式。合肥工業大學校長徐樅巍、安徽大學黨委書記黃德寬、安徽財經大學校長丁忠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竇賢康,同濟大學校長助理何兆益、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助理王鐵群、上海陸家嘴人才金港總經理張中昇來蚌參加儀式。

徐樅巍表示,希望蚌埠市能用好人才,利用合蕪蚌(蚌埠)人才金港賦予的優惠政策,儘快地發展自己。

上海陸家嘴人才金港總經理張中昇在開港儀式上講話時說,蚌埠市作為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三個主體城市之一,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中高端人才需求緊迫。蚌埠市委、市政府與陸家嘴人才金港共同建立「合蕪蚌(蚌埠)人才金港」,為蚌埠提供了人才引進、孵化、教育、培訓、認證等綜合性服務。

他說,蚌埠人才金港,將以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為依託,以區域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為基礎,以政府主導為前提,以集聚政府政策資源、高校教育資源、研究機構學術資源、區域企業實踐資源以及與人才有關的服務資源為措施,引育中高端人才、提升人才整體素質、形成產業人才高地、推動區域產業發展。

安徽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省人才辦主任王益靈,省科技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周曉剛,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巡視員馬學明,蚌埠市領導方志宏、周勇、楊森等出席本次開港儀式。

來源:中國日報安徽記者站(記者 田馨慈)編輯:於姝楠

相關焦點

  • 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聚集國內外頂尖人才!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成立大會在番禺舉行
    他指出,研究院匯聚國際國內高科技領域核心人才、致力於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深度融合與落地應用,將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新業態產業發展優勢,構建「第三腦人工智慧、信息化與數據化」研發與產業創新平臺,搶佔技術領域制高點,為國家的晶片戰略與強國戰略貢獻才智。
  • 校長邱勇出席中俄科技創新年開幕式並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在線籤署...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代表、第一副校長切爾諾娃在兩國副總理見證下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籤署協議,雙方將在專業化、多樣化俄語創新人才的聯合培養方面展開合作。這是清華大學從實際需求出發、服務於兩國發展戰略的又一重大舉措。邱勇與切爾諾娃在線籤署協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中俄互為最大鄰國。
  • 天大校長龔克:好大學是一幫有志青年聚集的地方
    天大校長龔克:好大學是一幫有志青年聚集的地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6日 10:3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們注意到,1977年、1978年入學的大學生,如今已有相當一部分人走上了大學書記、校長的崗位。
  • 東華大學校長蔣昌俊:人才加速產學研 AI反哺上海多維度發展
    那麼,在不斷打造創新高度的同時,上海應該如何抓住人工智慧的發展機遇?又如何面對一些未來發展的一些瓶頸和挑戰呢?為此,動點科技近日專訪了東華大學校長蔣昌俊。 蔣昌俊認為,上海應該大力抓兩頭促中間,所謂兩頭,一個是基礎研究,發揮研發人員的一些作用。第二個是發揮市場的牽引作用,通過市場來牽引人工智慧的技術研發,實實在在為人民服務。
  • 一流大學與中心城市的互動發展——鄭州大學黨委書記宋爭輝談大學...
    近代以來,大學憑藉自身的知識優勢,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職能,為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逐步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主體。歷史和經濟社會發展實踐證明,一個發達的城市必然伴隨著一所或多所高水平的大學。誠如哈佛大學前校長德裡克·博克(DerekBok)所言:「我們不知道一個沒有大學的城市會更富有還是更貧窮。
  • 放大「雷尼爾效應」 吸引高端人才聚集
    □賈川  華盛頓大學位於美國東海岸的西雅圖,這裡華盛頓湖等大大小小的水域星羅棋布,還可以看到美洲最高的雪山雷尼爾山峰。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們留戀西雅圖的湖光山色,願意接受較低的工資,而不到其他大學去尋找更高報酬的職位。他們的這種偏好,被經濟學家稱為「雷尼爾效應」。
  • 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須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環境」
    第三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召開,專家指出——  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須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環境」  本報記者 葉 青  「昨日舉行的官洲生物論壇圓桌會議提出人才為本、人才第一的觀點。」
  • 【上海科技報】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院士開課講述人工智慧發展 鼓勵...
    : 10月20日晚,作為同濟大學本學期「中國道路」課的第二講,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以《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為題,闡述了人工智慧的前沿動態、未來發展趨勢,介紹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勉勵同濟青年學子要自覺肩負起大國競爭的歷史重任,堅定道路自信、堅持自主創新
  • 澳門大學鼓勵人才留澳發展 為大灣區凝聚力量
    澳大濠江人才計劃,吸引高端人才留澳發展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麗斌):近日,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將推出全新的理學士學位(數學-統計及數據科學)課程,培養澳門人才參與大灣區在大數據和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設。
  • 國際在線與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15日在京舉行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安寧):7月15日,國際在線與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國際在線總裁範建平,作為代表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在發言中介紹,自2004年成立以來,協會積極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致力服務於國內企業「走出去」發展和國際產能合作。
  • 成都高新區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加快培育科技創新型人才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宣傳處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11月4日,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與新經濟產業人才實訓基地授牌儀式在菁蓉匯路演大廳舉行產業人才實訓基地由成都高新區、電子科技大學聯合組建,設立在電子科技大學九裡堤校區。來自成都高新區的20餘家電子信息、新經濟企業代表參加授牌儀式。  作為成都產業發展主陣地,成都高新區持續推動電子信息、新經濟等主導產業強勁發展。
  • 瞭望丨人的聚集是科技創新基礎
    城市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載體,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技創新的區位聚集規律,與第二產業的聚集規律不同,不僅是資本和技術的聚集,更是人的聚集。沒有人群的高強度聚集,很難出現核心技術、核心科技的發展與創新。
  •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不「唯帽子」 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不「唯帽子」 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  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體現得非常鮮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要「改革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機制,優化歸國留學人員和外籍人才服務。把面向市場需求和弘揚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善聚善用各類人才」。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合作中把辦學理念與重慶發展緊密相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作主題演講。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1日13時40分訊(記者 李嫋 佘振芳 伊永軍)今(21)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 "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實錄[7]
    我們提供了媒體的中心和孵化器,來推動媒體創業,推動生化醫藥業等這些新產業的發展。   (10:33:28):施春風:這些科技園區,離國立新加坡大學不是很遠,這說明我們大學已經成為了中樞。此外我們也想成為工作、學習和遊戲的中樞。
  • [同城時代·產業篇①]城鐵拉通經濟大走廊 鹹寧成產業雙向聚集地
    此外,元田製衣在鹹寧經濟開發區設廠,黃鶴樓酒業將萬噸釀酒基地搬到鹹寧,武漢東湖開發區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均在鹹寧布點「園外園」,鹹寧正成為武漢城市圈內產業調整與沿海產業轉移的雙向聚集地。   「鹹寧的水質優,產業園區內地下水豐富,今麥郎和紅牛飲料生產基地即使用地下水作為生產用水。而且鹹寧豐富的桂花、茶葉和水果資源,為食品飲料企業供應充足的原材料。」   城際鐵路作為城市圈快速融合的突破口,將為產業一體化提供一個媒介。鹹寧正成為武漢城市圈內產業調整與沿海產業轉移的雙向聚集地。
  • 江南大學:面向食品行業新發展 開啟產學研融合新徵程-中國食品安全...
    江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衛致辭江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衛指出,食品學科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食品學院董事會從成立發展到壯大陳衛院士強調,食品行業正面臨著國家宏觀形勢和行業發展的良好態勢,要努力以更大擔當實現中國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為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 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瞄準九大產業
    總投資額、項目數較2019年全年分別增長34%、7.7%,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正在加快構建。針對「散」的問題,青島推動組建了山東海洋經濟團體、海洋船舶和海工裝備製造、海洋生物製品等多家涉海產業聯盟,聚集涉海單位近300家,聯盟內部實現抱團發展。2021年,青島還將推動建立海上風電融合發展產業聯盟,同時探索多家聯盟單位「跨聯盟對接」新局面,構建產業發展良好生態。
  • 合肥市政協委員:釋放「在線經濟」發展潛能 打造品牌產品
    周伊凡認為合肥市發展新視覺產業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和一定的產業基礎,完全有可能將新視覺產業打造成為另一張人工智慧名片。使得合肥在人工智慧領域既有聲音(語音),又有圖像(視覺)。因此她在提案中建議,要制定合肥市特色的既具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產業發展規劃。同時加大對新視覺產業投資力度,設立專項發展基金,支持新視覺產業發展。
  • 重慶交通大學理事、校友相聚一堂 共商服務交通強國戰略機遇與發展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執行副會長王建華先生擔任學校理事會高級顧問,並新增十家行業重點單位成該校理事單位;與中國路橋、中國十九冶集團、中鐵二院、中建四局等公司進行了產學研合作籤約儀式;為「重慶交通大學重慶智慧城市研究院」「重慶交通大學川藏通道研究院」「無機納米材料應用技術研究院」「重慶航空產業研究院」成功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