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鹹城際鐵路建成開通,鹹寧率先進入高鐵、城鐵、普鐵的「三鐵」時代。江城與香城的產業互動更加親密和頻繁。
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在兩地市場交流和融合,鹹寧在承接中升級,在轉移中創新,與武漢進行良性的生產要素再配置。
一條嶄新的經濟大走廊正在形成,「香城泉都」鹹寧正步入「城鐵經濟」新紀元。
城鐵成招商「金字招牌」
「武鹹城際鐵路開工以來,我們接到投資、合作的電話日益增多,城鐵成了招商工作的金字招牌,項目洽談成功率也提高了。」一位鹹寧經濟開發區工作人員介紹。
在臺企光寶電子,企業負責人介紹,光寶集團旗下有多個產品門類。在大陸20多家工廠中,鹹寧基地專門負責變壓器生產,這是所有電源供應器中必不可少的關鍵部件,這一生產線位於整個公司產品布局的前端。「我們看中的就是貫通東西南北的地理位置。」
2013年,中美馳派達高端重卡轉向系統項目落戶鹹寧,將在鹹寧打造年產15萬臺的大型商用汽車轉向器及轉向系統零部件產業園。而精明的投資者最看中的就是鹹寧對接武漢的交通優勢。
中美馳派達湖北轉向系統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鹹寧的生態環境好,交通便利,既有高鐵,又有城鐵,這有利於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此外,元田製衣在鹹寧經濟開發區設廠,黃鶴樓酒業將萬噸釀酒基地搬到鹹寧,武漢東湖開發區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均在鹹寧布點「園外園」,鹹寧正成為武漢城市圈內產業調整與沿海產業轉移的雙向聚集地。
鹹寧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有關負責人說:「大多數企業看中了武漢在全國『九省通衢』的位置,而城鐵讓武漢和鹹寧更加緊密,他們願意把生產基地和銷售產地建在鹹寧,共享兩地科教、人才、資本等優勢資源,來打開中部市場。」
產業轉移 集聚效應「明顯」
除了便捷的交通網線和較低的生產成本,「香城泉都」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讓鹹寧區位和資源優勢日益提升,無論對外資企業還是沿海企業來說,鹹寧都是產業轉移的首選。
年產12億罐的「紅牛」、年產近10億瓶的「今麥郎」等大批飲料企業相繼落戶鹹寧。與之相伴的,是接踵而至的飲料罐體、瓶體生產廠家,以及包裝廠家等配套產業鏈條。
「食品飲料生產企業特別是飲料生產企業來產業園投資,在產業配套、水質、原材料供應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鹹寧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負責人說。
紅牛飲料配套的易拉罐生產廠,可為礦泉水、茶飲料、果汁等飲料生產企業,配套生產各類瓶體。今麥郎飲品落戶後,其配套的紙罐生產企業,可為飲料生產企業提供包裝紙罐。已落戶產業園的臺資企業——鹹寧嘉明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可為各類食品飲料企業生產外包裝所需的PE熱收縮膜。產業園內建設的印刷城項目,也可滿足食品飲料生產企業的外包裝紙箱和彩印業務需求。
「鹹寧的水質優,產業園區內地下水豐富,今麥郎和紅牛飲料生產基地即使用地下水作為生產用水。而且鹹寧豐富的桂花、茶葉和水果資源,為食品飲料企業供應充足的原材料。」
城際鐵路作為城市圈快速融合的突破口,將為產業一體化提供一個媒介。鹹寧正成為武漢城市圈內產業調整與沿海產業轉移的雙向聚集地。
鹹寧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負責人表示:城鐵給武漢和周邊城市圈的產業轉移和優化帶來了契機,以加工、製造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往鹹寧集中,而生物、電子等高科技產業以及大型金融公司則會快速向城市中心聚攏。
產業轉型 綠色步伐「快」
作為武漢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鹹寧緊緊圍繞綠色資源優勢,堅持以「兩型社會」建設引領新型城鎮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積極探索符合鹹寧實際的綠色發展道路。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鹹寧市市長丁小強接受荊楚網獨家專訪時表示,在產業發展上突出綠色、生態、循環,打造低碳城市。鞏固發展食品飲料等傳統產業,同時大力發展光電、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進一步提高準入門檻,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提高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從開發區的產業結構可見一斑。電池企業能一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傳統鉛酸電池生產不同,它生產的是綠色、無汙染的新型聚合物鋰電池。公司剛研發出凝膠態電解質鋰離子動力電池清潔生產技術,已申報了2013年度工信部清潔生產示範項目。
鹹寧經濟開發區高標準、高起點、生態立園的戰略,吸引一批生態型優質企業向鹹寧經濟開發區不斷聚集。
以紅牛為代表的食品飲料業,以潔麗雅家紡為代表的紡織服裝業,以三環方向機為代表的機械製造業,以光寶電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業,以南玻玻璃為代表的新材料與節能環保業,以及惠生藥業為代表的醫藥醫療器械業,六大產業集群競相發展。
據悉,2013年鹹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0.17億元,增長13.6%;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家,總數達到780家。隨著崇陽釩產業進入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一縣一集群」格局形成。高新技術企業41家,其中新增19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6.61億元,增長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