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研究員方小敏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院士王成善、蘭州大學等國內外科研機構及高校的科研人員,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至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了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至2100萬年前以後才可能達到3500-4500米。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改寫青藏高原隆...
中國日報12月11日電(記者 張之豪)12月1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蘭州大學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至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了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彭韻佳、董瑞豐)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萬年到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萬年到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層年代序列
12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他們測定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萬年至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改寫青藏高原隆升和生態環境歷史
中國日報12月11日電(記者 張之豪)12月1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蘭州大學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至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了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層年代序列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層年代序列】新發現!青藏高原中南部隆升到現代高度的歷史比國際主流看法要晚。 12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他們測定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萬年至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
-
中國科學家修正青藏高原隆升歷史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0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和蘭州大學等,首次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距今約4100萬-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
科學家修正青藏高原隆升歷史:4000萬年前低於2300米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0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和蘭州大學等,首次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距今約4100萬-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
中國科學家修正青藏高原隆升歷史:4000萬年前低於2300米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0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和蘭州大學等,首次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距今約4100萬-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
中國科學家修正青藏高原隆升歷史:4000萬年前低於2300米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0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和蘭州大學等,首次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距今約4100萬-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
我國科學家最新研究修正青藏高原隆升史
不過,我國科學家根據首次精確測定的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發現,其實該區域4000萬年前「身高」尚不足2300米,直到2600萬年至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這一改寫青藏高原隆升和生態環境歷史的結論,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
-
中國科學家發現鑑定古老地層火山灰新視角 助力破解地層年代
青藏高原所供圖中新網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對雲南古老地層的最新研究發現,通過構建「火山巖—火山凝灰巖—沉積巖」對比序列,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可作為捕捉火山灰的有效指標,幫助破解地層年代。
-
中國科學家發現鑑定古老地層火山灰新方法 助力破解地層年代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對雲南古老地層的最新研究發現,通過構建「火山巖—火山凝灰巖—沉積巖」對比序列,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可作為捕捉火山灰的有效指標,幫助破解地層年代。科研團隊首次全面系統地從巖石磁學角度,對比研究雲南距今3500多萬年前的始新世地層中的火山巖、火山凝灰巖和沉積巖,使用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鑑定火山灰的方法,所需樣品前處理簡單、測試快速,可助力解決「卡脖子」的地層年代學問題,為青藏高原東南緣的構造和古環境演化等研究的年代學問題提供技術支撐。
-
科學家發現測定地球古老地層年齡有效「標尺」—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首次全面系統從巖石磁學角度對比研究了雲南始新世地層中的火山巖、火山凝灰巖和沉積巖。
-
今日科技話題:衛星、青藏高原隆升歷史、方向腦深部電刺激系統、「毛細凝聚」新理論、新冠肺炎、共生藻類
——央視新聞客戶端2中國科學家修正青藏高原隆升歷史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瑪多縣境內的冬格措納湖千山環抱、湖水清澈,如同一塊跌落人間的「藍寶石」。圖片來源:ICphoto 國際學界此前認為約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這一主流認知,被中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予以修正——該區域古高度4000萬年前低於2300米,2600萬-2100萬年前之後才可能達到
-
科學網—巖石磁學識別火山灰以診斷地層「年齡」
本報訊(見習記者韓揚眉 通訊員劉曉倩)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首次全面系統地從巖石磁學角度對比研究了雲南始新世地層中的火山巖
-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珠穆朗瑪峰以及與之相鄰的青藏高原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
-
捕捉火山灰——巖石磁學鑑定古老地層火山灰新視角
2013年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顏茂都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多次赴雲南劍川和曲靖尋找火山灰的蹤跡。 劍川盆地風化狀火山巖(粗面巖) 雲南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有很多新生代沉積盆地。
-
在4700多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應該是偏熱帶、亞熱帶的氣候類型
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
-
青藏高原中部發現古近紀最豐富植物化石群 或曾是亞熱帶森林
珠穆朗瑪峰以及與之相鄰的青藏高原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