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黃長武主任:快速核酸檢測疫情中發展現狀

2020-11-25 騰訊網

2020年11月13日-14日,由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現場快速檢測(POCT)分會、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中國POCT年會」在重慶世紀金源大飯店隆重召開。

此次會議以「北鬥+5G,築夢中國 POCT」為口號,以「精準抗疫,全民健康」為主題,論壇內容涵蓋現場快速檢測應用、納米酶與 POCT、超聲檢測、POCT 與基層醫療、POCT與六大中心等話題,設立了主題大會、十三場學術分論壇交流及企業產品展覽展示。

在13日上午的主題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檢驗科黃長武主任以「快速核酸檢測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應用價值與技術平臺的發展」為題發表了演講,動脈網對其精彩觀點進行了整編。

黃長武: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

檢測新冠病毒方法多樣,但以螢光PCR法為主

目前,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包括恆溫擴增晶片法、螢光PCR法、病毒抗體檢測、膠體金法、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和磁微粒化學發光法。

其中,恆溫擴增晶片法是基於核酸之間的互補特性開發的一種檢測方法;病毒抗體檢測法是檢測血清中的由病毒進入人體後刺激人體產生的IgM和IgG抗體、膠體金法則利用檢測新冠病毒的IgM抗體;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利用專門的的儀器檢測晶片上DNA納米球攜帶的基因序列;磁微粒化學發光法在化學發光法檢測的基礎上加用了磁性納米粒子,使檢測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更快的檢測速度;螢光PCR法是目前PCR檢測種最常用的方法。

在國家衛健委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的通知中,明確了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的幾種診斷標準:

1.實時螢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2.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3.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

4.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IgG抗體滴度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

在這4種診斷標準中,有兩種方法的檢測原理是檢測核酸(1、2),剩餘兩種方法的檢測原理是檢測抗體(3、4)。

國內多款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相繼獲批,

在技術上仍有不小進步空間

基於以上幾種主要核酸檢測原理,國家藥監局已經陸續批准了多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上市。

目前,藥監局目前已經批准了17個基於螢光PCR法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分別來自國內16家公司。

這些公司包括上海之江生物、華大生物、聖湘生物、卓誠惠生生物、邁克生物、明德生物、東方基因生物、復星長徵醫學、北京金豪製藥、上海伯傑醫療、江蘇碩世生物、上海捷諾生物、達安基因、北京卡尤迪生物、北京納捷診斷試劑、深圳聯合醫學。

基於恆溫擴增原理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國內目前有4家公司的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

目前,FDA批准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數量眾多,在檢測時長上明顯較優。國內的檢測試劑在技術上還存在較大的進步空間。

目前國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在技術上有所突破

黃主任表示,目前,阻礙國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術提速的瓶頸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常規提取方法的時間;2.工具酶的效率;3.升降溫速率;4.手工操作時間。

如何節省常規提取方法的耗時、提升工具酶的效率、提高升降溫速率、減少手工操作時間成為當下提速核酸檢測技術必須要跨越的幾道障礙。

目前,包括達安基因、聖湘生物、優思達生物等公司在列的公司在最新研發的核酸快速檢測產品上在技術上有了突破。不僅產品的手工操作時間大大減少,整體檢測時長也大大縮短。以達安基因為例,其快速螢光定量PCR儀AGS8830從採樣到出具結果在一小時內完成,最短僅耗時35min,其樣本通量最大可達到16。

國內政策利好,支持體外診斷相關技術發展

2017年,國家科技部在「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提到:應加快發展微流控晶片技術以解決自動化、快速精準檢測、病理智能診斷、疾病早期診斷等難點問題;應加快發展微流控晶片、單分子測序、液體活檢、液相晶片、智能生物傳感等前沿技術,更好滿足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早期、快速、便捷、精確診斷等應用需求。這表明國家的政策在支持體外診斷相關技術的發展。

如今,在疫情的影響之下,POCT更是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我國目前在體外診斷各領域技術與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國內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在國內政策支持和發展的需求下,體外診斷仍然呈蓬勃發展之勢,國產替代是一種必然趨勢。

黃主任認為,未來核酸檢測平臺主要會在外觀尺寸、檢測模式、應用領域等三個方面發生較大的變化和產生進步。桌面型或大型設備的核酸檢測儀器會向可攜式、手持式發展;傳統耗費人力、物力、受場所限制的大型實驗室檢測會向現場及時檢測、移動檢測過渡;在應用領域方面,應用場景會不限於醫療診斷,逐漸會向環境、食品安全等領域擴展。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現的採訪數據均由受訪者提供並確認。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花花世界,靜守己心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黃長武主任:疫情中的快速核酸檢測
    2020年11月13日-14日,由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現場快速檢測(POCT)分會、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中國POCT年會」在重慶世紀金源大飯店隆重召開。在13日上午的主題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檢驗科黃長武主任以「快速核酸檢測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應用價值與技術平臺的發展」為題發表了演講,動脈網對其精彩觀點進行了整編。黃長武: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
  • 援京檢測日記|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熊...
    【編者按】「立即收拾行李,加入重慶市援京檢驗檢測隊!下午就出發奔赴北京進行核酸檢測工作。」6月初,北京新發地突發新冠疫情,隨著疫情升級,首都疫情的防控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的熊小榮收到醫院上級通知,立即前往北京支援…… 6月22日早上7點 重慶剛輪完夜班在家的我突然接到醫院通知,讓我立即收拾行李加入重慶市援京檢驗檢測隊,下午就出發奔赴北京進行核酸檢測工作。
  • 基因測序成PCR核酸檢測有效補充 火神山醫院已引入使用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孫冰)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正處在決勝階段,目前,火神山醫院累計出院人數已近兩千人。為把握患者治癒情況,火神山醫院的檢驗工作需確保出院患者核酸檢測陰性的準確性。因此,弱陽性患者的鑑別診斷,一直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能對他們有更精準診斷,就可以更高效運用醫療資源,救助更多新冠肺炎患者。
  • 人事調整:譚蔚泓院士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6月13日中午,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召開幹部大會,宣布新院長任命決定。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委黨委副書記夏建成、委辦公室主任傅志敏、中科院院士譚蔚泓教授出席會議。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中層幹部參加會議。
  • 上海仁濟醫院與聯影共建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新聞—科學網
    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由兩家牽頭,共建「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這也是全國首家與聯影合作的「產學研醫」為一體的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王興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以及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敏等人共同出席了籤約儀式。仁濟醫院副院長夏強主持籤約儀式。
  • 湖北省核酸檢測醫療隊:下飛機直奔醫院實驗室 與病毒「交戰」 分秒...
    天山網訊(文/記者 郭玲 圖/記者 陽光) 「他們凌晨5點多從家出門,一落地,直奔醫院實驗室」 「他們一到,我們立即混合編隊快速投入檢測任務中」 「他們一來,加大了標本檢測量「 「他們帶來的設備
  • 此次疫情中,為何有病例多次核酸檢測後才呈陽性?
    回顧大連本次疫情曾出現過個別病例多次核酸檢測才呈現陽性的現象如此狡猾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還可靠嗎?如何保證核酸檢測的準確性?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來到大連市中心醫院檢測實驗室請這裡的專家為我們揭秘核酸檢測如何「揪出」病毒為什麼要用鼻咽拭子採集標本?
  • 省市兩級督導組到山東省胸科醫院督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核酸檢測...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7日訊 2月24日下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執法監察局、濟南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督導組李炎主任一行4人,對山東省胸科醫院新冠肺炎核酸實驗室檢測項目開展督查工作。山東省胸科醫院金鋒副院長,門診部李琦主任、資產管理部宋強主任、漢光國際微生物實驗室鄧雲峰主任和李學政副主任等部門負責人陪同檢查。山東省胸科醫院漢光國際微生物實驗室鄧雲峰主任介紹了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醫院對核酸檢測從檢測備案、試劑採購、設備檢修和購買、預實驗和生物安全防護培訓等採取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 核酸檢測怎麼做?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這份攻略請收好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這份攻略請收好來源:大眾網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尊 通訊員 馮萍 青島報導為方便居民,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推出核酸檢測便捷通道,檢測者可以通過線上自助預約繳費,檢測後自主查詢結果。
  • 實驗室裡的「大白」——記沈醫附屬中心醫院核酸檢測團隊
    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也及時篩查出一名陽性病例,加班複查三遍,並連夜送往疾控覆核,疾控第二天報告結果為陽性。2020年12月28日,隨著本院職工新冠篩查工作的開展,核酸日檢測任務量突增。結合目前疫情狀況,輸血科主任兼檢驗科副主任朱明豔以前瞻性的思維當機立斷,成立「核酸檢測應急隊」,以應對長期或突增的工作量,有核酸檢測資質的人員可自願報名。
  • 「5G+北鬥」時代的現場快速檢測:從疾病診斷走向健康預測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和一項全民皆知的核酸檢測,拉近了現場快速檢測(POCT)與公眾的距離,也加速了體外診斷行業的革新,特別是推動了分子POCT的發展。在2020中國POCT年會上,大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教授康熙雄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在「5G+北鬥」時代,POCT將成為健康信息採集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從一種診斷疾病的方法轉變為預測健康的工具。
  • 四川省科學城醫院獲批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確診資質
    近日,四川省科學城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專家,對四川省科學城醫院檢驗科實驗室進行現場核查,並對相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同意四川省科學城醫院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確診。這意味著科學城轄區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速度將大大提升,確診時間大大縮短。
  • 郫都區全員核酸檢測採樣基本結束|核酸檢測|郫都區|成都|疫情防控
    12月12日晚9點,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專題發布會,通報最新疫情情況。郫都區全員核酸採樣基本結束 已完成檢測均為陰性截至12日18時,成都市本起疫情,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
  • 仁濟醫院:「開每一刀都應該是藝術品」
    三甲醫院應該承擔起怎樣的社會責任,為大眾健康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保駕護航?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據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2015年數據,仁濟醫院開展三四級手術總量共22843例,位列全市第一;在14種嚴重危害市民健康及生命的惡性腫瘤中,有5大腫瘤的收治患者數列全市前三,其餘9種也均進入前五名。
  • 核酸檢測&抗體檢測,有啥區別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的《關於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推動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作為常態化防控落實「四早」措施的首要舉措,意味著更多的民眾將參與到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工作中,新冠肺炎的診斷自然也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
  • 北航、華西醫院聯手:2周研發,5個月成型便捷式病原體核酸快速檢測儀
    儘管新冠疫情在中國已經進入了常態化防控階段,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增加,新冠病毒檢測進入到下一階段,即面對廣泛場景,如機場、車站、社區醫院、鄉村衛生站、居家自測等環境下,如何快速、精準、便捷地檢測新冠病毒,是下一個需要解決的痛點。
  • 「5G+北鬥」時代背景下現場快速檢測:從疾病診斷走向健康預測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和一項全民皆知的核酸檢測,拉近了現場快速檢測(POCT)與公眾的距離,也加速了體外診斷行業的革新,特別是推動了分子POCT的發展。「相比傳統臨床實驗室流程繁瑣、不能實施現場快速檢測的缺點,POCT實現了儀器小型化、操作程度簡便化、檢測現場實時化,並且高度體現了當代科技的信息化。」
  • 曙光中標上海仁濟醫院!為基因測序平臺提供有力IT支撐
    伴隨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進步,精準醫療也被推向風口。基因測序技術可通過基因組信息以及相關數據系統,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但基因測序產生的巨大數據量,對數據存儲提出了嚴苛的挑戰。近日,曙光中標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以下簡稱:仁濟醫院),為其搭建的心內科基因測序平臺提供IT支撐。曙光提供的存儲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基因測序過程中存儲容量、性能和成本等問題,有力支持醫院實現高精度的測序數據分析。仁濟醫院是上海開埠後第一所西醫醫院,也是一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 基因編輯技術助力智能核酸水凝膠 上海交大醫學院最新成果發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受邀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雜誌(IF=41.037)在線發表題為《CRISPR技術助力智能核酸水凝膠》的評述,介紹了最新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構建智能水凝膠體系的進展,該體系可用作便攜,快速和定量的生物傳感器,
  • 榮大醫院PCR核酸檢測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
    一則防疫好消息來了2021年1月8日農安榮大醫院PCR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 疫情防控下,核酸檢測意義重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核酸檢測」這個關鍵詞頻頻出現在新聞報導中而核酸檢測的背後是一項現代生物學中舉足輕重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