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Mater》從頭算分子動力學方法為熱力學模型提供新證據!

2021-01-11 孜然學術

採用從頭算分子動力學(AIMD)方法,研究了在現有熱力學模型中假設存在締合物的Ba-Bi液體的性質,避免了由經驗勢引起的誤差。計算結果與文獻中CALPHAD模型的計算結果吻合較好。為Ba-Bi液體中存在一個強有序的Ba4Bi3締合物和一個弱有序的BaBi3締合物提供了證據。

虛擬締合被廣泛地用於描述和建模具有強有序趨勢的液相。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關於假定的締合證據很少。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Jianbo Ma等人採用從頭算分子動力學(AIMD)方法,研究了在現有熱力學模型中假設存在締合物的Ba-Bi液體的性質。相關論文以題為「An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exploration of associates in Ba-Bi liquid with strong ordering trends」於3月21日發表在Acta Materialia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59645420302111

最近,Lichtenstein等人通過測量鋇鉍合金的電動勢(EMF),報導了鋇(aBa)在富鉍熔體中的化學活性極低。電動勢研究結果表明,Ba和Bi之間存在較強的化學親合力和短程有序,即液體中有化學締合物。目前,有兩種主要的熱力學方法來解釋強短程有序,即(i)採用偶對近似的準化學模型;(ii)假設液體單元素和分子類締合物混合物的締合模型。在締合模型中,締合物的組成通常與熔融溫度高或混合焓為負值的金屬間化合物的組成相同。締合模型已成功地應用於二元和多組分系統的熱力學模型。

Liu等人最近在對Ba-Bi體系的進行CALPHAD(計算相圖)建模時,使用了液相中Ba4Bi3和BaBi3兩種虛構的締合物,這兩種締合物是根據具有兩個最高同熔點的金屬間化合物進行經驗選擇的。

基於此,研究人員利用從頭算分子動力學(AIMD)模擬來研究Ba-Bi液相中締合物的存在及其性質。AIMD方法採用基於密度泛函理論(DFT)的動態原子間相互作用計算,避免了由經驗勢引起的誤差。結果表明,在富鋇熔體中,鉍原子幾乎完全被鋇原子所包圍。在AIMD模擬中,Bi中心配位多面體與Ba5Bi3和Ba4Bi3的晶體結構密切相關,比其他多面體的壽命更長。此外,這些富Ba熔體的雙Bi中心多面體通過頂點、邊、面和/或雙金字塔共享彼此連接,形成中程有序(MRO)。在富鉍熔體中,以鋇為中心的多面體也形成MROs,但它們在結構和組成上都具有多樣性,壽命較短。計算結果與文獻中CALPHAD模型的計算結果吻合較好。

圖1 利用AIMD(固體正方形,本工作)和締合模型(點虛線,CALPHAD建模)計算的液體Ba1-xBix混合物在1123k下的焓

圖5 在熔融Ba1-xBix中,x = 0.025 (a)、0.05 (b)、0.10 (c)、0.90 (d)、0.95 (e)和0.975 (f)的一些以Bi和Ba為中心的多面體的AIMD配置快照

圖10 主要的BIPs和BAPs的組合分數與Bi (x)摩爾分數的函數

總的來說,以上來自AIMD研究的發現為Ba-Bi液體中存在一個強有序的Ba4Bi3締合物和一個弱有序的BaBi3締合物提供了證據。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用馬爾科夫狀態模型分析揭示脂質自組裝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用馬爾科夫狀態模型分析揭示脂質自組裝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4:03:04 復旦大學王文寧和徐昕團隊開發了使用馬爾科夫狀態模型分析來揭示脂質自組裝的熱力學和動力學
  • 分子動力學(167篇)2019年1月15日
    從頭算 分子動力學 模擬表明,在石墨烯基底的支撐下,2D ...erviewee - plane ps ....[ 雙語全文 ]   J. Am. Chem. Soc. (14.4) 4. 蛋白質 - 配體結合中構象熵與溶劑化熵的相互作用。
  • 化學所在高維化學反應勢能面和原子水平微觀動力學機理方面取得...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科技部「973」和中科院相關項目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經過多年努力,構建了H+SiH4反應的12維高精度從頭算勢能面(BCLWS勢能面),進一步在BCLWS勢能面上開展了大規模態-態動力學計算研究,揭示了該反應的重要的微觀動力學特徵和多種原子水平的機理,其中提出了多原子交換反應的兩種新的機理,並命名為torsion-tilt
  • 量子物理學:捕獲裡德堡分子自旋動力學的新理論模型
    然而,大多數研究這些分子的研究僅關注於不涉及量子自旋的情況,因為裡德堡分子的多體性質使得分析其自旋動力學特別具有挑戰性。在最近的理論研究中,東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結合了新方法的方法,能夠捕獲裡德堡電子自旋動力學和原子的軌道運動之間的相互作用。高斯ansatz的雜質去耦轉換。
  • 學術對話丨分子動力學?專有名詞背後卻是一個巨大的新興領域
    理論研究可以為複雜的實驗現象合理的解釋,可以為科學家描繪出生動的微觀圖像,甚至可以對分子設計、方案優選等提供關鍵的前期指導,從而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隨著量子力學、分子力學等理論學科在上世紀的迅速發展,加上計算機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及編程技術的不斷提升,計算機模擬技術在當前諸多領域的科學研究中已被廣為採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並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Sci|加速動力學結合馬爾可夫模型指導蛋白設計
    本文中,研究人員以一種參與免疫反應並與HIV感染相關的蛋白CypA為例,介紹了結合加速MD(aMD)模擬和Markov模型(MSM)探索構象空間的方法。通過構建MSM模型確定了五個主要的優勢構象狀態以及狀態相互轉換的通路,並且通過理性設計,尋找到2個全新的突變位點,其中D66A會改變蛋白構象,而突變H70A可以穩定構象。
  • Sci | 加速動力學結合馬爾可夫模型指導蛋白設計
    本文中,研究人員以一種參與免疫反應並與HIV感染相關的蛋白CypA為例,介紹了結合加速MD(aMD)模擬和Markov模型(MSM)探索構象空間的方法。通過構建MSM模型確定了五個主要的優勢構象狀態以及狀態相互轉換的通路,並且通過理性設計,尋找到2個全新的突變位點,其中D66A會改變蛋白構象,而突變H70A可以穩定構象。
  • ...工作室發展基於動力學補償效應的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
    Energy是Elsevier旗下知名期刊,其最新JCR影響因子為6.082,熱力學領域排名為3/60。論文的通訊作者是農生學院蔡均猛老師,合作者包括農生學院碩士生段涵琦(共同第一作者),南京林業大學碩士生張佑君同學,東莞理工學院郭曉娟老師,英國阿斯頓大學餘熙老師,南京林業大學張興光老師,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博士生Md. Maksudur Rahman。
  • 機器學習模擬1億原子:中美團隊獲2020「超算諾貝爾獎」戈登貝爾獎
    機器之心報導 作者:澤南、張倩、小舟 在前世界第一超算 Summit 上,研究人員在保持「從頭算」精度的前提下成功模擬了 1 億原子的運動軌跡,將超大系統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帶進了一個新時代。
  • JMC|賽諾菲研究基於AI的分子從頭設計
    引言AI為化合物的屬性預測,藥物設計以及分子逆合成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來自賽諾菲的Christoph Grebner在JMC專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Drug Discovery中報導了基於
  • 進展|利用選擇性振動激發實現單分子解離反應的動力學研究
    由於掃描隧道顯微鏡通常用於測量靜態的原子和電子結構,以往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對表面單分子化學反應的研究大多沒有探討化學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如電子弛豫、聲子激發等。然而,單分子化學反應的結果與分子中電子和聲子的相干動力學有直接的關聯性。如何將分子激發態的壽命與化學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在時間、空間和能量的尺度上有機地聯繫起來,目前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npj: 形成焓的從頭算誤差—協同糾正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在材料計算設計中,準確預測化合物的熱力學穩定性至關重要一般使用密度泛函理論(DFT)的不考慮壓力-體積貢獻的從頭算方法。但當化合物和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學特性時,例如在氧化物、氮化物或硫化物的情況下,情況變得複雜。對於氧化物,該化合物通常是離子絕緣體,而元素是金屬或半導體和雙原子氣體時,當與實驗焓相比時,DFT的標準近似導致幾百meV /原子的平均絕對誤差。
  • 熱力學控制和動力學控制的區別
    k為速率常數,R為摩爾氣體常量,T為熱力學溫度,Ea為表觀活化能,A為指前因子(也稱頻率因子),活化能Ea越小,反應速率常數越大】第三,有的反應還應當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進行。同樣根據阿倫尼烏斯公式: k=Ae-Ea/RT 。
  • 知道「阿秒電子動力學」嗎?與晶體對稱性產生的有趣應用!
    這項新證明的技術可能會在petahertz電子學和新型量子材料的光譜研究中找到有趣應用。氣體中高次諧波產生非線性過程是阿秒科學的基石之一,廣泛應用於許多科學領域,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學。這種強場現象將許多低能光子從強雷射脈衝轉換成能量高得多的光子(小百科:「阿託秒」(阿秒)作為一個理論上的時間量程而存在,為10的負18次方秒)。
  • 麥克斯韋妖實驗新發現:超越熱力學標準定律的新基本限制
    一個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和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科學家們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究了熱力學方法對麥克斯韋妖的時間延遲的影響。研究表明,時間延遲對麥克斯韋妖的行為施加了新的基本限制,而熱力學的標準定律並未涵蓋這些限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 當熱力學悖論化身為量子熱機
    就像水電站利用水的落差發電一樣,傳統準平衡態熱機都是利用溫差推動的熱量流動,再配合熱力學循環向外做功。那臺「甲烷分子發動機」雖然是用碳原子自旋能級變動替換了傳統的熱源和冷源,但基本原理仍然是利用一種熱力學循環——奧託循環,向外做功。
  • 中國科大發現一類膜蛋白分子機器動力學新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袁軍華、張榕京課題組在生物分子機器領域取得新進展,發現一類膜蛋白分子機器(鞭毛馬達)動力學過程中的一個全新狀態:暗態。膜蛋白分子機器是一類重要的分子機器,以往一般採用螢光技術對其活體動力學進行研究。由於螢光漂白效應,對單機器的動力學很難做長時間觀測,有可能會忽略其動力學過程的某些重要信息,這些技術難點讓相關研究面臨很大的挑戰。
  • 我國研究團隊發現動力學暗能量證據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一支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了暗能量隨時間演化的證據,這一發現表明,暗能量的本質有可能不是愛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學常數」。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趙公博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利用其開發的暗能量重建方法,在3.5個標準差水平發現了暗能量狀態方程隨時間演化的證據。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天文》近日在線發表了該成果,並在隨後刊發國際知名學者撰寫的解讀文章。
  • 【物理攫英】密度泛函理論與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簡介
    很多時候,相比靜態原子的模型而言,人們更感興趣的是動態原子的模型。流體體系便是這種情況,實際上甚至在晶體材料中,原子在限定的溫度下也會運動。此外,材料的結構變化或因化學反應而產生的分子變化毫無疑問都與原子運動密不可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個動態的研究方法。假設經典力學足以描述原子運動,那麼原子的運動軌跡便可以通過求解相應的經典形式的數值運動方程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