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明確:非法進入中國領海 這幾種「情節嚴重」

2020-11-24 第一財經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以下簡稱《規定一》,全文見今日三版)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二)》(以下簡稱《規定二》,全文見今日三版),分別就我國管轄海域的司法管轄與法律適用相關問題進行了明確,這兩個司法解釋將自2016年8月2日起施行。

《規定一》明確,我國管轄海域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中國公民或組織在我國與有關國家締結的協定確定的共同管理的漁區或公海從事捕撈等作業的,也適用《規定一》。

根據《規定一》,中國公民或者外國人在我國管轄海域實施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或者非法捕撈水產品等犯罪的,依照我國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規定一》明確,有關部門對非法進入我國內水從事漁業生產或者漁業資源調查的外國人,作出行政強制措施或行政處罰決定,行政相對人不服的,可向有關機關申請複議或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規定一》明確,因在我國管轄海域內發生海損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管轄該海域的海事法院、事故船舶最先到達地的海事法院、船舶被扣押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轄。因在公海等我國管轄海域外發生海損事故,請求損害賠償在我國法院提起的訴訟,由事故船舶最先到達地、船舶被扣押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轄。事故船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的,還可以由船籍港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轄。

根據《規定一》,在我國管轄海域內,因海上航運、漁業生產及其他海上作業造成汙染,破壞海洋生態環境,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管轄該海域的海事法院管轄。汙染事故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外,對我國管轄海域造成汙染或汙染威脅,請求損害賠償或者預防措施費用提起的訴訟,由管轄該海域的海事法院或採取預防措施地的海事法院管轄。

《規定二》明確,當事人因船舶碰撞、海洋汙染等事故受到損害,請求侵權人賠償漁船、漁具、漁貨損失以及收入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對於未取得捕撈許可證從事海上捕撈作業而主張上述收入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規定二》明確了偷越國(邊)境,非法進入我國領海屬於「情節嚴重」的幾種情形,即經驅趕拒不離開的;被驅離後又非法進入我國領海的;因非法進入我國領海被行政處罰或者被刑事處罰後,一年內又非法進入我國領海的;非法進入我國領海從事捕撈水產品等活動,尚不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等犯罪的等。

就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規定二》明確下列情形應當認定為「情節嚴重」:非法捕撈水產品一萬公斤以上或者價值十萬元以上的;非法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懷卵親體二千公斤以上或者價值二萬元以上的;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捕撈水產品二千公斤以上或者價值二萬元以上的;在禁漁區和禁漁期內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方法捕撈的;在公海使用禁用漁具從事捕撈作業,造成嚴重影響的等。

《規定二》對非法採捕珊瑚、硨磲以及其他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屬於「情節嚴重」的情形也作了規定,即非法採捕價值在五十萬元或非法獲利二十萬元以上的,如非法採捕價值或非法獲利達五倍以上,則要被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珊瑚、硨磲或者其他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情節嚴重」的標準為價值在五十萬元以上或非法獲利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價值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或非法獲利在一百萬元以上則要被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

《規定二》明確,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中提交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的證據,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如調查人員不具有所在國法律規定的調查權或證據調查過程不符合所在國法律規定,以及證據不完整的等情形,則不得作為定案依據。

《規定二》明確,行政機關對停靠在漁港,無船名、船籍港和船舶證書的船舶,採取禁止離港、指定地點停放等強制措施,行政相對人以行政機關超越法定職權為由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無船名、無船籍港、無漁業船舶證書的船舶從事非法捕撈,行政機關經審慎調查,在無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將現場負責人或者實際負責人認定為違法行為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規定二》明確,外國公民、無國籍人、外國組織認為我國海洋、公安、海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等執法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據行政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提起行政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2015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4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8月2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已於2015年12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74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8月2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8月1日

為維護我國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利,明確我國管轄海域的司法管轄與法律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結合審判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我國管轄海域,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二條 中國公民或組織在我國與有關國家締結的協定確定的共同管理的漁區或公海從事捕撈等作業的,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中國公民或者外國人在我國管轄海域實施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或者非法捕撈水產品等犯罪的,依照我國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條 有關部門依據出境入境管理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對非法進入我國內水從事漁業生產或者漁業資源調查的外國人,作出行政強制措施或行政處罰決定,行政相對人不服的,可分別依據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六十四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向有關機關申請複議或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五條 因在我國管轄海域內發生海損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管轄該海域的海事法院、事故船舶最先到達地的海事法院、船舶被扣押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轄。

因在公海等我國管轄海域外發生海損事故,請求損害賠償在我國法院提起的訴訟,由事故船舶最先到達地、船舶被扣押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轄。

事故船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的,還可以由船籍港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轄。

第六條 在我國管轄海域內,因海上航運、漁業生產及其他海上作業造成汙染,破壞海洋生態環境,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管轄該海域的海事法院管轄。

汙染事故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外,對我國管轄海域造成汙染或汙染威脅,請求損害賠償或者預防措施費用提起的訴訟,由管轄該海域的海事法院或採取預防措施地的海事法院管轄。

第七條 本規定施行後尚未審結的案件,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規定。

第八條 本規定自2016年8月2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2016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82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8月2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二)》已於2016年5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8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8月2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8月1日

為正確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審判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當事人因船舶碰撞、海洋汙染等事故受到損害,請求侵權人賠償漁船、漁具、漁貨損失以及收入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當事人違反漁業法第二十三條,未取得捕撈許可證從事海上捕撈作業,依照前款規定主張收入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條 人民法院在審判執行工作中,發現違法行為,需要有關單位對其依法處理的,應及時向相關單位提出司法建議,必要時可以抄送該單位的上級機關或者主管部門。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刑事偵查部門處理。

第三條 違反我國國(邊)境管理法規,非法進入我國領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條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經驅趕拒不離開的;

(二)被驅離後又非法進入我國領海的;

(三)因非法進入我國領海被行政處罰或者被刑事處罰後,一年內又非法進入我國領海的;

(四)非法進入我國領海從事捕撈水產品等活動,尚不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等犯罪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四條 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海洋水域,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條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非法捕撈水產品一萬公斤以上或者價值十萬元以上的;

(二)非法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懷卵親體二千公斤以上或者價值二萬元以上的;

(三)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捕撈水產品二千公斤以上或者價值二萬元以上的;

(四)在禁漁區內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方法捕撈的;

(五)在禁漁期內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方法捕撈的;

(六)在公海使用禁用漁具從事捕撈作業,造成嚴重影響的;

(七)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五條 非法採捕珊瑚、硨磲或者其他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價值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二)非法獲利二十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海域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

(四)造成嚴重國際影響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價值或者非法獲利達到本條第一款規定標準五倍以上的;

(二)價值或者非法獲利達到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標準,造成海域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

(三)造成海域生態環境特別嚴重破壞的;

(四)造成特別嚴重國際影響的;

(五)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第六條 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珊瑚、硨磲或者其他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價值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二)非法獲利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三)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珊瑚、硨磲或者其他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價值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

(二)非法獲利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三)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第七條 對案件涉及的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的種屬難以確定的,由司法鑑定機構出具鑑定意見,或者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出具報告。

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或者其製品的價值,依照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核定。核定價值低於實際交易價格的,以實際交易價格認定。

本解釋所稱珊瑚、硨磲,是指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以及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中的珊瑚、硨磲的所有種,包括活體和死體。

第八條 實施破壞海洋資源犯罪行為,同時構成非法捕撈罪、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偷越國(邊)境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有破壞海洋資源犯罪行為,又實施走私、妨害公務等犯罪的,依照數罪併罰的規定處理。

第九條 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中提交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的證據,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下列證據不得作為定案依據:

(一)調查人員不具有所在國法律規定的調查權;

(二)證據調查過程不符合所在國法律規定,或者違反我國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

(三)證據不完整,或保管過程存在瑕疵,不能排除篡改可能的;

(四)提供的證據為複製件、複製品,無法與原件核對,且所在國執法部門亦未提供證明複製件、複製品與原件一致的公函;

(五)未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或者未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

(六)不符合證據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的其他情形。

第十條 行政相對人未依法取得捕撈許可證擅自進行捕撈,行政機關認為該行為構成漁業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從以下方面綜合審查,並作出認定:

(一)是否未依法取得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或漁業船舶登記證書;

(二)是否故意遮擋、塗改船名、船籍港;

(三)是否標寫偽造、變造的漁業船舶船名、船籍港,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漁業船舶證書;

(四)是否標寫其他合法漁業船舶的船名、船籍港或者使用其他漁業船舶證書;

(五)是否非法安裝挖捕珊瑚等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設施;

(六)是否使用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禁用的方法實施捕撈;

(七)是否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懷卵親體或者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捕撈水產品,數量或價值較大;

(八)是否于禁漁區、禁漁期實施捕撈;

(九)是否存在其他嚴重違法捕撈行為的情形。

第十一條 行政機關對停靠在漁港,無船名、船籍港和船舶證書的船舶,採取禁止離港、指定地點停放等強制措施,行政相對人以行政機關超越法定職權為由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二條 無船名、無船籍港、無漁業船舶證書的船舶從事非法捕撈,行政機關經審慎調查,在無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將現場負責人或者實際負責人認定為違法行為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行政機關有證據證明行政相對人採取將裝載物品倒入海中等故意毀滅證據的行為,但行政相對人予以否認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給行政機關舉證造成困難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行政機關的證明標準或者決定由行政相對人承擔相反事實的證明責任。

第十四條 外國公民、無國籍人、外國組織,認為我國海洋、公安、海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等執法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據行政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 本規定施行後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案件,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規定。

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2016年8月2日起施行。

相關焦點

  • 最高法:明確海洋司法管轄權 非法進入中國領海將究刑責
    該司法解釋對我國刑法相關罪名適用於涉海案件時之定罪量刑標準作出具體規定,並適當提高了涉海非法捕撈的定罪標準。其中,非法進入我國領海,具有經驅趕拒不離開等犯罪等情形的,將被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條規定的「情節嚴重」,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 明確我國法院海上司法管轄權非法越境進入我領海,經驅趕拒不離開的...
    本報北京8月2日電(記者徐雋)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以下簡稱《規定一》)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二)》(以下簡稱《規定二》),分別就我國管轄海域的司法管轄與法律適用相關問題進行了明確
  • 管轄海域包括領海及其他海域
    原標題:管轄海域包括領海及其他海域據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2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發生在我國管轄海域相關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進一步明確人民法院作為沿海國法院對我國管轄海域的司法管轄權,為我國涉海行政管理部門對我國管轄海域實行綜合管理,依法維護我國海上秩序、海洋安全和海洋權益提供明確法律依據。
  • ...擱置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領海法-中國新聞-東方網
    東方網8月20日消息:昨天上午,150名日本右翼分子抵達釣魚島海域,其中10人非法登上我國釣魚島,滯留兩個多小時。這一非法行徑嚴重侵犯了我國領土主權,當即遭到我國政府強烈抗議。  「日本右翼分子的非法行徑侵犯了中國領土主權」,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外交部負責人已向日本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表示強烈抗議,敦促日方停止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動。  秦剛說,日方應切實處理好當前問題,避免嚴重幹擾中日關係大局。
  • 於志剛:非法持有毒品罪「情節嚴重」的認定困惑與解釋思路
    (一)司法實踐中「情節嚴重」認定的分歧與衝突  對於司法實踐中關於非法持有毒品罪「情節嚴重」的認定情形加以整理,可以發現在不同地區法院之間、甚至同一地區檢法之間都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和認識混亂,甚至部分司法機關鑑於當前沒有關於「情節嚴重」的規範性解釋而儘量避用這一量刑幅度,造成了「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這一量刑幅度成為「空擋」而虛置。
  • 中國宣布釣魚島領海基線 專家解讀領海及毗連區法
    9月14日6時許,中國海監維權巡航編隊抵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這是我國政府宣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聲明後,中國海監首次在上述海域開展的維權巡航執法。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中國宣布釣魚島領海基線 專家解讀領海及毗連區法  我國政府根據1992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
  • 專家解讀領海及毗連區法
    領海基線是量算領海寬度的起點線,中國1992年2月25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規定我國領海寬度是12海裡,陸地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各島,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的水域為內水。  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研究者王曉鵬認為,劃定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本身是中國對釣魚島行使管轄權的一部分,是維護主權和管轄權一個重要方式。
  • 美艦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 國防部、外交部:中國軍隊警告驅離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針對美國兩艘軍艦5月27日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一事。中國國防部與外交部27日晚間答記者問。 問:據媒體報導,美國兩艘軍艦5月27日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請問對此作何評論?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5月27日,美國「安提坦」號、「希金斯」號軍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七屆第5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1992年2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十二海裡。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採用直線基線法劃定,由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組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的外部界限為一條其每一點與領海基線的最近點距離等於十二海裡的線。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毗連區為領海以外鄰接領海的一帶海域。毗連區的寬度為十二海裡。
  • 中國公布釣魚島海基線 明確宣示主權
    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在主權和領土問題上,中國政府和人民絕不會退讓半步。同時,外交部長楊潔篪緊急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本政府非法「購買」釣魚島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昨日傍晚,中國政府公布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
  • 共和國的海洋足跡 |《領海法》出臺:維護海洋權益的重要準繩
    1991年1月10日,《領海法》送審稿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送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當初,在關於釣魚島的表述上,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主張明確將釣魚島寫入《領海法》,即「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各島」;另一種主張按1958年我國領海聲明的表述,即「臺灣及其周圍各島」。
  • 中國公布領海基線意味:日公務船一進入即入侵
    日公務船一進入即是入侵  領海基線是沿海國建立海洋管轄權主張的起始線。它是領海劃界,也是專屬經濟區,大陸架以及外大陸架的起始線和國家計算合法的海岸線的重要參考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領海和內海都是有絕對主權的,包括水體,海底,上空的主權,和領土無異。
  • 兩高同日推出指導案例——最高檢明確正當防衛的界限、最高法明確...
    旨在明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非法經營罪第四項的適用問題,裁判要點確認對於雖然違反行政管理有關規定,但尚未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經營行為,不應當認定為非法經營罪。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6年12月16日作出(2016)最高法刑監6號再審決定,指令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進行再審。  再審中,原審被告人王力軍及檢辯雙方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無異議,再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一致。
  • 美驅逐艦進入我西沙群島領海 中方派軍艦機警告驅離
    問:據報導,美國「查菲」號飛彈驅逐艦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進行了所謂「航行自由行動」,請中方證實,並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10月10日,美軍「查菲」號飛彈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進行所謂「航行自由行動」。中方隨即派出軍艦機依法對美艦實施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
  • 日就中國軍艦進釣魚島所謂"日本領海"姿態強硬 稱12海裡是"底線"
    9日凌晨0時50分許,一艘中國護衛艦南下駛入久場島東北的毗連區,被海上自衛隊「瀨戶霧」號發現,它隨後走出一道U形軌跡,駛出大正島西北偏北的毗連區。日本共同社6月19日報導稱,日本政府就中國海軍艦船進入釣魚島附近毗連區一事向中方展現出強硬姿態,此舉意在明確表示日本將堅決阻止中國軍艦進入釣魚島周邊12海裡,這是「決不能退讓的底線」(日本政府高層語)。
  • 侮辱國歌情節嚴重可處3年以下徒刑 《國歌法》列入香港和澳門基本...
    在刑法第299條中增加一款規定,明確在公共場合侮辱國歌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同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還做出決定,分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中增加全國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
  • 外交部:中國海警例行巡航時發現有日本漁船非法侵入釣魚島領海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7月3日在記者會上就中國海警艦船在釣魚島領海巡航執法活動表示,日本政府已經通過外交渠道向中方表示嚴正抗議,強烈要求中方停止接近日本漁船的行為,以及退出釣魚島領海,並表示日方在其周圍配備了海保廳巡視船,確保漁船安全。
  • 提出中國東海大陸架寬度從測算中國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
    中國東海大陸架寬度從測算中國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超過200海裡。劃界案同時明確,提交該劃界案不影響中國政府以後在東海或其他海域提交其他外大陸架劃界案。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議事規則》和《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科學和技術準則》有關規定,大陸架超出200海裡的沿海國應將其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信息提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
  • 名詞解釋:領海基線
    核心提示:領海基線是沿海國建立海洋管轄權主張的起始線。確定領海基線是確定海洋管轄區域的必要前提。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一般有3種確定領海基線的方法:正常基線法、直線基線法、混合基線法。